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電影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你深化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增強審美能力,從而更好地欣賞各種影視作品。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小鞋子電影觀后感嗎?這里為大家分享小鞋子電影觀后感,快來學習吧!
小鞋子電影觀后感篇1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便決定看一個電影獎勵自己一個星期的幸苦學習,我便向爸爸申請,爸爸欣然同意了,并且給我推薦了一個電影,就是《小鞋子》。我懷揣著好奇的心態的打開了電視機,之后我觀看完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啟示,這場電影看的很值當。
這部電影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很多人都經歷過愛而不得經歷,努力了也沒有結果,沒有什么比這個更為悲哀的事情了。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就像是學習了很久,但是考試的時候仍舊達不到自己的目標,我們都有自己煩惱。
電影的主人公是哥哥和妹妹,因為一雙破破爛爛的鞋子產生了很多的說不出來的尬尷,就這樣串起電影故事的主線。我的年紀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年紀相仿,但是我卻不理解他們的無奈,因為我永遠沒辦法聯想起沒有鞋子的生活,直到后面看完一整部電影,我才明白事情原來如此。這部電影像是一面鏡子,讓自己看到自己某一刻的無所適從只能尷尬解決問題。
在我的記憶之中童年是特別的,或許有種潛意識,孩子應該受到好好的照顧,最好的東西都要給他,但是有多少人是在父母粗糙的關照下長大的。我們心里的一角,希望自己童年時能夠獲得公主或者王子那樣的待遇,或者再低一點兒,我們想要一個幸福美滿的中產階級家庭。但是現實是我們往往求而不得。電影里面就是這樣的生活,相比他們而言,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擁有漂亮的衣服,昂貴的鞋子。我們是幸福的,所以我們得更加向往生活,樂觀向上。
在電影中有一幕父親從雜貨店離開的時候,他自行車上載了兩雙鞋子,承載著兩個孩子的希望。也告訴我們,凡事還沒到最后,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哪怕失敗了,也要樂觀,因為這或許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唯一動力。
小鞋子電影觀后感篇2
哥哥不小心弄丟了妹妹的鞋子,家庭的貧困讓他們不敢向父母提起,兩個人只能共用一雙鞋子。妹妹早上穿著鞋子去上學,中午放學使勁全身力氣奔跑回家,在一個巷口與哥哥會合,哥哥再換上鞋子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學校。一天一天,嘈雜的街道,勞苦的人民,兄妹倆在不停的奔跑,這雙小鞋子成了他們的接力棒。雖然妹妹嫌鞋子丑,在同學們的面前抬不起頭來,哥哥每天為了等妹妹鞋子經常遲到,委屈的受校長的訓斥,但他們都默默忍受,繼續著奔跑的生活。一次,妹妹偶然間發現了自己的鞋子在另一個同學腳上,當她和哥哥來到女孩的家時,看到她的盲人父親為支撐起家還要辛苦工作時,他們放棄了那雙鞋。終于,哥哥有了得到一雙新鞋的希望——那就是參加長跑比賽,得到第三名的獎品是運動鞋。在漫長的跑道上,哥哥腦子里,浮現的全是和妹妹用鞋子接力賽跑的日子,他拼命跑著,在與眾多選手激烈的競爭后,他竟然得到了第一名。當哥哥還在為沒得到鞋子而傷心時,他們的父親已經買了兩雙新鞋子回家。
這部伊朗的電影雖然著眼點只在一雙鞋子上,但卻表達到了很深的感情在其中。兄妹的親情值得歌頌,他們孝順、懂事,體貼父母,不向窮苦的生活屈服。哥哥弄丟了鞋子,愧疚、難過、自責,努力的尋找鞋子并想辦法給妹妹一雙新鞋子。妹妹體諒哥哥,沒有因為鞋子丟了而告訴父母,她接受了哥哥舊球鞋,盡管她覺得別人會嘲笑她,看到同學們腳上漂亮鞋子,她也只是靜靜的難過。
令我難忘的兩個鏡頭,一個是妹妹在放學飛快跑回家的途中,由于鞋子太大不合腳,不小心掉到了小河里,她心急如焚,鞋子跟著流水漂,她也跟著鞋子跑,后來還是好心的路人幫她拿回了鞋子。那個場景讓人覺得心酸,無助的孩子在與命運的捉弄頑強的斗爭。另一個鏡頭是,兄妹倆在家里的院子里刷鞋子,飛起的肥皂泡伴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好像這些辛苦都算不了什么,這一刻是屬于快樂。
奔跑,孩子們與生活賽跑,一雙鞋子,令人感動的兄妹情,發現這樸實的日子里滿是幸福的味道,用什么來詮釋都是多余。比賽時,哥哥只是想跑第三名,因為他要為妹妹得到鞋子,簡單明了的目標,卻激發了他最大潛能。第一名令他如此沮喪,沒人知道是為什么。孩子是純真的,為了小小的愿望,不顧一切的努力、拼搏。
奇跡誕生于平凡之中。
小鞋子電影觀后感篇3
昨晚看了部伊朗電影《小鞋子》,故事發生在90年代的伊朗,家境貧寒的小哥哥阿里(9歲)在給妹妹(6歲)送修小鞋子回來的路上不小心把鞋子搞丟了,哥哥因擔心鞋子弄丟遭到父母的責罵,為避免挨打哥哥與妹妹達成協議,自此每天兩個孩子交換鞋穿,哥哥會想辦法在父母發現前給妹妹買到鞋。兩個孩子每天利用上課的時間差,妹妹下課后便奔跑至約好的時間地點與哥哥交換鞋子,哥哥再去上課。尷尬的事也時有發生,哥哥為了能幫妹妹得到鞋,幫助爸爸去別墅區做園藝工人,以為賺到錢就可以為妹妹買鞋,不巧爸爸也因此受傷,境況跌入谷底。學校運動會選拔長跑運動員,獲得第三名就可以得到一雙新的運動鞋,錯過報名時間的阿里,想盡辦法參與運動會,最終機緣巧合,獲得了第一名。而榮獲金杯的阿里卻留下傷心的淚水。
邊看邊想起我那4歲半的外甥,真是千夫敬仰,萬人之上,不要說一個鞋子,只為孩子一笑,父母愿意為他取下天上的月亮。
現在的小孩子,兩個大家庭所有的愛都給了他,難道就沒有人擔心這么小的孩子吃不消?有一次家中無人,我去幫忙照料小外甥,帶他出去買菜,100多米遠的小菜市場,就要掃摩拜,讓我推著,不愿意走著因為嫌累。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應該是滿大街跑不知道累的時候啊。卻因現實環境,天天離不開iPad、手機,遠離了藍天白云的好風景。
菜場買個雞蛋,我正在挑著,小外甥自己拿起了一個玩,店家僑聲勸,小朋友慢慢放。他覺得沒面子,放下之后找我安慰,亦不愿再在市場停留。我心酸的想,這么小的孩子,這么愛面子,自尊心這么強,步入社會可怎么得了。自家孩子說的恐怕是重了一些,但同樣的這樣的培育環境,也不是只有小外甥這一家,在這個拼爹的社會,每一家的孩子都是掌中寶,都享受家中無限的溺愛,也正因為這樣的環境,以后走入學校,步入社會,爹拼不到頭兒,孩子與孩子之間又該如何相處?如若習得孔孟之道,謙虛互助,那自是好的。若人人不懂禮數,時刻擺出天下唯我獨尊的架勢,那未來可怎么辦呢?時而總是為我家這個下一代的獨苗苗擔心啊。
說到這,突然想到一個綜藝節目《變形計》,均是一些富二代,因家中溺愛,青春期的他們已無人能管,打罵父母。這些孩子,就是血的教訓吧。參加個節目,心里受一些沖撞,有的以后可以懸崖勒馬浪子回頭,而有的卻因為接受不了現實的殘酷,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每次對于孩子的溺愛,親朋的講解,家人的勸阻都是很無力的,說著說著就又會說回來,誰會不心痛自己家的孩子?誰又會像過去一樣,伸手一巴掌,抬腿就是一腳。對于10后這一代孩子的教育,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小鞋子電影觀后感篇4
5月初,我們看了一部反映伊朗貧民生活的電影-----《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我還記得電影的一張海報,藍色的背影,能夠理解成藍天,也能夠理解成池中清澈的水,天空(或是水)中,有幾尾顏色鮮麗的金魚,還有幾朵白云,畫面的下方,是哥哥牽著妹妹的手,站在草地上……
僅從這幅海報中,我們或許已體會到這部電影所表現的那份情了吧。故事以一雙鞋子為線索,圍繞這雙鞋子講述了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在電影的開始,電影中的主人公把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弄丟了,便瞞著他們的爸爸媽媽開始了妹妹穿哥哥的鞋上學,回來給哥哥,哥哥又去上學,這樣重復。一天阿里(哥哥)跟隨爸爸來到“富人區”,期望能為他們當園丁,最終在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家找到了工作,并獲得了許多報酬,為了給妹妹謀得一雙鞋子,阿里又參加了一個跑步比賽,季軍的禮品中有一雙鞋,他十分盡力,可是卻贏得了冠軍,正在這時,他的爸爸正好買了二雙鞋放在自行車上,一雙給哥哥,一雙給妹妹……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充分體會到了貧富的差距。富人住的是別墅,有花園,給人的報酬都是一大筆錢,開豪車,幾乎樣樣具備。可如果是窮人,住的是土屋,連雙鞋都買不起,一點點小的孩子都要承擔全部的家務,可這樣不平等的社會并不能帶來什么,我期望,以后的孩子能享受到真正平等、和諧的生活。可是,經過這部電影,我卻覺得阿里是十分富有的,因為他的心靈是充盈的,有愛和童年的幸福,以及那些真誠與善良,將他的心靈裝得滿滿的。正是因為阿里的這份純潔、善良、童真,才讓我們體味到這部影片中兄妹的那份愛。
小鞋子電影觀后感篇5
影片歌頌了生活貧苦卻積極樂觀的人,阿里和他的妹妹莎拉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影片講述了阿里弄丟了妹妹的鞋子,不得不輪流穿阿里的鞋子上學。因為家境貧困他們并沒有告訴父親,阿里學校舉辦了馬拉松比賽,季軍獎品是一雙鞋子。阿里拼命求老師參加卻出人意料地得了第一名,阿里沮喪的回到家,將因狂奔而傷痕累累的腳放入水池中,金魚們過來陪他里嬉戲。這時,父親買了兩雙鞋子回家……全劇終。
阿麗兄妹非常善良,得知鞋子被盲人家的女孩穿走后,不忍心向她討回,清真寺的糖絕不據為己有。而阿里身上又有一些成人般的擔當和懂事,不肯為爸爸增添負擔。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連球賽也沒參加。在求老師參加比賽時,他完全可以說出原因,老師肯定會諒解他,但他沒有,那是因為自尊,阿里不想博得別人的同情,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贏得獎品,當阿里贏得第一名時,卻低頭傷心地哭了,他的老師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通過對比突出了阿里的純真。
兄妹彼此都想著對方,妹妹放學時總是早早的回家將鞋子還給哥哥,不讓哥哥遲到。而阿里隨父親去當園丁賺錢時,心中想著是為妹妹買鞋子。
阿里兄妹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下,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來保持人性的價值,這就是整個影片所歌頌的中心
小鞋子電影觀后感篇6
電影的結尾:阿里將自己的腳放進水池中,一群金魚正緩緩地圍過來。這令人回味無窮的結尾,帶給我們一種欣慰。阿里不慎將妹妹的鞋子丟失,從而使兄妹倆開始了每天的"接力跑":每天早晨莎拉先穿著阿里的鞋子去上課,放學后又跑回來和阿里換鞋,在讓哥哥去上學.這一個個"接力"的場面反反復復地出現在影片中,跨過那穿梭在迂回曲折的石巷里的淺水溝.每天都如此......
可是,阿里寧愿每天遲到,被校長抓到后委屈而又難過的哭泣,也不愿意將這件事告訴老師,告訴父母.在看《跑吧,孩子》時,我只是認為男孩是為了不被挨打而不說出來,而看了<天堂的孩子>后才知道,懂事的阿里是為了替父母減輕經濟負擔,但是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一個男子漢應有的尊嚴。
當莎拉發現自己的鞋子穿在另一個女孩子的腳上的時,他與哥哥便來到女孩子的家門前,或許他們是想向他們要回鞋子,或許他們是想去偷。但當他們發現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時,他們并不人心打擾他們,便"失望"地回家了。
不過,在看完影片后,我領略到"天堂"的意義,妹妹收到哥哥為了安慰她而送她的那支筆時欣喜而開朗的笑容。
影片最后對一群金魚圍著阿里的腳的特寫,以及在柔和的音樂中,讓我領略到:生活的美好并不抽象,就像那雙腳突然被一群金魚團團圍住,令人浮想連翩。
小鞋子電影觀后感篇7
電影《小鞋子》觀后感
在上周一班會課和周二午間活動的時候,我們看了電影《小鞋子》,我有很大的感觸。
阿里不小心把妹妹莎拉的鞋弄丟了,于是他們只能在大街上互相奔跑著交換鞋子,為此阿里去參加了馬拉松,想得季軍送給妹妹一雙球鞋,可是最后卻得了冠軍,他哭了,因為他沒有完成妹妹的愿望,可是此時,他們的爸爸已經攢夠了錢,給他們兩個一人買了一雙鞋。
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爸爸讓我把家里的地拖一下,他要出去,我死活不拖,過了一會兒,,爸爸出去了,我走到衛生間,不由自主地拿起拖把,拖了起來,拖了一會兒,我感覺腰酸背痛,才感覺到家人的辛苦,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阿里他們一家人,每天,他們放學回家,就幫著媽媽做家務,做完以后,就趴在地上寫作業,連個書桌都沒有。
還記得阿里跑完馬拉松以后說的第一句話是:“不是第三名”。在奔跑過程中,阿里想著他們在大街上互相奔跑著交換鞋子的情景,這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和信心,靠這種毅力,阿里贏得了冠軍。
生在現在這種時代的人,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他們,鞋子丟了都不敢告訴家人,沒有錢買新鞋子,他們的學習環境很差,可是并不比現在的人學習差,甚至比有些人好很多倍。所以,我們就更應該好好學習,不讓家人操心。多做些家務事,減少父母的壓力。
在那種時代,鞋子破了,不能買新的,修修再穿,可是,現在鞋子一破,就立馬丟掉,不再穿了,對比一下,我們就應該知道,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浪費糧食,阿里去買番薯,還只能買小的,房租一直拖欠。沒有錢交,想吧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