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
寫觀后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作品或創作者的情感和態度。怎么寫好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篇1
誰都明白霍元甲,但葉問卻鮮有人知。但帶給我的震撼決不在霍之下一九三零年代,中國武術之都的佛山,武風頂盛,各門各派為廣納門徒,經常群眾比斗以顯實力。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鉆研武術。
以金山找為首的北方武師,為了在佛山揚名立萬,遂狠狠挫下各派館主。金山找為搏得佛山市民的認同,決意挑戰不問世事的葉問,且不惜一切逼葉問出手。葉問在妻子張永成(熊黛林飾)的鼓勵下毅然出手,以熟練的詠春拳大勝金山找。經此一役,佛山掀起了熾盛的詠春熱潮。
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占,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用心應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眾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卻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騰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釗(林家棟飾)。
日本將軍三蒲是一名武癡,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斗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葉問的好友武癡林于打斗場內侮辱三蒲,被活生生擊斃。葉問為尋找武癡林,到打斗場查看,甫一進場即見廖師傅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遂把心中悲憤于打斗場上發泄出來,以一敵十,痛擊日本人。三蒲對葉問的身手大為欣賞,并表示期盼與葉問一戰。
葉問的摯友周清泉被淪為山賊的金山找勒索。周清泉為養活一眾工人,未有棄廠撤離,令葉問明白到每人都有其使命,遂留在棉花廠教眾工人以詠春自衛。金山找再次來襲,一眾工友在葉問帶領下齊起以詠春反抗,一眾卑微的工人竟能以自我的拳頭擊退山賊,大感振奮。
三蒲帶兵至棉花廠捉拿葉問,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不甘作漢奸,且欲替中國人挽回尊嚴,遂公然挑戰三蒲,要以雙拳喚起中國人的團結心。三蒲自視甚高,為保名聲毅然應戰。佐騰為保三蒲勝出竟暗設埋伏,葉問未知已身陷危機,以詠春力戰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臺上展開激烈生死決戰。
首先感覺甄子丹也到了李連杰那種宗師風范的境界了,而且真功夫之醇厚已經入臻。感嘆他能延續港片武俠動作的后續之風,實屬不易,終還是嘆服:“還好有他”
葉偉信作為港片新興導演,其手法技巧也漸入佳境,其作品細節有突破,大整體上還尚有待打磨,但是也已上升到了更高層次,奢望就是能夠接過徐克,王晶等的槍,繼續港產武俠動作之雄風再起。
甄子丹的葉問在片子前段所體現的就是中國的道家思想“無為”之大觀。他家境殷實,不收徒,不做生意,對身邊的除了家庭的其他事都不放在心里。就如他后面說的中國的武術就是以儒家的思想為精髓一樣,所以那里就起了爭論,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挨打,是國家志不強嗎,是外國侵略者之野蠻嗎,還是我們社會文化根本之儒家浸淫下的無為所致?其實兼有之吧,我們不能去太深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人都有片面性,然后仁者見仁等,所以沒有誰能給出滿意的答案。但是大的總體原因個人還是認為我們自我的國家在當時確實已經是千瘡百孔,內斗內,封建文化的濃重浸淫等,導致了遭受侵略時措手不及,只有被動挨打。所以為什么要說我一向很崇敬徐克電影,個性是他的那句“男兒當自強”,國家不自強,必定失敗;人民不自強,注定孱弱不堪!
“自強”對無論何時的中國都是良藥,而“自強”是什么,該怎樣“自強”,如何去“自強”?需要我們的政府,人民共同探索,找尋路徑。而自強了是為了我們國家,社會及家庭個體的自身健康發展,有新穎的思維,理念,甚至是價值觀去支撐我們,也就是文化氛圍。要注意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壯大自我,不讓人鄙視,看低我們,而不是因為被打了,所以知恥后勇強大了好去反擊,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去重演歷史。葉問也是這樣,他對敵人的反擊很多時候從電影的細節能夠看出是無奈的,完全憤慨的,甚至是被動的,但是因為他的修行深厚,仁義在心中,所以他足夠強大,能擊倒對手,但是最后還是抵御不了槍彈。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篇2
完結篇沒有葉問第一部那么驚艷。依舊設計了多場葉問與各類高手過招、打擂臺的情節,看得很爽。雖然知道情節可能是虛構的,還是忍不住回來查了一下歷史,發現葉問確實是跟日本憲兵隊的高手打過,而美國人之類的,并沒有真正在擂臺開打。電影有意把葉問塑造成人民英雄、時代英雄,葉問作為電影的主角也應該是最強的。所以, 電影嘛,肯定要把葉問夸張和虛擬化,不然就不夠戲劇了。
電影里面有一場戲我有些動容,可能是年紀大了淚窩淺吧。就是葉問打越洋電話給兒子,兒子得知父親得了癌癥后,在電話那頭說會聽話、要父親早點回來的那段對話。這一段,雖然年輕的演員表演有些青澀,不過我能體會到大洋彼岸那頭一個老父親的關心與擔憂。葉問作為父親話不多,只是緊緊的叮囑幾句,對兒子的一切關懷,都隱藏在行動里,不明說卻盡在不言中。這種克制式的父愛,不知道是不是葉問作為練武之人獨有的表達情感方式。
吳樾飾演的萬宗華,從開始對葉問的誤解,到后來二者產生共鳴,惺惺相惜,二者結下深厚的情誼。葉問第一次見萬宗華,倆人意見不合卻不大肆爭吵,而是在圓桌上進行輕微的武力僵持。這一幕,讓我想起了第二部和洪金寶在圓桌上驚險對打的經典場景。圓桌玻璃兩端的均勻震碎,也寓意著二者武功不分高下,為后期二者在中華總會比武時難分高下,埋下了伏筆。而葉問也重申自己的觀點,即比武分輸贏意義不大,應該團結一致,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一致對外抵抗不友好的洋人。
結尾用閃現的方式,快速回顧了葉問系列的精彩片段,讓我很是觸動。想想葉問就要完結了,葉問年紀大了得癌去世,讓人很是傷感和不舍。看到張天志、看到去世的妻子張永成,令人懷念的一幕幕襲來,終將塵埃落定。也告訴我,葉問系列是時候結束了,但葉問的故事,還永遠留在我心里。電影對葉問塑造的勇敢又愛國,長情又戀家的形象,與真實的葉問雖有出入,但不影響葉問在影片故事中的美好人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這個容貌與形態之根深蒂固,我想,我是很久都揮之不去了
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篇3
昨天,我看了《葉問4》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精彩,讓我印象深刻。
它講述了一代宗師葉問受弟子李小龍之邀來到了美國,為了救人卷入了當地的糾紛中。葉問發現很多美國人對華人及中華武術的歧視越來越深,甚至想移走唐人街,他挺身而出,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決一死戰,最后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獲得了勝利。因此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及中華武術的看法,并使中華武術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門必修課。
這部片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中華武術的魅力,而是海外華人令人敬佩的民族氣節,他們身處異國,卻不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互幫互助,必要時為同胞挺身而出。這部片子里還有很多勵志的佳句“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的確如此,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就算他是個天才,也會表現得膽怯、不堪一擊。
《葉問4》里面還包含父子之間的故事。葉問的兒子處于青春叛逆期,不愛上學、經常和同學打架,被學校開除,此時的葉問已患有癌癥,但他不想讓兒子擔心,對兒子隱瞞,去美國幫兒子找尋合適的學校。在美國,葉問發現家長好像過于約束自己的孩子,不支持他們個人愛好,想到兒子喜歡練拳,但自己之前卻和大多數家長一樣,一味只是逼著孩子讀書。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葉問想教兒子練拳,而自己已經是癌癥晚期,沒有過多的時間來教導,他又不能讓兒子放棄這門愛好,于是他把自己打木人樁的過程全部錄下來,讓兒子以后慢慢領略“詠春”的精髓。
作為習武之人,葉問和其他師傅也沒有忘記學武術的初心“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要站出來”,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1972年葉問去世了,一代宗師結束了他那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葉問4》真是一部讓我受益終身的電影。
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篇4
最近爸爸媽媽帶著我看了《葉問4》這部電影,是甄子丹老師主演的,因為在此之前我看過前三部,覺得每一部都很精彩,所以這次也非常的期待。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葉問為了兒子在海外學校就讀的事情。他只身來到美國唐人街,本來想請華人會長萬宗華寫封推薦信,卻沒想到卷入了民族事件當中。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國家還比較落后,在美國當地生活的華人雖然很努力但不僅得不到尊重,還常常受到凌辱。比如影片當中反映出的幾代華工為了給美國修建鐵路,做出了很多的犧牲,可是美國政府一直都不承認他們的貢獻,還時常想把他們從華人街趕走。
而萬宗華會長為了維護華人利益在唐人街成立了華人會館,大家彼此照應、互相幫助。可是因為葉問的徒弟李小龍年輕氣盛,沒有和其他武館師傅們搞好關系,導致葉問沒有能夠給兒子拿到推薦信。本來心灰意冷的葉問都準備回國了,但無意中救下了被美國人凌辱的萬會長女兒,才讓劇情繼續發展下去。高潮部分是華人傳統節日中秋節那天,一幫反派們到唐人街鬧事,還借口非法移民問題抓走了很多人。幸虧葉問出手相救才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段,那個美國軍隊的大反派為了證明自己才是最厲害的,讓萬宗華會長和他決斗,結果把萬會長打傷了。葉問很是氣憤,為了維護我們華人的權益和尊嚴,不怕強大的對手,不顧個人的安危,毅然前往軍營去找大反派切磋,經過一場大戰,最終把他給KO掉了。之后萬會長和葉問冰釋前嫌,還給他兒子寫了推薦信。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告訴我們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特殊時期,大家更是要拋棄雜念牢牢地站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有力量去和外部勢力抗衡。還有就是要像影片中說的那樣,做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一定要站出來,不光是為別人,也是為了自己,維護民族大義敢于和不良行為做斗爭,葉問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篇5
最近爸爸媽媽帶著我看了《葉問4》這部電影,是甄子丹老師主演的,因為在此之前我看過前三部,覺得每一部都很精彩,所以這次也非常的期待。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葉問為了兒子在海外學校就讀的事情。他只身來到美國唐人街,本來想請華人會長萬宗華寫封推薦信,卻沒想到卷入了民族事件當中。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國家還比較落后,在美國當地生活的華人雖然很努力但不僅得不到尊重,還常常受到凌辱。比如影片當中反映出的幾代華工為了給美國修建鐵路,做出了很多的犧牲,可是美國政府一直都不承認他們的貢獻,還時常想把他們從華人街趕走。
而萬宗華會長為了維護華人利益在唐人街成立了華人會館,大家彼此照應、互相幫助。可是因為葉問的徒弟李小龍年輕氣盛,沒有和其他武館師傅們搞好關系,導致葉問沒有能夠給兒子拿到推薦信。本來心灰意冷的葉問都準備回國了,但無意中救下了被美國人凌辱的萬會長女兒,才讓劇情繼續發展下去。高潮部分是華人傳統節日中秋節那天,一幫反派們到唐人街鬧事,還借口非法移民問題抓走了很多人。幸虧葉問出手相救才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段,那個美國軍隊的大反派為了證明自己才是最厲害的,讓萬宗華會長和他決斗,結果把萬會長打傷了。葉問很是氣憤,為了維護我們華人的權益和尊嚴,不怕強大的對手,不顧個人的安危,毅然前往軍營去找大反派切磋,經過一場大戰,最終把他給KO掉了。之后萬會長和葉問冰釋前嫌,還給他兒子寫了推薦信。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告訴我們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特殊時期,大家更是要拋棄雜念牢牢地站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有力量去和外部勢力抗衡。還有就是要像影片中說的那樣,做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一定要站出來,不光是為別人,也是為了自己,維護民族大義敢于和不良行為做斗爭,葉問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篇6
說起中國功夫,人們不難想到李小龍,成龍……,但還有一個把詠春拳練習得出神入化的人——葉問。
說起葉問,人們就會想起電影《葉問4》中那將中國功夫傳入美國,想將中國功夫融入到美國生活中去的艱難經歷,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傳入美國的葉問。
影片中不怕困難的葉問;打破中國功夫不可外傳的.舊觀念李小龍;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的萬宗華……他們這種品質就像剛剛升起的太陽一樣,照耀著我的心靈。
葉問中那種被美國人打趴下仍咬牙切齒的站起來,與外國人再次比拼,就算打成重傷也不怕,努力去給中國爭一口氣的精神,使我驚嘆。這不正是新中國所缺少的精神嗎?這不正是中國所希望擁有的正義嗎?這不正是中國需要的武林夢中國功夫夢嗎?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科技知識,為中國領先科技發揚光大,超越世界各國而努力。
但看到結局,我傷心極了。葉問最終因為頭癌逝世,享年79歲,我為這愛國之才的逝世感到惋惜。在那樣的環境下做出這樣的英雄舉動,不畏懼死亡,那種骨氣,都從他身上表現了出來。我要發揚他這種愛國精神,將來報效我的祖國!
葉問電影觀后感范文篇7
以前,一直聽身邊的朋友說《葉問》這部電影很好看,我利用空閑的時間,把第一部、第二部都看完了。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過去,我一直以為,我這顆隨著社會的冷漠而逐漸變得麻木的心,再也激不起一點兒漣漪,看了《葉問》之后,我才發現,不是這樣的,原來我有血有肉,有靈魂。
《葉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傳播了佛山的歷史文化。佛山原是一個武術之鄉,各種武術人才聚集之地,著名的武術宗師葉問就誕生于此,我們耳熟能詳的、將中國功夫發揚光大的李小龍正是葉問的重要門徒之一。同時,葉問不僅深深的掌握中國功夫的真正要旨,同時還是抗日戰爭中的一位英雄,他在日軍面前寧死不屈,誓死捍衛中國人的尊嚴。這對增加我們的歷史知識、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整部電影里,貫穿著兩條主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國武術精神,這兩條主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在《葉問》1里,當日本人以觀看中國人與日本人比賽功夫為樂時,激起了一批愛國青年的仇恨,其中也包括葉問在內。一向行事低調的葉問,在面對自己同胞受難和國家被侮辱的'時候,挺身而出,以其精湛的中國武術將日本的三蒲將軍打倒在地,但他也因此受了傷。在這里,不僅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也展現了中國武術精神,不是欺壓、逞強,而是正義,是一種儒道合一的精神。在《葉問》2里,更側重的是團結精神、愛國精神,當中國人受到外國人的欺壓時,原本對立的中國人都變得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在敵人面前,寧死也不肯倒下。葉問在一個號稱拳王的外國人侮辱中國武術的時候,公然向他挑戰,由此也拉開了生死之戰。在搏斗中,葉問被打的遍體鱗傷,臉上的血一滴滴的流著,但他始終堅持著,因為他想起了好朋友洪師傅為了捍衛中國人的尊嚴,死在外國人的手中,激起了他滿腔的仇恨,這種情感支撐著他,給了他戰斗的力量,最后,葉問戰勝了外國人。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一些局限。它并不完全按照歷史敘述,有些情節是增添的,是由于商業利益驅使的緣故,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震撼觀眾的心靈,這也是商家必須使用的手段之一。另外,它的故事模式都是中國人與外國人打斗,結局都是中國人勝利,大團圓結局。雖然,我也知道這部電影有這些弊端,但我并不認為認為它們占主要地位。因為我在觀看的過程中,對侵略我們國家的敵人咬牙切齒,它激起了我的愛國主義精神,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和愛國主義精神,它也激起了我心中的正義感。所以,我覺得雖然它有這些弊端,但也不影響我們觀看的意義。大團圓結局一直都是中國人喜歡的,它可以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不是用失敗的結局來使我們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