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寫作水平,從而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
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篇1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周四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好萊塢影城,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中國志愿軍在十分寒冷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勇殺敵,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事跡,英雄們即使被凍成冰雕都沒有退縮,不畏嚴寒、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當我看到我們中國志愿軍在冰天雪地里,吃著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穿著單薄的軍衣,而美國軍人卻在軍營里大口吃肉。我真是無比憤怒,眼淚瞬間嘩嘩流了出來。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愿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戰斗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電影結束了,回去的路上下著蒙蒙細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讓我想起當今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與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此刻我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篇2
愛國電影《地雷戰》觀后感
【范例1】
無意中,又在電影頻道看了電影《地雷戰》,那緊張動人的情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仿佛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仿佛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制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并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蝎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剛好是抗戰勝利60周年,全國均在開展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我感覺看看抗戰老電影,讓現在的青年一代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里。我們從身邊日常工作做起,就要學習理論知識和提高專業業務本領,為國家和企業創一流工作業績。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建設得更加美好。
【范例2】
今天,我觀看了《地雷戰》這部經典的革命電影。他記敘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人民利用地雷巧妙地與敵人作斗爭。
瞧!鬼子浩浩蕩蕩地來掃蕩了,只聽“轟”的一聲,人民的地雷在敵群中開了花,幾個敵人騰空五十米,然后分散降落。看到這兒我哈哈大笑,直喊“爽”。敵人不甘心,繼續前進又是“轟轟”幾聲,敵人的軍隊馬上就亂了。
過了幾天,敵人又來掃蕩了,這次帶來了工兵,人民的地雷全被挖了出來,敵人成功了。
回去后人民又發明了“頭發絲雷”,這下敵人可吃到苦頭了。敵人的探雷器一碰到頭發絲,地雷就爆了,于是敵人無功而返。
后來,敵人又來了。這次,經過地雷的輪番轟炸后,最終,敵人還是進了村。但是村里也有地雷,一個鬼子在酒罐上一聞,真香,可剛拿起罐子,他就上了西天。另一個鬼子拿起菜籃,馬上就去地府報道了。村里的敵人全軍覆沒,就連司令部也被端了。
電影拉下了帷幕,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表面強大的日寇,面對小小地雷卻如此一籌莫展,不堪一擊!由此可見,智慧是一把萬能的鑰匙——戰爭年代她勝過刀槍,生活中她會使難題迎刃而解,學習中她會使你事半功倍。
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篇3
20--年關于愛國電影的觀后感
下去是由語文迷網整理提供的愛國電影的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愛國電影的觀后感一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蕩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并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并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并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后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后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干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愛國電影的觀后感二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這部電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只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于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愛國電影的觀后感三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里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于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篇4
最近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蕩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并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并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并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后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后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干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篇5
年10月1日是國慶節,晚上吃完飯正刷著抖音,看到了最近未播先火的《長津湖》。
電影《長津湖》是以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為背景,為大家講述了中國志愿軍在極其糟糕嚴寒的情況下,志愿軍們以鋼鐵般的意志、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狠狠地滅了敵軍的氣焰,擊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扭轉了戰場形勢,打出了我國的軍威及國威。
電影全片都很震撼人心,情結環環相扣,結束的時候,我以為就我哭了,沒想到原來大家都和我一樣都落淚了。這或許就是作為一名中國人,能產生的共鳴吧。
電影給我最直接的震撼就是志愿軍和美軍的裝備相差懸殊簡直太大了,美軍喝咖啡,大魚大肉,穿的又厚又暖,而我們的志愿軍只能啃土豆,還被凍起來了,沒有棉衣,挨餓受凍,只有頑強的毅力,英勇無畏的精神,沒有飛機大炮,在長津湖也沒有小米加步槍,打仗的時候前仆后繼的往上沖,多少生命就在這里犧牲了,實在太讓人難過了。
還有雷公,他是七連的第17名戰士,大家都叫他“雷爹”劇中的伍百里、伍千里都是他帶出來的,雷爹作為長輩,他都不知道犧牲了多少人,見證了戰友一個又一個的離開,這無疑是最痛苦的,雷爹經驗比較多,在戰場上也是非常的勇猛,是七連戰士好多人的榜樣。
尤其是易烊千璽演的伍萬里,表演可圈可點。恐懼、糾結、害怕、萬里的成長都被他刻畫的入木三分。他還是一個19歲的少年,這個年紀本來應該在家學習,玩樂,因為戰爭讓他走上了戰場,這不是每個人都愿意的,萬里也想成為英雄,戰爭是殘酷的,他的哥哥又想保護好他。
看完《長津湖》真的讓我很震撼,先輩們英勇的付出,勇猛的殺敵,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尤其易烊千璽飾演的伍萬里說的那一句臺詞“第六百七十七名——伍萬里”從這一個數字大家可以看出不知道在前面犧牲了多少的先烈,實在惋惜。冰雕連”的榮譽稱號,他們實至名歸。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看完我幾次落淚,讓我聯想到今天的美好生活來地太不容易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好好活著……你以為戰士他們不怕死嘛?他們也是人,不是鐵打的,他們也有家人,也有父母,也有小孩,可是生不由已,為的只是中國,為的只是一個更美好的明天。讓他們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讓大家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再也沒有戰爭、再也沒有剝削。
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篇6
長津湖,也曾綿延冰封,也曾靜水流深。歲月可證,流水有聲。那是偉大斗士的號角,那是鐵血軍魂的咆哮。中華熱血軍魂遠,敢叫豺狼盡滅亡。
《長津湖》,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座豐碑。
千里刀光影,萬里赴戎機。是中國鋼鐵軍人和美國鋼鐵部隊的較量,我們是氣多鋼少,他們是氣少鋼多,結果氣多戰勝了鋼多。透過影片,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71年前那場戰爭的殘酷與偉大,犧牲與不朽。在攝氏零下40度,每天只能用硌掉牙的凍土豆充饑,用刺骨的冰雪解渴的極端環境下,志愿軍第9兵團無懼物質匱乏和極寒挑戰,全殲有棉帳篷、熱火爐和世界上最精良裝備的美軍北極熊團,徹底打垮了美國王牌陸軍第十軍,彰顯了不懼艱難、敢于犧牲的偉大精神。從以肉身擒“熊”的傳奇中,我們應當學習志愿軍官兵們不畏艱難、前赴后繼的民族風骨。先烈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打下了如今的和平盛世,而今東海揚塵,淵渟澤匯,身在黼蔀黻紀,吾輩更當披星戴月,為建設更加美麗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冰雪埋忠骨,歷史有溫度。影片中的人物有很多,連長伍千里,指導員梅生,狙擊手平河,炮兵排排長雷公,火力排排長余從戎,戰士伍萬里,更多是無名英雄,志愿軍官兵用無畏斗志和勝戰智慧給我們展示了“最可愛的人”的形象。
《長津湖》為什么能打動人心,因為它不再囿于戰場拼殺和戰友情深。它塑造的人物更加真實,更加有血有肉。連長伍千里外表剛強、內心柔軟,他最大的愿望是“給父母蓋個房子,給老三說個媳婦兒,把雷公喊過來一塊兒住”。有人會疑惑,為什么我們能在裝備極端落后的情況下打出這樣的軍威和國威?指導員梅生給了我們答案,他輕撫著自己女兒的照片,“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一場激戰過后,他在廢墟里發瘋般翻找著女兒的照片,喃喃說著“爸爸對不起你”。熱血男兒,鐵骨錚錚,也有繞指柔情。他們的心里裝的是國家,裝的是下一代,唯獨沒有裝下自己。伍萬里,那個曾經只會打水漂,揚言打仗就是要讓自己的哥哥瞧得起的吊兒郎當的野小子,從最初看到戰友犧牲時的恐懼,到后來和哥哥一起沖鋒陷陣,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戰士。全劇最大的淚點是最后雷公冒著生命危險把標識彈送走,最后壯烈犧牲的場面。重卡下的他血肉模糊,顯得那么無助,“疼死我了”,“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那么真實,那么撕心裂肺。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用盡最后的力氣唱響了他心心念念的沂蒙山小調。音樂響起的那一瞬間,我再也忍不住積蓄已久的淚水,影院里很安靜,只有無聲的啜泣。
銘記歷史,牢記使命,吾輩應致敬英雄,奮斗為國。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是覺醒的新中國向世界發出的第一聲振聾發聵的怒吼,《長津湖》不僅是對英烈的崇尚,對英靈的致敬,更是對這一立國之戰的不忘!對于絕大多數青年觀眾而言,在如今“凡爾賽”“精致利己”之流盛行之下,這樣一部讓人熱血澎湃的正能量電影,足以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和愛國的熱情。七十年櫛風沐雨,風雨兼程,新中國從篳路藍縷到玉汝于成,《長津湖》不僅是一次振奮人心的文化體驗,更能讓人們對“國慶”二字有更深的觸動和共鳴。
“志愿軍先烈們!我們該叫你們啥?”一切都不足以言說。
你們打完了所有的仗,只為我們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時代。
現在多么希望你們能睜開眼看看,這盛世已如你們所愿!
但請放心,春風撫過的大好河山,已有你們的下一代向陽而立。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戰爭總無情,英雄的長存浩氣,讓人動容;赤子丹心昭日月,英雄肝膽昭山河!
豈曰無碑,山河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去時少年身,歸來甲子魂。山河亦無恙,巍巍葬忠魂。
愿繁華盛世,人間皆安!
八佰愛國電影觀后感篇7
近日,我國軍事題材電影又出了兩顆新星。《建軍大業》相對而言側重歷史敘事,反應宏觀視野;《戰狼2》則著眼現實熱點,塑造出孤膽英雄;可謂各有千秋競風流。在我眼里《戰狼2》更略勝一籌,這部電影引發我的深思。
《戰狼2》的故事充滿了激情,坦克漂移戰,火箭擊落飛機,導彈超遠距離殲敵,再加上精彩絕倫的格斗槍戰,讓觀眾從頭到尾熱血沸騰。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當然,如果沒有深刻的靈魂,那再精彩的.電影也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戰狼2》的優秀,則正是在于它豐富的內涵,那深厚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英雄主義精神還有主人公冷鋒身上那種勇敢擔當和善良正義的優秀質量,無疑是給了這部電影畫龍點睛。
在冷鋒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和以往不太相同的中國軍人形象,那種即使流落異國,也敢作敢為、拼搏進取的大無畏精神,克服千難萬險也要善作必成的戰斗精神,還有見義勇為絲毫不受膚色種族局限的寬廣胸懷,正是盡顯中華男兒的英雄本色。而那句一日為戰狼,終身為戰狼,也成為一種堅定信念終身不改的忠誠宣誓。但是他之所以能夠這樣信心滿懷地勇敢沖鋒和堅決戰斗,其實心中的勇氣還是來自于偉大祖國的后盾支持,我們駐外使館工作人員、巡弋駐泊護航海軍、還有萬里之外的祖國和人民,這才是他們拼搏并成功的勇氣之源。
關于愛國情懷,《戰狼2》又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