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
在寫觀后感時,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立場。既然這樣,那么《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供大家參考!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1】
走出電影院,我的心依舊久久不能平靜,心里像壓著一塊巨大的石頭,沉甸甸地令我喘不過氣來。雖然外面陽光明媚、風和日麗,雖然車水馬龍、人潮涌動的街面上熱鬧非凡,可我的心依舊沉浸在那場史無前例的_的戰爭之中,眼前依舊浮現出志愿軍戰士在_的戰場上,英勇無畏鮮血淋漓血肉模糊的悲壯場面……我不再去想今天的電影院與我小時候的電影院相比有著天壤之別的奢華環境,不再去回憶當年簡陋電影里座無虛席人山人海擁擠不堪的畫面,更不會去想四十年前電影院的座位與今天電影院的座位相比是多么的簡陋……我只想到那場戰爭的慘烈、犧牲了我們多少中國人民的好兒女、犧牲了多少年輕力壯青春煥發的'年輕人。他們中間有的還是尚未長大的孩子,他們是那樣一群朝氣蓬勃熱血沸騰的年輕人。當戰爭快要打到家門口的時候,他們忘記了自己還是沒有長大孩子,忘記了自己是父母的希望,忘記了自己是妻子等待回家的丈夫,忘記了自己是還沒有出生嬰兒的父親……多少父母在這場戰爭中永遠地失去了他們的兒子,多少個妻子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她們心愛的丈夫,多少個孩子在這場戰爭中永遠地失去了他們的父親……
我的淚伴隨著心痛默默地流出眼眶,我的淚在一次次的嗚咽中流向心里生生地咽了下去。我知道我笨拙的筆端無法描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無法讓那些倒下去的生命在我的文字里讓他們安詳地回到新中國的懷抱,我抑不住內心對美帝國主義悍然出兵朝鮮挑起這場戰爭的陰謀與以此來侵略我中華領土的憤恨,任由澀澀的淚水一遍又一遍地流淌。我聽見電影院里有微弱的聲音在哭泣,我聽見人們與我一樣偷偷地用紙巾擦拭著眼角的淚水。
1949年,新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百業待興”的局面,朝鮮內戰爆發以來,美國軍隊屢屢在中朝邊境上蓄意妄為地挑釁,民宅民居遭轟炸,貧民百姓無辜慘遭槍殺,尸首異處遍地硝煙,苦不堪言。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為了捍衛新中國長久的穩定,1950年10月,在偉大領袖_英明果斷的決策下,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_”戰爭拉開了序幕。這是一場舉國之戰,更是一場保家衛國之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御朝鮮的進攻,致使朝鮮內戰全面爆發。9月15日以美國軍隊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17個國家)在韓國仁川登陸,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攻。9月30日北京懷仁堂,_在軍事地圖面前神情凝重地吸著煙,機要秘書一路小跑不斷地向主席遞交朝鮮方面的軍事情報。10月19日彭德懷奉_令親自率領并率先從與朝鮮有著一江之隔的遼寧安東(今丹東)跨過鴨綠江,大批志愿軍也由此集合過江。
歷史記載的松骨峰戰役,是入朝志愿軍打響的第二場戰役中的戰斗。在1950年11月寒冷的冬天,志愿軍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奉命搶占松骨峰北側的無名高地,其目的是攔截和擊退南逃的美軍,為主力部隊圍殲敵人、奪取第二次戰役中的勝利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這場戰斗,英勇無畏的志愿軍戰士面對冰天雪地的寒冷和美國天上的飛機、地上的大炮從不畏懼,他們面對美國先進的武器裝備、優質的作戰服裝,以一當十百千的力量,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像一群勇猛的雄獅,躲飛機的轟炸、滾坦克的碾壓、刺刀見紅的肉搏戰……我們的志愿軍戰士啊,殺紅了眼睛也要和美軍同歸于盡。我的心在猛烈地跳動,我在心里不停地叫喊:快跑、快躲,快疏散、快趴下……
當影片放映到最后,1950年11月28日,伍修權將軍作為新中國派出的特派代表,走上聯合國安理會坐在發言席上,用義正言辭的口氣嚴厲地指出:“我現在帶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代表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民,在這里控訴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是非法的和犯罪的行為”時,我的淚水再一次溢出眼眶。
這是一部極其有教育意義的愛國主義影片。光是在這些數字上,我們就應該記住這段光榮的歷史:1950年11月30日,3連以百人之力,擊退了數千人美軍的5次進攻,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松骨峰戰役全連犧牲111人,僅7人幸存。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跡,被作家魏巍寫成了著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也只有他們才配有這樣殊榮。
“若有戰,召必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2】
《志愿軍:存亡之戰》是一部充滿熱血與激情的電影,它讓我對志愿軍戰士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關于勇氣、信念和犧牲的贊歌。
影片中,志愿軍戰士們在鐵原阻擊戰中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他們在敵人的炮火下,毫不退縮,堅守陣地,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榮譽。他們的身影,如同鋼鐵般的長城,屹立在敵人的面前,讓敵人無法逾越。他們的故事,是一部英雄的.史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
在電影中,我看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堅定信念。他們堅信,只要他們堅守陣地,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保衛祖國。他們的信念,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是他們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主義,什么是革命英雄主義。他們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同時,我也看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犧牲精神。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偉大的,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永不退縮。
這部電影,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珍貴。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這是無數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同時,我們也應該向志愿軍戰士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勇氣、信念和犧牲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3】
現在的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聽著老師的諄諄教導,享受著知識的滋養;而在曾經的戰場上,志愿軍戰士們卻在槍林彈雨中艱難前行,用生命捍衛著國家的尊嚴。這樣鮮明的對比,讓我在觀看完《志愿軍:存亡之戰》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中,鐵原戰場上硝煙滾滾,戰火連天。志愿軍第63軍的戰士們剛剛結束一場艱苦戰斗,又馬不停蹄地奔赴鐵原,直面強大的“聯合國軍”。他們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沒有充足的`后勤補給,但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188師1營的教導員李想叔叔,眼神堅定地告訴戰士們:“我們要像釘子一樣,死死地釘在陣地上!”那鏗鏘有力的話語,仿佛穿越了時空,在我耳邊回蕩。戰士們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誓言,他們在敵人猛烈的炮火攻擊下,毫不退縮,以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還有李默尹一家三口在戰場上的團聚,那短暫而珍貴的時刻,讓我既感動又心酸。在殘酷的戰爭中,這樣的團聚是多么的來之不易。而軍工專家吳本正,為了給新中國造出更好的武器,不顧危險地進入戰場,他的奉獻精神也讓我深深敬佩。
這些志愿軍戰士們,為了國家的獨立,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我要向他們學習,努力做一個勇敢、堅強、有擔當的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4】
《志愿軍:存亡之戰》這部電影,猶如一把熊熊燃燒的烈火,點燃了我內心深處對志愿軍戰士們的崇敬之情。影片中所展現的鐵原阻擊戰,不僅僅是一場軍事戰斗,更是一場意志的較量,一場關乎國家尊嚴和民族存亡的戰斗。
鐵原,這個在地圖上并不起眼的地方,卻成為了_戰爭中的一個關鍵節點。志愿軍第63軍的將士們在這里,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瘋狂進攻。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難,敵人的炮火猛烈,兵力眾多,而志愿軍戰士們的裝備和補給卻十分匱乏。但是,他們沒有退縮,沒有放棄。他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
在電影中,我看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智慧和勇氣。他們巧妙地利用地形,挖掘地道,設置陷阱,讓敵人陷入了重重包圍。他們在夜間發動突襲,打得敵人措手不及。他們的戰術運用,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勇氣。同時,我也看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團結和協作。在戰場上,他們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共同抵御敵人的進攻。他們的團結精神,讓我深受感動。
這場戰斗的勝利,對于整個_戰爭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不僅粉碎了敵人的陰謀,保衛了志愿軍的后方基地,也為志愿軍的后續作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力量和尊嚴,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看完電影,我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國家的獨立和尊嚴而付出巨大犧牲的英雄們。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向那些最可愛的人致敬!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5】
國慶遇上中秋,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節日的氛圍,五星紅旗到處飄揚,一片安樂祥和,這盛世,從何而來?
看完《志愿軍·雄兵出擊》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為何要打這場如此殘酷的戰爭?那一幕幕戰火紛飛的鏡頭,沉浸在這段用紅色鮮血填充的歷史中不能自拔,致敬中國人民志愿軍!
戰爭,永遠不是個人的英雄主義,那么多無名戰士都是“最可愛的人”,每一位都值得雕刻!當他們跨過鴨綠江時,每往前一步,都是在和故土親人告別,有股悲壯從屏幕中溢出來……
在松骨峰戰斗中,當連長戴如義問還有人活著嗎?還有人能打嗎?一只只血肉模糊的手不斷緩緩舉起來……我想歷史上的松骨峰之戰比屏幕上殘酷百倍,讀讀當年魏巍的戰地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敵人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和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崗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斗——松骨峰戰斗,或者叫書堂站戰斗。假若需要立紀念碑的話,讓我把帶火撲敵及用刺刀和敵拼死在一起的烈士們的名字記下吧。他們的名字是:王金傳、邢玉堂、胡傳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趙錫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張貴生、崔玉亮、李樹國。還有一個戰士已經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
今天電影里所重現的畫面,就是這一場松骨峰戰斗。用幾乎全連犧牲的代價擋住上萬的敵人瘋狂進攻……他們用生命譜寫戰歌,令人淚目的一幕幕,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打出了希望和未來,他們踏過荊棘,讓我們能走上坦途,人民志愿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只愿我們不負華夏,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盛世!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6】
今天下午看了志愿軍這部電影,當我真正融入影片時,他們每一位都不再是演員,而是為國沖鋒的勇士,讓我印象深刻的關鍵原因,因關鍵時刻不會開保險而自責的新兵楊三弟;為減少犧牲而主動承擔一切的38軍軍長梁興初;說出你不付,兒子付,兒孫付的司令員彭德懷……
雖然電影僅僅只有幾個小時,我們并不能清晰的.記住每一個名字,但是我們始終都會記得他們在寒冬中脫下褲子,躺過江水攻打德川的樣子,記得他們急行73公里穿插到三所里的樣子。
志愿軍不僅是一部電影,更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戰火,也告訴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7】
“軍長,我們回不來了,一營倒下了,你們繼續前進……” 電影里志愿軍叔叔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
國慶節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志愿軍:存亡之戰》。電影一開始,激烈的戰斗場景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志愿軍叔叔們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前進,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無畏。
我看到了朱一龍叔叔飾演的營教導員李想,他帶領著戰士們死守陣地,就算敵人的炮火再猛烈,他們也沒有絲毫退縮。在那么艱難的情況下,他們餓了就吃野菜,渴了就喝雨水,但始終堅守著自己的陣地,就像一顆顆釘子,狠狠釘在那里。還有辛柏青叔叔扮演的李默尹,他和子女在戰場上的短暫團聚,讓我感受到了戰爭中的親情是多么珍貴。朱亞文叔叔飾演的軍工專家吳本正,為了給戰士們提供更好的武器,不顧危險地在戰場上奔波。
看著志愿軍叔叔們為了保衛國家,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奮斗,我們的祖國一定會越來越好。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8】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當這熟悉的旋律在耳畔響起,我的思緒被拉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觀看完《志愿軍:存亡之戰》,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那一個個英勇無畏的身影,如同一座座不朽的豐碑,矗立在我的心間。
影片以_戰爭中的一場關鍵戰役為背景,生動地展現了志愿軍戰士們在生死存亡之際,以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戰斗精神,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的壯烈場景。在這場戰役中,志愿軍面臨著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敵人,但他們毫不畏懼,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戰術,一次次擊退敵人的進攻,保衛了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安全。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有年輕勇敢的戰士,他們懷揣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渴望,毅然投身到戰斗中。在槍林彈雨中,他們毫不退縮,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英雄贊歌。有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們沉著冷靜,運籌帷幄,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帶領戰士們取得勝利。還有那些默默奉獻的后勤人員,他們為了保障前線的物資供應,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他們的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堅韌不拔。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忍受著饑餓、寒冷和疲勞,堅守在陣地上。他們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卻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人在陣地在”,這是他們的誓言,也是他們的行動。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擋住了敵人的進攻。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想起了孟子的那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志愿軍戰士們正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出了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我還看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愛國主義情懷。他們遠離家鄉和親人,來到異國他鄉,為了保衛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深知,自己的身后是祖國和人民,他們不能后退,只能前進。在戰斗中,他們高呼著“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的口號,奮勇殺敵。這種愛國主義情懷,讓我想起了林則徐的那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志愿軍戰士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他們是祖國的驕傲,是人民的英雄。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在這場存亡之戰中,無數志愿軍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換來了祖國的和平與安寧,換來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他們的事跡將永遠激勵著我們,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同時,我們也要傳承和發揚志愿軍戰士們的偉大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回顧歷史,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讓我們以志愿軍戰士們為榜樣,銘記英雄壯舉,傳承偉大精神,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奮勇前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向英雄們致敬,讓他們的精神永放光芒!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9】
晚上忙完事兒,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國慶節來臨之際,提前感受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看之前我就知道一定是一部動人心弦,感人肺腑,激發斗志的電影,看后,果然。
愛國主旋律依然不變,這也是目前必須要倡導的社會主流價值觀。電影的畫面感很強,沖擊力很強,對比感十足,在這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衛戰中,能夠感受到敵我的.科技力量懸殊,但是在精神力量和信念上我們永不敗。正如,我們每一代人就要承擔起,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觀影中,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一個將軍,如果我是一個連長,如果我是一個士兵,我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做什么?如果你是個指揮員,戰士的生命就掌握在你的指揮里。如果你是個連長,必須沖鋒陷陣,帶頭殺敵。如果你是一名士兵,戰爭中必須要有準確的判斷,較好的完成任務。
一場電影不評頭論足,也不說長短。把50年代的精神,用在當下的工作環境里,你能感受到什么力量?還是要有男兒的血性,還是要有時代的擔當,還是要有自我挑戰的心態。瞻前顧后,做不了事情。例如,十四小時急行軍,無線電靜默在不同時候就會發揮不同的作用。
此一時,彼一時。家人從電影里面走出來很深的感受:非常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環境,珍惜現在和家人相處的時光,珍惜自己能夠為社會做一點事情的機會,所以國慶節來臨之前看這場電影很有意義。
《志愿軍》個人觀后感及心得【篇10】
10月28日下午,學院組織觀看了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整場電影看下來讓我有很深的感悟,生于華夏,何其有幸。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我為千千萬萬最可愛的人而驕傲。
電影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背景,中國正經歷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土匪未肅清,臺灣未收復。可是美國人已經打到了家門口,朝鮮戰爭的炮火已經投向了中國的.土地,我們不得不戰斗,我們也不懼戰斗。彭德懷將軍說:“你我生在這個時代,犧牲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你不付,兒子付,孫子付,但是我們一身血,兩腳泥,還是我們付吧!”離去尚是少年,歸來已成英魂。先輩們以血肉之軀為新中國的發展筑起了安全的城墻,他們明白犧牲是和平必須付出的代價,所以從一開始,他們便無怨無悔。
聯合國會議中,中國站上了世界的談判桌。一個是炮火硝煙的戰場,一個是唇槍舌戰的會場。中國以自己的行動和誓言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領土不容侵犯,中國人民的安全由中國軍人來保障。電影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講不盡朝鮮戰爭的艱難,講不盡志愿軍們的付出,但忠魂不滅,信念永存,_精神歷久彌新。泱泱華夏,英雄輩出。未來的中國青年將傳承_精神,在不懈奮斗中為人民謀福利。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英雄,應當被尊重!歷史,應當被銘記!電影給我們帶來的精神感悟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吾輩當自強,青春需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