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提高人們的交流能力。好的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篇1
我們此刻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沒有硝煙,沒有炮彈,但自從我看過《在太行山上》這部電影后,我才明白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無數英雄豪杰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給換來的。這部電影它反映了當時新四軍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
記得這部電影它主要講述了在甲午戰爭時期,新四軍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在太行山上英勇抗戰,一舉殲滅了可恨的皇軍,取得了在甲午戰爭史上的第一次戰斗的勝利。
每當我回想影片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幕,總有令人憤恨的一幕搶先浮此刻我的腦海中。記得當時,皇軍在太行山周圍大肆做虐,幸好新四軍及時趕到。就這樣,太行山上一役便爆發了。我軍實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戰略:先由一個師在前面走,引誘皇軍出來,等皇軍出來后,潛伏在山坳里的軍隊沖了出來,與皇軍展開了激烈的搏斗。到之后,眼看我軍就要勝利了,皇軍使出了看家本領——飛機轟炸。頓時,槍炮聲,喊殺聲,還有飛機的轟炸聲響徹山谷。皇軍的轟炸機不斷地在太行山上空盤旋著,我軍恨之入骨,但又拿它沒辦法。
到了晚上,我軍的一批人帶著手榴彈到皇軍的人民機場大鬧了一場,把他們的轟炸機全給炸了。這一炸可真是大快人心,因為這樣一來,皇軍就沒了靠山。而另一方面,戰斗已經持續了好長時間,一時沒了靠山的皇軍霎時處在了下風。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軍的子彈耗盡了,但新四軍沒有所以放棄,他們扔下槍,和敵人進行近身肉搏。
一場激烈的搏斗之后,我軍死傷上千,但皇軍已所剩無幾了,我軍勝利了。周恩來在太行山上大聲宣告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剩余的人都舉起武器歡呼起來。
從這部影片中,使我了解到了我國史上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明白了無數熱愛祖國的英豪戰死沙場,才取得了戰斗的勝利。周恩來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由此能夠看出這次勝利來得是多么不容易啊!它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一個扎實的基礎。所以,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以此來鞭策自我要努力學習,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大后將新中國建設成一個繁榮昌盛,擁有先進科技的國家,再也不讓外國人來欺負我們。讓我們做一個熱愛祖國,有抱負的人吧!
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篇2
《太行山上》抗日
9月20日,我們學校看了一場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的電影《太行山上》。
影片中的人物十分讓我自豪、驕傲、敬佩的人有:
朱德:他雖然是一個農民指揮官,但他一點也不傲氣。比如,敵人逼進迫在眉睫,但他的身邊只剩下三個連,他立刻做出了一個決定:兩個連派去前線,他身邊只剩下一個連;別人問他好的打仗方法時,他并不驕傲,而是大方的告訴被別人,他沒傲氣,而是努力的發現、學習別人,他讓我驕傲。
那個軍座:明知前線有危險,并沒有做縮頭烏龜,而是奮不顧身的沖上去。他讓我敬佩。
獨臂團長:他明白自我是獨臂,但依然沖上戰場,他讓我自豪。
那名女子:結婚才三天,不管前面有多危險,但仍然微笑的親自送她的丈夫上戰場。她讓我敬佩。……都是讓我十分自豪、驕傲、敬佩的人物。
最讓我難忘的是那戰士們的血肉搏斗的片段,那些人使我敬佩,因為他們不顧自我的安危,勇敢的沖上戰場。
我最痛恨的人就是日本鬼子,因為他們無惡不作,搶東西、殺人……沒一樣不做。但最終都被我們趕出去了,真是大快人心。
因為勇士他們用鮮血換來我們今日的幸福美滿生活,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認真的學習,才不會辜負祖國的期望。才不會辜負勇士們的戰斗。
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篇3
周末,媽媽坐在電視機旁翻著節目菜單,她突然喊我,我問她什么事?她說讓我和她一起看電影,媽媽告訴我影片的名字叫《太行山上》是一部抗日戰爭的影片。
我先大體看了一下電影簡介。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后,華北危急。國共合作的背景下,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在總司令朱德(王伍福飾)率領下東渡黃河奔赴前線抗戰。山西實權人物閻錫山面對“國、共、日”三股力量頗為頭疼,提出“守土抗日”口號,在民族大義的影響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軍抗日。朱德籌劃于日軍進犯山西的必經險地平型關截擊,115師師長林彪臨戰指揮出色,成功擊敗板垣師團,史稱“平型關大捷”。同時八路軍用靈活的戰術亦減輕了國軍戰場的壓力。不久日軍以優勢兵力、裝備圍攻太原一線,蔣、閻戰略判斷失誤,正面戰場接連失敗,八路軍轉入敵后根據地建設,自此拉開了軍民抗擊日寇的偉大事業……
看完電影后,我感慨萬千,震撼、悲傷、憤怒、喜悅,所有情緒一擁而上。看到太行山,感受到了它的氣勢磅礴,綠色的山脈,重巒疊嶂,祖國的大好河山怎能被敵人任意掠奪。看到一位位將領,感受到了他們身上的品質,睿智、勇敢、果斷、料事如神,為了保衛祖國的這片土地懷揣著心中的意念不惜戰死沙場。
看到戰士們,感受到了戰士們為了祖國的江山,在一場場戰斗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敵人殊死搏斗,沒有直升機,沒有炸藥包,沒有子彈,他們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當做子彈,勇往直前。看到敵人,感受到日本人的兇殘,滅絕人性。看到老百姓,感受到每位老百姓為了守住祖國江山,心里都住著一位戰士。他們不畏敵人,和八路軍戰士一同奮勇殺敵,打得小日本落荒而逃。
我們之所以現在能生活在和平年代,都是那些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換來的。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少先隊員也要從自我做起,勿忘歷史,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篇4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蕩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并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并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并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 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后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 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后還 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 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干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篇5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影片《在太行山上》,看完影片,我仿佛走進了那個戰火紛飛,濃煙滾滾的抗日戰爭歷史中,眼前不時閃現出我們中國人民與日軍斗智斗勇的場面:八路軍為了新中國,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拋頭顱、撒熱血!
抗戰時期八路軍和一起保衛太原。當時戰火如荼,八路軍和合作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總司令命令林彪率領一個師團在平型關攔住日軍,打伏擊戰。而的軍隊就在側翼攔住日軍的退路。在發動伏擊戰前一天晚上下了大暴雨,使山上發生了泥石流。泥石流砸死砸傷了我們好多八路軍戰士,可這絲毫沒有阻擋他們的決心。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領下,我軍成功殲滅日軍1000多人。由于的軍隊貪生怕死,沒有攔住日軍的去路,使得日軍逃走了。
朱德領導的八路軍是智慧的:日軍的飛機對我軍的威脅很大,在沒有辦法把敵機擊落的情況下,我軍悄悄潛入日軍機場,用手榴彈﹑炸藥包炸毀了停在機場上的所有飛機,還炸死日軍上百人,日軍自作聰明,把我軍電臺密碼破譯以為這樣就天衣無縫,我軍臨危不亂,巧妙地用明語對話,氣得日軍直跺腳,也無可奈何,氣急敗壞的日軍把村民們關進一間屋子里逼問朱德在哪,電臺在哪,村民們一聲不吭,沒人性的日軍向屋子里投放毒氣彈,村民們沒有為自己的生命而泄漏半點機密。
在我軍首長英明果斷地指揮下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給日軍以重創,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到底的決心!八路軍,用鮮血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比以前優越多了,我們也不要忘記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活樸素﹑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革命精神,充分地融入生活中。八路軍,用鮮血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篇6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慘烈悲壯、扣人心弦的一部抗戰影片——《太行山上》。看過之后,我惆悵滿懷,既義憤填膺,又催人奮進。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華北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而成為日軍的主要突破口。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奔赴抗日前線,開辟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兵力單薄、裝備落后的八路軍憑借赤子愛國之心和頑強的斗志,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大墳場,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這一戰沉重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熱情,也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之后,政府卻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和被動防御方針,閻錫山與蔣聯合,給共產黨建立革命根據地設置了重重障礙。軍隊據守的娘子關失守,愛國將領以身殉職!八路軍獨臂團長賀炳炎浴血奮戰,雁門關依舊告急,日軍占領太原城……
后來,在河北黃土嶺,八路軍與阿部規秀率領的日軍展開激戰,最后以八路軍勝利結束,不可一世的阿部規秀,日本的"護國之花",也就此凋零。勝利后的八路軍,在太行山上站穩腳跟,鞏固了抗日革命根據地,使這塊戰略要地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脊背。日寇不公殘酷殺害被俘的我軍戰士,還向被八路軍釋放的日本同胞舉起屠刀,何其殘忍!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起現在的日本政府依然不能很好地反醒過去,還要不斷參拜,鼓吹中國威脅論。這怎么不叫人緊握雙拳、義憤填膺呢?我是龍的傳人,我要繼續吶喊:中國人民是熱愛自由、和平和英勇不屈的。看,巨龍正升騰高飛!
"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繼承革命先輩遺愿,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電影太行山上的觀后感篇7
《太行山上》這部電影怒斥了二戰時期邪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的種種惡行,也贊揚了當時為國捐軀的勇士們,并且展示了日本鬼子來臨時中國底層人民生活貧苦的場景。
《太行山上》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鬼子開著坦克進城的那一幕:冷酷無情的日本人連眼睛都不眨,就把千斤重的坦克無情地從人們身上碾過去——不論死活,甚至包括自己的軍隊!
是的,戰爭就是這樣冷酷無情。當日本人“光臨”中國時,有多少人民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家人?有多少孩子的學習機會被永遠地剝奪?又有多少人無家可歸,生活毫無尊嚴可言?不計其數!那些因為戰爭而失去一切的人,太多太多!當時的人民見了日本人就早早躲開,關窗、鎖門,把家里一切珍貴的物品藏起來,還要從他們少得可憐的'食物中分一大半給日本人,居住的房子也破爛不堪。
好在當時有我們舍己為人的革命烈士們,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現在中國來之不易的和平。
相比之下,現在還有一些國家飽受戰亂的折磨,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里的人民每天都要害怕自己的家園被侵占,食物補給被中斷。我們的和平,是那些國家所夢寐以求的。
我們應該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寶貴和平。正是因為處于和平的狀態中,我們的學習資源才那么豐富,我們的食物才那么美味營養,我們居住的環境才那么舒適……
身為祖國未來棟梁的我們,應該發奮學習,在未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