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后感圓明園
通過寫觀后感,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寫作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各種影視作品。電影觀后感圓明園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電影觀后感圓明園,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1
在試圖透過想象來還原那場掠奪的時候,耳機里響起的是加勒比海盜的插曲。曲調雄渾豪勇,攪得人血脈賁張。但是當我想象當年英法聯軍耀武揚威的場面時,再輔以這首曲子就顯得如此諷刺。在看紀錄片的時候,大家對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對英法聯軍的控訴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后那句充滿正義感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做英吉利,一個叫做法蘭西”,足能夠令我們對雨果憑生敬意。
雨果在這一歷史場景中的表現之所以為人稱道,在我看來絕不僅僅僅是他所表現出的仗義執言的正義感,更在于他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自我的祖國。也就是說,盡管他同樣是一名法蘭西公民,卻在法國軍隊犯下惡行的時候絲毫沒有護短之意,反而旗幟鮮明地指責自我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們不能不深究雨果此舉能夠帶給我們的思索。
我們在那里不妨做一個換位思考,如果當年入侵圓明園的也有一個中國(這個假設自然把圓明園假設到國外去了),并且也犯下了打砸燒搶的罪行,那么中國人民是否會如雨果一般對中國軍隊犯下的惡行毫不留情地進行聲討與問責?還是因為所謂的民族自尊拒絕承認中國這種行為屬于赤裸裸地侵略,是天字第一號的強盜行為?中國人又是不是會在百年之后宣稱,如果當初中國不去侵略,那么那個被侵略國便難以走上現代化的國家進程?
如果你問我,作為被侵略國而去假設自我是侵略國,這種假設有什么好處。我的回答是這么一句疑問:中國歷史上自然有過極度煊盛的年代,也有過征服鄰邦的履歷,那么請問,中國歷史上在攻擊別國的時候,是否亦扮演過強盜,乃至殺手的主角?不要跟我說沒有,因為中國人也是人類,不是圣徒,不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凈的方外之人,中國人也有欲望,也會搶奪,也有犯罪的資質。而且,中國的歷史并不僅僅僅有一個近現代史;我們不是經常自豪于自我輝煌雄強的漢唐風采么?
我之所以提到這些,實在是因為我不覺得我們僅僅記住自我受到的屈辱就夠了。因為倘使如此,如果有朝一日歷史給我們一個掠奪他人的機會,我們便未見得不會轉變為這天我們仇視的掠奪者轉生。我覺得,倘若我們能夠在記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時,一并記住自我以前給過別人的屈辱,那么我們便有理由自信,我們那里是一個有良知的民族。
寫到那里務必補充的是,不難想象,雨果的指控必然與法國政府所期望的背道而馳。然而雨果仍舊能夠秉筆直書,這種做法實在需要勇氣。我們不妨再做一個假設:如果當時的法國政府對文字管制極為嚴苛,如果雨果會因為他對法國軍政的批評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并鋃鐺入獄,最后因為“躲貓貓”而慘死在監獄之中,他還能夠拿出這樣大的勇氣來留下這段令中國人對其大生親近的文字么?為了正義,或許他仍舊會寫下自我的指責,但是否能夠發表出來呢?倘使竟能發表,又會有多少人響應呢?這段文字最后又是否會被法國當局所消除湮滅呢?當然,我們就應為雨果慶幸,因為上述假設在歷史上顯然沒有成立。
所以,雨果能夠在這天仍舊令中國人為其勇敢正義而喝彩,恐怕不僅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2
在當代影視鑒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嘆為觀止、引以為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
看了后,心境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催^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應當擁有的,它只屬于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僅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致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到達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為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筑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筑式樣之繁復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能夠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么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并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于一體,世界上確實以往真有這么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此刻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溫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艷,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游于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為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于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說法,那么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可是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為什么他的后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后,圓明園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為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在乾隆繼位之后,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于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說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個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準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后,乾隆便為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筑,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悅一個真正愛著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郁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著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住。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禮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為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鴉片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嘗到教訓的話,那么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之后,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堅持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后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于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們以往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后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開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著更為宏觀更為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禮貌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3
本周歷史課我們全系觀看了數字紀錄片《圓明園》,當已經成為廢墟的圓明園像夢一般突然恢復她昔日的壯麗,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驚嘆不已,但是隨后,當我們發現,這所有的壯美都要化為泡影,都要被摧毀,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
該片以與《圓明園》的命運一起沉浮的人物為線索,從大清皇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的故事,我們看到了圓明園從藍圖走向鼎盛的過程,而從咸豐皇帝那里,我們又目睹了圓明園被劫掠與焚毀的結局。
圓明園非常的美麗,圓明園有一些名勝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有獅子林、平湖秋月、安瀾園……,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壯觀。圓明園占地約5000畝,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巒起伏,各態湖泊星羅棋布,凌空俯視如千島之國。本園占地210公頃,水域約4/10。東部為園內最大水面福海,外圍環列10個小島,構成一處大型園林景區,共有10座園中園和建筑風景群。福海略呈方形,東西皆寬五六百米,水面開闊。盛時每逢陰歷五月五日端午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先后在此舉行龍舟競渡和放河燈等民俗活動。我真想去圓明園游覽一番啊!
但是,好景不長,英、法聯軍在1860年的時候讓美麗的圓明園變成了灰燼。更讓我氣憤的是:他們竟然當場拍賣文物!一個青銅鐵器3英鎊賣掉了!一副圖畫則1英鎊賣掉了!這……簡直就是中國人的恥辱!!!
一代名園圓明園,毀滅了。它毀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毀于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它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后了也會挨打的證明。我們中華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決不允許別人欺侮我們。為了讓圓明園的悲劇永遠成為過去。為了使我們中國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國的欺壓,我們當代大學生要刻苦學習科學知識,讓烈士用鮮血染成的國旗在高空飄揚,永不垂下。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4
紀錄片《圓明園》讓我們回顧歷史,讓我們了解圓明園從前的壯觀輝煌,也讓我們記住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巨大恥辱。
在看影片前,我們已經學過了《火燒圓明園》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對圓明園的歷史已有部分了解??赐赀@部紀錄片后,我們對圓明園這座偉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畫院為圓明園所畫的建筑圖時,如此美麗,如此壯觀的景象使大家為之驚嘆,個性是在建造圓明園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這真不愧是在幻想藝術中有著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跡。”可惜的是這個偉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毀,從那時開始,這個偉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時期的繁華與昌盛,腦海中映起了美侖美奐的圓明園倩影,這個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偉大建筑此刻只能成為夢影。而原因正是因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豐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敗。這讓英法聯軍有機可乘,掠奪與燒毀了這個偉大的建筑。我對英法聯軍的殘暴行徑與毫無人道主義、對禮貌藝術的摧殘表示強烈的憤慨,對大清國的衰落腐敗表示無奈和同情。只能說是弱肉強食,誰叫我們當時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優秀的領導者。所以說,要想強國,則務必強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貢獻。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5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經歷了5位皇帝150多年的改變與建造。凝聚了數百萬勞動人民日以繼夜辛勤的勞動與數萬畫師的一精一美設計。
圓明園中匯聚了各地的風景名勝,還 有歐洲的水色,12生肖一起向中央花池噴水,場面非常壯觀。還 有一處正大光明殿,皇帝每次去圓明園的時候都會在那里管理政事。圓明園不比故宮遜色,五位皇帝在宮里住的時間都沒圓明園住的時間長,可以說圓明園是每一位皇帝的`摯一愛一。它也是無所不有: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詩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怪不得英國特使來的時候乾隆皇帝在炫耀了。
但是在英國特使走了不久,英法聯軍就來攻打大清帝國,雖然大清在當時有世界的三分之一的財產但是在軍事方面不但沒進步反而在倒退,而此時的英法聯軍已經備有連環槍和遠程大炮等等,而中國只有腰刀和洋槍(只能發一炮的槍)還 有那種攻擊力又差射程又近的大炮,所以英法聯軍很快的就攻打下了天津,沒有一位戰士犧牲。這座軍事要塞就這么簡單的就被英法聯軍攻打下,這足以反應出我們的軍事武器很弱不夠先進,在后面的戰爭中英法聯軍只有5人受傷,而大清就至少有3萬以上的人陣亡。而當時的咸豐帝聽到這個消息立刻逃往避暑山莊,為了保護圓明園簽下了不平等的條約,但最后圓明園還 是被破壞。
當年的奇恥大辱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但是現在唯有振興中華才能讓中國不再受到這樣的恥辱。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6
圓明園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宏偉,最著名的皇家園林,占地面積高達三百五十多公頃,是濃縮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的特點。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誰不想去看那全世界萬眾矚目的萬園之園——圓明園那具有中國特色的亭臺樓閣和充滿著歐陸風情別具一格的殿堂,奇花異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然而,這只是幻想,這一奇跡已經不復存在了。一八六零年,懷著狼子野心的英法聯軍肆意踐踏我國領土,入侵我國首都北京,無視中華民族的尊嚴,親眼目睹了它們進軍圓明園。它們把圓明園搶劫一空,把各種珍貴的歷史文物和金銀財寶統統掠走。后來為了銷毀罪證,竟放火燒了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柱和一望無際的荒漠上的枯枝敗葉。
這些可惡的侵略者,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不僅殘殺百姓,還任意銷毀我國建筑物。把我們中華民族搞的昏天暗地,啊!這一切的一切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在落后的舊中國里,這樣的恥辱也何止一次呢?兼職多的數不勝數。不斷有狡詐的敵人來侵入我國寶貴的領土。圓明園的毀滅就是留給后人的一次血的教訓,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深仇大恨。如果忘記了,就等于背叛,就是漢奸走狗。如今,國家強盛了,成為世界一方的雄獅,再也沒有人來侵略我們的國家,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巨龍騰飛了!
我們要把圓明園的毀滅的屈辱牢記在心,掌握知識,鍛煉身體,培養品格,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7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在提到圓明園的時候,眼前立刻會浮現出大水法那幾根著名的愛國主義柱子,腦子里也立刻充斥著兩個字:恥辱。這已經是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勢了,從小學開始的教育就告訴我們:圓明園是滿清王朝昏庸無能的佐證,是全人類無可復原的損失!還有歷史老師用極其悲慟的音調讀出那段法國作家雨果鐵證如山的證據——“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仿佛戰爭得了勝利便能夠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除此之外呢?沒有親身到過圓明園遺址的人,真的能夠感受到那份歷史的蒼涼與無奈嗎?就算是親身到了那里,又有幾個人能夠從那些斷壁殘垣和簡單的模型中想象出當年的盛世繁華?又怎樣能夠得知那些強盜燒毀的是怎樣的奇珍異寶和舉世無雙的建筑奇葩?
如今,這一切已經不需要在幾個概念和圖片的指引下憑空想象了。由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大型史詩紀錄片《圓明園》已經完成,在早已對圓明園各種意象構成了的刻板印象后,看完該片真能夠用“驚艷”二字來形容。你能想象根據圓明園那殘破的遺址是如何能夠撐起一部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嗎?而且我注意到,在漫長的播映過程中沒有一個人離開座位。創作人員獨具匠心的把一個家族的歡樂和痛苦;一個帝國的興盛和衰亡,一個民族的榮耀和恥辱都濃縮在圓明園——這座地球上最大最豪華的私家宅院,被世人稱為萬園之園的東方博物館,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間仙境里。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歷史書上亙古不變的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個鮮活生活的故事;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幾張變換了無數角度卻也沒有多大變化的大水法遺址,而是美輪美奐的圓明園全景!這些都歸功于創作者滴水不漏的講故事潛力和大規模地使用了電腦仿真動畫技術,將一個瑰麗輝煌的圓明園和大清帝國的興衰重新帶到觀眾面前。據導演金鐵木介紹,本片是國產電影中第一部真正的數字中間片電影,它與我們傳統上所講的數字電影完全不同,數字中間片技術能夠幫忙影片最大程度的在銀幕上實現優異的影像效果。為此,本片導演金鐵木專程前往新西蘭的WETA公司制作拷貝,
該公司以前制作了國際經典影片《指環王》《金剛》和《納尼亞傳奇》等,擁有最好的經驗、技術和工作人員。這些辛勞如今綻放出了累累的果實、耀目的光彩,這是一部有故事的紀錄片,這更是一部決不同于以往傳統紀錄片的視覺盛宴、影像奇觀。
下個月該片就要在國內院線全面上映了,紀錄片走進院線并不是創舉和新鮮事,但像《圓明園》這樣規模和數字化制作的紀錄片走進院線在國內還是第一次,這絕對是一個壯舉。但是具體票房成績如何,還要等待廣大觀眾的最終檢驗。
如果說,當年法國文豪雨果公然對抗自己的國家,用文字記錄下強盜們的斑斑劣跡是一種文人的良知和勇氣的話,如今在這歌舞升平的時代中,耗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樣一部居安思危、波瀾壯闊的盛世危言《圓明園》,則是一種職責和一種眼光,深表敬意!
電影觀后感圓明園篇8
今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心中充滿了惋惜和憤怒。惋惜那美麗無比的圓明園變成如今的廢墟,憤怒那可惡的強盜把我們中國的寶物都占為己有。
當時,漂亮的圓明園是我國最棒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修建圓明園,耗費了150多年的時間。但是,中國人民的心血,在1860年10月6日,遭受英法聯軍的破壞。此后,恢弘而又神奇的圓明園就只留幾根殘柱了。
當我讀到“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我的五臟六腑都絞在了一起,腦子里一邊想象那種悲慘的場景,一邊自言自語:“這些侵略者真是太該打了,這樣欺負當時的中國,這種以強欺弱的野蠻行徑,真是可恨。明明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寶貝財產,怎能讓別的國家想拿就拿,想毀就毀呢?”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在一則資料上看到強盜們搶走我們中國的寶物后,進行拍賣的場景,他們利用我們的珍寶得來大量的金錢。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寶物,如今想要從他們手里再拿回來,還得支付昂貴的費用。唉,這些都是強盜們的罪惡呀!
以前的中國確實太弱了,不過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我們的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銘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