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作品或創作者的情感和態度。小編給大家分享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參考,方便大家參考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怎么寫。
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篇1
《千與千尋》是日本有名漫畫家宮崎駿的最后一部作品,后被拍成電影。《千與千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千尋的爸爸媽媽誤入了鬼神往來娛樂的地方,吃了它們的東西后變成了豬。千尋就請求湯婆婆在那里工作。經過了無數困難和湯婆婆的刁難后終于救出了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二年級時我看過《千與千尋》,沒有什么感覺,但現在看了之后,便大有感悟。首先,我佩服千尋的勇敢、不怕苦和堅持。她發現自己爸爸媽媽變成了豬后,遇見白龍,白龍讓她去求湯婆婆讓千尋在這工作時,我都嚇出冷汗。
那么多神神鬼鬼在自己身邊,但千尋沒有被恐懼打倒,勇敢去求湯婆婆,才有了工作的機會。工作后,湯婆婆認為千尋好欺負,什么苦活全讓千尋干,若千尋不干就讓她也變成豬,可千尋卻堅持下來,不怕苦、不怕累,最后才救出自己爸爸媽媽。
第二,我認為我們需要學習千尋的主動,她去鍋爐爺爺那里求他讓自己工作時,起先,鍋爐爺爺并不同意讓千尋在這工作的。但后來,有一個手下扒倒了,千尋自己主動拿起一塊煤,扔去火里,鍋爐爺爺才默認了讓千尋在這兒工作的事情。如果千尋不主動拿起那塊煤,也許,再怎么求鍋爐爺爺,他也不會讓千尋在這兒工作了。
這部電影是一部十分值得我們看的電影。成人看,會體會到童心的美好;小孩看,會學習到一些好的精神。《千與千尋》這部電影深刻在我的腦里,主人公——千尋的一舉一動讓我久不忘懷。
最后,我向大家推薦這部電影——《千與千尋》。
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篇2
在暑假剛剛開始的這周,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千與千尋》,它主要講了:千尋和父母誤入了一個異常詭異的古鎮,父母按捺不住食物的誘惑,根本不在乎食物的主人不在這里,拿起食物就吃,最后變成了豬,處在被宰殺的危險境地。白龍告訴千尋,這里是神靈住的地方,白龍還告訴千尋,他有辦法救出她的爸媽。最后在千尋不斷地努力下,終于救出了自己因貪吃而被湯婆婆變成豬的爸媽,也終于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這部電影是日本作家宮崎駿想象的一部電影,它讓我們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不要退縮,只有勇敢的面對,才會有所成功。它還告訴我們,人不能不勞而獲,如同千尋的父母因貪圖美食而落得悲慘境地。
在所有角色中,我最敬佩的人物當然是千尋了,我被她那種為救出父母、不畏艱險、勇敢、自信、睿智的精神所折服,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
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篇3
愛,是會延續,會散開的。愛是純潔,有靈性的。這部電影給我呈現的是一個充滿愛與天真的童話世界。生活中我們所期待的,所向往的,都會在里尋找到。
荻野千尋,一個善良、可愛的女孩,在轉學途中隨著爸爸媽媽從城市搬到鄉村,搬家時偶然迷路,進入了一個神秘的隧道,來到一個奇幻世界。千尋的爸爸媽媽禁不住美食的誘惑,大吃特吃,變成了兩頭豬。而千尋則獨自一人來到這個奇幻世界的主宰——湯婆婆辦的湯屋。在這里,她認識了白龍、小玲、鍋爐爺爺、無臉男。在他們的幫助下,千尋漸漸的在這個世界成長,變得堅強、勇敢。
影片開頭有一個情節是千尋從老學校轉到新學校,而她自己卻不愿意。其實這與我們的生活一樣,你終要到一個新環境生活,他們不會管你在原來的地方是怎么樣,只會在意新身份的你。
在《千與千尋》中,電車只去不回。這條鐵軌叫成長。只可以長大,變得成熟,不可時光倒流。千尋在湯屋的經歷,其實就是一次成長。在湯屋這個充滿誘惑、欲望、嫉妒和排擠的社會,面對陌生的環境、冷漠的人事,必須克服困難,才可以有一片立足之地。
“用善意的心情理解別人的話,會讓世界單純美好,世界如此之大,我卻能幸運的遇見一些人。”“這個世界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在為著同一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著,心甘情愿的成為金錢的奴隸,死心塌地的付出。”“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這些句子,不僅是《千與千尋》里的經典臺詞,更是生活的原則。
希望世間的每個“千尋”,都能找到自己內心深處堅強勇敢的“小千”
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篇4
有一股沖動要看這部電影是因為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再加上去逛超市時,看到一個化妝店竟然用“千與千尋”來做店名,直覺告訴我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一看。
這部影片繼承了日本傳統中的精神:固執和玄機。里面很多事情都揭示了日本的民族精神。
1、沒有工作的人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永遠都回不到人間。因此,千尋如果想再回到人間就務必跟湯婆婆說想要找份工作。同時,如果不勞而獲,吃掉了別人的勞動成果也會受到相對應的懲罰(她爸媽因為吃了湯婆婆的豬肉而變成了豬)。那里反映了日本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他們很厭惡那些無所事事的社會寄生蟲。也正因為這種勤勞的精神讓日本變成了世界強國。
2、本影片的玄機就在于這是一個感情故事。千尋與白先生的緣分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來到了巫婆的世界后,仍然是白先生幫忙了她度過了危機。善良的人會得到好心人的幫忙,好心人也會幫忙善良的人們。一開始白先生幫忙了千尋,之后,千尋也救了受傷的白先生。千尋出于好心幫了一個煤炭精靈般運煤炭,然后其它的精靈也跟著偷懶要千尋幫他們搬了,這無疑給炭爐爺爺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在那里反映了日本人的固執精神。一般狀況下,他們不喜歡被人幫忙,但如果你一旦幫忙了就務必幫到底,有時候出于好心的幫忙并不必須會得到別人的感謝。
3、在日本,他們都很重視傳統,很重視傳統的禮節。其中他們的名字就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每個人都要保衛自己的名字。千尋作為小孩子就是不清楚這個事情,于是他被湯婆婆奪去了她名字中的另外三個字,只剩下一個字:千。如果被奪去了真名,就不曉得回家的路。所以,保護自己的名字和傳統就像保護自己一樣。
4、本影片倡導的主要還是善良的待人接物方式。小千因為她本身善良,她先后得到了白先生,炭爐爺爺,煤炭精靈和小玲的幫忙。她出于善良給雨中的無面人留了一扇開著的門,之后她得到了無面人的喜愛和幫忙。她在洗澡場不怕臟不怕累地工作,并且全心全意地服務了最臟的客人,那個客人就是頂頂大名的河神,河神最后也給了兩顆藥丸小千但小千最后都把它們用來救人了。“浴室上下同心,其利斷金”,這無疑也反映了日本人的團結精神,處處也反映了他們對客人的尊敬。日本人就是一個最敬業的民族。
5、親情在日本民族中是占有很大的分量。就連如此兇悍的湯婆婆在她兒子面前都是千依百順的,還講述了她對她兒子近乎溺愛,同時也把她兒子的本能扼殺了,那里暗含了一個教育下一代的道理:要放手讓兒子經歷生活,這樣他才會長大,而不是在溫室里的花朵。但是,她兒子被施了法術變成小豬后更可愛,我喜歡。
6、當然本影片還有很多看點:水上的火車,傳統的電梯,傳統的木屋,美麗的湖景。
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篇5
在這個寒假里,我看了一部名日本電影,名叫《千與千尋》,內容可以用7個詞語形容:奇幻家庭動畫冒險神秘氣場單純。非常感人。
《千尋與尋》是宮崎駿爺爺在2001年出版的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千尋一家來到一個古怪的公園,誤闖“神明”之家。父母吃了貢給鬼神的食物后變成了豬。主人公千尋決定留下來救父母。她到湯婆婆那里打工,湯婆婆將千尋的名字改為“干”。千尋在工作的過程中幫助了在外面淋著雨的無臉男孩;洗凈了河神身上的臟物;救活了受傷的白龍,所以也有許多人幫助千尋。最后千尋救出了父母。
這個電影給我感悟最深的還是千尋那種精神,她從一個膽小如鼠的.小女孩到一個面對困難的時候毫不畏懼的一個堅強的千尋,改變很大。我想,人就要有鍛煉。就像電影里的千尋一樣,比如還有像湯婆婆的孫子寶寶一樣。
看了這部電影,我收獲了許多,千尋為救自己的父母,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出自己的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都不要放棄,要像千尋那樣堅持到底,擁有一顆自信、勇敢、善良的心。
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篇6
第二次觀看《千與千尋》后,明顯比第一次看后的感觸更深,優秀的影視作品,總能讓觀眾感受頗多,百看不厭。劇中那些讓人刻骨銘心的情節在觀看第二遍時其效不減,感動與震撼更深。
《千與千尋》講述了千尋一家在搬家的途中由于迷路誤入一個神秘的隧道后,千尋在這個未知的,鬼怪神靈所在的世界發生的故事。也因此被美稱為宮崎駿版的《愛麗絲漫游仙境》。隧道后是一個有藍天白云,綠草鮮花和習習清風的仙境般的世界。這里寂靜的街道沒有一絲人煙,兩旁擺滿了美味的食物,千尋的父母都抵御不了美食的誘惑,貪婪地吃起來,千尋無力阻擋他們這一在她看來不道德的行為。最終,在千尋意識到危險后回來想與父母逃離時,發現她的父母竟然變成了兩頭豬。恐懼的千尋由此開始了孤身一人的神靈異地之旅。
這部電影跌宕起伏但又不失嚴密的情節一次次把我帶入主人公千尋的世界。當他的父母變成豬后,她那無法抑制而一發不可收拾的驚詫與恐懼讓觀眾也不由地毛骨悚然,在這樣的一個無人的,恐怖的未知的世界里唯一可以陪伴她的父母竟然變成了異類,千尋要何去何從?這一情節當然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千尋此時的無助與掙扎正是現實中我們共同體驗的濃縮和升華,它以一種荒誕的方式將現實中人們的感受充分地表現出來,是生活中我們瑣碎繁雜的感受的最大程度的集合。所以千尋的表現很容易搏得了觀眾的共鳴和同情。
千尋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首先認識的人是白龍,一個長相俊俏清秀的翩翩少年,也和千尋有著同樣的經歷。他對千尋照顧有加。在藍天白云之下,鳥語花香,花團錦簇,景色迷人極了,而此刻的千尋也被這一片樂景襯托的更加消沉和憔悴,因為她太想念爸爸媽媽,太想回到屬于自己的世界。白龍不住地安慰她,并給她飯團,千尋邊吃邊哭,大顆的淚珠從眼中灑落,任由無聲的流淚變成嚎啕大哭……讓人撕心裂肺的哭聲響徹藍天綠地間。我想很多人在看到這以情節時眼眶都濕了吧。我們之所以被觸動,是因為我們分明從千尋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記得高三時,姐姐來學校看望我,在她離開的那個中午,我站在教室走廊的盡頭,看著她走出校門。黯然銷魂者,真的是唯別而已,回到教室后,我還是抑制不住傷感,趴在桌子上啜泣起來,同學見勢不妙,不住地安慰我,而我去卻肆無忌憚地放生聲哭了起來……當時的我好像千尋,因為內心的無助與孤獨,所以親人的離開帶來的是劇烈的疼痛。的確,我們和千尋一樣,從不會輕易掉眼淚,但當心靈確實被一系列事情刺痛時,哭泣便出賣了心底的脆弱。
影片中,千尋在鍋爐爺爺和小玲的幫助下得以留在酒樓工作。這個鬼神之地對人類來說是未知的,陌生的,但這里的生存原則和人類社會如出一轍。鬼神們與人類擁有同樣的美德和劣行。在這里,一切生物都在勞動著,競爭著,他們分工明確,等級分明,貧富分化。他們不失善良,并且時而滑稽荒唐,也和人類一樣有著對金錢的強烈的占有欲,甚至是貪得無厭。年僅10歲的千尋為了救出自己的父母,以瘦弱的身體承受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我們不難看出千尋在極力地適應這個社會,因為她要完成自己的使命。現實中的我們就像千尋一樣弱小,我們無力改變一些我們認為不合理的環境和制度,所以學會適應不失為一種明智的做法。
劇中有許多細小但感人的情節。千尋在吃了白龍給的飯團后,在鍋爐房里蜷縮著身體睡著了。鍋爐爺爺起來后看到千尋,便用他那可以伸縮的手臂為千尋蓋上了被子,我頓覺溫暖。外表刁鉆古怪的鍋爐爺爺這一角色雖然出現得不多,但因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可能都被人這樣關心過。中午午休時,你趴在桌子上半睡半醒是,同學為你披上一件校服,當你反應過來時,多情的你有沒有感到眼睛濕濕的,心里暖暖的?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這樣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結合,雖然講述的故事絕非會在現實中發生,但卻與現實生活相映成趣。看劇,看生活,看自己!
我認為影片和漫畫《子不語》體現的內容有相似之處,我總是不由得將它們聯系在一起,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都講述了少女的鬼神奇遇,另一方面是因為兩者都涉及了生態平衡問題。酒樓里來的那個被誤認為腐爛神的客人其實是河神,他渾身骯臟,惡臭難聞,在千尋的幫助下排出了體內由人類排放的垃圾后,恢復了河流原本的清澈。這也是影片所傳達給觀眾的正能量之一。
最后,再談一談千尋與白龍的友情。白龍對千尋的關愛與幫助自不必說,千尋也用不離不棄與無私無畏之舉回饋了白龍的付出。白龍受重傷后,千尋為了救他,無私地給他服下了河神贈與的寶貝,并義無返顧地,毫不畏懼地搭上可能永遠不會有返程的列車……鍋爐爺爺說過:“這就是愛的力量”。對,愛的力量通常超乎我們的想象。也許是朋友間的默契使千尋幫助白龍想起了自己的真名。友誼誠可貴,每當想起逝去的青春里的伙伴們時,心里滿是溫暖,臉上全是燦爛。青春逝去,真情永駐!
千尋離開這個世界時,她的父母在隧道口等著他,本想詢問和關心的話被父母的態度硬生生地打了回去,問候的話到了嘴邊戛然而止,父母表現出來的樣子就好像這一切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隨后他們便匆匆地離開了這個地方。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讓我不由地想到,這確實是一個告別的時代,淡然,卻也深刻。
這部電影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好的電影總能賦予我們很多正能量,鼓勵我們,讓生活中暫時迷惘的我們再次找回自己。
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后感篇7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愛上了日本動漫,動漫是我生活的必需品,調味劑。這次,不知怎么的,我居然喜歡上舊時風格宮崎駿爺爺的動漫,至今為止,我看《千與千尋》已經有3遍了,每次都會看出悟出不同的感受,怎么也看不倦。
荻野千尋10歲的小學四年級生,隨父母搬家到新城鎮,然而事與愿違卻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城鎮,為了拯救變成豬的父母,她留在澡堂“湯屋”工作,逐漸成長。湯婆婆為了控制來到這里的人,將她名字改為小千。在她忘記原本的名字(荻野千尋)后白龍幫她找回并說回家時要用。湯婆婆的雙胞胎姐姐——錢婆婆是一個善良樸實的老奶奶救了他和白龍,千尋幫白龍找回了名字——賑早見·琥珀主,最后,湯婆婆還給千尋出了一道難題——一群貪食的豬中誰是她的父母,千尋由于愛的篤信,更知曉了父母在何方。終于,三人離開了這里,回到了原來的世界。
看完后我不禁松了口氣,為她的命運感到坎坷,千尋是個表面上嬌生慣養,膽小,冷漠,甚至迷茫的小姑娘,但是誤入了神仙世界以后,她要應付那與人類世界完全不同的規矩,要面對湯婆婆把她變成豬的危險,還要拯救自己迷失在欲望之中的父母,這對于一個十歲小女孩是何等沉重。但千尋并沒有氣餒,而是將這些壓力轉變為了激發自己潛能的動力,她以純真和勇氣面對著這一切。最終重新找到了那些在她心里失落的東西——愛、勞動、無私的價值,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這是影片告訴我們的第一層意思。
影片試圖告訴我們,對大自然的污染,最終受害的將是人類自己,這是影片的第二層意思。
其實他還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我們不可以看低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