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對作品或場所的看法和感受。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這里給大家分享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供大家參考。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1
今天我們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它使我感受到了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軍民的懦弱,更讓人可惡的那些無恥的英法聯軍。
圓明園本是一座皇家園林,那里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然而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來到了圓明園,他們在園內隨便燒、殺、搶、掠……
金碧輝煌的殿堂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沒有了,留下的只有一片荒墟。1860年10月6日,這可恨的一天,我們怎能忘記?
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對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無比的痛心和惋惜,我痛恨這黑暗的清政府,更痛恨那貪婪的西方惡勢力。圓明園的毀滅在祖國歷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完這篇課文,我不禁想:英法聯軍為什么來侵略我們呢?原因是我們太懦弱了,為什么我們不強大呢?因為我們不和諧,要是我們團結起來,強大起來,他們還敢在中國的地盤上肆意妄為嗎?所以在他們腦子中,只要落后就得挨打。
今后,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效勞,不讓祖國再受侮辱,讓祖國這條東方巨龍永遠昂首挺胸。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2
圓明園,這座昔日壓倒群芳震驚世界的園林建筑奇珍,今日已成了綠樹叢中斷壁頹垣,傷痕累累的廢墟。只要到那里去看看,就會點燃你對帝國主義仇恨的火焰,激發你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
還記得來到圓明園大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口那對威嚴的獅子。它們身上傷痕累累但雄姿猶存似乎隨時準備與敢于來犯之敵決一死戰,把他們吞下去似的。繼續往里走,只見廢墟上長出了嫩綠的小草,路兩旁松墻內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充滿了無限生機。這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走到舊址旁,我看見有一匹石馬屹立在那里,怒視著遠方,它好像在咒罵那些奪我中華之寶,殺我中華兒女,毀我中華園林的帝國主義侵略者。
侵略者雖然燒毀了我們美麗的圓明園,但是毀不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不畏困難的精神。這邊雖還是傷痕累累的劫后遺址,但在那邊卻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園,使它成為第二個圓明園。
繼續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環繞著一個小島,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島的.中央還有不少的亭臺樓閣,顯得典雅秀麗。湖水清澈見底,像一塊晶瑩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靜極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鏡;湖水清綠,又好似一塊無暇的翡翠。湖水映著藍天,好像一條艷麗的藍紗巾,映在水中的山、閣、橋、樹就像紗巾上的點點花紋。群山就像個大托盤,托著湖水這塊美麗的翡翠。那小島好像翡翠中間鑲嵌著的一顆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衛護托盤、翡翠、珍珠的鋼鐵戰士。那一座座小橋就像一條條翡翠上的彩帶,與群山相連。微風吹過,湖水泛起魚鱗似的花紋,一閃一閃的。陽光照在上面,萬點金光,燦爛奪目。湖水映照著怪石叢林,鳥語花香、蒼松挺立的群山環繞著景色宜人,賽過珍珠的湖光水島。這里湖映山,山環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勝收。
啊!圓明園,你的景色如此多嬌。你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見證,你永遠激勵著華夏子孫為振興中華而奮發向上。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3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
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我的腦海中浮出了許多不同的畫面,不一樣的感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明園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篇一
看了電影《圓明園》,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圓明園的建筑的確是威嚴,壯觀的。如此宏大,優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國的凡爾賽宮以及俄羅斯的圣彼得堡東宮。百年前的帝王們的宮殿都是如此的華麗,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嘆。
然而凡爾賽,東宮都還在,供各國慕名前來的游人賞玩。而今天的圓明園呢?一片廢墟而已。空空的雜草地上將近一米高的野草隨著微風晃動的,后面的白玉磚基無力地訴說著一世的輝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們修建了龐大的宮殿,目的是炫耀他們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統中華,鞏固藩屬國建立了東亞不可一世的霸權,也起了圓明園。當年起樓玩樂的人們很快地不再了,而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歷史到底是在嘆息,還是在偷笑王朝統治者們的妄自尊大?
我經常想象,如果我是當年劫掠圓明園的軍人,我會怎么想?一個幾乎不可理解的國度的最高宮殿……也罷!可能我們不應該苛求那些軍人去理解這古老而優美文化的意義——他們只是些英國和法國的普通士兵罷了。他們當然沒有吟詩作畫的閑情逸致,更沒有中國文化對帝王權威的頂禮膜拜。他們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棄義殘忍殺害的本國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圓明園中數不盡的可能意味著自己幾年工資的無數珍寶。英帝國的士兵或許希望能拿到些好東西回去賣個好價錢,來彌補生計……
這是多么巨大的誤會,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國人的一個宏偉建筑被外國的“洋鬼子”們一把火燒掉了。
多少中國人真心熱愛的國家的象征?但是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在以什么樣的心態在愛著這個國家?外國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華宮殿總是可憐兮兮地被街頭的窮人搶占的風頭,這是為什么?這個國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議的偉大之處,而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卻僅是這幾千畝好地卻連一顆莊稼也沒有種的,由破壞性消費所建成的地方?
這就是圓明園,萬園之園,它的被外國人所毀無疑是一出可憐的悲劇。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篇二
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我的腦海中浮出了許多不同的畫面,不一樣的感受。
在我看來,英法聯軍壞的不能再壞了,在他們的眼中,財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圓明園中放肆地搶劫,被搶的寶物數不勝數,還有些是價值連城的寶貝。這時,我的心頭隱隱作痛,這些寶物都是中國的,他們和盜匪有什么區別?拿不走的,強盜就把它們砸碎,當那些寶物變成碎片的時候,我的心里就會燃起熊熊大火,手也變的癢癢了,真想給英法聯軍的頭領一拳。當他們搶完寶物之后,還把圓明園給燒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華人民的結晶,就這樣化成了一片廢墟。
皇帝也有責任,要不是他貪圖榮華富貴,我們就不會受人欺負,中華兒女就不會受盡屈辱,我們的家園就不會血流成河,中國就不會落后于別人。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篇三
“中國,請自己站起來!”——這是我看完電影《圓明園》之后最大的感受。伴隨著影片蒼涼而悲壯的配樂,我與講述者郎世寧一起重溫了大清王朝的歷史,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圓明園的瑰麗與夢幻。然而,這部影片的拍攝目的絕不僅僅是向觀眾介紹圓明園這個世間奇跡的短暫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通過圓明園的命運來折射清王朝的命運,并引導人們去思考中國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
在我看來,影片中談到的以下幾點是值得注意和認真思考的:
首先是科學技術的落后。片中提到,康熙皇帝才識淵博,非常喜愛天文和數學物理等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可是,泱泱中華,在夜間用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的卻只有年邁的老皇帝一個人。大多數的朝廷官員都認為“科學”是腐朽的、無用的、是故弄玄虛。官員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目不識丁的平民百姓。那么是不是說,多數平民的無知和保守就是導致科學技術落后的根本原因呢?我認為不是。剛才提到,康熙皇帝很喜愛科學,那么在當時那樣一個高度集權的家族化國家中,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發展科學技術,或者說真的想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推薦給更多的人,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可見,在當時,就連這個國家最有智慧、思想最為開明、也是最喜愛科學的人也僅僅是將科學作為一種消遣而已。
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導致科學技術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觀念的落后。
如果說上面的推論還不夠準確的話,不妨再將歷史往后推幾十年到乾隆時期。乾隆,這個從小天資聰穎,深受康熙寵愛的一國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爺爺一樣沉迷于科學,反而是排斥科學,認為科學是“玩物喪志”,這從他將“西洋水法”噴泉的機械抽水裝置換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見。于是,我不禁悲嘆,時代的進步并未帶來思想的進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以乾隆為代表的帝國中堅力量對待新事物的態度較之康熙年間完全相反,思想觀念更為落后。
若進一步深究,這種觀念的落后并不是無來由的,閉關鎖國是一個直接原因。而又是什么導致了閉關鎖國呢?——是自負!乾隆的自負、上下朝臣的自負、平民百姓的自負、一個國家的自負!
燦爛悠久的華夏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經為世界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尤其是盛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輝煌的成就令長期占據中原的漢人以為自己就是這個國家永久的王,驕傲感的滋生蔓延為后來清軍入主中原留下了隱患。果然,后來滿人的鐵騎踏平了中原大地,華夏民族的統治權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當滿人順利地攻克漢人執掌中原時,內心會是怎樣一種心情?他們打敗的可是號稱“世界之王”的漢族軍隊啊!在這樣的背景下,便不難理解清王朝的自負到底起源于何時,也就不難體會其自負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謂的“天朝上國”,當自己擁有著世界上最多財富的時候,卻不知道怎樣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將其用于享樂,用于修筑那奢華的、人間仙境般的圓明園;當自己還如一頭老牛,到處夸耀自己耕地的本領時,西方國家卻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正如一輛疾馳的列車在飛速行駛。古老的農業帝國呵,永遠不會主動地去看看世界嗎?當英國的使者造訪時,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與自負對其進行羞辱;當西方世界的洋槍洋炮送到你眼前時,你卻將其當作玩物收藏……終于有一天,當堅船利炮敲開了你緊縮的城門,你已手無縛雞之力,退無可退。
正如馬格爾尼勛爵所言,“中國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表面浮華的背后卻隱藏著傾覆的危機。
然而這個危機,不僅乾隆沒發現,全中國人也都沒發現。也許雍正發現了,他勤勤懇懇,力除弊政,將帝國推向了頂峰,也推延了其破敗的命運。然而,中國歷史上像雍正這樣勤政的皇帝又有幾人?20__年日以繼夜地付出讓他積勞成疾,一代帝王最終為國家的命運殫精竭慮而死,這不得不說是一曲歷史的悲歌。自雍正以后,哪怕有所謂的乾隆盛世,清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向衰敗,難逃覆滅的命運。
以上便是我簡要總結的中國在近代前越來越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圓明園的毀滅和國寶的流失固然讓我們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義憤填膺,但仇恨并不能解決問題,當17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顧晚清那段風雨飄搖的歷程,我更深刻地領會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內涵和本意。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今天,當中國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當中華民族再一次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我想對自己說:要冷靜,不要再重蹈祖先的覆轍——讓驕傲自滿的情緒滋生蔓延,做一名低調而自尊自愛的學習者,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中國人,努力去學習西方,努力去奮斗,只為有朝一日能改變祖國落后的現狀,只為有一天,每一個中國人——無論貧富貴賤、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身居何職,都能面帶笑容的說:“我過得很幸福、很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國家興旺的王道!什么天朝上國、世界強國,當一個國家的福利沒有轉變為社會的福利之前,當少數人的財富沒有變成多數人的利益之前,一切都是虛的、一切都是經不起考驗的,如果看到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那必然會再次跌倒,甚至一蹶不振。中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上,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手上,所有人都必須不懈努力,這樣才能早日奪回我們曾經失去的光榮與夢想!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4
今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心中充滿了惋惜和憤怒。惋惜那美麗無比的圓明園變成如今的廢墟,憤怒那可惡的強盜把我們中國的寶物都占為己有。
當時,漂亮的圓明園是我國最棒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修建圓明園,耗費了150多年的時間。但是,中國人民的心血,在1860年10月6日,遭受英法聯軍的破壞。此后,恢弘而又神奇的圓明園就只留幾根殘柱了。
當我讀到“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我的五臟六腑都絞在了一起,腦子里一邊想象那種悲慘的場景,一邊自言自語:“這些侵略者真是太該打了,這樣欺負當時的中國,這種以強欺弱的野蠻行徑,真是可恨。明明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寶貝財產,怎能讓別的國家想拿就拿,想毀就毀呢?”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在一則資料上看到強盜們搶走我們中國的寶物后,進行拍賣的場景,他們利用我們的珍寶得來大量的金錢。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寶物,如今想要從他們手里再拿回來,還得支付昂貴的費用。唉,這些都是強盜們的罪惡呀!
以前的中國確實太弱了,不過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我們的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銘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5
8月11日,我有幸游覽了享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
圓明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部,是清朝鼎盛時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御園。它占地347萬平方米,全園四分之三都是湖。湖面上飄著巨大的浮萍,浮萍外沿向上豎起,活像一個個翡翠仙盤。湖水靜的像一面鏡子,湖中央各種爭奇斗艷的荷花一朵賽過一朵,如婀娜多姿的仙女那般秀麗。園中剛剛還舉辦過全國第一屆“荷花節”呢!
穿過鑒碧亭,就來到了有名的殘橋。它是英法聯軍燒毀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橋。園子里原有200多座拱橋,但大多數已經被燒毀。后來慈禧覺得太丟人,就命人全部拆除,唯一保留了這座殘橋。她希望后世子孫記住這個恥辱。今天,硝煙已經遠去,但還警醒人們時刻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沿殘橋北走東拐就來到了慘不忍睹的西洋樓遺址。這里已經是一片廢墟。所有樓臺的花紋都精雕細刻,卻被英法聯軍砍成幾堆,成為名符其實的廢品;有的是無價之寶,卻被那些貪財如命的小人全部搬走;有的巨型石碑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無法搬走,狠心的聯軍用大炮斷成兩節,就連環形椅也不放過,幾刀便砍成破爛;還有人砍累了,干脆把建筑物的支撐點砍下,讓奢華無比的宮殿自己摔個粉碎,大門也被破壞。我真不知道侵略者為何如此殘忍,要把一個世界著名的“萬園之園”徹底毀掉。
玩了幾個小時,我和媽媽在獅子林乘船來到了綺春園宮門,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圓明園。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6
讀了《園圓明的毀滅》這文,我從心底里感到無比憤怒;為什么在它們進園圓明時;為什么在它們搶園圓明東西時;為什么在它們燒園圓明時,沒一場拼搏;沒一個中國人反抗。
圓明園是萬園之園,其中的許多名勝古跡和很多物品,都結合了中外從古至今建筑和寶物的精華。我為身在有圓明園這樣被世界稱為“世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的園林,而驕傲,而自豪。
可是,今日的圓明園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它已被該死的英法聯軍掠走了所有可以掠走的東西。為了銷毀證據,它們放了火燒了圓明園,燒了萬園之園一一圓明園。
吾想:英國法國還算什么講文明,有教養的國家呢?據吾分析只有兩種可能:
1,他們是海盜,不自己勞動,習慣性地搶別人東西。
2,它們嫉妒我們祖先聰明,給我們溜下了成千上萬的寶物;而恰恰反他們祖先笨,沒給他們留下寶物,就來搶我們的寶物。
為什么它們不在唐,宋,元,明,以及前清來搶中國東西?是因為中國變弱了。要怪還要怪清朝政府,若不是他們花錢如用水,對百姓不好,當時的民心也不會大反,中國就不會變弱。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7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在提到圓明園的時候,眼前立刻會浮現出大水法那幾根著名的愛國主義柱子,腦子里也立刻充斥著兩個字:恥辱。這已經是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勢了,從小學開始的教育就告訴我們:圓明園是滿清王朝昏庸無能的佐證,是全人類無可復原的損失!還有歷史老師用極其悲慟的音調讀出那段法國作家雨果鐵證如山的證據——“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仿佛戰爭得了勝利便能夠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除此之外呢?沒有親身到過圓明園遺址的人,真的能夠感受到那份歷史的蒼涼與無奈嗎?就算是親身到了那里,又有幾個人能夠從那些斷壁殘垣和簡單的模型中想象出當年的盛世繁華?又怎樣能夠得知那些強盜燒毀的是怎樣的奇珍異寶和舉世無雙的建筑奇葩?
如今,這一切已經不需要在幾個概念和圖片的指引下憑空想象了。由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大型史詩紀錄片《圓明園》已經完成,在早已對圓明園各種意象構成了的刻板印象后,看完該片真能夠用“驚艷”二字來形容。你能想象根據圓明園那殘破的遺址是如何能夠撐起一部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嗎?而且我注意到,在漫長的播映過程中沒有一個人離開座位。創作人員獨具匠心的把一個家族的歡樂和痛苦;一個帝國的興盛和衰亡,一個民族的榮耀和恥辱都濃縮在圓明園——這座地球上最大最豪華的私家宅院,被世人稱為萬園之園的東方博物館,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間仙境里。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歷史書上亙古不變的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個鮮活生活的故事;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幾張變換了無數角度卻也沒有多大變化的大水法遺址,而是美輪美奐的圓明園全景!這些都歸功于創作者滴水不漏的講故事潛力和大規模地使用了電腦仿真動畫技術,將一個瑰麗輝煌的圓明園和大清帝國的興衰重新帶到觀眾面前。據導演金鐵木介紹,本片是國產電影中第一部真正的數字中間片電影,它與我們傳統上所講的數字電影完全不同,數字中間片技術能夠幫忙影片最大程度的在銀幕上實現優異的影像效果。為此,本片導演金鐵木專程前往新西蘭的WETA公司制作拷貝,
該公司以前制作了國際經典影片《指環王》《金剛》和《納尼亞傳奇》等,擁有最好的經驗、技術和工作人員。這些辛勞如今綻放出了累累的果實、耀目的光彩,這是一部有故事的紀錄片,這更是一部決不同于以往傳統紀錄片的視覺盛宴、影像奇觀。
下個月該片就要在國內院線全面上映了,紀錄片走進院線并不是創舉和新鮮事,但像《圓明園》這樣規模和數字化制作的紀錄片走進院線在國內還是第一次,這絕對是一個壯舉。但是具體票房成績如何,還要等待廣大觀眾的最終檢驗。
如果說,當年法國文豪雨果公然對抗自己的國家,用文字記錄下強盜們的斑斑劣跡是一種文人的良知和勇氣的話,如今在這歌舞升平的時代中,耗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樣一部居安思危、波瀾壯闊的盛世危言《圓明園》,則是一種職責和一種眼光,深表敬意!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8
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后,感到無比的憤怒與可惜,外國侵略者真是太可惡了,竟然毀了那么美麗的圓明園。
圓明園是著名的皇家園林,它有幾百公頃,相當于好幾個福田花園呢!圓明園里的建筑大多是仿造各地名勝建造的,以前的皇帝真聰明,居然把許多地方的名勝搬到了圓明園,讓妃子和自己大飽眼福,不用去別的地方,就能看見各地名勝。不幸的是,圓明園卻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給毀了。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他們見了那么多的寶物,瞬間瘋了,拼命地搶奪寶物,東西也拿了,還要毀壞建筑。這幫可惡的強盜,還在圓內放大火,大火連燒三天三夜,小火連燒了五天五夜,圓明園只被留下了幾根燒不毀、炸不掉的殘垣斷壁。
當我來到圓明園,站在這些殘垣斷壁前,就能回想出,當時英法聯軍毀掉圓明園的情景,我覺得非常可惜。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回報祖國,讓祖國強大起來,不能讓圓明園的事件在中國重演。
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心得篇9
這是一個閉塞國家最終的結局……
值得我們反思的不僅僅僅是一個園林,而是一個國家的靈魂。
……
影片以一種平實的讀白和清晰的畫面向我們展示著一個歷史上偉大建筑的誕生與滅亡,也在展示著中華民族強大的清帝國的誕生與滅亡。
當看到西方以中式為時尚時,我的情緒是多么激動,我以我做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驕傲,我以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當我看到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時,我無比的氣憤卻也無助。要是我能早生一個世紀,我也能夠上戰場必須會多殺幾個敵人。
封閉則代表著落后的到來,“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
所以,最后圓明園的滅亡并非偶然,圓明園最后被滅了,只但是它不是像阿房宮一樣是毀在中國自我人手里而以,對于是什么樣的人去做的這件事我不想去說什么?你沒有別人強大你就無話可說,這不也正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嗎?但是人們為什么要毀壞它呢?難道這真的是人們的天性!我不敢想象!然而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前,容我們更加理性的應對這一切。
圓明園集中了清帝國一百年的精力與智慧,從建筑方面反映了中國人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像田字形與萬字形的建筑,圓明園多以封閉與隱閉而展此刻我們的面前,這也能夠看得出我們的國民是追求和平與安逸的生活的。他們不期望有太多的人明白自我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同樣也是這個政府滅亡的包袱
圓明圓不僅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展示了我國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圓明園更像是一個寶庫,里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等,圓明園還是一座萬圓之圓,有著名貴花末數百萬株。可此刻已是一片廢墟,只剩殘壁了。能夠體會到,一座皇家園林被外來者侵辱的種.種人性場面。應對輝煌的東西,我們總難免有股破壞欲,這個欲望,被侵入者很好的表現出來。
圓明園作為一種向征東方近代禮貌碩果的成果被破壞掉,我感到氣憤和懷念。能夠想像,當時中國禮貌所到達的世界之峰有多么偉大。我甚至去假想,若沒有外力因素,當時的清國經濟發展,仍在處在那個時候不錯的時期。較為搞笑的是,在中國各個朝代都有非凡的藝術杰作產生,而在這天,我們的藝術成果卻很少。
但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東西是世界舉世無雙的。我不愿過多的回憶過去,只是偶同今感,想想當初的問題,這天是否也遇上了,只但是,這天的狀況比過去更復雜,要探研事物的本來面目,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如我們國家以后到底怎樣才能發展最好,又有誰能真正看清呢?一般看中國古代題材的紀錄片,會喚起一種民族的自信心,相信我們有一顆十分神奇的腦袋。在世界禮貌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自我有時也能感覺到,中華傳統對我的影響,以及我對它的極易適應,這正反映了,民族感情由何而來的源由。這說明,生活在這個土地上的人,有著自我習慣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能夠表此刻我們的藝術品,建筑,雅,俗,智,技,當中。如今西方先進物質發展對我們的影響是能夠理解的,但我感覺在欣賞的同時,卻實有些東西,是只有自我才有的。比如我看中國人玩外國人一些很時尚的東西,老覺得有些別扭,像根本找不著調,似像非像,四不像。但我看公園里的老頭們打打太極拳,還是有點味道的,它們也喜歡,而且上手也容易,那種對太極的心性理解,只因“太極”二字便可見一面。老外打太極拳,始終從一個悟字上方去學習理解,而且它們缺少東方人小巧柔情的一面,劉翔跑步的成功,更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素質,并不以追求
力量為第一要務。我們更能集中體現對整體與局部,對對立與統一的矛盾轉換之中。所以說,中國特色,不是指紅色,而是黃色。不是讓人震悍,而是讓人信服。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保衛好我們的祖國,“落后就會被挨打”,如果你強,就不會怕別人欺侮你,如果你弱,就會被別人踩在腳底。只要我們國家科學發達了,就不會受別的國家的侵越。然而這一切將是我們肩負的歷史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