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接下來給大家分享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希望對大家寫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有所幫助。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雞毛信》。影片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12歲的海娃如何歷經千辛萬苦送雞毛信的故事。
當村長把一封非常緊急,插著雞毛的信交給海娃,讓他趕緊送給張連長時,海娃趕著羊群,選了一條認為很安全的路,哪知在途中遇到日本鬼子。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信,他把信藏在了大頭羊的尾巴下,可敵人要吃涮羊肉,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信,海娃偷偷地在晚上拿起信就跑,被敵人發現并挨了一槍,海娃忍痛逃跑,但他始終不忘自己的責任,被八路軍叔叔發現后還拖著傷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海娃這種遇事機智勇敢,沉著冷靜不慌不亂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海娃和我一般大,可我在遇到困難問題時卻總是手腳慌亂,不知所措。他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信,多次逃跑,身受重傷也不在乎,他這種熱愛祖國,不做亡國奴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去學習。今年寒假,我去了南京旅游。在那里,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八年抗戰,中國之所以能獲勝,都是因為團結,中國的強大,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有的孩子不管鬼子如何毒打都不屈服,有的孩子機智地把鬼子帶入八路軍陣地,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為國犧牲了······他們都與我們一般大,但因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間,身上的擔子也不同,他們所受的苦比我們這代人多得多。如今,我們的條件雖然有很大進步,但仍不能松懈下去。現在,中日的釣魚島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但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當時腐敗的清政府,中國人再也不會被動挨打,我們絕不會容忍任何國家,任何侵略者的侵略行為!作為一名愛國的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2
今日,我一改平常的風格,看了一部關于抗日戰爭的電影,名叫《雞毛信》。看完之后,本來平靜如水的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
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龍門村的放羊娃身上。這個放羊娃名字叫海娃,是兒童團的團長,他接到一個重要的送信任務,他深知這封雞毛信落在敵人手中會有什么下場。緊要關頭,他將信藏在一只老山羊的尾巴下,信安全了,可是海娃和羊都被帶走了。到了最終,海娃機智的將信送到連長手中,并協助八路軍殲滅了敵人。
最令人敬佩的是海娃臨危不懼,應對敵人的利誘和逼迫冷靜應對,堅守秘密,沒有讓敵人得知雞毛信在哪里。我們應當在生活中多運用這種隨機應變,這會使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更上一層樓。當然,勇敢冷靜這種品質也不可缺少,經常說危機意識,我認為:危機就是在危險中尋找機會,遇到任何事都不要慌,冷靜地去應對,勇敢地去應對,在危險中,總是會有機會的。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3
昨天,我們班所有同學都觀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雞毛信》。片中的主人公海娃是一個小八路,他為了將雞毛信安全地送到張連長手里,與鬼子做斗爭,最后將信送到了張連長手里的故事,贊揚了海娃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海娃手被鬼子的槍打中后,仍然堅持把信送給張連長的那一段。在這一段中海娃負了傷,我本以為海娃會流著眼淚逃走沒想到他會忍痛爬上巖石去送信,這使人想到了,平日里我們受一點小傷,就哭個不停,一有小病就連學校都不來了。和海娃相比真是天上和地下。
那時候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搞得好多小孩都吃不上飯,上不了學,再看看我們,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上學時,父母還給我們些零用錢,來到學校還可以坐在有暖氣、有電視、又非常明亮的教室讀書。就這樣如果還不好好學習,就有些對不起那些抗日戰爭中死去的英雄了。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懂得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前輩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4
這個暑假我看了《雞毛信》這部電影,我覺得海娃是一個聰明、機智、勇敢、堅持、不放棄的小孩。
海娃為了送雞毛信,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他被鬼子又打又罵,但是他還是堅持不懈,他為了逃出來晚上都沒睡覺,最后終于想辦法逃出來了。他中間趁鬼子睡覺的時候逃出來了,被鬼子發現了。鬼子揮動頭巾,海娃便脫下衣服也跟著揮動,鬼子以為是自己人便放過了海娃。海娃興奮地跑走了,海娃跑了一會便坐下休息,發現信沒了。他便原路返回找信,信找到了卻被鬼子發現了,這回鬼子認出他來了,于是他假裝是來追羊的。鬼子讓他帶路,海娃把鬼子們帶到小路上了,小路不好走,鬼子們拿的東西太多沒法走,海娃轉身就跑不小心被壞人打了一槍,但是還是堅持把信送到了。
所以我覺得海娃是一個聰明、機智、勇敢、堅持、不放棄的小孩。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5
昨天下午,我們班在學校里觀看了《雞毛信》這個電影,這個電影講述了抗日時期一個小通訊員海娃送一封雞毛信的故事。整個電影里都描繪了海娃的機智和勇敢。
海娃被爸爸老趙叫去送一封雞毛信,這封信里的內容,可以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海娃深知這封信的重要性。他保證一定安全送到。海娃就這樣踏上了送信之路。為了保住這封信,海娃想盡了辦法,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他把信藏在了羊屁股底下,他深入敵營,好不容易逃脫,但信件丟失,他不得不再次返回,他又一次的被抓住了,他和敵人斗智斗勇,有時刷點小陰謀,但正是這些陰謀,把敵人帶進了埋伏,讓八路軍叔叔給全殲了。海娃最終將信件給了張連長,取得了一小場戰役的勝利。
在中國抗日時期,誰能知道到底涌現出了多少“王二小”,多少“雨來”,多少“海娃”呢?無可計數。正是這些“小八路”們,用他們的智慧,用他們的勇敢,換取了一場又一場游擊戰的勝利。本應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陽光下,和伙伴們一起嬉戲,一起玩耍,無憂無慮的孩子們卻要在夜幕的遮掩下秘密行走,遠離父母的愛,為了抗戰的勝利,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和敵人斗智斗勇,在困難面前不言放棄,勇敢鎮定。在一些山區游擊隊里,如果沒有這些“小八路戰士”、“小八路通訊員”……那些情報可能不會準時送達,八路軍戰士們可能不會順利轉移。又怎能會取得勝利呢?海娃、嘎子、王二小這些只是革命孩子們的縮影,在他們身上凝聚了的是中國抗戰成百上千的孩子們的各種品質和性格。這些孩子們的精神,我們應該學習。
想想我們自己,我們生活在新世紀里,但我們有沒有那些孩子們的品質和性格嗎?遇到困難,就說放棄;遇到挫折,就開始哭;遇到麻煩,就不想做。這不正是我們這代人的通病嗎?在困難面前,我們努力思考過嗎?想想我自己,我不免為自己感到一絲絲慚愧,前幾天,下大雨,回家的路被水堵上了,我和幾個小伙伴都垂頭喪氣了,抱怨的話語從我耳邊傳來,我不免也有了一絲絲的抱怨,可是我們幾個誰也沒有想辦法怎樣過去,這時有的叔叔拿磚頭往別的地方搭磚頭過,我們幾個也模仿,可是剛搭了幾步遠,就不想搭了,前面還有十米,好要多長時間呀,好累啊!我們歇了一會后,又繼續搭了起來。如果換成海娃,他會怎么做,他一定會迅速的將磚頭鋪起來盡可量的節省時間,為戰役贏得寶貴的時間。所以說,這部紅色經典電影給了我心頭砰然一震。讓我反省,讓我改過。
這部《雞毛信》,這部紅色的經典電影不僅告訴了我們抗戰時期人民的艱苦樸素,兒童的勇敢鎮定。更讓我們學會了勇敢鎮定,臨危不亂的革命精神,擁有這種精神,擁有這種品質,讓我們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好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6
勇氣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勇氣是火,點燃希望的燈;勇氣是燈,照亮夜行的路;勇氣是路,引你走向黎明。《雞毛信》就是講述一個這樣的故事
《雞毛信》這個故事是這樣的:這部影片講述的是 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放羊娃。一天,父親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敵人,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綿羊的大尾巴下面,瞞過敵兵。敵人逼迫海娃帶路。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敵人抓住帶路。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而海娃完成送信任務后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敵人炮樓,并活捉了 炮塔里的日本鬼子司令。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感到很內疚,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穿得暖,吃得好,要什么有什么,無憂無慮地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文化知識,和海娃對比,我覺得自己是那么渺小。海娃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他不怕危險,挨餓挨凍,最后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八路軍交給他的任務。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幸福生活,我們要以海娃一樣的許許多多英烈們為榜樣,學習他們高貴的品格和勇敢的精神。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我們祖國的興盛作出更大的貢獻!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7
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王二小、張嘎、海娃等小英雄,他們和我年紀差不多,我很喜歡他們。今天,又是我一個人在家,我打開電視,看起了抗日戰爭片《雞毛信》。影片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小八路海娃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故事。
雞毛信,就是把一根雞毛粘在信上,表示很重要。海娃趕著羊去送信,在路上,碰到日本鬼子,他就把信藏在羊尾巴下面。面對危險,他沉著冷靜、機智勇敢,最后成功地把雞毛信送到了八路軍手里。
看了以后,我對海娃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真聰明!想出那么好的辦法,又這么勇敢,面對危險,一點都不怕,要是我,肯定嚇傻了。
我和他相比,我們現在真是生活在天堂里,他和我一般大,不但不能上學,還要放羊,更要去面對這樣的危險。
爸爸告訴我,那時候,我們的國家很窮,很落后,受到日本的侵略,人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也就是許許多多像海娃一樣勇敢的人,不怕流血,勇于面對困難,才救了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生活。
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多學知識,掌握更多的本領。
電影雞毛信觀后感觀后感篇8
今天我觀看了《雞毛信》這部紅色影片,心里非常感動。
海娃是華北抗日根據地龍口樹的兒童團團長,他機智勇敢,每天在山上放羊站崗放哨。
海娃的父親老趙是民兵隊長,一天,他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給八路軍寫信,告知消息。老趙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海娃去完成,海娃便帶著雞毛信以羊群為掩護,出發到王村給八路軍送信,海娃剛走進一條山溝,便與鬼子相遇了,他靈機一動把信藏在羊尾巴下面,鬼子搶了他的羊,還要把他帶到龍口樹去。鬼子和偽軍煮著海娃的羊,仍不放海娃走。深夜,海娃悄悄溜了出去,從羊尾巴下面拿了信,撒腿便跑,可當他坐下歇口氣時,發現信不見了,就再回去找時,鬼子又追來了,他終于找到了信,卻又被鬼子抓住了。鬼子們強迫海娃給他們帶路,海娃騙他們說大路上埋有地雷,便領著鬼子從小路走。
在小路上,鬼子們的騾子行走不方便,海娃手腳靈便,很快與鬼子拉開了距離,鬼子們開槍了,子彈亂飛,海娃中彈了,他依然強忍著痛爬上了山,把信帶到了八路軍手里,海娃成了一名抗日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