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觀后感電影
在寫觀后感時,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電影的主要內容,包括主題、情節、人物關系等。接下來給大家分享800字觀后感電影,希望對大家寫800字觀后感電影有所幫助。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1
今日,跟朋友一齊去看了最近好評如潮的電影——《尋夢環游記》。電影溫馨搞笑,最終還把電影院中所有的人都感動到稀里嘩啦的。
本來沒怎樣看好這部電影的,以為也是像以往的迪斯尼卡通片那樣,一個人幾經波折最終實現夢想的固定套路。一開始就純粹為了打發時間進電影院的。沒想到,《尋夢環游記》確實給了我不少的驚喜。
一開始的吸引人的是亡魂的世界。在一向的認知里面,我們都是覺得亡魂的世界是十分陰森,暗無天日,哀嚎聲哭泣聲連天的。可是電影《尋夢環游記》給我們呈現的亡魂世界實在是太美妙了,那里和諧、神奇、井然有序。那里五彩繽紛,一些人間設有的辦公部門,在里面都一一具備。只過去區別在于,人都是骷顱頭的卡通形象。可是卻十分可愛,一點都不覺得恐怖。
當我慢慢地被這些場景吸引之后,也逐漸地被整個故事情節給吸引了。故事講述的是12歲的&39;小男孩米格爾一向都有一個音樂夢想,可是卻遭到家人的反對,陰差陽錯之間不細心進入了亡魂的世界。在那里他遇見了他那些過世的親人,并發生一連串趣味的事情,最終得到了家人的祝福,重新回到了人間。
是啊,現實生活中有時候自我的夢想和家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應當怎樣選擇呢?當我們的夢想遭到家人的反對的時候,我們應當怎樣去選擇呢?故事中的米格爾最終選擇了家人,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樣做呢?有些人覺得夢想是自我的,一輩子那么短,怎樣能夠放棄自我的夢想呢?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可是也有人覺得,家人是自我一生中最珍貴的人,沒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的,能夠放棄夢想也期望能夠跟家里人在一齊。
其實什么都有兩面性的,當夢想和家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只能做的是怎樣去平衡好兩方面。當你在大城市中日夜打拼,陪伴父母的時間卻越來越少,而父母在逐漸老去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常常打電話回去問候一下呢?有沒有想過放假的時候回家看一趟呢?有沒有想過或許把父母接過來住一段時間呢?辦法是有的,重要的是看自我會不會做而已。
當夢想和親情矛盾的時候,你又會怎樣去做呢?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2
在朝鮮戰爭中,長津湖戰役是最不敢回憶的一場,因為它真的太慘烈,慘烈到一去了解就驚起全身雞皮疙瘩。在今年的國慶前一天,我去觀看了電影《長津湖》。
在里面我們看到了航空機槍和炮彈被有力地寫實,人被打碎飛上天空,炮彈吞沒山谷,無數的爆破點,硝煙彌漫,盡顯戰爭的殘酷!這本是一場物資極不平衡的戰役。美軍是飛機、坦克大炮,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吃著火雞、餡餅配著熱咖啡;而我們只有小米加步槍,糧食只有凍得梆硬的土豆。面對條件遠勝于我們的美軍,原本想給家中蓋房子的伍千里和剛回家的`梅生在接到命令后仍義無反顧投入戰場,只為他們的下一代不要面對戰爭的殘酷,不再打仗!而伍千里的弟弟伍萬里原本是個在江邊嬉鬧的小少年,十多年間未見著大哥二哥。但他依舊被哥哥們的精神所吸引,決心要奔赴戰場同哥哥抗敵。這個19歲的少年,經歷了從頑皮小孩到鐵骨錚錚男子漢的蛻變,變得更有擔當。他們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從以往到如今,我們戰勝敵人永遠都靠的是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
特別是在雷公為了護住更多的志愿軍,獨自一人將標識彈引走的那一段,炮彈炸的他已經很虛弱,雙手都在顫抖,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而雷公奄奄一息的時候說出的那兩句話:“哎呦,疼死我了。”“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兒。”更是讓全場觀眾淚流滿面,深深刻畫出了軍人們的錚錚鐵骨。
朱光潛說:“對悲劇來說緊要的不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對待痛苦的方式。沒有對災難的反抗,也就沒有悲劇。引起我們快感的不是災難,而是反抗。”所以是革命者選擇了面對災難,為祖國和人民去反抗它!我們看戰爭片的初衷便是為了記住革命先烈為我們的付出,記住他們的遭遇。明白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因為某些原因而去替他們原諒敵人。我們應當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將這些可愛的志愿軍們記在我們的心中!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3
我未來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歡樂就行了。——題記
相信這句話看哭了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隨著新年的鐘聲響起,影視行業也呈現了許多好看的賀歲電影,供大家欣賞,其中有一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好,李煥英》。
影片是由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喜劇演員賈玲自導自演,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一部電影。她用一部電影彌補了自我對母親內心的遺憾,電影中講述了“賈曉玲”在經歷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后,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回到了1981年,回到她母親年輕的時候,展開了一場讓人笑中帶淚的故事,令人回味無窮……
人們都說最害怕喜劇演員演杯具,因為一個懂得制造歡樂的人,必須是嘗遍了這世界的苦,賈玲將自我對母親的遺憾想極力挽回,讓母親不吃苦受累演得淋漓盡致。電影中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臺詞貫穿著整個故事情節。
電影中有很多讓我淚流滿面的情節,比如賈曉玲和英子喝醉酒時,賈曉玲對英子說“下輩子咱倆必須得做母女”,還有李煥英說的那一句“我未來的女兒就讓她健康歡樂就行了”這一句話表達了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愛惜,不圖別的,只圖她健康歡樂,我就安心了。當時我和我的母親對視了一下,不用說什么我也明白,她也只期望我能健康歡樂,不貪圖什么榮華富貴。
在電影中,李煥英看到賈曉玲和沈光林的小品表演,但其實賈玲的母親并沒有見到過她的表演,就意外去世了,這也是賈玲的一大遺憾。電影中賈曉玲也和李煥英說過“媽,我此刻是喜劇演員。”“媽明白”這句話也讓我淚奔了,賈玲的最大期望就是想讓她的母親去看她表演一次。
電影中也穿插著許多搞笑的情景,很好地把握了觀眾什么時候該喜、什么時候該被電影中人物感化,影片同時還加入很多場景描繪,比如夕陽西下和金黃色的稻田及他們在草地散步的情景描繪的出神入化。
這部電影歌頌了母親對孩子的那種無私的愛,同時也表達出賈玲在母親在世時,沒有讓母親感受到關愛而感到無比自責的情緒。
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緊緊的握住媽媽的手,哭得淚流滿面。其實每個年代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總是想著把最好的留給自我的子女,自我卻默默承受著生活的艱辛。
在此,我期望天下所有的母親都能夠健康長壽,也能平安喜樂。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4
《摩登時代——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它讓我們在笑聲中體會出來。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讓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就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被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干活…… 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時間,幫資本家獲得更多利潤罷了。
在影片開始時,首先是有一群羊走過,緊接著就是一大群工人擁護著走進工廠,形式很接近,讓我產生一種啞然失笑的感覺。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群一樣,這么的機械受社會控制著,而查理正是這群人中的一個。
影片中還通過幻想中花園別墅和現實中的破舊木屋,暗示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監獄里,人雖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饑餓所困擾。卓別林扮演流浪漢那時就希望永遠都關在監獄里,無憂無慮,就不用為了找工作養活自己而感到煩惱。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饑而痛苦。就如與卓別林一起流浪的女孩,在那現實社會,只能靠偷東西吃來養活家里的兄弟姐妹,最后,卻弄到無家可歸。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在卓別林自己評論來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摩登時代》讓我們在笑聲中感受到當時農民工被資本家的欺壓,擔任了機械的工作,我永遠都忘不了主人公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機械化的社會秩序。面對機器時代的來臨,他們只能感到無所適從,眼里充滿的只有迷茫。這就是摩登時代。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5
周五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革命題材的電影——《閃閃的紅星》。
影片講述了少年潘冬子和游擊隊聯手對抗土豪惡霸的精彩故事。本劇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父親是紅軍團長,母親是地下黨成員。當時他的父親跟著紅軍隊伍走了,冬子天天盼望著父親回來,有一天母親對他說:“等到山上的映山紅開了的時候,紅軍就來了,你爸爸也就回來了。”于是冬子來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樹下,從地上撿起一枝干枯的映山紅,坐在石頭上等紅軍的到來,一天又一天……他夢見山上的映山紅開了,紅軍來了,自己穿著整潔的軍裝,戴著閃閃的紅星走在隊伍里,特神氣……當他正陶醉在這美夢之中時,吳大叔來了,他對冬子說:“要想勝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冬子聽了后用力地點了點頭。最終,盡管冬子失去了母親,但他靠自己的機智與勇敢幫助共產黨打敗了土豪劣紳,當上了夢寐以求的紅軍。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觸很深,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潘冬子的機智、勇敢和不怕犧牲、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念。他敢于與敵人作斗爭,敢于爭取革命的勝利。當時胡漢三為了阻止紅軍吃上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鹽,便封鎖了上山的路,潘冬子靈機一動,用河水把鹽融化了,倒在衣服里,把河水裝到竹筒里帶上了山。他的聰明、機智使紅軍保存了體力,最終取得了勝利。第二點是:吳大叔的那句話:“要想勝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現在是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要想實現任何愿望,都要靠我們自己去努力奮斗!雖然現在生活好了,可這些都是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值得我們永遠珍惜的。如果現在你等,他等,我也等,那我們的祖國何時才能強大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做個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辜負老一輩革命家對我們的期望!
是啊,“要想勝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為了祖國的騰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6
《大魚海棠》讓我尤為震驚的并非源于那尚賦美感的畫質,更在于電影用一個毫無邏輯滿是狗血的人魚三角戀做到了與動畫風格背道而馳的決絕,其不僅沒有建立起引人入勝的世界觀,更難談何動容,華美的外衣下,那襤褸的內在,滿是尷尬與無奈。
十二年的時間太久了,久到可以讓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吉卜力工作室成長為抗衡迪士尼大佬的蒼天大樹,久到可以讓一位對動畫電影極度苛求完美的匠人,完成從《風之谷》到《紅豬》六部動畫電影,部部經典的傳奇,當然也可以久到一群所謂懷揣動畫夢想的人完成這樣一部名曰《大魚海棠》的電影,匪夷所思這十二年的時間他們究竟做了些什么,居然無法充實完善一個藍本的奠基,以至于用這樣一場羸弱到無言以對的故事,來搪塞觀眾對電影的期允?!
這樣一個歷經十二年“打磨”的故事究竟講了些什么?說穿了就是一場瑪麗蘇的人魚三角虐戀,長達近兩個小時的故事,讓人看不到任何源于劇情的內在縱深,除了那造作到不切實際的冗長之愛,電影沒有對本可以深入的元素,例如自然、生死、輪回等任何一面以合理的深攫,而在人物塑造上椿對愛近乎偏執的自私,更讓人尤為反感,當望著湫犧牲自我,挽救的所謂愛情,在這滿是尷尬的悲情渲染中,我卻不知該該如何重塑那我本心允期待的《大魚海棠》,這樣的故事,且不談拿什么去比肩宮崎駿這樣真正的巨匠,甚至連尚以故事短板為缺的新海誠還要不如。
如果拋開劇情不談,單就制作水準來說,電影至少能算差強人意,他比之諸如《汽車人總動員》《泰迪熊之玩具大戰》等全然濫竽充數的國產動畫仍舊是有著本質差別,至少這是一部在畫面制作上做到了心無旁騖的作品,電影將中國的古典元素有著較為中肯的融入,同《大圣歸來》一樣,他單其外來看仍能代表著中國動畫電影水準的精進,但亦僅此而已。
或許對一部國產動畫電影抱有過高的期待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從今日的中國動畫電影來看,我們并非沒有技術,卻缺少了如夏秉鈞、王樹忱、錢運達等等這些今日以難聞其名,卻曾讓中國動畫電影真正走向世界的靈魂人物。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7
前段時間,電影《老師﹒好》火了,豆瓣評分9.4。打開手機,鋪天蓋地都是關于這部電影的評論。在學校的組織下,我也觀看這部電影。
這是由張欒執導,于謙等主演的關于教育的一部電影。說實話,看完電影,我并沒有覺得這部電影有多好。主演于謙,是個相聲演員,其他演員也不太符合我心中的俊男美女標準;情節也很老套,這些情景在很多表現校園生活的影視劇里都有出現;結局也不完美……
但是,為什么這部電影這么火呢?因為它是時代的需要。
現今階段,有關老師的很多負面報道,使教師這個行業不再那么被尊重;老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偶爾言語或者手段過激,動輒就會被通報批評甚至開除;孩子的不懂事,加上一些家長的無理取鬧,都使老師背負著很大心理的負擔。以至于很多情況下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作為老師很為難,想管又不敢管,或者想管又管不了;同樣的,面對現在的孩子,很多情況下,家長也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于學校,希望老師能幫忙管好自己的孩子。
《老師·好》中苗宛秋老師就很符合現在家長和社會的期望。苗老師學歷高,省高考狀元,以當年第一名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這個偉績為苗老師的形象加分不少;苗老師無私,為癌癥學生組織募捐,并拿出自己的工資;苗老師愛學生,為學生去派出所要東西,為不耽誤學生復習,自己分文收為學生補課;苗老師負責,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苗老師膽大,面對拿著磚頭的學生,毫不退縮……這些都是家長和社會想要的。
看了這部電影,我意識到,我不一定非要做一個讓學生現在喜歡的老師,而是要做一個讓學生將來感激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不一定是個好主意。因為學生的心智水平并不高,很多人并沒有特別客觀的判斷能力,所以我為什么要迎合他們?為什么要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就做嚴厲的老師,教他們課堂嚴謹作業嚴謹;我就做專制的教師,教他們克制自己遵守紀律;我就做霸道的老師,教他們尊師敬師。我要像苗宛秋老師一樣,把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8
幕幕炮火連天、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尸骨無存、背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舍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舍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于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后的切身感受。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她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為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為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為的是余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為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兄弟連》+《激情燃燒的歲月》+《藝術人生》。也有人早就宣傳稱這是一部中國的“拯救大兵瑞恩”。無論人家說什么,自己眼見為實——在戰場戲那部分的確有點“美國味”。
說到戰爭片,讓我惡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著炸藥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那里有我頂著!”……(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里,雖然許多地方采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為連長拿手表,寬溝找到手表后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于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但是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因此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于非戰斗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并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樣怎樣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個人的經歷給拍下來。”哪來什么教條?哪來什么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
800字觀后感電影篇9
看了《八百壯士》后,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里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愿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饑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楊惠敏乘船送國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藝人唱八百壯士,在烽火連天的上海四行倉庫已陷入日軍圍攻謝晉元沉穩的指揮戰斗,楊瑞符營長足智多謀,八百壯士英勇頑強,打退多路進攻。上海各界人民熱情支援八百壯士抗敵。女軍楊惠敏身負國旗,在日軍飛機轟炸下潛入倉庫,將旗幟送入倉庫。播音員為市民報告八百壯士戰斗的情況。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么珍貴的“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埃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么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么一定要占領上海呢?為什么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么?為什么?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么,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