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電影的觀后感
鴉片戰爭是一部真實的歷史電影,它講述了清朝時期大臣林則徐因銷毀鴉片而引起一場戰爭的故事,我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人生道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鴉片戰爭電影的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鴉片戰爭電影的觀后感1
林則徐是大臣中支持銷煙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書給道光皇帝,指出如果不立刻阻止英國賣鴉片,幾十年后,中國就恐怕沒有能戰斗的人了,軍錢也全用來買毒品了,中國也就陷入危機了。道光擔心自己的江山和統治受到影響,便讓林則徐去廣州禁鴉片。到了廣州后,林則徐立刻圍住了英國販鴉片客商,并逼迫他們交出了鴉片,在虎門銷毀了它們。然而好景不長,英國人見林則徐銷毀鴉片后惱羞成怒,再加上英國女王本身就已對中國虎視眈眈了。于是,一場戰爭引發了。英國占領了定海,并繼續向著中國心臟——北京進發,情形迫在眉捷,中國人面對英國強大的勢力,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最終,懦弱的道光以林則徐為替罪羔羊,罷了他的官,令大臣琦善前去求和,以割香港為代價,終于結束了這場戰爭······電影中的主人公林則徐的銷煙行為令我十分敬佩,他那種為了國家不畏權威的無私精神以及挺身而出,不顧自己安危的精神徹底打動了我。這樣一位有氣節,有民族責任感的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盡管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也還是無法力挽狂瀾,我國的腐敗已無可救藥,昔日的輝煌不復存在,就連那自稱最厲害的炮臺也瞬間灰飛煙滅。當時的中國就像英國人說的;驕傲、自大、不堪一擊。李世民曾經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現在的中國雖然富強,但我們也不能驕傲自滿,要以古人為鏡,才能使中國更加強大!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正視和反思曾經屈辱的歷史。我們也要反思過去,使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祖國。
鴉片戰爭電影的觀后感2
1839年6月3日,在中國的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虎門銷煙。
這件事發生在清朝道光年間,道光皇帝頒發詔書,封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當時,英商正從港口往中國輸送大量鴉片,讓我們吸食之后,渾身無力,沒勁兒勞動、打仗。林則徐到廣州后,先懲治腐敗,后又運用智謀,使廣大官員和百姓團結一致,眾志成誠,共同抵抗英國侵略者,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繳獲并焚毀了大量鴉片。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二百多萬斤鴉片化為煙渣,隨著潮水卷進了咆哮的大海中。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看了《鴉片戰爭》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琦善這個“賣國賊”貪生怕死,做為和談大使,他不僅不為我們中國人著想,還把香港割讓給英國,并賠償白銀六百萬兩。真是太令人氣憤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但時至今日,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起來了!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歷經滄桑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2008年還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以后那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再也不敢欺負我們了!
因此,我認為我們小學生只有從現在好好學習,長大之后才能報效祖國!
鴉片戰爭電影的觀后感3
這天看完了《鴉片戰爭》這部優秀的電影,能夠說回顧中國之前的屈辱史讓我倍受感染,思緒也瞬間被打開,。
在這部電影中印象深刻的場景很多,但其中最令我思緒綿綿并且意久彌長的是片中林則徐說:“此刻世界上已經大國林立了,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以及他在被發配到新疆臨行前拜托琦善把一個地球儀交給皇上這兩幕。我們明白,中國古代在清朝之前或是說在鴉片戰爭之前的歷史長河中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一向都是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但可能正是這種長期積累下來的傲慢讓中國變得不可一世。(他確實需要點失敗來警醒下自我了)于是,所謂的天朝,完全籠罩在一片愚昧之中,在無知的閉關鎖國中早已落后于西方的先進禮貌,之前積累的所有優勢瞬間土崩瓦解。而大清國在戰爭來臨前仍還以為自我很了不起,因為無知所以虛妄!在你還在“怡然自得”時,別人可能已經走了很遠。最終兩國兵戎相見時,只能是以卵擊石,失敗妥協也就不可避免。空流幾滴民族英雄的血淚罷了!所以我一向很佩服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創舉,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決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偉大的鄧小平已經深深意識到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并以自我非凡的魄力將之變為現實。改革我那里就不多說了,我想說下開放的問題,開放意味著信息的流通,意味著兩個不一樣的個體之間交流的過程,這透漏出一個我認為最為重要的理念—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一向把學習
看得十分之重,因為我深知其重要性,每個單獨的個體,不論你是多么多么的優秀,相對于整個大的群體來說絕對只是縹緲。
所以,任何個體,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不斷地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地學習。
鴉片戰爭電影的觀后感4
自一八四二年八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以來,中國這個有著大片國土、物產豐富的古老國家成為了西方列強任意分割的“美味蛋糕”。從而使中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直至新中國成立。
《南京條約》是由于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處于戰敗國而被迫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有一條是割香港島給英國,盡管條件很苛刻,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將香港島拱手交給英國。另外香港島周圍地區大都成了英租地。其租期為九十九年,對于這九十九年,是何等的漫長啊!可悲的是清政府認為,其租期為九十九年總比租期為一百年讓人掛得住面子。
就這樣,香港島在英國人的統治下走過了漫長的一百年,盡管英國將香港島變得更加富有,卻無法讓香港島有一個真正的主權,一個中國領土的主權。盡管孫中山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清朝滅亡,但那些不平等條約卻仍然保留,致使香港島走過了近百年受殖民者統治的道路。
最后,在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香港這匹在外奔跑多年的駿馬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香港的失而復得不得不讓每一個中國人沉思,為什么一個土地遼闊的中國,會被西方列強輕易割分呢?這不僅僅因為清政府的迂腐,還因為中國人民自身(18、19世紀)沒有文化,不能用科學來捍衛自我的祖國,致使中國“病入膏肓”。
如今,中國這只從睡夢中驚醒的雄師正在飛速發展,透過文化、科學、經濟再也不會被其他國家所打敗了。
鴉片戰爭電影的觀后感5
故事片《鴉片戰爭》中的一個個鏡頭把我們帶回到19世紀初期,清朝封建統治走向衰落,做為西方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的英國,把很多的鴉片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1835年,中國有200多萬人吸食鴉片,害得無數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沿街乞討。
林則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張禁煙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書道光皇帝,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趕快禁煙,幾十年后,中國恐怕沒有能夠作戰的士兵,也沒有充作軍餉的白銀了。道光皇帝擔心擔心鴉片造成的危害對自我的統治不利,于是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
1839年初春,林則徐日夜兼程直奔廣州,沿途打聽消息,掌握了廣州販賣鴉片的許多情景。一到廣州,林則徐便雷厲風行與官員鄧廷楨、關天培商定整頓水師,加強海防,之后召集所有地方有識之士,揭發逮捕了31名重要煙販,異常嚴懲了英國老毒販顛地,對拒交鴉片的外國商船斷絕一切供應,三天之內,迫使他們交出了所有的鴉片。林則徐把收繳到的230萬斤鴉片,在虎門海灘上統統銷毀,引起萬眾歡騰,山呼海嘯……
林則徐的所作所為驚動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無私無畏的民族英雄。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應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他把禍福榮辱都拋之腦后,挺身而出,披荊斬棘,力挽狂瀾!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消滅了英帝國主義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日子,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日子,應對當時最強大的英帝國義,是什么力量使林則徐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呢?是民族的職責感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新時期,國家和人民同樣需要林則徐這樣的好官,具有民族職責感和自我犧牲精神,我們的國家肯定會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又重溫了這部電影,感覺還是很揪心。小的時候看不懂,只記得課本中經常說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在鴉片戰爭下,當時的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到列強的欺壓。想到這兒,電影中的一幅幅畫面就會出此刻眼前,不論是從我國的官員和百姓身上,還是從英國的議員和商販那里,都或多或少的解了一點鴉片戰爭——一場讓我們永不能遺忘的戰爭。
這部電影,其實大快人心的地方也就是林則徐的禁煙運動,異常是當成噸的鴉片倒入石灰池,隨煙覆滅的時候,我們揪住的心會有一些釋放,畢竟我們看到了鴉片的結果,這在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厄運的東西在一百多年后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還有一點值得贊揚的是此次戰爭雖然激烈,可是在整個過程中,清朝的文官武將無一人投降。
這場戰爭源于鴉片,有人說它的引發是因洋人的利益受損,殊不知,這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就連英國女王最終都說“誰能擁有中國,誰就擁有十九世紀。”可見她的欲望是有多大。所以發動戰爭只是時間問題,首先得找個借口,這樣才好下手。所以這么看,他們無疑是狡猾的狐貍,算盤打的還是挺精的。但我從他們議會成員口中發現,其實他們中的一些人對中國的了解還是很廣泛的,讓人深思的地方很多。有人稱中國泱泱大國,一個皇帝,一種語言,四億多的人口,實在是難以捉摸,還有人稱寧愿游過大海,也不愿坐軍艦前去。這些人他們不主張戰爭,貿易則是最佳方式,但最終,英國議會以271贊成打仗票數擊敗了262票反對票數,懸殊不是很大,這一點我們也看出有時候我們不了解對方,反而被這一點絆倒在起跑線上。
割土地無疑是要了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的命。可是琦善還是向英軍“賜和”賠款不說還開放通商口岸,割香港,這讓我想到關天培將軍所說的那句話“牙齒乃骨骼所生,膚發乃血肉之表,血肉骨骼捷受之于父母”,這不就意味著我們將自我最重要的東西給了他人,最終只能變得血肉模糊嗎。最終當跪了一地的皇子應對先朝的列祖畫像時,那哭聲是多么撕心裂肺。亡國匹夫之痛,何況是穿龍袍的人。
洋人的貪婪加上當時我國的懦弱,使那自稱最好的炮臺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下變得不堪一擊,棍棒始終對付不了槍炮,我們要變得強大,不是只讀幾本書,要從內心為國家著想,放眼看世界,才能不被淘汰。即使此刻的中國已經屹立世界之端,可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是很多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