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
“凡事向著陽光,陰影就會在身后。”這段話是《逆光飛翔》的最佳寫照,故事中的裕翔雙眼失明,因此有敏銳的聽覺,就像俗話說的“上帝關上了你前面的一扇門,就會再為你開啟一扇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1
“謝謝有你,讓我明白。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這是電影里的結束語,這也是一直縈繞在我腦海里的.一句話。
電影中的裕翔,天生眼盲,彈的一手好琴,卻因為小時候的一次大賽得了一等獎,被同齡的第二名說成是因評委同情所得來的,從此不愿參加任何比賽。第一次離開家獨自上大學時,就算被排擠,也只是憨憨的傻笑,其實心里比誰都明白。他的夢想,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就是想和正常人一樣,坐在咖啡廳靠窗的位子,聽著音樂就夠了。
相對于小潔來說,裕翔幸運多了,他有媽媽的鼓勵與堅持、老師的希望和宿舍哥們兒的友誼,而小潔,有一個渴望舞蹈的靈魂,卻沒有辦法去實現,因為她的背后,有的只是媽媽的反對,男友的冷漠,上不了大學,只能在學校門口做奶茶妹。因為一次過馬路時遇見裕翔,從而改變了彼此的人生。
他給她勇敢的信念,給她就算逆境也要走下去的堅強。她給他一雙背后的眼睛,他要去哪里,她就帶他去哪里。小潔的出現,讓這個世界在裕翔的心里突然變得好大好大。他和她,為彼此夢想的缺陷里填補了最真摯的支持。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沒有夢想,而是把它們都遺忘了。夢想不只是說說而已,說的太多,更容易忘記去做。有些夢想,現在去做還來得及,找到它們,并努力地追趕,它會在成功的地方等待你,若你一直沒有到達,它便會消失,那就永遠都不可能了。
在電影的尾聲處,當裕翔所在的樂隊正盡情演奏的如癡如醉時,舞臺停電了,在一片漆黑中,只有裕翔的鋼琴沒有停止。人們漸漸安靜了下來,那些溫暖而強烈的鋼琴聲,仿佛每個音符都充滿了撫慰人心的力量。他終于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與母親欣慰的眼淚。而小潔,重拾了夢想并努力追逐著,最終獲得了進入芭蕾舞團的資格還得到了媽媽的認可。
我們都有一雙翅膀,能帶領我們朝著自己的夢想飛翔,就算是逆光也勇往直前!
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2
被譽為“零差評”的青春電影《逆光飛翔》,講述的是一個目盲的鋼琴少年與一個懷揣舞蹈夢想的女孩相互鼓勵,打破心理障礙,直面挑戰,各自實現夢想的故事。 26歲的盲人鋼琴家黃裕翔是這部電影的原型,他一出生雙眼就罹患先天性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卻因音樂天賦成為一位主修鋼琴的盲人樂手。
黃裕翔3歲時,有一次,媽媽帶著他去姑媽家。正在學鋼琴的表姐見到這個沉默寡言的表弟很是喜愛,想著辦法逗他開心,可他怎么也不笑。最后表姐給他彈了一首輕快的兒歌《小星星》,他安靜地聽完,小臉上終于有了笑意。后來表姐有事情走開,他就摸索著走到鋼琴旁,在琴鍵上彈出了類似的音符。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影片中兩個主人公都有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天生眼盲的裕祥,首次離開家鄉念書,他琴彈得好,小時候,他彈琴獲得過很多獎。有一次,獲獎的時候臺下有一個小女孩說;這不都因為他是盲人嗎,自從裕祥聽到了這句話,心里很難過,本來獲獎的喜悅被悲傷所代替,從此以后他再沒參加過任何鋼琴比賽。
有個女孩叫小潔,她非常喜歡跳舞,就在媽媽的奶茶店里打工,她的媽媽一直在網上買東西,巨額花費使她們欠了好多債,只靠小潔在外打工的薪水來還債。
裕祥和小潔偶然間碰到,經過溝通.,不經意間看見可彼此身后的那道逆光,最后,裕祥克服了障礙,參加了鋼琴比賽。比賽時,他完全忘記別人以前對他的冷潮熱諷,一心一意彈琴美妙的音符在他的指尖流淌著,他的臉上不時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臺下的掌聲經久不息。
小潔也報名參加了舞蹈比賽,她在腦海里想著裕祥為她彈得那首曲子,她跳得很美,仿佛一只仙鶴在空中翩翩起舞,她跳出了自己的夢想。
他們兩人這種不為艱難,堅持不懈,等待展翅飛翔的精神讓我感動,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困難中堅定自己的信念呢、有多少人在黑暗的日子里固守那一縷未知的陽光呢,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不如意的事情,但我們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懷著永不服輸的勁頭,就能克服一道道難關,突破一個個障礙,順利到達人生的最高點。
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3
逆光飛翔”是一部非常勵志而感人的電影。為什幺這幺說呢?請聽我慢慢細說。
黃裕翔是本片的男主角,他本身是一個盲人,小時候非常熱愛鋼琴,也拿了許多獎杯和獎狀,但在一次的比賽后,使他不再參加任何的鋼琴比賽。那場比賽中,他是第一名,但其他的參賽者卻認為評審是因為他看不見而同情他。這些話被他聽到后,使他傷心欲絕,從此不再參加任何的比賽。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一個女孩―小潔。小潔很愛跳舞,卻因為她的媽媽而放棄了這個夢想,裕翔讓小潔感受到:既然熱愛,就該一直堅持下去,而不是遇到困難就放棄了。老師也藉由學校的社團比賽,讓裕翔重新在臺上表現自己,而小潔也在一次的征選活動中,完成了她想跳舞的夢想。
“逆光飛翔”這部電影讓我體會到:有夢就該努力去追,而不是遇到挫折就輕言放棄。如果有一天我看不見了,我也一定會努力地去做我想做的事,不會因為看不到而不去做,因為我相信有心就一定可以做到。人總是在”想”和”要”之間為難,例如:我”想”去做這件事,但我”要”或”不要”去做這件事?每個人都有夢想,有的人想當醫生;有的人想當老師;也有的人想當畫家;而我的夢想跟別人與眾不同。
我想當一個可以為別人伸張正義的律師,有時我也覺得這個夢想太遙遠而想放棄,但當我看完”逆光飛翔”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只要想,只要堅持,只要遇到挫折時再站起來,就一定可以成功完成自己的夢想,希望大家只要有夢就努力的去實現,不要讓自己的夢想變成空想的白日夢。
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4
電影的主人公——裕翔,天生就失明,他彈琴極好,小時候就獲得了少年組的第一名,可別人說他是因為評委同情才獲獎的,他這么一聽,十分傷心,不想參加任何的比賽。他有始以來第一次離開家去外面臺北念書,被大家投去異常的眼光時,他也沒有辦法;被同學們排擠地時候,他也只能假猩猩地動一下嘴的。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并沒有欠他些什么。他只是想要坐在咖啡廳里的一個靠窗角落,沒有人會注意到他。這個普通的夢想竟讓小潔感受到了溫暖。他把她的那精神的吃飯舞跳的心給喚醒了。她帶領著他去他想要去的地方,聽他想聽的聲音。
我突然想到自己有一次碰到了不會的數學題無比煩燥的時候,一個同學竟然無比耐心地幫助我理解這道題的意思;告訴我計算的步驟。而我也告訴英語單詞的記法,和發音的問題,我們互相幫助對方,卻感到無比的快樂。
我特別喜歡“我一直照著別人的方向飛,可是這一次,我要用我的方式飛一次”。當我看到這一句臺詞時,我就想起這句臺詞和我的經歷有點像;在上數學課的時候,我照著老師的公式和想法去計算,就是算不出來。可是當我用自己的想法算了一次,竟然算了出來。這有可能就是這段臺詞的意義吧!我沉入沉思咀嚼著這段文字的意思。
是呀!裕翔用動聽的音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小潔也用自己優美的舞蹈獲得了芭蕾舞團的資格……那么多的人們都付出了千倍萬倍的努力,那你還有什么現由去抱怨自己的生活和條件。我們要像舞蹈老師說的話一樣:“不急不急,聽聽你心里想的聲音,跟著那聲音,慢慢的,往前走”……你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能夠讓自己心里想的聲音實現……
逆光飛翔電影觀后感5
這是最近看的最好的電影,名字叫《逆光飛翔》。從小到大,看了太多讓人鼓起勇氣,迎著太陽大踏步往前走的話,再次品味這個名字“逆光飛翔”,不曉得導演是怎么想的,我喜歡這個詞“逆光”。
為什么是逆光?逆光能看到什么?逆光和迎著光有什么區別?忽然覺得,逆光好處真不少。當我們迎著太陽的時候,光線亮的刺眼,不如逆光舒服,眼睛能睜得很大。逆光能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像迎著且不回頭,有那么點自欺欺人愛誰誰的意思。還有,逆光,有那么點靜處看別人的意思,不像迎著光線的主角。
如果逆光,且能飛翔,會不會更舒服,更自由些?
故事很簡單,一個盲童和一個愛跳舞的女孩,因為各自的經歷和外在的條件,都把自己的熱愛(音樂和跳舞)埋在心底,兩個人從對方身上看到了那個自己,勇敢的追求所愛的故事。故事是男主角的親身經歷,我想他描述起來會更簡單:我剛上大學那會,認識了一個女孩,她喜歡跳舞,可媽媽不支持,她只好在冷飲店打零工。我覺得她那么熱愛跳舞就鼓勵她,后來她考上大學專業學習舞蹈。而我也有勇氣去參加比賽了。
電影的故事就應該是簡單的,兩個小時,難帶還打算說個八十回合嗎。能把簡單的故事拍的不乏味,有韻味,才是好電影。
寫出這個故事大綱,發現電影前面一部分和故事大綱沒多少相干。導演花了很多時間細致入微的去描繪一個盲童剛入大學的經歷,怎么認路,怎么洗衣服,怎么去吃飯,媽媽如何不放心,又如何放手讓他自己做。每一個細節都接著地氣,就是要讓大家看明白,他——一個盲童,鼓起多大的勇氣,盡了多少努力,就是為了能坐在那個教室里彈琴。他為這種熱愛付出了多少努力。
這也是打動女孩的地方。眼睛看不見,他能教孩子們唱歌,能組樂團,還想翻窗戶進教室彈琴。他是一個盲童,一個走著怕人撞,從來不知道跳舞是什么的盲人呀,他能這樣,你為什么做不了,如果你真的熱愛跳舞,干嘛讓它停在嘴巴上。
正如女主角說的,“……我想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因為有你,讓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擋我的前進,而是要讓我下定更大的決心……”
好的電影是活的。里面的每個人都是活的。不單單是男女主角,還有他們的媽媽,他們的同學、老師、店長、前男友……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有個導演指點我,“你要知道,每一個配角,即使他一句臺詞,甚至沒臺詞,也是要有人來演的。沒有人喜歡演木頭。”細想這個電影,每一個人都有彩頭,即使只有一句話的女同學:“同學,算命需要安靜的。”
很喜歡前面媽媽帶盲童去學校的戲。事無巨細的交代,還要顧及孩子的自尊,想替他做,可又不得不讓他自己做。很不放心,卻要裝作很放心。放手的愛最難。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一本書上就說,溺愛是最容易的,因為父母懶,不想怎么樣愛更對更好。把主動權交給孩子,一味的有求必應就好了。
很多父母習慣說,“媽媽幫你哦,你太小了,你太弱了,你看不見,你做不了的。”如果一個媽媽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那孩子怎么相信自己可以的。
這個媽媽的愛很偉大,她知道“狠心”的放手才是對他最好的,畢竟“他總不能跟我們一輩子”。她把孩子帶上路,揪著心,非常克制的遠遠地看著他,“不要怕,往前走,媽媽在后面哦。”所以,這個盲童一直對別人說:“我想試一試,我想看看我能做到多少。”
好的電影是有能量的,即使通過大屏幕,它也能傳給你。不過,你能接受到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