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電影觀后感作文
詠春拳那雨點般的拳法讓觀眾目瞪口呆。葉問與南下“踢館”的金山找應戰那場戲,引爆了觀眾的掌聲,南北兩派功夫的對決,彰顯中華武術的美感,剛猛強勁對決沉著穩健。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葉問電影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葉問電影觀后感作文1
先說一句不相干的,《葉問》是動作片不是劇情片,看甄子丹拍打戲真的很過癮。
里普曼說,沒有安全感的人群需要英雄來驅散心中的恐慌。這是千百年來傳記類文學和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們遵循的不變的定理,也就是為什么從陳真到葉問,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熒幕前熱淚盈眶。所以《葉問》能贏得掌聲雷動。
《葉問》全篇可分兩大段落。前為1935年,葉問在廣東佛山是一個身受眾人愛戴但行事儒雅低調的武學宗師;后為1937年日軍侵華佛山淪陷后,在大時代的洪流里葉問從一個愛妻顧兒的普通丈夫逐漸轉換成為一個用雙拳喚醒民眾意識的民族英雄。兩個段落甄子丹都文武兼修,張弛有道。作為朋友、丈夫時的性情內斂,作為武學宗師時的風度翩翩,面對困境時的能屈能伸,面對外族侵略者的英雄氣概。甄子丹很好的完成了多重角色的表演轉換,葉問這個人物形象沒有落入“高大全”的窠臼。
在日本軍侵華佛山后的一幕,甄子丹和整個團隊的努力從“葉問”1vs10場面與“精武英雄”的差異可見一斑。首先從人數上更“真實”了。真實要加引號,是因為實戰中以一敵十也是沒可能完勝的,更何況這10個是有身手的人。“精武英雄”里那種一屋子的人一塊兒上純粹是熱鬧。其次是戰術上更真實了。一對多時最重要的是迅速把握多人中的弱勢,并且一擊斃命,使其迅速喪失行動能力。詠春木人樁中的動作看似拍拍打打,但都是人的喉、頸骨、肋、關節等要害,一旦發力,后果不堪設想也可想而知。當然,這里不是吹捧詠春,其實各
門派的實戰都是這樣講究的。“葉問”中明顯可以看到一個日本兵被逮到就只有被打到趴下起不來的份兒,而不會出現“精武英雄”里那種老派武打片龍套滾出去爬起來再打的路數。 再次是擊打效果上更“真實”了。違反基本物理學原理的鏡頭雖然還是頻頻發生,但相比“精武英雄”來說少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詠春的擊打效果就是平行地面的寸勁,被打的人貼地飛行是有可能發生的,如果大家找到李小龍當年在米國體育館里的寸拳和側踢表演視頻,可以看到沒有威亞,人也是可以被“作用”出幾米開外的。但是至人翻滾就是為了好看的特技了。甄子丹被擊倒至擂臺邊,兩手一拍地面就挺身而起飛腳回敬對方……就當眼睛感冒好了。武術還是舞術早就是老掉牙的話題了。但民間總還是有很多癡武之人是在真正傳承功夫的。電影只是這江湖之中泛起的一點點浪花而已。
情節與細節的巧妙安排也讓觀者賞心悅目。陌生拳師登門切磋時同共一桌就餐的氣氛趣味性十足,關門比武時年幼的葉準踩著腳踏車的“插科打諢”引起會心一笑,真正對打時詠春拳的剛柔并濟加上多機位的鏡頭轉換造帶來視覺的快感。唯一遺憾的是最后擂臺上葉問與三蒲的比武時間稍短,似乎還沒來得及欣賞三蒲就倒下了。
比武結束后葉問站在擂臺上望著臺下洶涌的人群,眼里盡現國破人亡的蕭索景象。背后中槍墜臺時眼前掠過妻兒痛心的面孔,鏡頭放緩,音響變寂,一剎那的心靈沖擊與轉瞬后的群情激憤,疊成風浪回蕩在熒幕內外。
葉偉信對甄子丹說:“你需要有一個角色,別人說起來就會想到甄子丹。”
葉問電影觀后感作文2
這次甄子丹沒有參與影片制作方面的其他任務,比如擔任武指或動作導演之類的事情,只是老老實實的擔任男主角,動作導演是洪金寶,武術指導居然是低調了很久的梁小熊,有點叫人覺得意外。
作為一部用功夫片外殼包裝的人物傳記片,寫的又是詠春一代宗師葉問,便不可避免的要出現關于詠春的場面,在這點上,影片的動作設計還是很像那么回事的,于是甄子丹那凌厲的腿法在片中便展示不出來了,葉問在與對手的打斗當中,踢腿從來都沒過膝蓋,想看甄子丹腿法的人怕是要失望咯。不過影片的打戲分布比較均衡,與劇情結合的很緊密,100分鐘左右的電影,打戲大概有11或12段,單挑群毆都有,打戲不拖沓,除了葉問和樊少皇演的北方佬閉門比武那段超過3分鐘,其他打戲沒有超過兩分鐘。另外除了樊少皇連挑3家武館那段打戲和武館的師傅與鬼子比武外,其他的打戲都有甄子丹出場,比較精彩的幾段有葉問和樊少皇在葉家客廳比武、葉問和10個小鬼子比武、葉問在棉花廠與樊少皇對付樊少皇等人以及最后和鬼子將軍打擂臺通過這幾段打戲,基本上把詠春的精妙之處和實戰用途都展現出來了,在動作的細節設計上也注意了前后呼應,比如葉問在和同行切磋時點到為止的一些快打招數在和日本人打斗時都實際的招呼到了小日本身上,不過影片里一些打戲還是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葉問和10個鬼子對打那段就叫我想起了《精武門》里陳真砸虹口道場那段。話說回來,甄子丹能把詠春練到這個份上算是很不容易了,一個腿法凌厲的人在本片中居然舉腳從來都不過膝蓋。也真難為了甄子丹了。
影片雖然描寫的是詠春宗師葉問,但是卻沒有描寫葉問大師的一生,僅僅是寫了葉問一生中的兩個時間段,影片的劇情明顯的分為兩部分,前1/3比較輕松,主要講述佛山淪陷前葉問的家庭生活以及佛山武術界的狀況,這部分的打戲也比較輕松,都是一般性質的比武,就算是葉問和樊少皇的那段比武也充滿了幽默色彩,葉問用雞毛撣子做兵器對樊少皇的砍刀就好像老爸用雞毛撣子教訓犯錯的兒子那樣。佛山淪陷后的那部分是影片表現的重點,風格也變的壓抑和暴力。武館的師傅們都改行去挖煤了,連葉問為了生活也去挖煤了。為了一小口袋大米,武館的師傅們和日本鬼子比武一個個被打傷和打死,一向低調的葉問不得不出手與日本鬼子較量,從在兵營與10個鬼子比武到最后與鬼子將軍打擂臺,連場打斗看著過癮。
一個月半前看了《奪標》,看過《葉問》之后便不免要拿《奪標》來對比一下,個人認為,二片都是今年不錯的武術題材電影,這個“不錯”指的是打戲,二者的打戲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就是打的實在,動作的路數看的`清楚;不同點是《奪標》里演打戲的基本都是武術運動員,而《葉問》里演打戲的都是動作演員,《奪標》的打戲使用輔助技法的不多,而《葉問》里威亞的痕跡就有點明顯了,而且最后葉問和日本將軍打擂臺那場有個鏡頭甄子丹的替身穿幫了,但不管怎么說,二片的打戲都同樣精彩!在一個半月的時間里連看兩部有如此精彩打戲的電影,實在是過癮的很!
在劇情上,《葉問》明顯要比《奪標》緊湊的多,打戲和文戲的分布也很平均,沒有出現《奪標》的那種文戲過于拖沓而把整部影片的節奏拖慢的現象,但是《葉問》的劇情也有些問題,片中有些事情也沒交代清楚,比如葉問一身高超的功夫從哪里學來的就沒有交代,哪怕連一句這方面的話也沒有;樊少皇演的北方佬莫名其妙的就來了佛山到處踢館,被葉問打敗后就莫名其妙的失蹤,后來又莫名其妙的當了土匪,在棉花廠被葉問第二次打跑后就再也沒出現。
甄子丹演葉問基本算稱職,樊少皇演的北方佬、任達華演的葉問好友、林家棟演的漢奸翻譯、甚至連由小日本演員演的日本將軍都還能給人留下印象,參加演出的內地演員不多,唯一能提的上的就是陳之輝,在影片里演廖家拳的師傅,打戲很多,先是和葉問閉門切磋,后來又被樊少皇踢館打傷,最后和日本人比武,贏了后被日本人一槍給爆頭了,陳之輝這幾年拍了不少戲,最早央視《水滸傳》里演王進、《霍元甲》里演秦爺、《見龍卸甲》里演張飛。順便說一句,以前聽過梁小熊的名字但是不知道他長啥樣的人,看了《葉問》就會知道了,里面那個被樊少皇挑的第一家武館的館主、那個練龍拳的師傅就是梁小熊演的。
《葉問》的幕后班底,尤其是動作方面的陣容還是很強的,動作導演是洪胖、武術指導是梁小熊,連邵氏時期的老武行、混過劉家班、在《五郎八卦棍》里演潘仁美的那個林克明都在《葉問》里做副武術指導,我是沒想到這個家伙還在這行里混啊。
和甄子丹的《殺破狼》《導火線》比較,《葉問》的動作風格完全不同了,有點回歸傳統了!我是喜歡這種回歸傳統的動作片,所以我才會喜歡看《葉問》和《奪標》不是為了看某個演員,不是沖甄子丹或者徐小明才去看《葉問》和《奪標》,而是沖著動作戲的那種傳統風格而去。
聽說墨鏡王也要拍《葉問》,要找梁朝偉來演,不知道會排成什么樣?不會拍成《東邪西毒》的續集吧?梁朝偉的葉問不會到處放電吧?
葉問電影觀后感作文3
之前,對于《葉問》這部電影早就有所耳聞,只是由于緊張的復習而使我一直沒有機會看。趁考完試放假這幾天里,終于如愿以償地在電腦上看了這部電影。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李小龍傳奇》這部電視連續劇,對李小龍的影響一定相當深刻吧。葉問就是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傅,這就足以證明葉問的功夫一定非同尋常。《葉問》這部電影中由甄子丹主演葉問。這次,甄子丹不負眾望,把葉問這個角色扮演的無可挑剔,把葉問這位一代宗師的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都演的非常到位。
影片從一開始的廖師傅與葉問的切磋到金山找葉問的比武,甄子丹的打戲無懈可擊,一招一式都能表現出詠春拳的精髓,甄子丹對詠春拳的寸勁表現的也很突出,拳拳到肉,把葉問師傅刻畫的天衣無縫。在日本軍營武館中葉問一人獨挑十名日本武士的場景更是精彩絕倫,令人看后贊不絕口,太讓人佩服了!到最后,葉問與日本將軍比武,那場景令我熱血沸騰,幾個回合下來,日本將軍毫無還手之力,被葉問打得屁滾尿流……
片中甄子丹對于葉問為人謙和,平易近人的特點更是變現得盡善盡美,他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老婆,都十分尊敬,日本人想讓葉問叫他們功夫,葉問斥責道: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已及人,這是你們日本人永遠不明白的道理!因為你們濫用武力,將武力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你們不配學我們中國武術。看到這里,我對葉問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看過《葉問》這部電影后,葉問的品質令我由衷的敬佩,他沒有因為自己有身好功夫而目中無人,去欺負別人,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不只在于拳好,更在于人品,正是因為葉問內心充滿著對妻兒的愛,對朋友的愛,對民族的愛,他才會受人尊敬,受人愛戴。
葉問電影觀后感作文4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葉問》。
葉問是詠春拳一代宗師,是李小龍的老師。練詠春拳、和武館的館主比武占用了他的大量時間,所以他很少陪在他妻子、兒子身邊,但他的武功好得不得了。有幾個北方佬到佛山來到處踢館,甚至鬧到葉問家里和葉問比武。葉問沒辦法,只好使出詠春拳,幾招就把北方佬打趴下了。葉問成了佛山人民心中的英雄。這時正是三十年代,日本人打進中國。他們早就聽說過葉問的厲害,三浦想讓葉問當他們的武術老師。葉問拒絕了,但和三浦比了一場武。結果可想而知:葉問贏了,可被日本人開槍打傷了,他的朋友就把他們一家轉移到香港,一家人終于團聚了。
葉問是一個正義的人,他詠春拳練得極好,打壞人,為佛山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他非常地愛國,日本人讓他做皇軍的武術老師,他想也沒想就搖頭了,他是不會當叛徒的,他絕對不會背叛自己的祖國。面對日本人的恐嚇,葉問沒有退縮,照樣打贏了三浦,受傷了也不遺憾。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已經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如果問你,面對日本人的侵略,是像李釗那樣屈服當漢奸,還是像葉問那樣挺下去反抗,就算受傷甚至死也不足惜呢?我想大多數人大概會回答,學習葉問選擇后者,那是因為我們有一顆正義的心!可是,真的有一把槍頂在你胸口,你會不怕死嗎?你會不屈服嗎?會像葉問那樣勇敢嗎?我想,很多人肯定就會害怕了,就順從了。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感受過那樣的恐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人會因為一點困難而退縮,面對一點挫折就喪氣,缺乏勇氣迎戰。所以,愛國也是需要勇氣的,不是光嘴上說說的。
《葉問》告訴我,如果你有足夠大的勇氣,可以為國家犧牲一切,那才叫真正的愛國!
葉問電影觀后感作文5
觀看了《葉問》這一部電影,我受益非淺。
葉問是一代宗師,在與家人忍饑挨餓之時,為了不給廠里已人滿為患、舉步維艱的辦廠朋友增加負擔,他婉拒了朋友吃飯、做股東的邀請,自力更生做苦力。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對家人與周圍人始終關心如一。尤其是在戰爭期間被日軍抓起來,他雖然被抓起來了但是他仍然不向低頭,不退縮,靠自己的力量跟勇氣站出來面對一個龐大的隊伍進行反抗,讓日本人明白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就連最后他和日本武士決斗時,他能揚眉吐氣,為國爭光,我們怎能不為之觸動?他讓日本人知道中國人的厲害,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我以前是一個遇到困難就退縮、沒有自信的人。當我看了《葉問》他表現出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深深地為之感動,我決心向他們學習,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迎難而上,認真專研思考想辦法,用心去克服。遇到麻煩就要不厭其煩地想辦法去解決。
班級里也有很多同學很懶惰、不團結、經常打架等等。我也要介紹他們去看《葉問》這部影片,好好學習,讓班級里人人都有堅強的意志,人人都有團結向上的精神,更讓這種永不磨滅的精神永存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