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
在一個下雨的周六和朋友相約去影院看《盜夢空間》,買票的隊伍竟然一直排到了影院外,《盜夢空間》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真正做到了叫好又叫座,正如諾蘭導演的上一部作品《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一樣。
這是一部“不怕劇透”的電影,導演和編劇為了故事的成立給予觀眾很多假設和規則,包括人的潛意識、夢中夢、重新詮釋的“穿越”等等。其實最偉大的造夢師應該是影片以導演諾蘭為首的制作團隊,能將自己的想法變成一部電影,我們觀影時又何嘗不是進入了他的夢境。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帶來的歡樂笑場,這恐怕是導演也始料未及的。在睡夢中始終保持高雅微笑,又會使壞騙吻的亞瑟一角在影片中充滿喜感,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觀眾的嘴角。而萊昂納多關于“jump”的臺詞也得到了網友們的熱議,許多人看完后大嘆:“《泰坦尼克號》里萊昂納多對露西說:‘youjump,ijump!’,《盜夢空間》里萊昂納多對梅爾說:‘ifyoujump,iwilnotjumpwithyou!’果然男人成熟后就不會再相信愛情這回事了。”這讓我不禁聯想到《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借霍爾頓之口說“一個不成熟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些事去死,而一個成熟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些事卑賤地活著。”這樣看來,這也是一個愛情和救贖的故事,為了死去的妻子魂牽夢縈,渴望夢中的妻子變成現實。
人們喜歡用“人生如夢”這個詞來形容世事無定,人生短促,我倒是從這電影中看出了莊周夢蝶的意味,現實和夢境也會有曖昧不清的時候,不過“在夢里走了很多路,醒來后發現自己還在床上”這種事終歸是種不幸。在夢里,永遠找不到開始,更無所謂結束,夢的存在只是一個過程,當你記得時,你已經在過程中,至于那個最初的理由,是永遠不可能被捅破的秘密。也因此,這便能解釋所有的一切,包括最后那個定格畫面。陀螺是否停下了?也許它會不停轉下去,為逼仄的現實而轉,讓夢成為最真的現實。
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2
談不上影評,也不愿花許多時間像構思作文一樣去醞釀,只是覺得看過了,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可能會逐漸喪失掉當時的一些觸動。簡單寫下一些自己的想法。
劇本構造比較嚴密,幾層夢境間的穿越和時間上的設計基本沒有大的邏輯漏洞,敘事手法也比較順暢,沒有安排很多的倒敘和插敘來折磨觀眾。只要認真觀看,基本都能看明白。
里面有許多具有創造性的元素,比如為了設計永遠走不出的夢境,造夢師用幾面鏡子復制了無窮的直線街道,通過街道旋轉和樓梯拐角讓你循環往復;比如夢中之夢,而且設計了進入夢境的手段和穿越出來的途徑;用圖騰來檢驗是否為夢境(只是好奇,也可以夢到旋轉的陀螺停止運動啊);上層夢境運動狀態對下層的影響(比如汽車墜河處于失重狀態,結果下層夢境中助手就用了爆炸產生的反作用力來讓電梯中的沉睡者急墜,重溫了下中學物理)……
這次我早早就預測到了影片結尾的方式——陀螺沒有停止,似乎好萊塢的導演都喜歡在影片的最后設置這樣一個突然的轉折,或者是為續集留下一些伏筆。但我寧愿相信這個陀螺即將會減速停止,因為從邏輯上講,如果這仍然是第一層夢境,那么他們不可能不借助鎮靜劑隨意進入下一層夢境(在之前的訓練中多次試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盜夢師COLB的妻子梅爾跳樓自殺后就會返回現實,那么她肯定有方法(如急墜、澆水)讓尚在第一層夢境中的盜夢師蘇醒。
不過影片還是沒有避免好萊塢電影的一些通病,就是對于行為動機的解釋很草率。齊藤有強到一個電話赦免嫌疑犯的實力,那還有沒有必要去費盡周折,冒生命危險去富二代(費舍爾)的夢境中植入想法?不帶保鏢,自己一個人(全球第二大能源公司的總裁啊)跟著這幫人去到局勢動蕩的某處去尋找藥劑師?
總的來說,《盜夢空間》是這幾年來最精彩的一部影片,不僅僅是因為影片制作很有誠意,而且內容精彩富有創意,觀看時很投入,看完時還能不斷回味。
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3
電影總會給觀者不一樣的享受,有些如高山流水,沁其心脾;有些如肌膚之親,愉悅其感官;有些如戰鼓隆隆,刺激雄性荷爾蒙……當然,用這些來總結《盜夢空間》所謂的享受就顯得有失偏頗了,《盜夢空間》有的不光是失重大戰的新奇,感情的纏綿悱惻,追逐場面的刺激,對真實與夢境探討中所表現出來的哲學性,更重要的是有嚴謹的邏輯,而這不是普通的智慧能夠構建出的。
我還記得電影在媒體試映之后就有無數影評人站出來猜測他能夠獲幾尊奧斯卡小金人,到此刻看來大家的盛贊真不是偏愛諾蘭,而是電影的確表現出了一部偉大電影所應具備的智慧。
從載體上,城市翻轉堪稱科幻片想象力的精華,旋轉大戰能夠算作動作電影中獨辟蹊徑的典范,有幾處插科打諢的鏡頭把幽默處理的恰到好處,剪輯師把打斗的運動鏡頭和汽車墜落的慢鏡頭穿插的自然流暢,配樂仍然用一如既往的高亢節奏渲染著時光的緊迫,所有這些技術層面的精彩看點溶于一體,無處不透露著諾蘭對商業元素的恰當拿捏,完全是把觀者的情緒玩弄于股掌之中。
然而諾蘭絕不屑于純商業的電影,看演員就能夠明白,萊昂納多的表演日臻完善,所表現出的內心的掙扎絲絲入扣;瑪麗昂的演技毋庸置疑,電影里她的表演可謂層次最豐富,不一樣的狀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艾倫的表演空間不大,雖然還是本色表演,讓人時不時想起朱諾,但是演技派的范已經無法掩蓋了;渡邊謙的表演不是很喜歡,但是想想說英語的成龍和說粵語的成龍表現得差異,這點也能夠理解了。
當然,偉大電影的真正智慧還是表此刻擁有深邃的靈魂,在我看來,萊昂納多不算是電影的主角,真正的核心是瑪麗昂歌迪亞,因為在她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才是導演想要闡述的一個頗富哲學意味的命題:什么是真實。瑪麗昂是杯具的,她在夢中以為是真實,而在真實中以為是夢境,但是她又始終在尋找真實,在夢里和在現實的兩次自殺都是尋覓的過程,我們也許要惋惜她最終在現實世界的死,但是如同電影結尾那個陀螺一樣,誰會明白這是真實還是夢境?在觀眾看來,萊昂納多是清醒的,但是如同《禁閉島》里所描述的,他也不能決定是自我抑或是別人有精神問題,在《盜夢空間》里,我們也不能決定他是否生活在現實中。所以但愿他今年得個小金人吧。所以,電影里的夢和現實只是兩個相對的空間,尋找才是真正現實存在的。
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4
夢中夢自有夢中夢,誰說夢中沒有夢?今天,這部電影就讓你知道夢中也有夢,而且還不止一個,同時也讓你懷疑自己的智商。
《盜夢空間》這部電影講述了柯布和他的團隊,穿梭于各個夢境盜取別人的機密、財富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好看、創新的電影(別人說的),自己看什么都看不懂,就看他們,刷、刷、刷弄來弄去,最后回來,我看得自己眼睛都有幻影了。看完后我大腦“砰”的一下短路了——一片空白,大量信息飛一樣地奔入我的'腦中,使人頭痛欲裂,卻又無法解答,真想馬上拿出手機看電影解析。天呢!地呢!太難看懂了!我這IQ只有50的小腦子,快炸了!所以這部電影你要IQ300才能觀看,不然——會短路!
使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柯布了。他應該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筑夢師,可因為妻子不能再筑夢。他給團隊請的筑夢師的入隊條件也太變態了吧!兩分鐘內畫一個迷宮!我估計那名新筑夢師的第一反應便是——大哥,你逗我呢!不過她也真是奇葩,還真給畫出來了,好像還是一個圓形的。更可怕的是后面的夢境,被改的簡直就像哪位大師畫出來的不可能的圖形一樣。比方說:你正在上樓梯,卻去到了二樓的墻壁上,這個墻壁卻又連著隔壁房間的天花板……Oh大哥,逗我玩呢?眼睛都看瞎了。
這已經很牛了,但更讓人琢磨不透的還是結尾。
他到底有沒有回到現實世界中?我認為是的,他回來了,雖然他可以用陀螺來辨別,但最后這個導演不給面子,搞事情,不多留個幾秒看看陀螺到底倒了沒。所以我們必須另找線索——戒指。沒錯,就是戒指!他這個東西在夢境中是出現的,但在現實中是消失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的道具可以明辨現實,可好像又不是,可又很納悶,那既然有了這個戒指又何必要用陀螺呢?
看完后的我甚至感覺,自己的世界也不真實了……想讓別人踢我一腳。
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5
《盜夢空間》是我看過的最好電影之一,場景的設置十分多樣,而且,我一開始,根本就沒看懂怎樣回事,直到影片進行到一段后,才開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這個盜夢空間,讓我開始對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開始有了較深的印象,雖然在泰坦尼克號的片段里我就見過他,但是直到盜夢空間,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楓的話說,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盜夢空間的劇情進行地十分快速,一開場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給出場了,此刻回想這個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總是有著不少逃亡的鏡頭,即使是狼狽的在逃跑,卻在槍林彈雨中仍然表現地那么能干,有些畫面很滑稽,比如在盜夢空間里,他為了躲過康柏的追擊,被列車夾在墻里的那個難受樣,實在好笑。
那個造夢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試我覺得很經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么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樣貌,她很厲害,而且十分的有個性,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其他人物在劇中也是舉足輕重,比如那個費雪小帥,比如那個偽裝者,但是還是主角給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內疚,還有,在刺客說的那句話:
在泰坦尼克號,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說: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盜夢空間,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則說: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們留下了欣慰的眼淚。
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6
盜夢可行么?
電影“駭客帝國”里,世界被機器人接管,機器將人培養在充滿液體的培養皿中,給人提供養料,同時,機器制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將人的感官所能體驗到的一切行為,都通過各種模擬傳輸給人類,人類活在了一個虛擬的程序里。 這門技術叫做“虛擬現實技術”,駭客帝國里所創造的可能就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終極目標了。
駭客帝國用了整整三部甚至更多的時間敘述這樣一個虛擬現實的技術,甚至還有許多人說看不懂,而盜夢空間需要在一部電影中為我們解釋這一切。
今天看了“盜夢空間”,盡管只看了一遍,可能并沒有了解盜夢的每一個細節,但我在想,盜夢可能實現么?
首先,影片中的盜夢是什么?幾位盜夢者是怎樣盜夢的?
在盜夢者和目標一同進入夢境前,需要不同的分工。
有一位造夢者,負責虛擬出一個夢境,這個夢境像一個迷宮,是造夢者,提供了這個所有一同做夢的人活動的場景,所以,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造夢者創造了一切,包括這世界應遵守的法則,比如地心引力,房屋建筑,水和空氣,一切實物及其屬性,都應該是造夢者來設計的。 所以,對一個夢來說,它有多么的絢爛,多么的不可思議,全看造夢者。
因為,創造總是要依靠現實的基礎的,也就是說夢中的一切,都能在造夢者的經歷和知識中找到原型。 這里,我想就能解釋我曾經的一個疑問,主人公(萊昂納多)和他的妻子在他們創造的世界里生活了50多年,為什么不能利用這么長時間學習些知識?如果在夢境中時間會比現實慢很多,人豈不是可以利用夢來學習許多知識,當做夢者醒來時,我們不就掌握了數不盡的知識與技能了么? 原來,夢是造夢者自己創造的,創造是需要原有的知識做模型的,我們不可能要求造夢者憑空制造出自己從來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或技能。
所以,一個優秀的造夢者應該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只有這樣,他才能根據不同的目標,制造出相應的,真實感超群的夢境。同時,造夢者要了解目標,目標的生活細節和經歷可以讓做夢的人分辨真偽。 這就是電影中圖騰的意義了,旋轉的陀螺,注鉛的骰子,是盜夢者分辨真偽的最后手段。 這里,我也實在想贊美導演一下,結尾一直旋轉的陀螺,似停未停,為影片留下了一個開放的結局。主人公的世界不會還是夢境吧?這個問題實在是值得對影片有興趣的觀眾思考。。。
在造夢者完成這個神奇的世界后,就該讓我們的各位盜夢者和目標進入夢境了。
其中,有一位人物,他是一個偽裝者,竟然能在夢境中虛擬出他想要的物品,甚至能將自己虛擬成其他人,竟然做到了變身。這使得這個偽裝者仿佛擁有了造夢者的一些特性,他也可以在夢境的規則下創造一些東西。這就仿佛是一個計算機程序,在程序的規則之下,他可以開放的再創造。我想,如果這個偽裝者足夠偉大,他所能實現的`一定比影片中的多,他能成為一個能力十分強大的訪夢者。 當然,這應該以,他能意識到自己是在別人的夢境中為前提。
說完了造夢者和偽裝者,該說說我們的主人公了,他扮演了一個什么角色呢?他仿佛是整個行動的策劃者和總工程師,他是這群盜夢者中的領袖,他是他們中間盜夢能力最強的人,他自己本身造過夢,并被困在其中,甚至到達了所謂的潛意思邊緣,這些豐富但卻痛苦的經歷讓他知道該如何掌控整個盜夢的過程,該如何把握尺度。 這里多說兩句,影片主人公的這段愛情悲劇,成為了影片的又一大看點。還記得那句臺詞么? “還記得你向我求婚的那天說過的話么?你說你做了一個夢,你夢見我們一起變老了。你在等一輛火車,火車駛向遠方。你知道自己想哪?但不知道火車會開向何處。但不管開向那里都是對的,因為你和我在一起。。。”我看的是中文的配音(我是窮學生,原音的看不起),但覺得翻譯的依舊是十分動人。在激烈的追逐,打斗,在為了世界不被壟斷和自己家庭團圓的不懈努力背后,不禁讓我為這段真摯的感情扼腕嘆息,什么才是真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為了什么?人類到底是一種感情的生物還是理智的生物?現實和情感到底孰輕孰重?
另外,我們在片中的藥劑師也絕不是打醬油的,他是現實中那個帶人進入夢境的使者,在片中他更是制造了第一重夢境。
所以,我們回頭看看,其實是目標被帶入了一個早已設定好的夢境,并完成一些任務。而不是讓盜夢者們進入目標自己創造的世界。如果是進入目標創造的夢,盜夢者將要面對的會是一個無法預料的世界,那會更加刺激吧?
所以,從夢境來說,夢給人帶來的真實感可能更加強烈。我們有這樣的經歷,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有時是知道自己在做夢的,比如和故的親人重逢,和自己心愛的女孩親密,呵呵,雖然我們可能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了,但我們確實不愿離,不愿醒來,在夢中,我們可以體驗到太多的幸福快樂。如果有一天,我們人類對大腦的研究真能做到控制夢境,那樣的生活真是不敢想象,太美麗,也太可怕。
再來回顧一下,整個影片的造夢過程吧!盜夢小組研究了目標,設計了整個計劃的三重夢境。在客機上,所有人在空姐的協助下進入第一重夢境(藥劑師所造,免費的香檳讓他的世界大雨滂沱~~呵呵),綁架目標,給了他保險箱和密碼的暗示。進入另一位造夢者設計的夢境——酒店。在第二重夢中,給目標暗示,使他相信自己在做夢,同時讓他希望進入第三重夢境,自己尋找那暗示給他的密碼和保險箱。在第三重夢境,這個由我們的二號女主角創造的世界里,主角,女學生造夢者,老板加藤,要一起協助目標找到那暗示給他的保險箱。天有不測風云,目標意外中彈,就要蘇醒了,(其實我看的時候就想到劇情肯定會設定這撲朔迷離的第四重夢境)。無奈,主人公竟然自己制造了最后這第四重夢境,因為在這個夢里,只有他和他的妻子,孩子。所以他只需要從這唯一的防御者口中知道目標的下落,就能救目標在第三重夢中醒過來,完成任務。任務成功了,盜夢者一個接一個醒來,但主人公選擇了在第四重夢中尋找不幸在第三重夢中瀕死的加藤老板。最終的結局,讓我看的有些迷離了。結局仿佛是世界不會被壟斷了,盜夢小組的所有人都成功回到了現實,主人公也見到了他的孩子。 但請注意一些細節,在主人公返回美國,進入海關檢查的一路中,所有人都盯著他看,機場中的人難道都是防御者?主人公在現實世界中,不也一直是在被人追趕,威脅生命么?莫非?難道?看來開放的結局中,那個還沒有停下的陀螺是有著另一種解釋的!!!
想想看吧,這樣一個曲折的故事和邏輯結構,被導演和編劇設計的如此巧妙,實在是讓我深深的折服了~~~另外,本片敘述更不是一個故事,主人公的愛情與家庭,目標和父親的親情,從最初的隔閡到最終,目標含淚撿起了那象征父子感情的風車,還有能源反壟斷,捍衛正義如此大的主題,在加上激烈的槍戰,精致的動作設計,以假亂真的特效,還有盜夢者不時的搞笑橋段。這一切,都要在短短的200分鐘里展開,并清楚的敘述給我們。所以,這部影片的節奏是如此的緊湊,以至于我們在觀看的時候不敢有一絲松懈,唯恐丟失了什么細節。然而,導演敘述的緊湊又是如此的恰到好處,不至于你完全看不懂,跟不上節奏。
這里,我覺得本片的特效要特別說明一下,因為本片的劇情是在夢中,所有的特效來的事如此自然,甚至完全讓我們相信了這些夢境的存在。同想阿凡達一類的電影相比,我認為,我看阿凡達就是沖著特效來的,所以腦海里似乎有些潛意識了(呵呵,不怕盜夢了),這一切都不是真的。然而,看盜夢空間是,我仿佛真的被帶入了一個新的世界觀,似醒非醒。回頭想想,那從橋上墜下的汽車,無重力的電梯,還有那雄偉無比的第四重夢境,這特效真不比阿凡達差!(本人對電影特效的技術了解有限,有誤請指正)
總之,看完了盜夢空間這部電影,讓我們的世界觀有了全新的認識,更是讓我們對情感與現實,愛情,親情,友情,正義與利益,等等產生了更多思考。同時,也確實讓我們贊嘆導演的功力和創意,在大家蜂擁追逐3D特效的潮流中,導演這種對個性風格的堅持,不但成就了這部成功的商業電影,也使整部電影獲得了偉大的藝術成就。在這里,祝愿這部電影能夠獲得好的票房,獲得多項大獎。
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7
《盜夢空間》又名《奠基》,編劇兼導演是克里斯托弗·諾蘭,這部影片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項大獎。
《盜夢空間》以其極具想象力的空間,給觀眾打開了夢境之迷,讓每個觀眾從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脫離現實卻又浮塵于現實之上,帶領觀眾游走于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盜夢空間》關于夢境的設計是:他們的第一層夢境是尤瑟夫的夢境,是在一座大城市里;第二層夢境是亞瑟的,在一座酒店里;第三層夢境是費舍爾的,在一個雪中要塞;第四層夢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經進入過的迷失域;第五層是潛意識邊緣。每進入一層夢境,時間會慢二十倍(即大腦思考速度加快),10個小時的航程,1層夢要1個星期,2層夢要6個月,3層夢要10年……但可以用協同刺激來喚醒。
《盜夢空間》整個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思路嚴謹,兼具幾何學、邏輯學、物理學、建筑學等各種學科,令人回味無窮。它那錯綜復雜的情節設置、眼花繚亂的動作編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轉折、充滿詭異的窒息氛圍,就像一座精密紛繁的迷宮,即使徜徉數遍,仍能讓人有意猶未盡、神秘莫測之感。
熒幕上,一首夢之跌宕曲喧囂上演,分崩離析的高樓大廈、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無跡可尋的顛倒空間,讓我無比震撼。電影的各種精彩的鏡頭和精湛的拍攝技術讓我難忘,讓我對編劇兼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更加敬佩!
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8
《盜夢空間》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科幻片。其實在我看來它是一部情感片,它更多的是描述情感。
柯布與妻子的情感。看著深愛的妻子,在自己眼前墜亡。那個打擊無以言說。那應該是一種窒息的心痛,伴著深深的自責。因而,妻子總是在夢境的關鍵時候出現,妨礙、破壞行動,而這都來源于他的潛意識。驚訝于潛意識的力量。不由聯想到可能生活中有些自己無法理解的行為也是潛意識在作用。影片中沒有描述柯布是否后悔自己當初對夢境的研究。但他冒險執行最后一項任務就是為了回家,想必是無數個夜晚輾轉難眠。
柯布與筑夢師。我覺得他兩是伯樂與千里馬,也是默契十足的搭檔。他們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最后柯布可以擺脫潛意識里的妻子,漸漸回歸正常。筑夢師功不可沒。
柯布與其他搭檔們。特別佩服他們間的團隊精神與義無反顧。為了柯布的回家夢鋌而走險。遇到困境,沒有遲疑和氣餒,竭盡全力完成任務。那是一種耀眼的光芒。
再來說說柯布回到家的畫面。那句“歡迎回家”對柯布來說應該再沒有更動聽的語言了吧。
其實影片結局讓你迷惑。我們不知道柯布是真的回家了還是迷失在夢境。
這估計是最好的結局,也是電影想傳達的精神。就像是人生,我們在分叉路口時常會迷失,會不知所措,分不清東西南北。這時,就需要一個特制的物件來提醒自己回歸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