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守望一生觀后感范文
《守望一生》主要是以彭水縣感動重慶十佳教師張老師的生活原形改編的,集中展現了張宗茂老師近40年扎根深山村校的感人事跡。該片主要是反映70年代初期到21世紀這個時間跨度比較長的一個以農村基礎教育題材的一部電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守望一生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守望一生觀后感范文1
看了《守望一生》這部影片,我的內心泛起了層層漣漪。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他別無所求,只想把知識傳授給可愛的學生;你他別無所愛,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撲到你心愛的事業當中。從青春年華,到白發蒼蒼,幾十年如一日。他懷著對黨,他人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踏出了人生亮麗的軌跡!
在一個偏僻而落后的鄉村里,有一名代課老師,他叫張云天。一次,他請人來簡陋的教室給學生們放電影。正當電影精彩時,悲劇發生了——教室瞬間倒塌!他們都沒受什么大傷,但唯一的教室,毀了!為了能讓孩子們繼續上學,繼續學知識,張云天想盡一切辦法,終于讓新的教室立起來。十年后,張云天的兩個孩子已有十多歲了,大兒子叫張海,小兒子叫張松。張云天常常用自己家的東西補貼學生,要不是妻子養豬賣麻繩,他那微薄的工資恐怕難以維持一家四口的生計。生活總是這么戲劇性,張海不幸患上了風濕性心臟病,并且還是晚期。醫生說他的日子不多了。可作為父親,張云天并沒有留下來陪兒子,而是回到教室,繼續做孩子們敬愛、唯一的張老師。張海病逝后,張云天的妻子因悲傷過度,發瘋去世,張松也恨透了這個心中“沒有家”的父親。面對重重打擊,張云天悲痛欲絕,但為了學生,卻只能默默忍受。多年后,張云天終于轉正,成為了真正的老師,也算完成了妻子的遺愿,張松也很爭氣的考上了重點大學,明白了父親的艱辛,父子之間的鴻溝終于消失。
當看到張云天得知兒子患了絕癥,那迷惘、悲傷的神情時,我的眼睛濕潤了;當看到張云天為了學生,回到教室,繼續上課時,淚水再也忍不住了,奪眶而出。這時候,幾百個人,都靜悄悄的,除了電影的聲音,就只有低沉的哭聲。
是的在我們身邊這樣的教師比比皆是。鄉村的教師是偉大的,是美麗的,是可敬的。我知道自己沒有張云天老師那么偉大,但是只要我還在這個位置上,我就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孩子們走出山里。我會以他為榜樣的。
電影守望一生觀后感范文2
世界上有多少美好的詞語贊美教師職業的崇高,有多少動聽的詩篇歌頌教師職業的偉大,歌頌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贊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確實,教師是不求回報的,他們就是偉大的園丁,祖國的花朵在他們手中培育,祖國的棟梁從他們手中輸送;教師又是一個平凡的人,他與其他工作不同,肩負著社會賦予的重任,教育我們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而有一位可敬的鄉村教師卻是大山里一頭倔強的老牛,用他被風霜侵蝕的身軀馱起大山里的希望.
這位教師就是《守望一生》里的主人公----張云山.
守著山里那巴掌大小的學校,是他用自己的雙手編織你的教育夢想.為了每一個孩子能學到知識,為了每一個孩子能走出大山,所以他守著大山里的每一個孩子,貧窮或是富裕,調皮或者懂事.而他呢,依舊是那頭老牛,用他的汗水的眼淚耕耘著孩子們的夢想.
望不穿的大山,流不盡的江水;春去秋來,花落花開.張老師把希望的種子播灑在半畝校園,等到他白發蒼蒼,能望見滿園蒼翠,這就是他日夜的盼望.也許是山太高,他才渴望望得更遠,而忘記了身后傷痕累累的.家,忽視了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也許是他太高了,他的家人才望不見他疲憊的面容和堅定的目光.
啊!張云山老師說孩子們是未來祖國的棟梁,而他就是孩子們夢想的脊梁啊!在他失去親生兒子的時候,他說學生們就是他的子女.是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張云山老師不僅是一名偉大人民教師,他更是一位父親!他別無所求,只想把知識傳授給可愛的學生;他別無所愛,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撲到你心愛的事業當中.從青春年華,到白發蒼蒼,幾十年如一日,張云山老師懷著對黨,對人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踏出他人生亮麗的軌跡!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祟敬.但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要說:師恩似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
電影守望一生觀后感范文3
今天隨學生一起到多功能室觀看《守望一生》,許多的同學和老師眼眶里都噙滿了淚花,有的嚶嚶而泣,有的淚流滿面,這些場景也勾起我的一些零碎記憶,就順著思路,用文字記錄下來,置于空間,以示對張老師的崇敬之情,以示對社會正能量的褒揚。
《守望一生》是以彭水縣”感動重慶十佳教師”之一張宗茂老師為生活原型編寫而成,集中展現了70年代初期至21世紀這漫長的四十年時間,作為基礎教育的發展階段,一個代課老師扎根山區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
張老師一生中,好多次,在去學校和家訪途中,因突然降臨的狂風與暴雨,讓他險些墜落懸崖;好多次因護送學生過河,讓他差點被洪水卷走。張老師因兒子的夭折、母親的癱瘓、妻子的精神病,讓他債務纏身,一貧如洗。
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與打擊,張老師從不氣餒,咬緊牙關,幾十年如一日,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矢志不渝,悍然以校為家,堅守陣地,盡職盡責,深耕細作,兢兢業業,風雨不懼,屹立不倒。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心中永遠裝著大山深處的孩子,永遠信守著自己對事業的選擇而無怨無悔。
作為一個教師,特別是邊遠山村的代課教師,是個極不起眼,極易被人漠視,極易被社會忘卻的一個悲情式人物。一輩子守著大山,守著荒嶺,守著清苦,守著永不褪色的五星紅旗,既當老師,又當父親,還得當煮飯的大嫂,木匠,清潔工,醫生,修路工,船長,搬運工,……工作再苦再累,可為了孩子,張老師選擇了——堅持。
雖說張老師身兼數職,換來的收入卻是微乎其微。孩子摔傷了,感冒盈燒了,沒書沒本子了,窮得不能上學了,……為了保證孩子能上學,能上好學,能安安心心上學,能變成飛出大山深處的金鳳凰,老師得把微薄的工資拿去獻愛心,拿去接濟孩子,拿去溫暖孩子。這樣的付出,讓張老師拿回家的工資就更是杯水車薪,面對雪上加霜的困境,為了孩子,張老師的選擇還是——堅持!
朋友,《守望一生》,記錄的是一個山村教師的現實生活,展現的是一個山村教師的精神風貌與人格魅力,頌揚的是一個山村教師的平凡與偉大,彰顯的是一個山村教師貢獻給這個社會的“正能量”,讓我們把收獲的感動化為向上向善的動力吧!
電影守望一生觀后感范文4
電影《守望一生》所講述的是一名叫做張云海鄉村代課教師的故事。張云海老師在一次事情中邂逅了美麗的“香蘭”,張云海為學校付出無私的精神讓香蘭深深的愛上了這個男人,并結為了夫妻。后來,張云海的大兒子——小海因為得了心臟病,再加上張云海到學校管理學生的一拖再拖,讓小海的病成為了晚期,不幸夭折。香蘭得知大兒子只能準備后事,瘋狂的得上了精神病,張云海只能忍痛將香蘭綁在板凳上防止她亂跑。因此,他被二兒子——小松拋棄,他為學校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價......
直到20__年,張云海才從代課老師轉正,好事不僅如此,小松考上了重本,自己曾經在學校教育過的孩子也有了重大的成就......
這是一部凄美的電影,當曾經的學生七斤拎著行李從中科院回來邂逅老師時,當兒子小松手捧鮮花來看父親的演講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雖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教育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鄉村少年兒童和鄉村代課教師的思考:
守望一生
要呵護鄉村兒童的健康成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鄉村兒童因為身處窮鄉僻壤,對外界的了解、對新鮮事物的認識比不上城里的孩子,正因如此,他們從小就磨練了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吃苦耐勞的毅力。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更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更加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國家應該加大力度支持鄉村兒童的成長教育。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國家全面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社會上還發起了一些“免費午餐”之類的關愛鄉村兒童的
活動。但這些還遠遠不夠,關愛鄉村兒童的成長教育更要每一個人的行動,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從自身做起,珍惜糧食和蔬菜,盡自己之所能為鄉村兒童的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要提高鄉村代課教師的待遇。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它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使命,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共和國的締造者。鄉村代課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在三尺講臺揮灑自己的青春熱血。正因為有這些默默奉獻的鄉村代課教師,大山里的孩子們才不致于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與世隔絕。是他們,帶給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希望,照亮孩子們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的星光大道。國家不僅要關愛呵護鄉村兒童的成長教育,還要切實提高鄉村代課教師的待遇,該轉正轉正,該補助補助。我們的大學也要培養一批又一批志愿去貧困地區、鄉村支教的大學生,將教育的接力棒永恒的傳遞下去。我們大學生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參加義務支教活動。
深深地向身處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道一聲:對不起;向無私奉獻的鄉村代課教師道一聲:你們辛苦了。關心和愛護每一位鄉村兒童的成長,切實將提高鄉村代課教師的待遇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共和國的明天才能更加絢爛。
電影守望一生觀后感范文5
看完《 守望一生 》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 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信仰"這個詞又出現在我的腦海,遲遲不去。
該部影片以 彭水縣水田村小的教師張宗茂為原型,講述 了一個 鄉村教師無私奉獻的感人 的真實的 事跡。張宗茂老師 于70年代初參加工作,從事山區教育 整整 38年 .面對清貧、面對家人的相繼去世,面對小兒子的離家出走和不理解,他依然咬牙堅持了下來。他 勸說休學學生返校、發動村民重建校舍、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學生墊付學費 、自愿接送孩子 …… 38 年 來, 他 毅然堅守在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的崗位上,為農村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 他的 事跡感人至深,崔人奮進 ,是我們廣大教育者學習的楷模。
在電影的高潮部分, 張宗茂老師的大兒子 不停流鼻血、皮膚莫名青紫 ,但 由于當時 張宗茂老師 正帶小學畢業班, 他 怕影響學生的成績, 于是 疏忽了大兒子, 沒有帶他去檢查看病, 直到最后一刻, 他 才得知兒子已經是疾病晚期無藥可醫 .為了他的學生,他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痛失兒子的妻子也精神失常,最后撒手人寰 ,小兒子也離家出走,不原諒父親。看到這里,我不知是什么感受,我只能說無私的人也是自私的,在堅持著自己的事業,把愛給了班上的孩子時,他是無私的。但在對待家人時,他是自私的,但是,他的這種自私也是無奈的。世上安得雙全法,讓作為看者的我心生感慨,也發出疑問:為了信仰,真的可以不顧一切、忽視其他嗎?
常常被嘲笑著,我們這一代是失去信仰的一代。不知為什么而活,或是活得渾渾噩噩,或是只為了利益而活。有時候我也是在想,我的信仰是什么,作為一名教師,我的教育信仰又是什么?能不能為了完成這個信仰無悔的堅持下去? 在電影《守望一生》的開篇,主人公的一句獨白便道出他一生投身教育的信念。"等老師攢了錢,就帶你們看電影,去三峽……" 他是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多學習,多見見市面等等,他時刻為孩子著想,他對孩子的愛已經無法用語言形容。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 有 一句話: " 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 . 誠然,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愛心是首要的,愛教育,愛學生,一個愛字包含了許許多多的付出。讓我們以張老師為楷模,也無私的愛學生,愛我的事業吧。就如張老師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發出的感慨一樣: "勾起了很多往事,但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是會堅持現在的路,無怨無悔。"
堅持信仰,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