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鍛煉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什么才算好的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供大家參考。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篇1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聽爸爸說最近有一部國產抗日片電影《八佰》很火,于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后心里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意。
爸爸說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的尾聲戰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實際只有四百多人的一個臨時組成的連隊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位戰士把炸彈綁在身上,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眼淚流下來,他們也是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直不變。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英雄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篇2
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為守上海最后防線四行倉庫,僅與英美租界相隔一條蘇州河,孤軍奮戰4個晝夜,營造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佰人。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在于一河之隔兩種不同的景象,一半繁華景象和一半的戰爭場面給人帶來視覺沖擊。感觸最深的一幕是每個晚上四行倉庫的軍人們看著對面的繁華景象,那是他們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環境;對面的學生想要去到對面和軍人們為了這個國家去奮斗;一根電纜線看似平凡卻是用一個個人的尸體趟過去的,他是四行倉庫的軍人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途徑,他是托起后半段劇情的重要紐帶。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淞滬會戰便是這部電影的原型。從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日軍就加快侵略中華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從真實的角度上這部電影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們真實感受到了當時的歷史情形和人們苦難的生活環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了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然而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占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占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后,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并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于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只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我想每個為了這場戰爭犧牲的人,他們的內心一定非常的強大,他們為了現在的繁華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礙我們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們總會努力的跨過它,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我們中國一定會強盛起來,我們再也不是那個軟弱無力、任人宰割的中國。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篇3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啟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啟,疫情后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后一支中國部隊,后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涌上的日軍,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后,“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篇4
斷垣殘壁,鮮血狂涌。沒有什么風花雪月,生死就在一瞬間。真正的生離死別,沒有纏綿的告別,沒有長亭古道,太陽依舊升起,只是有人留在了昨天。
前段時間觀看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八佰》,深深撼動了我的心。八佰,四萬萬,十四億人的……中國!八佰而非八百,他是鮮活靈動的生命!千瘡百孔的城墻上是刻有那年代的熱血浪漫!國恥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
一條河為界限,橋的那邊是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天堂,橋的這邊卻是血沫橫飛的地獄。他們鐵骨錚守四行倉庫,保衛自己的同胞,保衛租界的人民。為贏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中國軍民傷亡三千五百萬人以上。
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遠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侮的偉大篇章。何為中國?糜爛與繁華被揉碎,撥開年代上的腐朽古老的蛛網,從容不迫的戲腔和優雅綿長的外語歌喉化為震耳欲聾的戰士嘶吼出的“沖啊!”,凝聚空氣中的血霧最后匯成了東方大地頂天立地的一根錚錚鐵骨。這,就是中國!
吾輩自當強。總是在說現在的孩子是溫室里嬌貴的花朵,我們該長大該獨當一面,要用拼搏不斷書寫傳奇,擔起時代賦予少年的使命。九年沉淪書海,英雄志在揚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我們有我們的擔當勇于砥礪前行,應讓青春在家國中綻放,我們自強不息勤奮勇敢,面對新時代的浪潮要舉起傾斜卻從不會倒下的國旗,我們是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少年!刺向咽喉的刀是烙在骨子里永遠的傷,這盛世終不負英雄血淚,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敬那些為祖國犧牲的英雄。愿你們來生生世世活在陽光下,看中國繁榮昌盛,看人民安居樂業,看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知識,聽朗朗書聲。沒有戰爭,沒有死亡,沒有絕望。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篇5
抗日戰爭勝利的第七十五周年,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影片《八佰》上映了,今天,我觀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
這是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國難當頭,八百壯士早已將生死置于度外,沖鋒陷陣,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四行倉庫,抵抗住了日軍多番進攻,足足留守了四晝夜。在這些壯士中,很多人都是無名小卒,但他們無懼強敵、孤軍奮守的壯舉,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個有關血性和尊嚴的傳說。英雄本無名,中國一定強!
舍生取義
當天下午兩點,孤軍用架在樓頂的機槍伏擊并殲滅了第一波來犯的敵人。隨后,100多名日軍在鐵甲的掩護下再次向四行倉庫發起進攻。眼看日軍就要沖進倉庫大門,敢死隊成員陳樹生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于盡。陳樹生是四川人,生前他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舍生取義,兒所愿也!”
看到陳樹生如此壯烈犧牲,我的眼眶濕潤了。這是有多大的勇氣,才能讓他與敵人同歸于盡啊!他是不怕死嗎?答案當然不是。他的家里還有他的老母親等著他,等著他回去盡孝。可是為了倉庫不過早被日本人攻下,他已沒有時間顧忌生死。“人生自古誰無死”,為國而死,他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
冒險送旗
當時中國軍隊都沒有攜帶國旗和軍旗,謝晉元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國旗懸掛在四行倉庫頂上,以振國威軍威。聽到這個消息,上海市商會迅速送來了一面大國旗。突然一名女童子軍楊惠敏,很勇敢地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跳入蘇州河,租界的外國人都用大喇叭朝她喊,讓她趕緊回來。可她卻像不要命了似地拼命往前游,最終成功泅水到達對岸,將她帶的國旗送入國軍手中。四行倉庫中所有國軍集體起立,向這位勇敢的女童子軍敬禮。
雖然她沒有像那些軍人一樣上戰爭殺敵,但是她做的事情極大址鼓舞了上海市民和守軍的士氣。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個叫楊慧敏的女子,她也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誓死護旗
第二天,國軍早早地把軍旗插在了倉庫頂端,以示軍威。由于久攻不下,急眼的日軍派出了戰斗機,對著倉庫樓頂就是一頓狂掃,在樓頂的國軍來不及躲避,頓時傷亡慘重。而軍旗的旗桿也被亂彈射中,斷裂開來。就在軍旗即將落地的那一剎那,“羊拐”沖上前去,一把抓住旗桿,與此同時,又有幾個人沖了上來,盡管日軍的戰斗機無情地掃射著他們,但他們仍抱緊旗桿,紋絲不動。他們守護地不僅僅是軍旗,更是我們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尊嚴,戰可以敗,士可以殺,但不能丟了尊嚴!“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中華民族萬歲!中華民族必勝!”
看完電影后,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在想,如果我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一員,也許我就像“老算盤”一樣,連槍都不敢開,總是想著活命,想要逃出去。如果我是被迫到租界避難的平民,我只能隔岸觀火,不能上陣殺敵。
我十分慶幸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出生在如今繁榮富強的中國。這些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辱的偉大篇章。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繼承先烈們的意志,為國家做貢獻。少年強則國強,只有國家強了,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篇6
疫情期間,憋了好久都沒有出去看電影,聽說最近有個名叫《八佰》的電影震撼了許多人,于是,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出去看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那些士兵們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打動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陳樹生的烈士,當時敵人們頭頂著鋼板,往四行倉庫的墻里裝炸藥,因為鋼板,國民黨所有的武器都無法傷害到他們。陳樹生見此情況,身綁著炸藥,往樓下跳去!其他的士兵見了陳樹生這一舉動,也紛紛與他一樣,將自己變成了一個人體炸彈,用自己的一條命,換了日軍一群人的性命!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忍不住去查了查這一段歷史的背景。其實在戰爭最后的階段,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害怕危機租界,于是命令國民黨士兵們撤退。當僅剩的四百余人(對外稱800人)聽到進入了租界要沒收武器時,他們紛紛拒絕了進入租界。因為他們說,武器是軍人的第二生命,沒有了武器,就相當于沒有了靈魂。
身處逆境,但八百壯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沒有動搖。壯士們把孤軍營生活當成另一種形式的戰斗,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友邦從我們身上看出中國軍人之氣概,從此認識中國的真精神。
我很佩服這些軍人們,我佩服他們奮不顧身的精神,佩服他們為了守護國家的尊嚴而不顧自己的安危,我佩服他們有著堅定地意志,堅信他們能夠打敗日軍!
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都是軍人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保衛祖國,幫助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電影《八佰》觀后感怎么寫篇7
周末,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看后,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第88師262旅524團副謝晉元率四百二十余名戰士(對外號稱八百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
躍
“賣報了!日本人說只用三個小時就能攻下四行倉庫!”這次的報紙在租界轟動一時,很多外國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國人能堅守抵抗,還是日本人會強行攻占。這邊是天堂,那邊卻是地獄。
四行倉庫的墻體正被敵軍扒開,并被粗魯地塞進了一個個炸藥包,只要外面一炸,里面的人就必死無疑了。但是,日本人還是小看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個個戰士,背著炸藥包,一邊喊著自己的名字,一邊縱身一躍,在那些日本人驚訝的眼神前,綻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輝。我看到這里,不禁熱淚盈眶。是啊,假如沒有他們的跳躍,哪有今天中國的飛越呢!
舉
在面臨堅守兩天的重任的同時,團副謝晉元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毅然決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將軍旗升起來,盡管這樣會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們不怕,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軍旗升起之后,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敵人一次又一次地對軍旗進行掃射。我們的戰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補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補上。這面軍旗,不僅是國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戰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舉起來的。看到這里,我眼眶泛紅,淚水滑落了下來。
送
一根電話線,一座橋,一個狙擊手。
一根電話線是連接兩岸的工具,一座橋是連接兩岸的通道,但是一個狙擊手,他是阻斷連接兩岸的人。租界里的人,任務是跨越橋,穿過狙擊手的封堵,將電話線送進四行倉庫去。這談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國人請愿,去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槍,兩槍,三槍,四槍……橋上躺滿了尸體。終于,有人爬到了最后一個橋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間,子彈擊中了他,他將手中的電話線,連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忽然一熱,滿嘴咸苦。
我想,電影開頭那只鉆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對那些躲在租界里的中國人的臆像嗎?但是,在中國士兵無懼生死、奮勇守衛的過程中,他們漸漸變了,變成了一匹匹白馬,馱著像趙子龍一樣的戰士們護國殺敵。
先烈們,中國已站起來了,已傲然挺立在這個地球上,愿你們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