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作品或創作者的情感和態度。這里給大家分享《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方便大家寫《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時參考。
《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篇1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了不起的音樂家貝多芬說的一句名言。在我還沒有接觸鋼琴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過這句話。我想知道他經歷了些什么?為什么他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后來,我開始學習鋼琴,接觸到了貝多芬的很多音樂作品,我一遍遍地聽他的《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沉浸在他的音樂世界里。老師告訴我,他被人們尊稱為“樂圣”和“交響樂之王”。這時候,我對貝多芬就更感興趣了。于是,我纏著媽媽給我買關于貝多芬的傳記,終于,在我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貝多芬傳記》這本書。
我一拿到這本書,它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吸引著我,又仿佛涂上了強力膠,把我的手牢牢地粘在上面,讓我手不釋卷。我早上看,晚上看,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就連吃飯和上廁所時都在看,媽媽笑著說我被這本書迷住了,簡直是廢寢忘食了!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貝多芬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音樂天才。他家境貧寒,童年十分悲慘。他在幼年的時候就開始嘗試即興創作,挑起家庭的重擔。他是一個禍福相依的堅強的青年人,當他成年以后,為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他受教于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這個時候,命運給了貝多芬沉重的一擊——他的耳朵失聰了。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覺,該是多么悲慘呀!就像是一只小鳥沒有了翅膀,無法展翅飛翔;又像是一臺汽車失去了引擎,無法發動、馳騁。但是貝多芬勇敢地扼住命運的咽喉,與命運抗爭。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一系列傳世的經典樂章。
貝多芬是個勇敢頑強的人,他一生幾乎沒有享受過快樂,伴隨他一生的是貧窮和苦難,但是他的音樂卻總是充滿著光明、力量,催人奮進!當他去世了,他的音樂生涯結束了,但他偉大一生的傳說卻在人間開始了新的生命。我被他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明白:苦難能夠摧毀一個人的勇氣,但同時也能造就一個人的意志,我們要勇敢的面對一切困難,扼住命運的咽喉,努力做生活的強者。
讀完《貝多芬傳》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命運多舛的貝多芬尚且如此頑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擁有健康挺拔的體魄,擁有良好優越學習條件,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更應該努力進取。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我們取得好成績時,要放平心態,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要迎難而上!只有不斷努力,不斷奮斗,我們才會變得更優秀,請記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篇2
一口氣,讀完貝多芬傳,不免長噓一口氣。
為貝多芬的困苦而嗟嘆!為貝多芬的抗爭而贊嘆!為貝多芬的才華而驚嘆!
貝多芬的一生是困苦的。三歲失去教導自己的祖父,七歲失去疼愛自己的母親,兒時經常被酗酒的父親毒打,三十歲失去聽力,曾經心愛的二個女人都離他而去,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 …… 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沒有擺脫窮苦的命運。
貝多芬的悲劇一生似乎沒有快樂可言,但他畢生都在為藝術獻聲。他說:“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當我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么幸福啊!”相信正是因為這種追求,貝多芬才能忘記命運的不濟以及生活的艱辛。他完全沉醉于音樂,他的快樂來自音樂,他的幸福來自音樂,這種快樂和幸福只有他一個人能享受,這或許也是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在與命運的搏斗中,貝多芬無疑是勝利者。他的拼搏與他的作品都贏得了后人無限的敬仰和愛戴!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最然他的作品不算最多,但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沒有之一。我們熟悉的作品有《歡樂頌》、《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最為難得的是他最優秀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聰后最為困苦時創作出的。這也應了古人那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看完全書,久久不能平靜,上帝不會因為誰是天才而眷顧誰,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了。有句玩笑話這樣說:“點背不能怪社會,命苦不可怨政府”,話糙理不糙。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挫折和痛苦,當我們面對病痛或困難的時候,就應該以這些名人、偉人為榜樣,不再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要揚起生活的風帆,堅定生命的信念,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篇3
名人傳分為三個部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記錄了這幾位名人的生活經歷,體現了偉人與平凡人之間的不同,這些偉人對藝術的執著和追求。他們為藝術所獻身的精神、所付出的代價不是我們所能輕易體會到的。名人傳將我們帶入偉人的生活經歷中,體會他們的想法。
貝多芬是一個對音樂有著無限熱愛和追求的人,可命運卻一直和他作對。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雙手和聽覺,喪失了聽覺,代表以后聽不見聲音、分不清音調……這一切表示貝多芬的音樂生涯就在此葬送。可貝多芬依然堅持創作,與命運斗爭,成了最偉大的音樂家這一,這算不算上天對他的一種補償呢?不是,這是他自己爭取來的結果。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于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貝多芬的童年非常艱苦,不同于莫扎特那樣溫暖的童年。他的父親為了讓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天才,讓自己享盡榮華富貴。從貝多芬四歲起,貝多芬就被迫的一整天一整天的和鋼琴或提琴呆在一起,為了促使貝多芬學習,他的父親不得不使用暴力。他的父親酗酒成性,但他的母親卻在一七八七年去世了,這樣子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他還稚嫩的肩膀上,這對他來說實在太早了。
喪失聽覺對音樂家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懲罰了,可命運好像并不想就這樣放過他,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疾病相繼而來。他的愛情因為他的殘缺流走了,在心靈和身體的雙重摧殘下,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音樂也起了實質性的變化。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咽了最后一口氣,這位“樂圣”就這樣閉上雙眼永遠的沉睡了。
貝多芬那不屈不撓與命運作斗爭、并不認命于現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向前。世界沒有給予他快樂,只有悲傷和孤獨,可他卻給予世界莫大的快樂,這種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從貝多芬的經歷里可以看出,成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了堅持到底的信念才有真正的成功。
《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篇4
提起音樂,人們立刻能想到音樂巨人貝多芬,不錯,貝多芬一位世界著名的天才音樂家。
但是,在在貝多芬傳記里,我分明看到了一個不羈的靈魂。
他出身卑微,童年對他來說,好似一場噩夢,為了家,他不停的努力,不停的奮斗,但這并沒有讓他的日子好過起來,父親的揮霍,莫須有的病癥,注定成為他一生無法彌補的傷痕。
法國大革命開始后,他在愛國熱情的影響下,不畏各種勢力的壓迫,投身創作……他成功了!
他的事業正是輝煌時刻,他投入了多少的汗水,才換來今日的成就,但是,命運似乎有意捉弄他,身為音樂家,他居然得了耳疾,在愁苦中,他掙扎著。
貝多芬是清高的,他不屑于對王公貴胄們俯首,他藐視貴族們的世俗與渺小,因為他有一顆超凡脫俗的心。貝多芬,誠然偉大,他的作品聞名于世,成為音樂史上不朽的樂章;他誠然不幸,人生跌宕起伏,一朝富貴如天,無所畏懼,一朝身染重疾,無所依靠。但他不因富貴而驕縱,也不因不幸而沉淪,他始終沒有屈服,他一直在抗爭,為了自己的夢——音樂,抗爭,抗爭,抗爭!
他自由,豪放,不受任何人束縛,他堅強,不屈,不被命運所奴役,在他瘦弱的身軀里,是一個不羈的靈魂……
《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篇5
貝多芬,一個扼住命運的咽喉,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放棄希望的英雄,讓所有人都為之敬佩。
《名人傳·貝多芬傳》是由法國的羅曼·羅蘭寫的。它主要寫了貝多芬的一生的經歷:路德維奇·凡·貝多芬出生在德國的科隆附近。他的童年充滿了艱辛。缺少家庭關愛的他早早地離開了家,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度過了余生。26歲時,他的耳聾癥開始肆虐,但是他是一個音樂,既使耳朵聾,他也得繼續創作。他的許多作品就是在此之后創作的。他在此之間忍受了莫大的困難,但始終不放棄,努力扼住命運的咽喉,用自己的痛苦換來別人的幸福。終于,在1827年32月6日,他離開了人世。
記得以前學騎自行車時,經常遇到許多困難。好幾次因為不能克服它而想過放棄,可是一想到放棄就等于半途而廢,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我就沒有放棄。在經歷無數的摔跤和撞倒以后,我始終鍥而不 舍、 永不放棄,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如果我當時放棄了,那我還學得會騎自行車嗎?答案是肯定的。 永不放棄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質。如果人人都放棄,那不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嗎?在困難關頭,一定不能放棄希望,要堅持下去,要像貝多芬一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因為堅持下去就會看到希望。
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永不放棄!
《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篇6
寒假期間,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一章,了解了貝多芬坎坷多難的一生。當我看到貝多芬面對著厄運的殘酷打擊而沒有低頭放棄,反而奮發向上,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堅強意志最終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時候,我不禁被深深地感動了。
貝多芬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不但精通古典音樂,而且還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他的《獻給愛麗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等音樂作品都是人類音樂史上不朽的樂章;而他在雙耳已經完全失聰的狀況下所創作的《第九交響樂》,更是樂壇的巔峰之作,是人類對光明和歡樂的偉大贊歌。
貝多芬出生于德國的一個平民家庭,從小父親對他管教很嚴厲。由于天生的稟賦和后天的勤奮,貝多芬從8歲起就開始登臺演出了。成年后,正當風華正茂的貝多芬準備大顯身手攀登音樂高峰時,厄運突然從天降臨,他的雙耳失聰了!這對于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音樂家的打擊該是多么的大呀!但堅強的貝多芬經受住了這致命的打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通過自己勤奮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意志,最終戰勝了不幸,成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音樂大師,在人類的音樂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神奇樂章。
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歷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條真理:人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我們應該以貝多芬為榜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憑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斷的努力,書寫出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貝多芬傳》電影觀后感篇7
貝多芬的音樂集中在三個偉大的主題上:人,自然與神。他的第一主題“人”——英雄,社會的英雄,悲劇的英雄,失敗的英雄。他的第二主題“自然”——田園,花鳥的田園,風景的田園,靜謐的田園。他的第三主題,是貝多芬晚年的主題——“神”。人在飽經塵世滄桑后與天國中的上帝直接對話,在彼岸世界寄托自己不安的靈魂。
也許是貝多芬音樂的結構應和著宇宙萬物的內部生成結構,他的音樂才悅耳動聽,具有永恒的,超地域的,超時空的魅力。貝多芬作為社會的人,不僅經歷了靈與肉兩方面的難以言語的磨難,而且是個多情,激情,柔情的人。然而他的音樂卻極少直接表露個人情感,多是超越個人的小情感,將之升華為全人類的情感,社會的情感,宇宙的情感。“星辰燦爛的天空在我們頭上,道德的法則在我們心理。”
這是康德的格言,也是貝多芬的信條。正是這樣的信條,貝多芬把自己的魂靈維系在廣袤的宇宙和永恒的道德之上,從而戰勝了世俗,戰勝了自我,也戰勝了命運。在貝多芬的那首無論思想性,藝術性都堪稱超群絕倫的“英雄奏鳴曲”中,我們感受到了英雄的火一樣熱情,感受到了英雄內心世界波瀾壯闊的感情起伏,感受到了不可阻擋的勇往直前的斗爭意志,深刻的不安,強忍的隱痛,堅強的信念,他們像洶涌澎湃的怒濤一樣,掀起了一個接一個的情感高潮,使我們的激情久久難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