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電影觀后感
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了,其實國家安全其實并不遙遠,它離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很近很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家安全教育電影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國家安全教育電影觀后感1
根據省教育廳、省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青團湖北省委關于開展“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活動的通知要求,4月12日上午10點整,我院開展“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活動,在武培B504教室組織學生集中觀看由省國安辦、省教育廳、團省委在華中師范大學共同舉辦的“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電視課堂。
邵永靈教授給大家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20__年1月4日,突尼斯的一個小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由于城管人員矯枉過正濫用職權,他用自焚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被普遍公認為是阿拉伯之春的起點。經過社交網絡及部分新聞媒體催化,他的自焚身亡激發了阿拉伯世界多國人民起義反抗獨裁暴政的民主革命,最終導致了阿拉伯世界的天翻地覆式的巨變。
這是邵永靈教授在課堂上講述的多個事例中的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個體行為引起的“蝴蝶效應”,最終的影響不可預估,它們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
課后,油工21504班班長程啟迪感慨:“我之前以為國家安全不是我應該去關心的事,這堂課后,我才發現個人行為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也很大。”
國家安全教育電影觀后感2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國家安全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昨日,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廳內學生代表濟濟一堂。火箭軍指揮學院軍事理論研究所研究員,軍事戰略專業博士生導師邵永靈走上電視課堂的講臺,給全省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國家安全課。
什么是國家安全
“到底什么是國家安全?”在現場,邵永靈教授開門見山,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分辨哪些屬于國家安全事件。
臺下同學們紛紛舉手踴躍搶答。
“‘南海仲裁’、薩德、朝核等事件直接威脅國家領土完整,屬于國家安全事件。霧霾、‘塑料紫菜’、山東問題疫苗事件,關乎百姓的環境、食品和衛生安全,也應該屬于國家安全事件。”“美國施壓導致中國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公司愛思強計劃‘流產’,看似是兩個公司之間的市場行為,實際上是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應該屬于國家安全事件。”“反腐、聶樹斌案昭雪這些事件影響社會穩定,處理不好也會危害國家安全,我覺得也應該算一個。”“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邵永靈為同學們的獨到見解點贊,并公布正確答案:以上全部屬于國家安全事件。
邵永靈介紹,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包括14個方面,涉及政治、經濟、國土、社會、網絡、軍事、科技、文化、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我國外部安全和新型領域國家安全等。隨著國家安全形勢和國家安全實踐的變化,國家安全的內涵必將不斷擴展,國家安全工作面臨的任務也將不斷調整。“原來國家安全涉及面這么廣,之前我還認為只在軍事、戰爭、國防、間諜等領域。”臺下,華師生命科學院學生周子琦感嘆。
國家安全離我們有多遠
“這些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現場,華師學生樊蕾大聲提問。
邵永靈通過情景再現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兩組真實案例。
案例一:20__年初,某要害部門工作人員小王的郵箱里,收到一封來自上級機關的“思想狀況調查問卷”。小王不加懷疑地認真作答。然而,這封貌似普通的郵件,竟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植入了竊密特種木馬。涉密單位內網系統由此遭受攻擊。
案例二:黃某是某重要國防軍工單位研究所職員。一次單位改革末位淘汰,他被通知待崗。黃某狹隘地認為領導是在排擠自己。出于怨恨的心理,他決定出賣自己手頭掌握的核心機密,報復單位。最終,黃某以出賣國家機密罪,判處死刑。“國家安全其實并不遙遠,它離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很近很近。”邵永靈結合案例說。
觀看中,湖北大學20__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何歡深有感觸地說:“維護國家安全,要從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
維護國家安全應該怎么做
“如果出國旅行、留學,有人指使你竊取國家的秘密、商業秘密,應該怎么做?”
“如果你是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正在做與國家重點項目相關的工作,應該注意什么?”
“當網上出現危害社會穩定的謠言時,應該怎么做?”
……
授課的最后,邵永靈向現場同學提問,檢驗課堂效果。
“留好證據,在國外尋求大使館的幫助”“馬上向國家安全機關報告”“撥打國家安全機關舉報電話12339”“不信謠,不傳謠”……同學們七嘴八舌。
看到同學們學有所獲,邵永靈十分高興,并給同學們提出四點希望:第一,關心國家安全;第二,知曉國家安全相關的權利與義務;第三,掌握應對安全風險能力;第四,主動參與維護國家安全。
課畢,掌聲熱烈,許多同學仍感到意猶未盡。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20__級學生龍銳說:“國家安全教育很有意義,希望今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國家安全教育電影觀后感3
《新聞大求真》這個節目我以前看過,在節目里安全知識被編排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新的一期《新聞大求真》是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公司策劃制作的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為主題的特別節目。
預防交通事故,卡咽,墜樓墜崖,事件,保護自己這正是《新聞大求真》特別節目想要讓我們知道的。墜樓墜崖是兒童意外傷亡排名第四的。而前三便是交通事故,卡咽,大面積燒傷。《新聞大求真》這個節目利用講述一個三年級學生魯貝貝的故事把兒童意外傷亡排名前四的四項連在了一起。
魯貝貝先是與伙伴追逐打鬧,沒有注意紅綠燈,結果被有可能正在玩手機不注意斑馬線周邊的人撞了,而且這個人還是他爸爸,接著等魯貝貝恢復健康后,他改變了之前當超人的夢想而做一個綠燈俠,勸告別人不要闖紅燈,還帶了一個哨子在綠燈的時候吹,結果跟他的熟人談話時把哨子吞了進去,嘴唇都發紫了。
在經過交通事故和卡咽之后,魯貝貝到表弟家換一個環境。他倆跟爺爺說要吃炸雞翅,爺爺答應了。魯貝貝乘著爺爺不在,想快點吃炸雞翅,就把冰凍雞翅直接放到沸騰的油里,結果可想而知。之后,魯貝貝與表弟玩耍時,不慎從樓梯上摔下。
通過魯貝貝的遭遇我深有感觸,這些平時不注意的小細節就會造成以上不可想象的災難,別看我說的都很小,但事實上這些事故的危險都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說五起交通事故就有一起死亡。
最近上海發生的事件大家肯定知道。如果把氣球比作我們的胸的話,要雙手交叉與胸前,利用手肘保護自己的胸。而在摔倒時應立即雙手抱住頭,蜷縮著腿,將膝蓋提致胸前,這樣不僅能保護胸,還能保護頭。這些小知識就是《新聞大求真》特別節目的全部內容。
看了這個節目我知道了在人多的時候,要有秩序,不要擁擠,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國家安全教育電影觀后感4
今天下午,我在家觀看了 《新聞大求真》,節目里主持人為我們做了幾個小游戲,通過直觀地模擬人潮涌動的場景來告訴我們遇到危險情況如何保護頭部和胸腔。天啊,僅僅五個小朋友的測壓力就是七百多公斤,假如十個、十五個、二十五個,甚至更多的人擁擠在一起,那該會有多大的壓力啊!
看完這個模擬后,我內心受到了深深震撼。每天都有許多兒童因為各種狀況受傷或死亡,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擁擠、踩踏、誤吞東西、燙傷,墜傷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疏忽造成的。
我的身邊也發生過這樣一回事。有一個小朋友喜歡把扭扣放進嘴里玩,有一次,他一不小心便把紐扣吞進肚子里了,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來。這真是太危險了。 我們的學校有兩千多名學生,有什么活動也會很擁擠,因為同學們不能正確禮讓,還喜歡追逐打鬧。所以上下樓道就變得很危險了。也許一不小心就會發生事故。
我們一定要愛護生命,才能有美好的明天和未來,正如我們的袁校長所說:生命安全是“1”和其他的都是“0”只有有了生命,擁有健康,我們才能將數字無限大。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好好珍惜這只有一次的寶貴生命。
國家安全教育電影觀后感5
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近期播出了《為了孩子 為了明天》的紀錄片,看了后叫人不得不深思。毛主席的時代就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度日益加深,經濟水平日趨提高。我們的教育體系越來越跟不上步伐了。學生教育兩極化趨勢明顯,要么為了高分成績拼命地學習補課,要么家庭不和睦叫孩子放任自流。這兩種方式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前者怨恨家長老師只知道叫“我”學習不知道“關心”“我”,后者干脆就是痛恨父母仇視社會。兩者最終殊途同歸。
片中更多提到的是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無人管束,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這些留守兒童大多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和家庭破裂而無人照顧。看了后確實叫人對不顧孩子的家長感到憤恨,同時對社會愛心組織表是贊賞。但我們再往深一層次想一想,這只是標而不是本。治病治標不治本,病是去不了根的。根在哪里?
古人說:至要莫如教子。看這個“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文”,也就是孝的學問。孔子在《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從這里開始。那么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施的是什么?施的是以孝道為根本的道德行為。今天我們一味地埋怨社會治安不好,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就連孩子們都學壞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社會治安不好是不是因為家庭不穩定而造成孩子的失足,進而危害社會。家庭不穩定是不是因為一些家長道德缺失造成。沒有道德并不是罵人"缺德”。什么是道德?這里的道德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法則,此之謂道;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而不逾越地做人,此之謂德。孝乃德之本,沒道德首先是沒孝,沒孝又是沒有接受過圣賢教育的原因。我們已經快__年沒有接受圣賢教育了,同胞們我們已經把孔子都給忘了。
孔孟之道曾經叫我們中華文明,綿延了2000多年。如今卻被西方的東西蕩滌殆盡。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上下有義、朋友有信的五倫也所剩無幾。“人棄常則妖興”,人們已經違背了常理,且不用道德約束自己,只是一味的追求名聞利養。功利至上的今天,更高更快更強才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物至極則必反”“月盈則必虧”“水滿則自溢”。人們在這個地方得到,肯定同時會在那的地方失去,這樣的顧此失彼每天都在進行著。為了利益夫妻反目,家庭破裂,孩子失足。追求財富拋親棄子,認為有了錢就可以盡孝,就可以讓孩子衣食無憂。別忘了“子欲孝親不待”,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了財富又追求享受,什么小三兒、小四兒,為了財富也可以去當小三兒小四兒。這樣家庭如何穩定,由這樣的家庭所組成的社會怎的有秩序。“人無羞惡盡為”,沒了道德底線,什么事干不出來?那么下一代還能好嗎?
家長的好壞暫且不論,畢竟大家都是從兒時過來的,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也就是說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尤其是近30年來,西方功利思想掛帥。國人把眼光都放到了發展經濟奔小康上了,而忽視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已經顯得蒼白。雖然本著眼于不幸福的家庭坑害了孩子,即便是幸福的家庭何嘗不是暗藏不幸。為了升學率學校把孩子當成了成績機器,為了考高分家長把孩子當成了學習機器。孩子一天到晚疲于奔命地學習,有的卻是換來了高分和名牌大學通知書。結果又如何呢?多年被壓抑的扭曲的心理,在頃刻間爆發了,于是發生了復旦大學投毒案。能說他們的家庭不幸福嗎?他們的父母都是慈愛的呀?能說他們年幼無知嗎?他們可都是高智商的博士呀!我們們只想這救一救失足青少年,那誰來救一救他們。如果一個位高權重、智商超長的人無德,它的危害和一個新疆的小扒手比那個對社會危害更大,不用說傻子都知道。以上是說能考出高分能上好大學的學生。還有絕大部分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大學,甚至上不了大學的學生。他們的境遇又會怎樣呢?因為他們只會學習不會別的,他們以前生活在吃穿不愁的環境中。他們被學習負擔、家長的渴盼壓抑許久。然而又沒有真正良好的道德束縛,他們便用自己的方式來發泄。泡網吧、飲酒、荒淫的享受、吸毒、離家出走、甚至自殺。他們每天跟父母如同仇人一樣,輕則喊叫,重則打罵。這并非他們的錯,教育本身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家長如果孝其親,孩子也會效仿。整個社會的教育被利益鏈條所綁定。地方要名校,學校要成績爭名校,家長要分數爭臉面。只苦了孩子們,他們的未來誰來負責,苦了孩子也害了國家,國家要的是人才,不是無德無才、也不是有才無德,而是德才兼備。
中國人民該覺醒了,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失去的太多了。還是讓我們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找回來吧。它們已經在韓國、新加坡乃至西方國家播種發芽了,可是我們還蒙在鼓里。70年代英國的哲學家湯恩比就說:解決21世紀人類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那時中國還在批林批孔、破四舊呢。《弟子規》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講出來了,為什么不把它列為教材呢?也可以作為家庭必備的日常行為手冊。要相信“仁義忠恕、真誠慈悲”能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