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
觀后感可以作為一種交流的媒介,讓觀眾與朋友、家人、老師等分享自己的觀影體驗和感悟。怎樣寫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這里提供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分享,供大家參考。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1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贊頌過他的偉大!
貝多芬短小臃腫,外表結(jié)識,穿著講究,目光犀利,而且準(zhǔn)確,眼中有一股奇異的力量,反映出他內(nèi)心思想的豐富。他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但卻遭受失敗,不得不成受感情的煎熬,同時從他那頑強的毅力投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去,寫出一系列輝煌的作品,后來他不幸耳聾,但他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下,仍然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高昂的斗爭精神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他,作為一個音樂家,任何時候都不向命運屈服,任何事情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鐘愛的事業(yè)。他是一個心靈偉大的音樂大師,性格激昂,有著偉人的性格,待人彬彬有禮,對討厭的人也能忍耐,有著對音樂超常的天賦,能夠捕捉對音樂的靈感,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髓。他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世界不能給他快樂,但他卻創(chuàng)造了快樂給予世界。
我,一個學(xué)生,平時一些小問題,一點磕磕碰碰的小事情使我心情不爽,使我總成為悲觀主義者中的樂觀主義者。但是貝多芬,他遇到了更大的挫折,可他沒有因此而喪氣,他在困難中勝利著,快樂著。
我也要創(chuàng)造快樂給世界!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2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了不起的音樂家貝多芬說的一句名言。在我還沒有接觸鋼琴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過這句話。我想知道他經(jīng)歷了些什么?為什么他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后來,我開始學(xué)習(xí)鋼琴,接觸到了貝多芬的很多音樂作品,我一遍遍地聽他的《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沉浸在他的音樂世界里。老師告訴我,他被人們尊稱為“樂圣”和“交響樂之王”。這時候,我對貝多芬就更感興趣了。于是,我纏著媽媽給我買關(guān)于貝多芬的傳記,終于,在我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貝多芬傳記》這本書。
我一拿到這本書,它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吸引著我,又仿佛涂上了強力膠,把我的手牢牢地粘在上面,讓我手不釋卷。我早上看,晚上看,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就連吃飯和上廁所時都在看,媽媽笑著說我被這本書迷住了,簡直是廢寢忘食了!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貝多芬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音樂天才。他家境貧寒,童年十分悲慘。他在幼年的時候就開始嘗試即興創(chuàng)作,挑起家庭的重擔(dān)。他是一個禍福相依的堅強的青年人,當(dāng)他成年以后,為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他受教于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這個時候,命運給了貝多芬沉重的一擊——他的耳朵失聰了。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覺,該是多么悲慘呀!就像是一只小鳥沒有了翅膀,無法展翅飛翔;又像是一臺汽車失去了引擎,無法發(fā)動、馳騁。但是貝多芬勇敢地扼住命運的咽喉,與命運抗?fàn)帯T谶@期間,他寫下了《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一系列傳世的經(jīng)典樂章。
貝多芬是個勇敢頑強的人,他一生幾乎沒有享受過快樂,伴隨他一生的是貧窮和苦難,但是他的音樂卻總是充滿著光明、力量,催人奮進!當(dāng)他去世了,他的音樂生涯結(jié)束了,但他偉大一生的傳說卻在人間開始了新的生命。我被他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明白:苦難能夠摧毀一個人的勇氣,但同時也能造就一個人的意志,我們要勇敢的面對一切困難,扼住命運的咽喉,努力做生活的強者。
讀完《貝多芬傳》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fā):命運多舛的貝多芬尚且如此頑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擁有健康挺拔的體魄,擁有良好優(yōu)越學(xué)習(xí)條件,擁有幸??鞓返耐?,我們更應(yīng)該努力進取。
學(xué)習(x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dāng)我們?nèi)〉煤贸煽儠r,要放平心態(tài),當(dāng)我們遇到挫折時,要迎難而上!只有不斷努力,不斷奮斗,我們才會變得更優(yōu)秀,請記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3
生命綻放的炫美
一個疲憊不堪的人,卻在不停地舞動著生命的旋律,是什么力量讓他如此執(zhí)著?
——題記
有幸拜讀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心中感慨萬千,不由地被這些偉人所折服。
眾所敬佩的貝多芬,他的童年是灰暗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場悲慘而又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開發(fā)他的音樂天分,使用各種暴力迫使他苦練樂器,年少的他還在承受喪母的打擊。
可是,上帝給他的痛苦還沒有停止,他先后得了肺病、關(guān)節(jié)病、耳朵也聽不見了,這對一個音樂狂愛者來說可謂晴天霹靂,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他從未放棄過他的音樂夢想。
人們可以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又可以看出他那悲慘的命運。多次被愛情拒之門外的他又必須承受另一種酸痛。讀到這里,我停住了,一個人在遭受了這么多打擊后,還有信心面對下一天黎明嗎?一個人經(jīng)歷了這么多次跌倒后,還能有勇氣站起來嗎?然而貝多芬卻憑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走向了成功。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身上,這些偉人因為戰(zhàn)勝了挫折,所以才能成為永垂不朽的天地英雄!
也許,你現(xiàn)在正埋頭于書本之中為了學(xué)習(xí)叫苦叫累,也許一些挫折正壓得你喘不過氣來,在堅持與放棄一念之間徘徊,請不要放棄,也許下一刻你就會看到美麗的彩虹,不是說陽光總在風(fēng)雨后,請相信有彩虹嗎?是啊!一個滿懷激情與夢想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一個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
貝多芬的成功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xùn):古今之成大事業(yè)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俺晒Φ幕?,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實的明艷,然而當(dāng)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北牡脑捯渤浞肿C明了這一點!
所以,“扼住生命的咽喉”,即使世界不曾給過你快樂,但是如果可以,請給予世界一份快樂。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4
寒假期間,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一章,了解了貝多芬坎坷多難的一生。當(dāng)我看到貝多芬面對著厄運的殘酷打擊而沒有低頭放棄,反而奮發(fā)向上,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堅強意志最終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時候,我不禁被深深地感動了。
貝多芬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不但精通古典音樂,而且還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他的《獻給愛麗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等音樂作品都是人類音樂史上不朽的樂章;而他在雙耳已經(jīng)完全失聰?shù)臓顩r下所創(chuàng)作的《第九交響樂》,更是樂壇的巔峰之作,是人類對光明和歡樂的偉大贊歌。
貝多芬出生于德國的一個平民家庭,從小父親對他管教很嚴厲。由于天生的稟賦和后天的勤奮,貝多芬從8歲起就開始登臺演出了。成年后,正當(dāng)風(fēng)華正茂的貝多芬準(zhǔn)備大顯身手攀登音樂高峰時,厄運突然從天降臨,他的雙耳失聰了!這對于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音樂家的打擊該是多么的大呀!但堅強的貝多芬經(jīng)受住了這致命的打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通過自己勤奮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意志,最終戰(zhàn)勝了不幸,成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音樂大師,在人類的音樂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神奇樂章。
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歷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條真理:人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經(jīng)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我們應(yīng)該以貝多芬為榜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憑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斷的努力,書寫出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5
一口氣,讀完貝多芬傳,不免長噓一口氣。
為貝多芬的困苦而嗟嘆!為貝多芬的抗?fàn)幎潎@!為貝多芬的才華而驚嘆!
貝多芬的一生是困苦的。三歲失去教導(dǎo)自己的祖父,七歲失去疼愛自己的母親,兒時經(jīng)常被酗酒的父親毒打,三十歲失去聽力,曾經(jīng)心愛的二個女人都離他而去,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關(guān)節(jié)炎、黃熱病、結(jié)膜炎 …… 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沒有擺脫窮苦的命運。
貝多芬的悲劇一生似乎沒有快樂可言,但他畢生都在為藝術(shù)獻聲。他說:“我的藝術(shù)應(yīng)當(dāng)只為貧苦的人造福。當(dāng)我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么幸福啊!”相信正是因為這種追求,貝多芬才能忘記命運的不濟以及生活的艱辛。他完全沉醉于音樂,他的快樂來自音樂,他的幸福來自音樂,這種快樂和幸福只有他一個人能享受,這或許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源泉。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在與命運的搏斗中,貝多芬無疑是勝利者。他的拼搏與他的作品都贏得了后人無限的敬仰和愛戴!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最然他的作品不算最多,但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沒有之一。我們熟悉的作品有《歡樂頌》、《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最為難得的是他最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聰后最為困苦時創(chuàng)作出的。這也應(yīng)了古人那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看完全書,久久不能平靜,上帝不會因為誰是天才而眷顧誰,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了。有句玩笑話這樣說:“點背不能怪社會,命苦不可怨政府”,話糙理不糙。每個人一生當(dāng)中都會經(jīng)歷挫折和痛苦,當(dāng)我們面對病痛或困難的時候,就應(yīng)該以這些名人、偉人為榜樣,不再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要揚起生活的風(fēng)帆,堅定生命的信念,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6
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挫折,俗話說:“人之挫折十之89”。疾病、失敗、困難等挫折就猶如掌握在我們手中的牌。
羅曼·羅蘭筆下的貝多芬擁有一團糟的牌,也經(jīng)受了許多的痛苦:愛情希望的破滅,貧困,以及最后對于一位音樂家來說最致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最后在歡樂的凱歌中完成第九交響曲的樂章。
貝多芬對于自己的不幸,都選擇了忍耐,忍耐并不意味屈服。忍耐是高瞻遠矚,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后成為一個偉人。
其實事情是具有兩面性的,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币苍S突如其來的暴風(fēng)雨會使原本心情不佳的我們悲哀,但是我們不需要在暴風(fēng)雨中佇立來表示自己的不滿,我們無須抱怨,因為沒有暴風(fēng)雨的悲哀便沒有雨過天晴的欣喜。也許突然降臨的寒冬會使原本衣褲單薄的我們感到寒冷,但我們不需要與冬天對抗,我們無須抱怨,因為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我們始料不及的“絆腳石”,正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要不怎么會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嘆?但是如果我們正視挫折,我們還會涌出“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言壯語,正如貝多芬用一句豪言壯語所說的那樣“用痛苦換來歡樂”。給世界創(chuàng)造了歡樂。
悲觀的人,就會抱怨手中的牌,原本可能的事變成不可能,常常夸大挫折,放下痛苦,最后被生活所打敗;樂觀面對的人就會想著挽回局面,原本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所受挫折無量前途也無量,最終戰(zhàn)勝生活。好比貝多芬在耳聾下,但在精神上,仍然堅強不屈,最后在歡樂的凱歌完成了第九交響曲樂章的偉大創(chuàng)作、在患難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7
看完《名人傳》里寫的貝多芬得知貝多芬的童年很艱苦,他沒有享受過莫扎特那樣溫暖的家庭。他從小就被他的父親逼著練習(xí)鋼琴、小提琴……但,即使是這樣貝多芬也沒有討厭音樂,而是努力的練習(xí)。他的父親為了促使貝多芬學(xué)習(xí),還使用了暴力。貝多芬十一歲時就成為了戲院隊的一員;十三歲就當(dāng)上了大提琴手。
他的媽媽在一七八七年就去世了,父親因酗酒成性,無力支撐這個家庭,所以十幾歲時的貝多芬就成了家庭的支柱。貝多芬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為經(jīng)濟問題開始操心,這份重任對他來說來的太早了。
貝多芬有著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即使自己的耳朵聽不見但他卻沒有放棄音樂的生涯,而是繼續(xù)創(chuàng)作出很棒的樂曲獲得了很棒的成功。但我卻是另外多數(shù)人——沒有克服困難的精神,而是一直都想退縮的人。有時我遇到了很困難的事,就是退縮,一點也沒有想要去克服的念頭。但看完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只有勇于的去克服困難,才會獲得成功。
貝多芬還有著很多值得學(xué)習(xí)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難這是最重要的。不過最最最重要的是凡事要對自己有信心,只有自信,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8
書海無邊,今天,我讀了一本書《貝多芬傳》,這本書講述了貝多芬悲涼的一生。
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人們尊稱他為“樂圣”。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生活的道路十分坎坷,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就這樣,貝多芬也沒有放棄他所喜歡的音樂。
貝多芬1818年的時候,他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為了換取面包不得不拼命的創(chuàng)作。他創(chuàng)作的30多首曲子,只獲得了30到40杜迦。嘎烈慶親王要他創(chuàng)作的四重奏更是貝多芬?guī)缀跤醚c淚完成的,結(jié)果卻分文未得。
這讓我看到了貝多芬的坎坷命運,看到了當(dāng)時的親王欺負平民,看到了他們的罪惡。
這1824年5月7日,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演奏會,場面十分激烈。甚至有許多人感動的哭了,可是片刻的感動并不能改變世俗的心靈,那只是一針滿足人們暫時追求高尚的心里的撫慰劑而已。
貝多芬的命運是不平的,可他并不屈服,這一切都源于他堅毅的品格、高山的道德、還有他為之奮斗終身、奉獻一切的精神圣地——音樂!他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畢生精力。
電影《貝多芬傳》觀后感篇9
看完《貝多芬傳》的那一霎那,只覺腦間一片空白。
一下子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卻又不知該從何處說起。
“世間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lǐng)悟到的境界。”
有時覺得南子給孔夫子的這句話放在貝多芬身上也適用。但卻找不出為什么?!敦惗喾覀鳌穾淼牟皇且粋€完整的答案,但卻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許多藝術(shù)家是沒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別的孩子吸允著棒棒糖,在秋千上搖蕩時,邁克杰克遜的童年在哪里?是在錄音棚里,還是在父親的鞭撻下?就連貝多芬也不例外。四歲,本該是一個童真玩耍的時期,但他卻被整日釘在琴鍵上。而且對于他來說,他父親是為了金錢與榮耀來逼迫他,并不是為了他的未來。這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是何等的殘忍?--------對于當(dāng)時的貝多芬來說,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鍵。-------至少那時他是這么想的。
先恨,后愛。對于許多琴童而言,他們對鋼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音樂對于貝多芬來說,也是如此吧。童年時期的他,或許對音樂充滿著無限的怨恨。但也正是這門藝術(shù)決定了他的人生,伴隨著他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讓他愛得無法自拔。
除了他那讓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也令我驚奇。
二十六歲時聽力日漸衰弱。這對于一個擁有偉大的音樂夢想的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多么大的痛苦。這種肝腸寸斷的感覺在《悲愴奏鳴曲》中體現(xiàn)得淋淋盡致??此破届o、起伏微小的樂曲中,隱藏著無盡綿長的悲傷。是的,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什么比聽覺更重要?聽不見世間一切悅耳的音韻,甚至包括自己的作品。但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在貝多芬眾多的作品中,絕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后寫出來的!也就是說貝多芬是在失聰?shù)那闆r下,創(chuàng)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韻?;蛟S是貝多芬對音樂無限的熱愛,使他能夠在失聰?shù)膼毫迎h(huán)境下,成就如此的輝煌。因為失聰,他遠離塵世的喧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里,或喜、或悲、或絕望、或激動-------
上帝關(guān)閉一扇窗時,卻為貝多芬打開了另一扇窗---------
對貝多芬的探秘,我不會隨著合上《貝多芬傳》而終止。這本書不是一個結(jié)束,而是一個吸引人的開始。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會不斷地深究下去------深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