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電影文化圈子,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討電影藝術和文化。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1
葉問始終保持著一位富家少爺的風范。他是一位有武德的大師,并不是出手就要傷人。大多數情況,他都是點到為止。當萬宗華的女兒當上啦啦隊隊長,引起美國女孩嫉妒而遭到霸凌時,葉問出手,基本是擰耳朵等教育性的手法,顯出他的大師風范不和小輩計較。
最精彩的打戲之一,我個人認為是葉問與萬宗華在唐人街中華總商會內的較量。萬宗華是太極宗師,以靜制動。葉問用的是詠春拳法,以快為攻。我不懂什么武術構圖,但是這場打戲讓人看得暢快淋漓。雖說看到后面能夠看出葉問占上風,但萬宗華的太極確實很賞心悅目。
最后一場打戲是甄子丹在葉問系列電影中的收官之戰:葉問對決美國巴頓上將。我觀影的時候,即使知道有主角光環護著葉問,但還是緊張地雙手交握。第四部,葉問已經換上癌癥,人也不在年輕。能夠從打斗中看書他有點力不從心。
熒幕中,我看到不常用的“救命”招數。“削眼”這一招,在詠春拳中是極少使用的,而在對決巴頓上將這一役中,葉問使用了至少兩次。我看到的是一位年老的父親,為了兒子而奔波到陌生的國度;看到的是一位身體不在硬朗的大師,為了華人尊嚴,奮力在場上打斗。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2
大片《葉問》在上映時席卷全國,但是我卻沒有想到看過之后帶給我的卻是一種深深的震撼。一代宗師葉問的人生經歷頗具代表性,我不知道影片與事實有多大的出入,但是單就影片所表達的內容來看,一種心靈深處的愛國情懷被激蕩起來。
影片的背景把我們帶到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侵華日軍的鐵蹄踏上中國的領土,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雖然我們只能在教科書中了解一下那段殘酷的歷史,但是就只是這短短的一個影片所帶給我們的震撼又重新燃燒了我心中對侵華日寇的憤慨,日本彈丸之地的侵略野心令他們變成嗜血的妖魔,水深火熱的中國需要葉問這樣的人站出來,萬眾一心抵御倭寇。
葉問對三浦的威逼利誘沒有屈服而是用最有力的拳頭告訴他:“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的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這是你們日本人永遠不會明白的道理,因為你們濫用武力,將武力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你們不配學我們中國武術。”
葉問所推崇的是包含儒家哲理的武德,講究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感化其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這只是葉問的一廂情愿,感化世人的工程實在是太大、太遙遠了。
如果當時的葉問以一己之力加入到抗擊倭寇的共產主義事業當中,以他的感召力會號召很多人投身抗日的洪流當中,流芳千古的將不只是詠春體育會,而是尚武強國的愛國精神!
民族情,稻粱謀,英雄氣。
毫無疑問,葉問很主旋律。愛國主義的激情相當澎湃。其實主旋律也不是不好。就像零食好吃,米飯也可以香噴噴的,比如偶試驗過的鳳梨炒飯,色香味形俱佳。從中挑出葉問,李釗,武癡兄弟幾個代表性的人物來寫,最后再來一筆群描,流水行云,一氣呵成,這樣的觀后感最好寫。
生計問題,今時今日,很多大學生不懂,中學生更不懂,當年的葉問,為人夫,為人父時,因為有祖業,也不曾懂,也不用懂,直到他和妻子兒子連稀飯都喝不上,他才懂得。為了養家糊口,李釗屈辱地做著翻譯,同時,又百般地維護葉問,說他是漢奸是走狗,可他也痛恨日本兵,也在危急關頭,救了葉問,殺了日本軍官。李釗養家的艱難,可以理解。其他百姓在國難當頭時,也要活下去,這是正常的。并不是人人都應該往鬼子的槍炮上撞。英雄,我們敬仰。普通人,我們理解。將來你自己的專業無法謀生,你也得放下夢想,先安身立命。片中的大部分百姓,武師,都得謀生計。這個角度寫,容易寫出深度。學生提到了葉問的朋友,面紗廠老板,很對。
金山找看上去很有男子漢氣概。可和儒雅的葉問一比,高下立現。真正的英雄,有英雄的見識,氣度,胸襟。不只武藝高強。對比兩者,談自己對英雄對武俠對男子漢的理解。一個外強中干,另一個,練的雖然女人拳。然而,不管南拳北拳,不管男人拳女人拳,打好了的,才是高手。英雄不問出身,拳法無分優劣。有高下的,只有拳手。
廖師傅這個人物,刻畫得不錯。相比梅蘭芳非誠勿擾,我更喜歡葉問。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還是臺詞。劇本好,演員也好。用廖師傅來襯托葉問,先是武館開業,大剌剌地,吃飯時間闖進葉問家里,挑戰,敗了,傳開,丟臉,再是金山找踢館,慘敗,葉問贏回佛山的面子,最后,他為了贏得養家的米,挑戰三個日本武士,慘死,葉問憤而出手,大敗十個武士。一個普通的武師,有些功夫,有些中國人的優點缺點。
李釗這個人物,更妙。與金山找相映成趣。
這些人物,這些世故,都很適合給孩子看。難得一部真正適合孩子看的武俠。比那個狗血的給孩子看的虹貓藍兔,強千倍萬倍都不止。
為什么彈丸之地香港的片子,比地大物博的大陸的片子,好看這么多?
總怪觀眾,總是說不得不拍迎合觀眾口味的庸俗的片子的那些腦殘,真應該向香港同仁好好學學,學學怎么講故事,學學怎么拍電影。
甄子丹無疑征服了絕大多數觀眾的心,
因為他,我深刻認識到,讓男人顯得矮小的,不是身高。
看著葉問忍餓,省下一個烤紅薯的口糧,留給老婆孩子,而武癡,那個痛罵弟弟不懂得別人臉面要緊,又緊接著讓弟弟沒臉的哥哥,立馬分了一半紅薯,說自己吃不完,讓葉問幫忙吃。想起了小時候,爸爸回家,掏出來的一把瓜子,或者一把花生,或者一塊紅薯片。他總是舍不得吃,留給饞嘴的我。甚至有一回,哪個親戚送了一塊稀罕的臘牛肉,他全炒了,一大碗,他沒有吃一塊,說給我帶到學校吃。他幫我用玻璃罐子裝好,我又偷偷地分出一大半,藏到碗柜里。事后,他念叨過無數次,那半碗牛肉。
一個男人,只要有心,便會體貼,便會細心。
葉問說:不是怕老婆,是尊重老婆。
只不過,夫妻之間,若不是旗鼓相當,若不是情深意重,相互尊重恐怕也是枉談。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3
為什么各國運動員在國際跑步比賽中揮汗如雨?為什么蘇麗文被對手擊倒仍勇敢爬起?為什么伊拉克運動員冒著生命危險,從戰火中走出,想看到高高飄揚的伊拉克國旗?是因為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
昨天,老師帶領著全校同學,到電影院看一部感人的電影――《葉問》。它讓我的愛國之心一次次強烈的跳動。電影主要講了:1937年,佛山是一個武術勝地,那地方出了一位“功夫王”――葉問,他的詠春拳打得非常好,沒人能打過。后來,那些舉著膏藥旗,開著臭蟲般的飛機,手里舉著爛樹枝般的槍的日本人神氣十足的來到不屬于他們的國土上橫行霸道,昔日繁華的大街上尸體遍地,血流成河。葉問被捕后寧死不屈,最后擊起中華兒女的反抗之心,把狼狽不堪的日本兵趕出國土的故事。
電影中最讓我難過的是:一個日本兵隨手抓起槍,一掃,一位婦女應聲倒下;一群日本后圍住一個人快意地打得他口噴血水……這是多么屈辱的一幕!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它將成為中國前進的動力,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要外國人欺負我們!
最讓我高興的是:葉問一人打死十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看到這樣場面,太解氣了!我心里想:“哼!日本鬼子,你們來侵犯我們的國土,太不像話了,咱們中國也不是好惹的!給你點顏色看看!更讓我拍手叫絕的是:有幫壞蛋經常到廠里搶東西,打得員工死的死,傷的傷,葉問到廠里教會了大家防身術。當壞蛋又來的時候,大家齊刷刷地擺出了武術的動作,不用說,壞蛋們被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葉問真好!安靜的電影院里響起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還有一次,葉問打敗了一個日本“功夫王”,當惡霸眼閃兇光地問葉問叫什么名字時,葉問大方地說:“我叫中國人!”這句話給了外國人一個有力的回敬,讓日本人無地逢容,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啊!
后來,葉問被捕了。一位外國人假惺惺地端來飯菜“招待”并“請”葉問去日本當教練,葉問卻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因為他的心里烙下了一個永遠也抹不掉的中國印! 葉問打死了日本的“功夫王”,一個日本人朝他開了槍。旁邊觀看的人民再也等不及了,沖上去報仇!不知是葉問的愛國情,感動了上天,還是葉問勇敢的言行喚醒了被壓迫的人民,中國人團結一致,把日本兵打得屁滾尿流,倉皇逃走,最終無條件投降!當電影播放動人的場面時,全場泣不成聲。中國的屈辱史到此了結!
落后不要挨打!后來葉問開了中國第一所“詠春拳”學校,取得巨大成功,學員其中包括李小龍!場里驟然響起無比熱烈的掌聲!
愛國,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好精神,你難道步覺得背叛養育你的祖國是很可恥的嗎?我既然跟上了中國,就得保衛祖國!血液就應該是長江黃河,心就是中國心!既然我跟定了中國,就應該向葉問一樣熱愛祖國!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4
《葉問》是一部武打片,但不僅僅是一部武打片,它講述的是正義與罪惡的對峙,是用大義寫下的鏗鏗鏘鏘的生命詩章。
葉問,是一個最新武學的武癡,更是一個深刻理解了武學精神的愛國志士。他用武術伸張著正義,他用武是弘揚著國威,他用武術扛起了振興中華的大旗。
在和平的年代,他時常與別人切磋武藝,憑借爐火純青的永春拳而享譽全城。在鄉下人來踢館時,并不開武館的他在情況所迫下答應比武,他先是一讓再讓,但后來兒子一句:“爸爸,你快出手吧,媽媽說你再不出手家里的東西就全碎了。”使他終于決定速戰速決了。一番猛攻逼得那人節節敗退,拼死反抗也都無濟于事,最終被打得落花流水。葉問此舉為這個城市贏回了尊嚴。
只可惜,好景不長。中國不久便被日本侵略,各個地區淪陷,正值戰禍亂世的中國民不聊生,慘死無數。而面對日軍無情的燒殺搶掠,淪為亡國奴的人們只是任祖國的身軀被日本的鐵蹄踐踏而無能為力。葉問一家的住所也被日本鬼子霸占,他們一件三口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也過著食不果腹的艱辛生活。
葉問眼看著自己的同胞們承受著日軍的肆意侮辱和蹂躪,看到朋友武癡林以及其他同伴死在他們的魔掌之中,他終于無法再忍受這種屈辱,毅然在日本人的比武場上一舉擊敗了是個日本人。在日本將軍問及他的名字時,他說:“我只是一個中國人。”他不是為了密而來的.,他無視在那時勝比黃金的十袋米,撿起了帶來的半個地瓜和逝去的武者留下的濺滿鮮血的米,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比武場。
后來,他進行了一次與日本將軍的終端對決,在這之前他在被監禁時不肯吃一口日本人給的飯。他走向比武場時,持有的是一身浩然正氣,是對中華武術精神的深刻理解,是對祖國的無盡的愛。正是因此,葉問意志堅定,從容無畏。他灼灼的目光分明是要將一切邪惡摧毀,他寧可粉身碎骨也不愿意祗辱于那幫喪盡天良的匪徒的腳下。他孤注一擲了,他決定放手一搏。比武場上,他正氣在胸,以記記拳如流星,似閃電,如暴雨,似冰雹,噼噼啪啪的擊去,擊得對手措不及防,招招敗退。終于擺熱本軍關閉在一個木樁上,親手斷絕了他的性命。
這一壯舉引得中國人民沸騰了,他點燃了同胞的抗日激情,堅定了國人對反侵略斗爭必勝的信心,激起了人民的昂揚斗志。他打出的是國威,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尊嚴!
葉問的傳奇告訴人們:武力不是暴力與蠻橫,而是正義,是氣節。他用一股正義化作可以戰勝一切邪惡的力量,用凜然的氣節奏出了鏗鏘的生命樂章!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5
說起中國功夫,人們不難想到李小龍,成龍……,但還有一個把詠春拳練習得出神入化的人——葉問。
說起葉問,人們就會想起電影《葉問4》中那將中國功夫傳入美國,想將中國功夫融入到美國生活中去的艱難經歷,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傳入美國的葉問。
影片中不怕困難的葉問;打破中國功夫不可外傳的.舊觀念李小龍;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的萬宗華……他們這種品質就像剛剛升起的太陽一樣,照耀著我的心靈。
葉問中那種被美國人打趴下仍咬牙切齒的站起來,與外國人再次比拼,就算打成重傷也不怕,努力去給中國爭一口氣的精神,使我驚嘆。這不正是新中國所缺少的精神嗎?這不正是中國所希望擁有的正義嗎?這不正是中國需要的武林夢中國功夫夢嗎?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科技知識,為中國領先科技發揚光大,超越世界各國而努力。
但看到結局,我傷心極了。葉問最終因為頭癌逝世,享年79歲,我為這愛國之才的逝世感到惋惜。在那樣的環境下做出這樣的英雄舉動,不畏懼死亡,那種骨氣,都從他身上表現了出來。我要發揚他這種愛國精神,將來報效我的祖國!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6
今天,我在看了《葉問4》這部電影,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
事情是這樣的,我閑著無聊就幫我媽媽拖了一下地,又幫媽媽洗了一件衣服。于是,我媽就非常的開心。她開通了超級影院讓我看電影,超級影院里的電影大多都是在電影院里才能看的。
我在里面翻到了許多在電影院才能看的電影,比如:《戰狼2》、《飛馳人生》、《流浪地球》、《鼠膽英雄》,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很多,而這些我以前都看過了,在茫茫的電影中我一下就看見了《葉問4》這部電影,我心想:這不是在20__年新出的電影嗎?于是我就看了看,我看完之后感覺我自己都會詠春拳了。
電影內容是這樣的:葉問的兒子葉正在學校打架被校長學,葉正因只想學習武術與葉問吵起來了。葉問想讓葉正去美國上學,葉問去了美國的唐人街想讓唐人街的館長幫葉正寫一封推薦信,可館長因葉問的徒弟李小龍教華人武功而拒絕幫葉問寫推薦信。在一次偶然的相遇葉問認識了館長的女兒若男,若男也很想幫葉問,可她父親不同意。
有一次李小龍的徒弟想把詠春拳帶到部隊里去,可美國人只認為跆拳道才是最厲害的,部隊的首領就派跆拳道教練在中秋節的武會上去砸場子,到了中秋節時教練將臺上的人全擊倒了。然后,葉問上去將教練打敗,首領發火了。
最后,首領到了唐人街將館長打到了醫。這時葉問看不下去了,他前去部隊與首領決斗。在葉問九死一生的時候,首領罵我們中國人是懦夫還說中國武術是最差的武術!葉問發火將首領擊敗,此時部隊里掌聲一片。于是,館長寫了推薦信給葉問,而葉問并沒有拿。
葉問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就立刻飛回中國香港與兒子見了最后一面將詠春的精髓教與兒子葉正,隨后,葉問就去世了。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7
完結篇沒有葉問第一部那么驚艷。依舊設計了多場葉問與各類高手過招、打擂臺的情節,看得很爽。雖然知道情節可能是虛構的,還是忍不住回來查了一下歷史,發現葉問確實是跟日本憲兵隊的高手打過,而美國人之類的,并沒有真正在擂臺開打。電影有意把葉問塑造成人民英雄、時代英雄,葉問作為電影的主角也應該是最強的。所以, 電影嘛,肯定要把葉問夸張和虛擬化,不然就不夠戲劇了。
電影里面有一場戲我有些動容,可能是年紀大了淚窩淺吧。就是葉問打越洋電話給兒子,兒子得知父親得了癌癥后,在電話那頭說會聽話、要父親早點回來的那段對話。這一段,雖然年輕的演員表演有些青澀,不過我能體會到大洋彼岸那頭一個老父親的關心與擔憂。葉問作為父親話不多,只是緊緊的叮囑幾句,對兒子的一切關懷,都隱藏在行動里,不明說卻盡在不言中。這種克制式的父愛,不知道是不是葉問作為練武之人獨有的表達情感方式。
吳樾飾演的萬宗華,從開始對葉問的誤解,到后來二者產生共鳴,惺惺相惜,二者結下深厚的情誼。葉問第一次見萬宗華,倆人意見不合卻不大肆爭吵,而是在圓桌上進行輕微的武力僵持。這一幕,讓我想起了第二部和洪金寶在圓桌上驚險對打的經典場景。圓桌玻璃兩端的均勻震碎,也寓意著二者武功不分高下,為后期二者在中華總會比武時難分高下,埋下了伏筆。而葉問也重申自己的觀點,即比武分輸贏意義不大,應該團結一致,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一致對外抵抗不友好的洋人。
結尾用閃現的方式,快速回顧了葉問系列的精彩片段,讓我很是觸動。想想葉問就要完結了,葉問年紀大了得癌去世,讓人很是傷感和不舍。看到張天志、看到去世的妻子張永成,令人懷念的一幕幕襲來,終將塵埃落定。也告訴我,葉問系列是時候結束了,但葉問的故事,還永遠留在我心里。電影對葉問塑造的勇敢又愛國,長情又戀家的形象,與真實的葉問雖有出入,但不影響葉問在影片故事中的美好人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這個容貌與形態之根深蒂固,我想,我是很久都揮之不去了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8
周末,有時會帶寶寶去影院看電影,至于看什么電一影,當然是我先篩選(把暴力的恐怖的過濾掉),然后再由他選擇,今日,他就選擇了《葉問》,葉問是李小龍的恩師,寶寶喜歡李小龍,當然會選擇了,呵呵!我看了電影簡介,感覺葉問自信低調做人很有人格魅力,讓寶寶感受當時的愛國氣氛也不錯,就當一次愛國教育吧。
故事講述的是:一九三零年代,中國武術之都的佛山,武風頂盛,各門各派為廣納門徒,經常團體比斗以顯實力。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鉆研武術。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占,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進取應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眾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卻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騰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釗!日本將軍三蒲是一名武癡,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斗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
葉問的好友武癡林于打斗場內侮辱三蒲,被活生生擊斃!葉問為尋找武癡林,到打斗場查看,甫一進場即見廖師傅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遂把心中悲憤于打斗場上發泄一出來,以一敵十,痛擊日本人!三蒲對葉問的身手大為欣賞,并表示期待與葉問一戰。三蒲帶兵至棉花廠捉拿葉問,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不甘作漢奸,且欲替中國人挽回尊嚴,遂公然挑戰三蒲,要以雙拳喚起中國人的團結心。三蒲自視甚高,為保名聲毅然應戰。葉問未知已身陷危機,以詠春力戰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臺上展開激烈生死決戰……
佐騰看到三蒲被打敗竟暗設埋伏,還好被李釗(給日本人當翻譯,可是也算愛國的中國人)及時發現阻攔,射出的子彈沒有射中葉問的要害部位,但還是受傷倒下了,那一瞬間,人群沸騰了,紛紛用自我的拳頭跟日本兵進行株死搏斗,他真的用自我的詠春拳喚醒了中國人的團結心,看到那情景,我的內心也沸騰了,沸騰到淚水充滿眼眶,我聯想了好多好多,奧運、圣火傳遞、四川地震......
我被葉問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好一個低調自信有愛國情結的男人!電影里有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僅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呵呵!這可是葉師傅說的哦!也喜歡甄子丹,之前看過很多他演的電影,可是沒有什么特殊感覺,只明白他有點帥,我常常會因為一個主角而喜歡某一個明星,因為喜歡葉問這個主角,所以喜歡甄子丹。
關于葉問電影的觀后感篇9
“詠春,葉問!”這句臺詞已經成為了該系列IP的經典名句。每一部的重頭戲決斗前,都會這樣來自報家門,有著傳承中華武術精粹的使命感,有著不畏風雨不懼挑戰的勇氣,更有著開山立派的豪邁與自尊心。在惡戰之前的儒雅、古樸而又簡潔、明快的自報家門,仿佛高手論劍琴箏和鳴的詩意吟唱,致敬了傳統,也締造了傳奇。
參加《葉問3》的看片會前,我又重溫了下兩部《葉問》的前作。總體風格上還是一脈相承了,從08年至今,綿延八年的武林宗師形象,已成體系。導演依舊是葉偉信,他演繹自我心目中的艱難時世、門派江湖、朝堂市井、黑白邊際,有著自我獨到的構筑與思考。
甄子丹顯然已經成為了葉問的代言人,《葉問:終極一戰》中黃秋生演的老年葉問和《一代宗師》中梁朝偉演的傳奇詩意版葉問都不如甄子丹的演繹深入人心。第一部里他說過“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僅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含蓄內斂,溫情脈脈的儒雅宗師形象躍然于銀幕之上。第二部里他愛護徒弟、噓寒問暖的師徒之情,扶危濟困的江湖情義,不畏暴力的民族氣節,也都形象豐滿。在這第三部中,導演期望深入刻畫葉問與夫人張永成之間的感情,尤其是在應對絕癥病魔之下的感情演繹。心理的刻畫,感情的描繪,有幾段戲還是不錯的。能夠看出甄子丹期望努力修正自我武大于文的戲路短板。熊黛林的表演尚可,但妝容造型難以令人相信這是患不治之癥已趨晚期的病人。
此片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動作戲,因為,這一部的武術指導是袁和平。袁和平導演整部戲的水平不濟,作品諸如《蘇乞兒》、《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都極其平庸,但他作為武術指導則換了天地,絕對是全球第一武指,當之無愧。他設計的武打動作創造了無數影史的經典場面,他也能深刻的理解每個導演的意圖,并將各種意境及思路用絕佳的動作設計表達出來,縱橫數十年,武指水準上影視圈無人能出其右。
《葉問1》和《葉問2》的武術指導是洪金寶,打戲設計得很不錯,可謂先聲奪人。我印象最深的幾場戲,第一部里單拳暴打一堆日本人那場,以及金山找與葉問在家中的切磋戲,第二部里甄子丹與洪金寶的圓桌大戰,都是令人過目不忘的動作經典。洪金寶在前兩部里的動作設計寫實性很強,但有許多地方和場面吊威亞的痕跡過重,為了好看,明顯不貼合牛頓定律和重力法則,仔細推敲下,不合常理。所以某些地方看上去略顯滑稽與突兀感,與塑造真實人物寫實的風格不夠搭調。在《葉問3》中,袁和平的動作指導方向上仍舊延續了前作硬橋硬馬的寫實風格,并且力求在好看的范疇之下更加雄強剛猛,更加貼近真實,最大程度上摒棄了脫離地球引力的動作設計。破壞的視覺沖擊力更強,打斗的緊張度節奏感更進一步。前作的連環疾速快拳,快拳對拼,都有呈現,雨點般的速度,搏命廝殺,虎虎生風。
片中設計的幾場動作戲,各具特點,互不雷同。開場高速攝影機下李小龍踢煙、踢茶水的細節特寫很有創意。葉問在電梯里,在狹窄的空間里,一邊保護妻子,一邊痛擊泰拳高手,也拓展了動作設計的新穎度。
泰森客串主角,我印象中是美國公路性喜劇片《宿醉2》片尾出來客串了一把,一個無關緊要的主角。這次他演一個壞老板。甄子丹和泰森的打戲,攀跳騰挪,注重下盤。泰森打法剛強猛烈,疾速出拳,快如雨點,渾厚霸氣。片中極力呈現千鈞之力帶來的真實的承受本事和破壞性。硬碰硬顯然是不行,不貼合東西方人的生理構造。過度自嗨顯然不是導演期望達成的效果,在弱勢之下,努力打成平手還是比較不戲說的。需要用四兩撥千斤之巧勁,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片中多次突出肘部對于強大沖擊的抵御本事。快速剪接的鏡頭,緊張的音樂節奏,打斗雙方的近距離表情特寫,突出打斗現場的壓迫感。與東方人與外國壯漢對打獲勝的場面不稀奇,《霍元甲》里李連杰打德國大力士,《葉問2》里甄子丹對打英國拳擊手,《蘇乞兒》中蘇乞兒打俄國大力士,托尼·賈在《冬蔭功》里也有對打外國壯漢的場面。但過于民族主義的精神勝利并不夠客觀評判,超越體質生理極限的意淫與自嗨顯然也不可取。堅持了三分鐘并未分出明顯高下,在泰森一笑之間,有一種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姿態,也是值得欣慰的。看著那飄起飛升的紅氣球,泰森對女孩說:“隨它去吧!”這個情節設計得妙,一語雙關,也有尊重對手、消泯恩仇的隱喻。
此片中張晉帥爆了,可能受關注度會超過甄子丹。《一代宗師》、《殺破狼2》中,張晉已經嘗到了自我飾演狠辣而帥氣的反面主角的帶來的受歡迎度,那種“壞壞的、狠狠的、帥帥的”形象漸成張晉的新式標簽。片中飾演的張天志是個復雜的人物,出手狠辣凌厲,面無表情,如第一部的樊少皇演的金山找般的武癡,拉車窮怕了,打黑拳,在脅迫和金錢的壓力下也會干壞事,愛徒弟,又有必須的正義感。
甄子丹與張晉的終極對決,精彩紛呈,堪稱一場功夫的盛宴。拼棍法,拼刀法,拼拳法,拼腿功。場面緊張刺激,令人眼花繚亂。詠春八斬刀,雙刀搏殺,猶如殺破狼里甄子丹用甩棍與吳京用短刀在小巷中的那場交鋒。高手拼殺,電光火石間。場面狠辣凌厲,虎虎生風。終極絕殺,寸拳力道驚人。映出的刀光與刀刃摩擦的聲音效果令人震撼。
武功沒有優劣之分,武德卻有高下之別。以德服人,武德比武功更為高貴。
影片期望說明一個道理,暴戾與征服不能帶來幸福與歡樂,真情與陪伴才具有永恒的價值。納蘭容若詞曰:“當時只道是尋常”。尋常的身影,溫情的陪伴,在時間的軌跡中或許輕描淡寫、平淡無奇,但這些終究要比“武林至尊”、“詠春正宗”之類的名頭有意義得多。人們總是事后后悔當時不夠好,不夠珍惜,不能理解柴米油鹽的小幸福,不能擺脫追逐名利的羈絆。片尾,葉問對張天志說:“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身邊的人。”鏡頭隨即滑向了兩個臺階上悄悄觀戰的小孩。啟示意味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