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電影館觀后感2021
影片于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于2019年1月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多項提名。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綠皮書電影館觀后感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綠皮書電影館觀后感1
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才華橫溢的黑人,構造出一場尊嚴的、種族的捍衛戰。跨越黑白的情誼,叫人傾倒。
——題記
這個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叫《綠皮書》。
電影的名字說來便有趣。美國許多酒店對黑人十分不友好,出了一本小冊子,封皮寫著《THEGREENBOOK》,冊子里列出了美國所有黑人能去的酒店。
維果。莫滕森和馬赫沙拉。阿里,用他們最出色的演技,展現了一個白人小混混--托尼與一個高貴、出入上流社會的黑人--唐。雪利之間發生的一段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友誼,演繹出了一本綠皮書,建立起一座堅固的、跨越種族的友誼橋梁。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于1962年的美國。意大利裔、美國籍白人保鏢托尼,因生活所迫,陰差陽錯成了非裔、美國籍黑人鋼琴家唐。雪利的司機。
兩個不同世界的男人、兩段原本平行的人生,因此要共度長達幾個月的時間。托尼一開始也對唐有著強烈的種族歧視,連幫他提行李箱都唾棄,但后來慢慢被他的才華與上流的氣質所折服。高貴古板的唐,也逐漸被不羈、幽默風趣的托尼所影響。刻板沉默的他,也逐漸變得開朗活潑,好動起來。到最后,二人成為了知心的朋友,他們互相依靠,友誼持續了幾十年。彼此愛上了,不曾熟悉的另一半世界。
有一段十分令我動容:當車子損壞時,旁邊有一個大農場,里面有許多黑奴正干著活。當他們看見一個白人為一個黑人修車,并扶他上車,幫他關車門,并尊稱他為先生時,一個個手中的活兒都停了下來。他們是有多么詫異呀。唐慢慢的搖上了車窗,車子發動了,唐的眼神十分復雜。他的心情一定也十分糾結。他好像說了什么?他在呼喚:“種族平等!平等!平等!”
當我看到最后托尼家過圣誕節時,開門看到唐,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我也感動的熱淚盈眶。
因為我們是中國人,這個故事離我們很遙遠,但是,人與人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跨越黑白的美好動人的情誼,令整個影院的觀眾為之傾倒。那本綠皮書,連著兩個知心朋友,連著兩個種族,跨越了一切障礙,讓世界變得美好。人與人之間本該如此呀!
這個電影回家后我還細細品味了很久,也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了美國那個時刻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的背景。才能了解,這個唐的舉動,是有多么偉大,托尼和他之間的友誼是有多珍貴。這個真實發生的故事真的打動了我,希望有機會你也能去看一看。
綠皮書電影館觀后感2
在剛剛結束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綠皮書》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個獎項。
今天,這部影片已在全國上映了。
誠摯地推薦給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國媒體的評價,你就從中國觀眾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級英雄3D電影滿天飛的當下,這樣本身就不貴的2D電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電影一年看不了幾部,去影院觀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筆記本電腦上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關于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用兩個詞概括:funny & touching. 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的系主任給我們上精讀課時,跟我們說過的一句話: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劇。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個博士學位的鋼琴演奏家,白的是連字都認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兩人三觀碰撞出來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個白人受雇于一個黑人當全職司機,現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設在1962年,那時,種族隔離制度還沒有被廢除……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本著對大家負責的原則,我不能劇透,僅僅舉兩個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鋼琴家對自己有著很高的要求,堅決不肯降低專業水準,他只演奏古典音樂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關心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他也不關注流行音樂圈。但照常理來說,黑人最擅長的應該是爵士樂,這就是一種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個黑人專屬的小酒館里,黑人鋼琴家雖然打破自己的原則演奏了爵士樂,但他卻特別開心。他對于自我身份的糾結得到了暫時的釋懷。爵士樂最大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大家看的時候可以注意一個細節,酒館里的表演者們先演奏了一個調,然后黑人鋼琴家開始跟上,這就是知音,你起個頭,給個調,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吃肯德基炸雞的那場戲,爆笑。時光倒退到上世紀90年代,要是中國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頓肯德基,得高興一個月,可以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因為很貴!!!曾經一度,中國老百姓覺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國,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認為是黑人常去的店。《綠皮書》中的黑人鋼琴家是不吃炸雞的,黑人不吃炸雞,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機狂吃炸雞,這也是一種反差。
炸雞被提及兩次。第二次在南方莊園,主人用炸雞招待黑人鋼琴家,他臉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炸雞",在影片中是有特定含義的。
男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借這部影片剛剛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兩年前,他憑《月光男孩》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厲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幾段鋼琴演奏場景,每一個場景,鋼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每到一個州,每到一個城市,遭遇都各不相同,這些遭遇會影響他每次演出的心情。作為一個黑人,面對各種歧視,他一貫選擇的是隱忍和接受,但從長期來講,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最后一次,他終于爆發了……
影片的節奏把握的非常好,語言也特別好。
好劇本,好演員。
總之,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沉重的主題用喜劇的形式呈現,看著不沉重,溫暖感人。就像一場春夜喜雨,潤物細無聲。
好電影,再一次傾情推薦。
綠皮書電影館觀后感3
《綠皮書》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于黑人與白人友誼的故事,即使在今天這個時代,種族歧視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這對黑人們來說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在早春初現的一個下午,觀看了一部奧斯卡得獎的影片“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是發發生在20世紀的紐約,一個主人公是剛剛失業還承擔養家責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個漂亮、溫柔、大體和知性的一個妻子,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此時的他,不得不為了50美金的報酬而參加了一個吃熱狗的對賭比賽,26個熱狗的成績贏了這50美金,也給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責任—下個月的房租有著著落。另一個主人公是音樂博士正準備找一個司機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個應聘一個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時期2個月。巡演開始,影片的正文也隨著巡演的開始開始了。一輛開往南方的綠皮車載著2個人,車上有一本綠皮車,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時正是10月的金秋,約定的歸來時間是圣誕前夜。
此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各個州對黑人的歧視程度也不一樣,除各別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許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廳不允許黑人酒店進餐,故事圍繞著種族歧視,圍繞著2個主人公觀念和文化的相互滲透而展開。
黑人藝術家博士雪利,初使溫文爾雅,衣服西裝革履,吃飯只用刀叉,從來沒有食用過肯德基的雞翅。隨著影片的進程,托尼處處扮演著雪利拯救者的著色,從酒吧處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來刷盤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點酒時露富,險些遭到搶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槍隨身攜帶。托尼要經常往家里寄信,因為打電話太貴,寫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寫信時只是流水賬,雪利教會了托尼寫信,從流水賬到詩情畫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讀丈夫的來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這樣一路走來,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給了對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雪利學會了徒手吃雞,而托尼學會了生活中的細節,不亂扔垃圾,注意小節。
在大雪肆虐的圣誕前夜的晚上,他們開著綠皮車載著綠皮書終于回到了紐約。此時,雪利在開車,托尼在車上睡覺。為了能讓托尼在約定時間回到妻兒身邊,沒有答應托尼住汽車旅館的要求而是替下開車疲憊到已睜不開雙眼的托尼,風雪兼程中回到紐約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為了錢嗎?不是,在紐約,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拿著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級場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確定的事情,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影片結束了,2個小時的時間,訴說了一段歷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國歷史上與種族歧視斗爭的革命史,雖然只是冰山一角。
綠皮書電影館觀后感4
前不久,我去看了電影《綠皮書》。我想,愛看電影的人,一定都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畢竟,《綠皮書》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奧斯卡金像獎的了,網上評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這是一部有關種族階級的故事。在美國的1960年代,還是有著種族的偏見的。而“綠皮書”,記錄的都是黑人們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廳,因為有些店鋪是不接待黑人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想,才會有“綠皮書”的存在。
全劇中,我最感動的一幕,便是音樂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遠不能取勝,保持尊嚴,才能贏得勝利。”盡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還是可以說出這樣的話。換作是我,怕是只會感到不公吧。我們在遇見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難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為此感到惱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許,你會說是別人的錯,但是我們也應該懂得,用合適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嚴。我想,絕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原本對黑人抱有歧視的另一個主角托尼,也會就此改變。放在現在,我們也存在著歧視,例如性別歧視。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給女生。但是,我們都在漸漸改變,正在走向更好的未來。等你努力去做的時候,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其中,最觸動人心的,便是那句經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獨之人。”是這樣的,明明存在著,卻總是等待。感到孤獨,何不走去呢?
這個以真實故意改編的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一點復雜和溫暖。《綠皮書》讓我明白了尊嚴的重要,面對不公平的該有的模樣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綠皮書電影館觀后感5
一開始只是因為這部片子的口碑不錯,被吸引了過來。實際上,內容確實杰出,謝利博士與托尼一路上相互磨合,也在對方的影響下,做出從未考試測驗過的轉變。這讓我想到了《父母愛情》中的安杰與江德福,一個是有文化有品位的資本家小姐,一個是農村子出身半文盲的水師軍官,卻幸福了一輩子。每個人可能都有著不合的身份和位置,但因為內心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才有了彼此接近的機會。
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托尼固然是白人,但每天過著入不足出的日子,在周圍人的`影響下素質也很低。謝利博士在舞臺上拿著高昂的演出費為白人演奏鋼琴曲,但離開了那個舞臺,依然不被白人尊重。顛末一路上的相互了解,他們漸漸知道了彼此心中最脆弱和最在意的部分,也為他們進一步厚交做了鋪墊。托尼很看重與家人間的相處,而謝利博士與本身的弟弟斷了聯系。謝利博士的住處為本身設了一個窄窄的王座,觀起來傲視群雄,但其實他是盼望愛的,從他幫托尼寫的信來觀。謝利博士每天喝許多的酒,默默忍受著挨打與歧視,而托尼給他的生活帶去了幾分陽光,也許也只有托尼真正地關切他懂他。
越是孤獨越難邁出第一步,越不肯走出去越是孤獨。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同學找我踢毽子我說不會,屢屢回絕,于是便不再有人找我玩,我也越發孤獨。謝利博士第一次口試托尼時,苛刻的條件被托尼回絕了,但博士坦誠相待,留住了托尼,如果博士不肯放下面子,那么將會錯過這樣一段交情。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說:許多人怕麻煩別人,然則,不麻煩彼此,關系也就無從樹立。有的人感覺本身是超人,自力性很強,但越是這樣越是沒朋友。胡適和陳寅恪是很好的朋友。陳寅恪生病的時候,沒錢治病,胡適其時已經卸任駐美大使,薪資菲薄,依然寄去了一千美元作為醫療費。后來胡適競選文化院院長,陳寅恪特地跑到重慶去投胡適一票。片中,托尼贊助謝利博士辦理一個又一個麻煩,謝利博士幫托尼寫信,這也匆匆進了他們友情升溫。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要畏懼張口,交流才有機會,緘默沉靜未必是金。
懂得反抗,與命運做斗爭。謝利博士雖是黑人,但仍堅持學習,成為博士,與上層人士接軌。堅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演出也是為了轉變民眾的意識,就晚餐問題與餐廳負責人斗爭,固然沒有勝利。命運有一半在上帝手里,有一半在本技藝里,我們要與上帝爭奪命運。有人高考沒考好就怪制度怪家庭,但仍有寒門學子考上北大后感謝貧窮。不要責怪原生家庭怎么怎么樣,本身也應該考試測驗著去盡力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