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影觀后感
電影《荒島余生》中的主人公查特如是說。
查特是一位聯邦快遞公司的員工,他是一位敬業的員工,視時刻為生命。為了工作,他不得不和心愛的女友凱麗長期分居。在一次飛行途中,飛機失事,墜入海中。查特大難不死,卻不幸漂流到一個孤島上。在人跡罕至的孤島上,查特沒有任何求生工具。為了生存,他竭盡所能。但是,荒島上的生活不但艱難,而且孤獨。
在荒島上,從失事飛機上,飄來了幾樣東西,其中有一個排球。查特用排球做了一個玩偶。在荒島上,查特只有兩個精神寄托,一個是他自己用排球做的玩偶,查特管它叫“威爾森”;另一個是他女友凱麗的送給他的懷表,懷表里,有一張凱麗的照片。在漫長而孤獨的日子里,威爾森和女友的相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有威爾森和凱麗的相片伴隨著他。查特在時隔4年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我只有唯一的選取,我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在何時、何地和怎樣死去,因此,我造了一條繩子,想吊死自己,我爬到山頂。但我試繩子的時候,代替我的木頭把樹枝折斷了。。。。。。”
歷經艱辛的查特,最后憑借著自己的堅持,為自己做了一個木筏。查特對威爾森說:“我必須要活著,無論如何我要繼續持續呼吸,即使已經沒有了盼望的理由。”在海上漂流了5000公里之后,在查特虛弱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有一艘船,救起了他。
在海上漂流途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好伙伴——用排球做的玩偶“威爾森”。為了救助即將失去的威爾森,查特用盡全身的力氣,拼命地試圖游到威爾森身邊,終因體力不支,眼睜睜地看著威爾森理他遠去。失去了威爾森,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伙伴的查特,淚流滿面地躺在木筏上。一遍又一遍地說“對不起,我救不了你!對不起,對不起,。。。。。。”
影片的后半段,僥幸生還的查特回到人間。卻發現,自己心愛的女友凱麗,已經結婚了。查特再次勇敢地應對人生的又一次打擊。
電影似乎在傳遞一種對生命的掙扎。對人生好處的另一種解讀。
通用電影觀后感篇2
昨天終于帶小兒一起去看了這部高分動漫。
看之前有些糾結,認為不適合小孩看。不像之前的《千與千尋》與《獅子王》,千尋是我最喜愛的動漫之一,當然第一時間帶孩子去看。
兒子剛滿4歲,看千尋偶爾比較害怕,不過他還是在我的鼓勵下專心的看完了。當我不斷的跟他灌輸:千尋很乖很勇敢,要救變成了豬的爸爸媽媽,他幾乎也代入進了故事之中。散場時也很平靜釋然,顯然不是之前害怕到要我抱的感覺了。然后之后幾天一直都跟我們說,不能吃太多哦,不然會變豬,哈哈!
回到這部《哪吒》,前面插科打諢兒子看的還有滋有味,之后他就只有兩個笑點了:一個是哪吒拿起結成冰棍的敖丙打水怪。一個是圖畫中球球放屁的時候。這都是小男孩低幼的惡作劇。
越到后邊兒子越不耐煩,摘眼鏡、隨意玩、上廁所、催回家。
所以第一,這不是適合兒童觀影的動漫。當哪吒入魔之后拿長槍攻擊父母的時候,來的很突然很驚詫。這應該是再稍大的兒童無也法理解的。
第二,說說我自己的感受。1,當哪吒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時候我毫無感覺,哪吒之前完全活在別人的眼光里。他因村人的歧視而憤恨自閉,又因小女孩的無知崇拜而喜形于色。他是一個毫無個性隨波逐流的人。在喊出那句話之前,他沒有任何抗命的舉動(逃出結界去玩去闖禍,這是小男孩特有的淘氣頑皮,跟抗命無關。),甚至他的身世一直被蒙騙何來抗命?而且奇特得是,在喊出那句話之后,他也沒有抗命的舉動。在閃電的漩渦里,他無力順從的向父母師父揮手告別。。。2,任性不等于叛逆。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并不是哪吒的內心逆天改命的大爆發,而是任性到極點的破罐子破摔。這種任性甚至是自私的、絕情的。他甚至連開心的時候都不愿給父母看到。感動落淚的時候又強行掩飾(小屁孩全然不顧父母的老淚縱橫居然自私的急于掩蓋自身的“脆弱”)。在這部電影中任性和叛逆恰恰是相反的。哪吒任意放縱自己頑劣的童性以及殘暴的魔性。如果要表現哪吒的反叛,恰恰應該是這樣:哪吒強行壓制內心的魔性、管控自身的言行。在身心上負重前行卻如履薄冰;在世俗中遭人忌恨卻善言善行。3,這部電影是任性者的勝利,從我們80后開始,年輕人們大多是家中小皇帝,自私任性是理所當然的,也許這正是此片大受歡迎的深層原因(連留守兒童的境遇都如此相似)。任性并非不能接受,很多女人們幾十歲了還任性呢!就像《哪吒》中,任性孤僻被視為丑萌可愛有個性,受到觀眾的歡迎和追捧。這些本無詬病之處,但上升到逆天改命的“勵志”,實在有些莫名其妙!難道這里的“勵志”,就是慫恿年輕觀眾們不必考慮后果,不必考慮父母的感受,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不管不顧的徹底任性下去嗎???4,哪吒:“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倔強的把自己孤立起來,以一己之力去對抗大眾,躲在角落里憤怒的仇恨或是寧愿冤死在家中也不愿勇敢耐心的與人溝通交流。這是什么絕世好爹教你的道理?
這里還有些缺點也是不吐不快。1,敖丙,剛出場時很驚艷,武藝高強仙氣飄飄。但回到龍宮又稍顯柔弱缺少主見。隨后無論是救人、對抗,還是最后的助力。劇情太緊湊導致敖丙有些混亂。2,哪吒完全沒有成長。。。似乎也沒有內心的OS,沒有痛與樂的領悟。3,太乙如其形體刻畫很的豐滿,就算有莫名的川普,這個角色還是非常成功的。但李靖和申公豹就過于刻板,且缺乏細節。
第三,說說本片的優點:1,江山社稷圖,這個和《三體》中的二向箔有些相似,只不過是從2D變3D。在圖畫中可以自由的涂改,形成唯美而震撼的視覺奇觀。這一段兒子是很入戲的,時不時哈哈大笑!
2,雖然影片的整體劇情有些混亂,低幼卻、屎尿屁卻又要勵志、絕情卻講義氣......但這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國漫,畫風上沒有太多模仿的痕跡,與日漫和好萊塢相比這部哪吒在中國風的基礎上,有自成體系的風格。其次故事的內核也不入俗套。改的比較有新意、也有深度。
本來是四星的,恰恰有感于故事的內核,減了一星。
通用電影觀后感篇3
昨天晚上八點鐘,我和爸爸媽媽準時打開了電視,觀看了24屆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講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吧!
首先我們看到了冬奧運倒計時,我看到倒計時不是從10開始倒數的,而是從二十四開始的,主持人說它們代表著中國的24個節氣,24對應的是中國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倒計時的最后一個也是立春,因為昨天冬奧會開幕的日子就是我們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從24到11都是配有一句中國詩詞,直到到10的時候,倒計時的速度開始加快。倒計時結束后,我看到了舞臺上的一堆小草,那一堆小草,其實底下是有人拿著一根綠色的棒棒在搖擺,就好像是風中搖曳的小草們,慢慢地綠色的小草變成了一朵朵潔白如雪的蒲公英,有一個小男孩用嘴輕輕的一吹:”呼……”蒲公英四散開來,慢慢地飛上天空。緊接著,鳥巢外面的空中綻放出璀璨的煙花,煙花還組成了一個“SPRING(春天)”的英文單詞。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奧運五環、大雪花和奧運格言的出場。一開始屏幕上是波濤洶涌的黃河水,慢慢地最后變成了一個冰立方,冰立方逐漸升高,很多冰刀在上面雕刻來雕刻去,最終雕刻成了一個奧運五環。接著,還有大雪花的圖形,大雪花原來是由所有國家入場式引導牌的一片片小雪花拼湊在一起和外圍象征和平的橄欖枝共同組成的,不過大雪花的中央是不完整的,等我看到最后才明白,原來是要插一個奧運火炬呀,真是太巧妙了!最后是奧運格言的出場,它是由四組滑冰運動員在場上劃出了長長的軌道,接著軌道上面就出現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格言。
看完冬奧開幕式,我覺得我們中國的科技真發達,志愿者們很努力很熱情,設計者們才華橫溢,呈現了一個成功的開幕式,讓我們看得眉開眼笑,興致勃勃,意猶未盡呀!
通用電影觀后感篇4
2022暑期大熱電影《捉妖記》觀后感
摘要:《捉妖記》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關于捉妖師和妖的故事,也是人和妖是否能共存的故事。
昨天,我、表妹和媽媽去看了《捉妖記》。
這是一部3D電影,所以電影一開始就讓我進入了身臨其境的境界中,優美的動畫和特效讓我仿佛在看好萊塢大片的感覺,但是熟悉的母語一下就把我帶回現實,原來這是一部國產大片,還是一部歷經坎坷的電影。聽媽媽說:“本來這部電影去年已經拍攝完畢,因為一個演員吸X被抓,又重新拍攝了他的戲份。”
《捉妖記》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關于捉妖師和妖的故事,也是人和妖是否能共存的故事。
看完電影讓我明白,人有好人和壞人,妖也有好妖和壞妖,一眼能看清的壞人和壞妖并不可怕,帶著善良面具的壞人和披著人皮的壞妖那才是最可怕的。這讓我想到那些拐賣兒童的人販子,她們一般都是帶著善良面具的人,在騙取兒童的信任后,把兒童拐賣到各地,讓一個個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智慧,懂得分辨真善的小學生,這樣才能保護自己,才能讓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放心。
通用電影觀后感篇5
如果我告訴你七號房指的是牢房,你會想到什么呢?是,你肯定要問牢房里都有什么人,他們是怎樣入獄的?我來告訴你,那里聚集著走私犯蘇楊浩、詐騙犯崔春浩、通奸犯姜萬范、恐嚇犯老徐、搶劫犯申奉植還有黑社會老大等五毒俱全的“社會渣滓”,但是,那里在1997年,只有六歲兒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龍久的到來,讓牢房里充滿了愛與歡笑……
看到禮物,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女孩子喜歡的布娃娃,男孩子喜歡的玩具手槍還是媽媽喜歡的發卡,爸爸喜歡的名酒……可惜,那里都不是。
李龍久和可愛的女兒藝勝相依為命,生活雖然簡單清貧,卻充滿幸福,因為有愛在身邊,我尤其喜歡他們父女倆的分別方式,告別之后,女兒藝勝會數上三個數,父親就會扭轉頭雙手放在頭的兩側吐著舌頭,扭著屁股,做著鬼臉,女兒也這樣做一次,他們才算正式分別。
但是,在某天,執著為女兒買美少女戰士書包的龍久意外卷入了一齊幼童誘拐奸殺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長的女兒,龍九懵懂無知,搞不清狀況,昏頭昏腦就被投入監獄。
龍久進到牢房,第一件事當然是被打,但是,龍久孩子般純潔的愛心漸漸感動了這七號牢房的“大壞蛋”,在一次打斗事件中,龍久救了老大而自己身受重傷,于是就想滿足他的一個愿望——父親的心中唯一牽掛的就是藝勝,于是,他們不惜冒險將藝勝作為禮物帶入牢房與父親相會。
你猜到了嗎?這份特殊的禮物就是龍久的女兒藝勝,藝勝的到來,讓這黑暗冰冷的監牢里,讓這七號牢房內陽光滿滿……
藝勝給七號房里的裸照畫上了衣服,她說怕姐姐冷;藝勝教會了老大識字寫字,老大出獄之后還做了牧師;藝勝給龍久帶來了力量,給七號房帶來了歡笑……但是,好景不長,此時被科長發覺,龍久又受到毒打,這時,牢房里發生火災,科長全力以赴去撲救,卻不幸被砸傷,是龍久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全救出了他,至此,科長改變了對龍久的看法,對龍久的案件也產生了懷疑,科長和七號房的人都在幫忙龍久重審此案,但是,龍久竟然因為太愛藝勝,不愿意藝勝受到一點點的傷害而再次失去重獲自由的機會,龍久被判死刑,在龍久臨刑前,他們再次把藝勝作為禮物帶到了七號房……
涉世未深的藝勝不懂此意,還以為和往常一樣,歡欣不已,但是,大家都明白,這是他們父女倆最后的一面了,當父親離開藝勝的時候,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有三聲后的鬼臉,此時,藝勝才感覺到了什么,他們父女二人抱頭痛哭……
此后,藝勝跟著科長長大,在科長和牢房其他人的幫忙下,再審龍久一案,最后獲勝!
影片最后,藝勝來到監牢里,在漫漫的飛雪中回想那里以前那么溫情的場景,回想起和父親在一齊的點點滴滴,我們也不禁為愛釋懷!
在《七號房的禮物》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純潔的父愛,盡管父親智障,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到對女兒的愛,也正是對女兒的愛,才讓他失去了自由和生命(第一次警官讓他指認現場的時候,警官的一句——此時解褲子,然后就帶你去見女兒,他就解了褲子,第二次重審時一句你不老實就再也見不到你的女兒,他就把室友所教給他的一切丟到了腦后,按照警官的意思去做);在那里,我也看到了女兒的愛,女兒離開了父親就會生病,來到父親身邊就有了生機和活力,有了期望和信心,也正是她對父親的愛驅使她長大后為父親辯護,為父親洗清冤屈……
讓我們都有一顆愛心吧,愛的力量讓我們所向無敵!
通用電影觀后感篇6
大年初一,我們一大家人歡聚在奶奶家,吃完中午飯,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去萬達看了一場電影《奇跡.笨小孩》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深圳這個城市里一個與命運抗爭,努力奮斗的勵志故事。二十歲的景浩有一個六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妹妹景彤,在母親病逝,父親“神秘失蹤",兄妹兩人相依為命。妹妹景彤的病必須要在八歲前做手術,而做手術需要一大筆錢,景浩決定抗起責任,為了生活,景浩在20歲上學的年齡,既能拆零件修手機,也能下廚煮飯,還能高樓吊掛擦玻璃成為"蜘蛛人",還能飛車狂飆舍命求一線機會……20歲的景浩心中有目標,不斷與時間和金錢賽跑。妹妹是景浩的軟肋,也是他摸爬滾打的盔甲。他傷痕累累,接二連三的麻煩、打擊,也讓他迷茫、流淚,但并沒有擊倒他。
影片中主人公景浩的經歷告訴我們,面對生活的艱難和曲拆只有勇敢向前,披甲上陣,機會靠人去爭取,天上不會掉餡餅,要靠自己。景浩手機翻新業務失敗后沒有放棄,又拆零件,談業務。經過不懈努力組織了一個隊伍,為了生存,在經歷過各種矛盾、紛爭困難后,展現出的真誠與善良讓他們走在一起,并堅持下來,他們按時完成了任務,并且合格率也超過了規定的`85%,影片的結局否極泰來,景浩創業成功。在預期的時間賺夠了手術費,妹妹景彤手術成功。六年后,景浩創立了“好景通訊”。同年回到大學完成學業。《奇跡.笨小孩》帶給我們一束光,守住幸福,贏得未來。
看完這部電影,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普通的小孩,如果把困難當成禮物,遵循法律,保持正直善良底線,緊訂目標不放棄,發揚堅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創造奇跡。致敬在新時代里每一個拼搏奮斗的你,致敬每一個奇跡的創造者。
通用電影觀后感篇7
16日去電影院看了張藝謀導演的新片《長城》,片場104分鐘,走出電影院,一時想不出從何談起。從前寫觀后感,總能表達出鮮明的第一感受,通常是影片出人意料精彩,忍不住向周圍人推薦,或是名不副實,上當受騙,要牢騷滿腹,不吐不快。看過張導的《長城》,感覺和預期高度相符,所有能想到的問題影片都有。因此觀影后,我對影片談不上失望,對于張導,倒是可以蓋棺定論了。
張藝謀導演是中國“大片”探索的先驅者,《英雄》出世,氣勢如虹,關注空前,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對《英雄》的評價也從對電影、對藝術的看法,轉移到對秦始皇的評價,中國人歷史觀大討論。作為古裝歷史片愛好者,我在不同電影院看了5遍,到了第5次,膠片已經滿是劃痕,效果依然震撼。
看的次數越多,就能發現越多問題:臺詞大而空,吊威亞的效果不完美,兵器晃動過分,武術設計經不起推敲等等,雖然毛病一大堆,但是似乎稍稍調整就能有極大改善。張藝謀導演自己曾接受采訪說,他也覺得應該再多推敲一下,比如秦王最后躲過刺殺松了口氣,影片邏輯就更加可信。看到張導也有反思,我當時相信下一部影片一定會更好。
下一部是《十面埋伏》。長袖舞精彩,竹林追蹤震撼,對戰刀盾兵扎實有力,梅林茂的音樂增色不少。然而……《十面埋伏》沒有超越《英雄》。本片同樣可以列出問題一籮筐,與《英雄》不同,《十面埋伏》的問題不是推敲、微調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兩部影片放在一起,張導的古裝大片“套路”缺陷隱隱成型,讓人背后發涼,這意味著,可能張導很難克服這些問題,拍出更好的電影。
非常可惜,之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剛剛看到的《長城》完美重復了這些問題。
1、場景數量少,且不交代場景轉換。
2、角色種類少,且不描述日常行為。
3、角色動機,行為意義靠臺詞說明。
我看《十面埋伏》看到金城武帶著章子怡出逃,套路已經顯現。捕快衙門,劉德華、金城武交談。切鏡頭,牡丹坊樂舞。切鏡頭,審問。切鏡頭,野外。到此心中咯噔一下,這不是晚唐的故事嗎?唐朝的街道呢?牡丹坊建筑群落呢?二位捕頭如何去的?除了捕頭,衙門里的各色官員雜役呢?街道上的三教九流呢?金城武如何帶章子怡出城,守軍是什么樣子呢?一切都不交代,我們能看到的就是照明充足完美的幾個內景,然后,野外……。我們能看到的人物,只有捕快和牡丹坊中的一群。到影片結束,除了牡丹坊中曾經瞥見的客人,我們看到和劇情“有關”的人只是:1、捕快2刺客,故事仿佛發生在與世隔絕的什么異次元世界。
再看《長城》。故事發生在三個地方,沙漠、長城、汴梁宮殿。這一次交代了交通工具,不是直接“切鏡頭“,效果依然差不多,因為實在沒有什么好表現的過程。主要角色是外國人和中國將士,閑雜人等只有影片開始時的一隊塞外強盜和最后宮殿中的滿朝君臣。影片安排了一個膽怯的新兵,曾經遭長官斥責去洗碗,這名士兵似乎只有一套服裝,洗碗的時候依然頂盔摜甲,而且只有他一個人在洗碗,沒有其他伙夫勤務兵種。至于清明上河圖一般的汴梁街景,那絕對是想多了,這個只在電視劇水滸中看過。
上邊列出的張導大片套路的三大特征,可以進一步歸納,無非“多快好省“四個字。大約就是經營幾個抓眼球的絕招兒,攢一個活兒來撈錢的感覺。場景少、角色少、道具少,必然情節也少,片長較短,還必須依靠角色的嘴宣誓主體思想。
不是影片主創,無法體驗導演的辛勞,單從最終成果看來,如果張導拿出三部電影的心血來經營一部影片,也許才當得起”大片“二字。若是和《指環王》、《霍比特人》這類三小時巨制相比,工作量的差距至少以十倍計。
這樣看來,張導更加適合舞臺藝術,實景演出。有限場景,幾個絕招兒,足夠了。
通用電影觀后感篇8
今天,我觀看了《馬蘭花》這部電影。
在美麗的馬蘭山上,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一天,寓意著幸福美好的馬蘭花開花了,王老爹想上山去采花送給自己的女兒,得到了看似普通卻非常神奇、有用的馬蘭花,小蘭和馬郎結婚之后,過起了美滿的生活,當小蘭回家探親,送了很好的禮物,大蘭很嫉妒,一直為馬蘭花勾心斗角的老狼取得了大蘭的信任,當大蘭要了小蘭的衣服等后,老狼把小蘭推入河水,奪走了馬蘭花卻不知道口訣,馬郎等人識破了大蘭的真面目,而大蘭已經真心后悔了,和老狼上山去拿種子種馬蘭花。過了幾天馬蘭花開花了,大蘭拿著馬蘭花許愿,希望小蘭盡快回來。小蘭立刻出現在大蘭的身后,大蘭說我的愿望實現了。馬朗和居住的村民也回來了,馬狼說,“馬蘭花”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草本植物。并不能實現什么愿望,小蘭是我們救回來的。大樹爺爺說,大蘭和老狼雖然范了錯誤,但是它們很勤勞,幫我們把所有的花種.種完了。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勤勞善良的人們一定能戰勝邪惡,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