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
寫觀后感是一種記錄個人成長的方式,可以幫助你回顧自己看過的電影和電視劇,總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變化。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篇1
置身于人潮洶涌的大街,聆聽著人世間妙曼的生靈之歌,我的心充滿了一種從所未有的感動與沖動。我閉上眼睛,想感同身受地體會在聾啞人群體中那萬籟寂靜的世界,體驗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痛苦,卻發現,淚水已經悄悄涌滿了我的眼睛。身為一個耳聰目靈的健全之人,原來本身就是一件多么值得慶幸的事情啊!
影片《無聲的河》生動地記述了一個夢想當歌手的即將畢業的師范大學生文治,由于聲帶長了息肉,不得不到一個聾啞學校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從未接觸過聾啞學生群體的他,被這一群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對生活充滿著憧憬與執著追求的孩子們所深深打動,由此也結下了濃厚的師生情誼,由最初的心灰意冷到帶著深深的眷戀,重燃雄心壯志而離開……
看完影片,我被這群身殘志堅的學生們所深深震撼。面對生活中不同程度的挫折,他們沒有選擇逃避,沒有在自怨自艾中磨光自己茍且的生命。而是以一種無畏的生活態度勇敢地面對著。為了實現胸中燃燒的理想,他們披荊斬棘,在無聲的世界里艱難地摸索著,執著無悔地追求著。他們沖破了來自社會、家庭、個人的種.種阻力與磨難,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對生活的質樸而強烈的愛與追求。把青少年生涯演繹得異彩紛呈、跌宕起伏。他們本身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贊歌。
拿破侖曾說:“不可能,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找到。”是的,只有執著,只要執著,美好的愿望都有實現的可能。片中中國第一聾探徐則明以自身的經歷闡釋了這一道理,“別人用了十小時,醫藥,我就用十八小時補回來。”不是嗎?正是由于執著,這一群聾啞學生以正常人的身份參加新人舞蹈大賽而奪得一等獎!正是由于執著,聲帶里長著息肉的文治依然出版了暢銷唱片!荀子云:“契而不舍,金石可鏤;契而舍之,朽木不折。”當患嚴重眼疾的真人扮演者薛天南微笑著迎接城市里的第一縷陽光,“聆聽”花開的聲音,在巨幅白墻上潛心描繪自己的畫家藍圖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他們的執著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韶逝,青春難再。人生豈能閑置?
無聲的河,就像一股悄無聲息的清流,蕩滌了同學們的心靈,磨礪了大家的心志,給予了我們極大的鼓舞。他喚醒了胸無大志、虛度時光、渾渾噩噩的同學,讓他們找不出不思進取的理由;他給了那些目標游移,朝秦暮楚抑或是只會豪言壯語、眼高手低,在苦難面前一籌莫展的同學以當頭一棒!
人生幾多風雨,等閑一笑間。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看吧,自古英雄出少年!來吧,莫讓年華付水流。讓我們就從今日起,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以執著作槳,用這至真至純的聾啞人群體為榜,堅持不懈,風雨兼程,乘風破浪,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擦亮最絢燦的智慧之花吧!
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篇2
20--年關于愛國電影的觀后感
下去是由語文迷網整理提供的愛國電影的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愛國電影的觀后感一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蕩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并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并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并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后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后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干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愛國電影的觀后感二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這部電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只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于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愛國電影的觀后感三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里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于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篇3
長津湖講述的是中的長津湖戰役,東線部隊以鋼鐵般的意志,扭轉戰局,為長津湖戰役做出巨大貢獻的故事。
這里面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節的時候,美國軍營的士兵吃著火雞,甚至還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國的戰士們卻在雪地里啃著冰冷的土豆。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戰斗中,中國人竟然贏得了勝利。我們眼中看似晦澀的知識點,是他們風雨飄搖的一生,是他們連尸體都無法完整的交給親人,卻為革命獻身的一生。這樣的英雄是值得我們后輩一直銘記的,我們所崇拜的也應該是這樣保家衛國的英雄。
在美國的士兵吃火雞時,兩個士兵的對話也讓我感觸很深:“明年感恩節一定請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們能活著回去的話”。
這讓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話: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那些美國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戰爭,肯定渴望光明與和平,但是在大的勢力下,他們只能選擇屈從。這可能是美軍最后失敗的原因之一,士兵們是因屈服統治者的野心而作戰的,而中國革命者是為守吾土而奮不顧身,為了他們的下一代不再有戰爭,這種信念支撐他們無所畏懼的迎著敵人的炮火沖去,最終取得的了戰斗的勝利。
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篇4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10月1日的新中國建國70周年大閱兵,已經讓我看的熱血沸騰了。我好不容易平復下來的心緒,又被《我和我的祖國》給燃了起來。
電影七個故事組合而成。1949年開國大典的前夜,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是多少科研人員三年來刻苦專研的成果,就是因為這聲巨響,從此中國無懼任何國家;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三連奪冠,為我們深刻的展現了永不言棄,頑強拼搏的精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54年了,我們不能再多等一秒;20_年北京奧運會一句“北京歡迎你”席卷了大街小巷;20_年11月18日神舟11號飛船成功著陸。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充分展示了國家科技、軍事等綜合國力,成為國人的驕傲。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前夜》中林治遠喊道:“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228年革命,2000萬人犧牲,換來的紅旗,無論如何我都要保證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一句話令我落下了淚。影片中林治遠雖恐高,卻還是爬山旗桿,焊接阻斷球,為了開國大典順利進行,有多少人在臺前幕后默默付出。
看到《回歸》這一部分,以安文彬為代表的中方外交官與英方外交官斗志斗勇,進行了16輪堅苦卓絕的拉鋸式談判。他們每一次的談判都只為兩秒鐘。安文彬先生是這樣對英方代表說的:“零分零秒升起中國國旗,這是我們的底線,所以你們的旗子一定要在23點59分58秒落下。”兩秒鐘,不過彈指一揮間。但是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意味著不能準時收回香港的主權。意味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要再多兩秒。
看完電影,我想起來一句話:“中國的昨天已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作為正在學習知識的新青年,更應該認真學習,不負時光,加強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早日為建設中國獻一份綿薄之力。
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篇5
國慶前一天,我們幾個同學看了《我和我的祖國》,典禮70周年的片子。在影片中,我了解了祖國70年來的7個重要歷史時刻。
《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講述了普通人與祖國密不可分的故事。有時候讓我笑,有時候讓我淚流滿面,有時候讓我極度緊張。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刻,當鏡頭正在播放的時候,有時候,電影里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是不是只升起一塊紅布?”是的,我們舉起的不僅僅是一面旗幟,而是所有中國人的希望。我們學校每周一舉行升旗儀式。每次認真唱國歌,我都告訴自己,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學習條件,好好學習,長大后和同學一起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篇6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一首充滿斗志的《紅星歌》,從一年級剛入學時就陪伴著我一直到今天。這首歌是紅色經典老電影《閃閃的紅星》主題曲。今天我觀看了《閃閃的紅星》,感觸很深。
這部影片講的是十歲的小男孩潘冬子一心想參加紅軍的故事。潘冬子的爸爸媽媽都是共產黨員。后來,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被兇狠的敵人活活燒死了。小冬子卻非常堅強勇敢,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紅軍除掉了大漢奸胡漢三。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試問,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從哪里來的?當然是那些革命戰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雖然我們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但是我們不能放松,因為祖國的將來只能靠我們。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長大了要為其他人創造幸福生活。
小冬子聰明勇敢,志氣高,敢作敢為……這些都是他的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用這些優點來改掉自己的缺點,從而取長補短,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和困難等著我們,我們要向冬子那樣,不向困難低頭,以堅強的毅力去打敗它。
愛國電影觀后感新穎篇7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感覺家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方,后來長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假期,跟著朋友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是一部新時代戰爭影片的高峰之作,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沒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個小時不足以記錄時期先輩的付出,看完之后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長津湖戰役是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愿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現在很多中國青年可能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課本上也介紹的很少,只是從老一輩回憶中聽到,這部電影在國慶期間上映,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電影最后戰士們被凍在雪地里的那個鏡頭。實際上,對這場戰斗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無數先烈用甘于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拼死戰斗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