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本民族的文化作品,從而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供大家參考。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1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四天票房破2億,據說是不錯。就去看了,看完了,就后悔去看了。《長城》講的是中國古代某朝代,按照推算,大抵是宋代。故事簡單:宋代的一支軍隊,張藝謀稱之無影禁軍。利用長城作為天然屏障,同兇殘的猛獸饕餮斗智斗勇,在國際主義戰士的幫助下,消滅入侵者,拯救全人類。影片立意宏遠,主題鮮明,政治正確。未曾上映,水軍們斷言: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國際元素和中國傳統相結合,代表了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水平。余生也晚,余智亦低,但人到中年,評價電影優劣自有一套標準。對電影《長城》,我總體感覺是2008年奧運開幕式的電影版、故事版!傳統文化和好萊塢制作茍合,媚上,媚下,向審查者獻媚,向觀眾討好。電影《長城》是自命“國師”的張藝謀在江郎才盡之際,給自己蓋棺定論的作品,是一個老男人在藝術道路上苦尋無果的哀鳴!
電影《長城》的反智主義。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好的電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處不閃現人性的光輝,無處不顯現智慧的光華?!堕L城》一片,以人和獸的對立為開篇,以人最終戰勝獸為結局。通篇刻畫人的勇猛,同時,又處處以獸的智慧反襯人的愚鈍。宋代,是中國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古代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們說《長城》是反智主義的,正是基于時代背景、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所作出的判斷。誠然,電影不是科教片,不是紀錄片,但電影反映的東西必須有依據,必須要有歷史的事實,可以講故事,但不可臆想。女兵蹦極殺饕餮的橋段,就是典型的反智主義戰術。張藝謀想表現的是戰士的英勇無畏,是面對強敵的舍身取義,而我,看到的卻僅僅是人的無能,以身飼饕餮的無奈。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2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北宋時期,無影禁軍為捍衛長城而戰,不懼犧牲,這是本片最為震撼人心的地方。
長城抵御的不是歷史上的匈奴,而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遠古巨獸饕餮。饕餮最早是中國人的圖騰,古代青銅器多雕刻饕餮頭部形狀作為裝飾?!堕L城》中饕餮的形象取自古書《山海經》,它是貪欲的化身。在這一點上,怪獸饕餮又與西方宗教文化中的“七宗罪”不謀而合,在天主教義中,其中一罪便是饕餮(暴食),在輸出中國文化的同時,又能與西方文化接軌,讓西方人對抵御饕餮產生心理認同,這樣的文化輸出才能正中下懷。
更難能可貴的是,《長城》里的饕餮,補足了中國電影中怪獸的缺失,日本有《哥斯拉》,韓國有《漢江怪獸》,美國有《侏羅紀公園》里復活的恐龍,《長城》之后,中國電影也有了自己文化下的怪獸形象。
在長城上抵御饕餮的軍隊,則是無影禁軍。在前幾日發布的“無影禁軍”特輯中,五軍的.盔甲、武器、作戰功能一一作出詳解。中國文化中,墨分五色,擅用色彩的張藝謀巧妙將其嫁接到盔甲顏色上,同時清代滿洲八旗也有以色分兵的傳統,五軍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對照著他們不同的作戰能力。
五軍特輯則現了五軍將士浴血奮戰的氣勢,同時解密了五軍的詳細特點:張涵予和鹿晗所在的熊軍是近戰部隊,與饕餮短兵相接;景甜統領的鶴軍如飛鳥捕食,從天而降力戰饕餮;彭于晏率領的虎軍將領,操控重型機關,巧借水力痛擊饕餮;林更新統領的鷹軍是一支弓箭部隊,饕餮來犯時,萬箭齊發如大雨傾瀉而下;黃軒統帥鹿軍,如疾馳在密林中的雄鹿,在饕餮群中殺出血路。五軍將士協同作戰,在長城上不同的戰區配合行事,縝密運作猶如精密齒輪運轉,全景俯瞰震撼人心。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3
6月1日,我和爸爸、媽媽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慕名前往舉世無雙、聞名天下的長城,一覽它那雄偉挺拔、氣勢恢弘的威武身姿,
坐在汽車上,一路風景如畫。臨近八達嶺,只見莽莽蒼蒼的長城蜿蜒盤繞在山梁上,像一條伏臥在崇山峻嶺的巨龍,翹首欲飛!
聽爸爸說,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楚、魏、燕等國為互相防御而建筑的;秦國統一中國之后,便把這些長城起來,形成了綿延近萬里的萬里長城。巍巍長城經理歲月的風風雨雨,度過了2000多個春秋,這不正是古老中國悠悠幾千年歷史的象征嗎?
登上長城,撫摸著風雨剝蝕的城墻墻身,我幾乎驚呆了:城墻竟是用如此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構筑而成的。俯視女兒墻下,少說也有6、7層樓那么高。舉目眺望,山勢險峻,有的地段簡直如站在峭崖邊。手扶城墻都不敢探出頭來望望那無底的深谷。遙想當年,古代人民是如何將這么重、這么多的磚石搬運上山,又砌在這險要的地勢上的呢?如果說這是一個謎的話,那么有一點不是謎倒是可以肯定的:萬里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契機,是我們偉大祖國民族精神的象征,
成墻上鋪著方磚,平坦寬闊??晒?、6匹馬并排奔跑。城墻外側有垛口相連,更顯幾分為伍。在長城上,差不多每隔400米,就有一座烽火臺,遠遠望去,如同一支支匕首直插云霄。烽火臺下層大約四米見方,上層是平臺。我和爸爸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一個勁的向上爬,一鼓作氣登上了長城北端的制高點,特地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碑前留下了英雄照。
登高望遠,長城漸遠漸隱,在蒙蒙細雨中融入天際。這氣勢磅礴的畫卷令我思緒翻騰,我似乎覺得我們的祖國就像長城一樣,千年永存,威武昌盛!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4
《長城》是標準的雞頭蛇尾,匆匆開始,又戛然結束,然后中間拼湊出一場極具中國特色的大型歷史舞臺劇。看得出張藝謀是在想法設法地推(堆)中國元素,在長城進入觀眾眼簾后,他就變得像一個急不可待的孩子,拼命的向大家掏出自己兜里的各色玩具。最可笑的當屬兩次大規模的長城防御戰,最后徹底淪為大型秀場:
一是秀特效,證明我這好萊塢級別的特效不是吹出來的,但是這種充滿密集恐懼感的饕餮浪潮,缺少細節的描繪,同時只能通過眼睛才能擊殺的設定過于苛刻,沒法展現人獸搏殺的刺激,最后全讓弓箭隊搶了風頭。其次是怪獸的品類過于單調,未能形成完整的兵種體系。劇中萬千馬仔配十幾頭御林軍的組合太過單一,如果饕餮能夠形成集群協同作戰的態勢,還能讓戰斗更為精彩,無影禁軍的五軍也能更充分的調動其特色。
二是秀中國元素,見縫插針般的展現中國的特色,這些元素顯然是為外國朋友準備的,在第一場防御大戰里,景甜所率的鶴軍充當了最直接的展示模特:從優雅地走上跳臺,到花式接槍備戰,再到死亡蹦極,不放過每一個展示的機會,并且在她們出場時,背景音樂里明顯加入了縹緲而高昂的`女聲,配合五軍之中最為鮮艷的藍色鎧甲,構成以往中外戰爭題材電影里未曾見過的“美景”;另外一個細節就是“花式擊鼓”的設定,這次《長城》中藍鎧女兵們用雙節棍擊鼓,還伴隨著跳躍的舞步擊出了花兒,擊出了濃濃地中國風,上一次看見如此有特色的擊鼓環節,還是在姜文的《讓子彈飛》里。這是我個人認為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兩個設計。
同時兩次防御大戰里,無影禁軍們還秀出了十八般武器,讓人眼花繚亂,張藝謀把幾乎能想到的與中國有關的武器都用上了。最后干脆搬出了大型詩歌演唱,伴著孔明燈誓把中國元素秀到底。
三是秀陣容,首先是演員陣容,本片囊獲了各個年齡段的偶像明星,給他們一個個都配上靚麗的鎧甲,看上去英姿颯爽,其實在劇中毫無存在感,真是應了那句話:眾星捧月。本片除了馬特達蒙和景甜,其余人等都是外圍人士??上Я伺碛陉棠呛糁龅碾熳尤?,可惜了張涵予剛剛入戲就領便當;可惜了兩眼充滿表演欲的黃軒,無奈連個舉刀的機會都不給。不過在全員集體醬油之外,倒是給鹿晗特意安插進了一些人物的情感糾葛和形象刻畫,讓他參與到了兩個主角的主線故事里。而劉德華雖是軍師,卻怎么看像個詩人,為了突出景甜的存在感,全程壓著演,最后連領便當都是如此的敷衍。剩下的如鄭凱、王凱俊這類的角色,就算是友情客串吧,最為痛心的是極具表演特質的威廉達福在影片里也是毫無亮點。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5
“中外合資電影”這個名詞我們早就不陌生了,如此國際化的詞匯總是充滿了很多誘惑性,就好像那句“中西藥結合療效好”的廣告語,讓我們能在大銀幕上同時看到自己喜歡的中國和外國的演員,或者用好萊塢的特效來講咱們中國的故事。然而中國觀眾被無情欺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遠有《功夫之王》,近有《勇士之門》,背后的尷尬更像是中藥和西藥起了對抗反應,更別說時不時會有某些不要臉的國產片宣傳套路,說自己是《阿凡達》團隊打造的了。
《長城》似乎是真正對得起“中外合資”的意義了,尤其是擁有維塔和工業光魔這樣世界頂級特效團隊的資助,加上導演是我們很熟悉的國師,總會讓我們相信,特效絕對是有保障的,而即便是好萊塢的編劇,至少在老謀子的把控下,文化表達上應該不會太走偏,畢竟,演員們終于不用從頭到尾都說英文了。這樣的改變,其實是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而張藝謀順利接過此棒也不算意外。畢竟,論國際影響力,國內范圍的導演張藝謀說自己第二,也沒人敢說是第一了吧。說白了,《長城》其實就是老謀子不出國門進軍好萊塢的作品。
而事實是,《長城》真的是太國際化了,這樣的國際化,不是“中國的就是世界的”,而是原來“世界的也可以是中國的”。全片主要講一件事,人打怪獸,類似的題材,在好萊塢數不勝數,并且,通常都是以科幻片的方式出現。美國人民缺乏足夠悠久的歷史,所以總愛幻想未來,并且標榜自己在地球上的代表力和先進性,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精神??赐辍堕L城》才發現,原來美帝人民打外星人那套東西放在中國古代的背景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于是我們可以直接從傳說中找到“饕餮”的名字,設計出有青銅器質感的樣式,你看,多么有中國特色呀。然而本質上,還是把一個通行的故事強加上了中國元素的標簽。如果以后廣電總局開放了,我們早晚有一天也會像當年打饕餮那樣去手撕外星人呢。于是長城變成了為了防御饕餮而建的工事,本質上又和《僵尸世界大戰》還有《進擊的巨人》里建的高墻差不多。當然,咱們的長城機關重重,畢竟要對得起片名嘛,不然干脆起名叫《饕餮大戰》或者《進擊的饕餮》好像也沒毛病。
這樣一來,好萊塢編劇在本片的存在感就很強了,全程套路滿滿,bug滿滿。比如,既然黑火藥那么厲害,為什么一開始一直不用,你哪怕說明一下因為黑火藥比較稀有,只有關鍵時刻才能用也是可以的嘛。呆萌同學的轉變也是有點突兀,您要非說這是真愛的力量可以抵過幾十年的顛沛流離我也是服的?!扒苜\擒王”的設定實在是太《獨立日2》了,而且朋友們,這回干掉反派的又……T……M……的是炸藥!
除了套路和bug,本片居然沒有一個配角的塑造是成功的也是蠻厲害的,是的沒錯,是沒有一個,沒有一個,沒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問諸位看完本片之后到底記住了幾個除了外國友人和景甜老濕之外的角色呢?記住了,只能說,你是那位演員的真愛粉。我能說直到最后字幕出來我才反應居……然……還……有……陳……學……冬老師么!當然這也不能全怪編劇,據說老謀子自己也刪了不少戲,而角色的單薄也無形中加大了表演的難度,《長城》很有可能成為諸位小鮮肉表演履歷表上的一塊黑歷史。
如此不走心的《建國大業》式的數星星,加上簡單粗暴絕對夠分量的無腦特效場面,不乏霧霾突擊那種驚悚效果,還有各種朝你扔東西提醒你瞧瞧咱這3D多逼真,自然少不了老謀子標簽式的色彩運用,區分各個軍隊的隊服,還有最后《金陵十三釵》教堂附體的寶塔之戰,擊鼓陣仗、人海戰術、祭奠儀式又充滿了謀式行為藝術,所有這些形式上的飽滿與酷炫都塞進這短短的90分鐘正片里,國內外通吃的圈錢意味溢于言表,這不就是“饕餮”嗎?
如果《長城》票房大賣,只能說好萊塢這種被驗證了100多年的敘事方法在今天依然是可以吸引國人的,而《長城》票房失敗,也許能說明觀眾對商業大片內容上的注重吧。饕餮吃到肉反哺了獸王就是勝利,《長城》賺到錢喂飽了投資方就是勝利,這注定是一部以票房論成敗的電影了。
最后,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想起今年《釜山行》熱的時候,有人問中國電影跟韓國電影差多少的問題。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6
我覺得《長城》就是一部背景在中國的好萊塢大片。特效炫,場面壯觀,畫面好看,制作精良。片尾曲選得也好聽。片中的孔明燈,秦腔以及介紹饕餮來源的畫面都很中國很出彩,特別是秦腔和孔明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角色方面,我覺得基本都有點單薄。除了三位外國演員、景甜、劉德華、鹿晗和張涵予,其他演員都有種打醬油、可有可無的感覺,甚至感覺有的演員就是特意露個臉而已。佩德羅·帕斯卡演的角色和鹿晗飾演的小兵彭勇最讓我印象深刻,兩個人物性格和后來的轉變都很完整,人物鮮活,演員也都演得很好。感覺佩德羅·帕斯卡承擔了整片的所有笑點。鹿晗把小兵的青澀演得恰到好處,每次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我個人最喜歡他在廚房洗碗圍著圍裙的一幕,最后小兵的一回眸也很讓人動容。馬特·達蒙的演技沒的說,但角色的立場變換得略突兀了些。景甜演的林將軍,我剛開始覺得,特別是在旁邊馬特·達蒙的對比下,這姑娘演技一般。但后來想想她是不到五歲就來到無影禁軍,后來又是身負重任的軍中領袖,雖然年輕,但性格必然成熟又隱忍,不是喜形于色,所以景甜演的還是到位的,用我麻麻的話說林將軍“英姿颯爽”。演技方面除了三位外國演員,和那個樞密院的老爺爺,其他演員都要再接再厲!加油!不過,像王俊凱演的小皇帝挺到位,劉德華演的軍師也可以,張涵予也不用說了,所有演員演技方面都沒啥問題,沒有給電影拖后腿的情況出現。
這部電影確實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水準,但不知是不是因為編劇是外國人,影片劇情深度挖得不夠。還有無影禁軍應該是這部影片的重要部分,但我個人覺得整個禁軍不如馬特·達蒙的身手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小槽點--饕餮長得太像恐龍了…
我覺得這部影片,張導其實可以拍的更好。整體在中國的商業片里算很不錯的。好評!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7
緊鑼密鼓的宣傳讓人期待,也意味著更大的失望。看完電影的感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四不像。
大場面,大陣容,大紅大綠,這次更加上3D饕餮的大陣仗,張藝謀電影的看家本領,會不會讓人生膩?
借助偶像吸引人,其實不自信的表現??上⒌氯A,自毀形象。
長城,中國符號,讓人想起綿長,古老,想起中國文化?!堕L城》,好萊塢加中國元素,四大發明的火藥當起引子。長城腳下,一個強扭的瓜只能是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被東方集體主義感動,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電影和電視劇不同,電影有更大的空間突出場面,張導緊緊抓住了這一點,成就有目共睹。但互聯網時代的觀眾(上帝)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傳感器,畫面后面的思想張力才是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云山霧罩,不知所云,電影走向堪憂。
最后,弱弱的提個建議,張導,電影,你們要往前走。
今天下午上完機器人課,媽媽帶我去名邦影院看新上映的電影《長城》,我們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放了,這是一部講述人類與怪獸戰爭的影片。
因為中國的黑火藥很厲害,能把空氣變成火焰,一下子能殺死十幾個人,外國人威廉和托瓦爾一直想獲得黑火藥,他們跋山涉水來到了中國,在途中遇到了怪獸饕餮,無意中砍掉了怪獸的爪子,并撿到了磁石。
60年降臨人間一次的饕餮怪獸來到了長城邊上,在長城上的中國無影軍為了保護國家和兇猛的饕餮發生了戰爭,戰爭中很多勇猛的戰士都被饕餮吃了,但他們是為了人類為了國家而犧牲,他們的英勇感動了外國人威廉,他并沒有趁戰爭時偷走黑火藥,而是加入了和饕餮的戰爭中,最后利用磁石控制了饕餮獸王,并將所有的饕餮都消滅了。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保護人類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8
盛開的花朵背后有艱辛的付出——讀《長城》有感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叫《長城》。文章開頭說“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結尾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老師說,這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長城,自然是我國盛開的花朵。難怪毛主席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為了一睹長城的雄偉壯觀,去年的十一月,爸爸帶我去了北京的長城。我們去的是八達嶺長城。站在長城上,腳下的古老的城磚已經有了青苔,但是依然很平整,似乎能感受到歷史的變遷。眺望遠處,長城沿著山脈蜿蜒盤旋,望不到頭。再往反方向看,也是在山脈間蜿蜒盤旋,也是看不到頭。為了能看到更遠的地方,我們沿著長城往上走,到了陡峭的地方,只能爬著走。這時,我明白了“陡峭”的含義。到了頂上,放眼望去,仍然看到的是蜿蜒盤旋在山脈間的長城,直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而我站的長城頂,并不是最高處,最高的地方在遠處。眼前,還有另一個景象:大片的黃葉在風中舞動,大有“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味道。我不禁感慨:長城真是一道奇觀!是一朵盛開的國花。
爸爸說:“兒子,我們經常愿意看到一朵花美麗的開放,卻不愿意了解花開放前的辛酸?,F在的長城,是無限風光在眼前。可是,這是多少勞動人民用生命換來的呀!”其實,我并不全懂他在講什么。我聯想到書中寫的“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彼坪跤种懒艘稽c。爸爸讓我查找古時候寫關于長城的詩歌和故事。于是,我了解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知道了無數的勞動人民為了修筑長城,累死在那里;我學習了唐朝陸游關于長城的詩《古意》“千金募戰士,萬里筑長城。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知道了無數的勞動人民為了修筑長城,累死在那里。然后,我了解各個朝代修筑長城情況,閱讀關于長城的詩詞,如唐朝汪遵的《長城》、《杞梁墓》,李益《登長城》、《統漢烽下》……我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壯觀,感受到長城里的戰爭,更感受到大量的勞動人民花了大量的經歷,其中不少人為了修筑長城累死在長城。
長城,是氣魄雄偉的工程,是我國一朵盛開的鮮花。但是今天,我能感受其背后的辛酸,也由此悟出一個道理:盛開的花朵背后有艱辛的付出!
電影長城觀后感150字篇9
《長城》不僅采用好萊塢班底制作,還是英文和中文混雜對白,全球上映,雖然它名義上是一部中外合拍的商業大片,但《長城》承載的更多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沖出亞洲,與好萊塢抗衡的重任。
這部耗資1.35億美元(約8億人民幣)的電影,也是像奧運會一樣的超級大制作,主創團隊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頂配。《指環王》三部曲的動作指導、國內最擅長器械格斗的兵器專家、《阿凡達》《魔獸》的服裝主設計師、全球頂級的新西蘭維塔工作室、工業光魔……這么多人湊在一起,講的是一個以長城為背景的中國故事,這還是第一次。
意外發現長城不止是一段城墻,還鎮守著許多抵御上古神獸饕餮進攻的無影禁軍,“他們一輩子都在為這場戰爭做準備”。
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奇幻冒險片的模式,主角無意中卷入一場風波中,從最開始的被迫,到后來的主動選擇,漸漸成為任務核心,并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中間主角也經歷了從小我到大愛的升華?!吨腑h王》《霍比特人》均是如此。
但電影又不全是好萊塢的套路,《長城》最大的特點是,融合了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大怪獸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四兇之一的饕餮。 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它極為貪食,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能吃光光。
張藝謀花了一年的時間和新西蘭的維塔工作室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淘汰了大概1000多種怪獸才實現想要的樣子。
饕餮又被設定為每60年來一次人間,暗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六十一甲子”的概念。
面對這樣一群既有僵尸特性又懂中國陣法的升級版怪物,隨隨便便的路人放不倒它,“這座長城,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唯一屏障?!?/p>
因為古代人平均壽命不到60歲,所以每代士兵幾乎都沒見過饕餮,只能憑借書籍資料來戰斗,而有戰斗的地方就會有犧牲。這些統帥士兵們誰會活下來,誰又將死去?!
而從預告中可以看到,冷兵器對單個饕餮可能還行;但面對饕餮群的時候,完全沒法形式致命攻擊,那怎樣才能制服它們?
預告里有一個關鍵人物,是由威廉·達福扮演的被關押許久的神秘人物,他熟悉東西方情況,是兩邊交流溝通的使者。但為什么被關押,他又知道些什么,預告里沒有揭曉,只是說了一句“很多東西是你從未見過的”,讓懸念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