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觀后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觀后感1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本書,對我有記憶猶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戰起因,終究是德國、日本、意大利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采取的“自救”行為。為了自己“發展”下去,他們不惜一切地發動戰爭。
戰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那么殘酷:淚水、饑餓、鮮血、犧牲,我們對戰爭充滿恐懼。無論是---的鐵蹄,還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戰爭帶來的都是巨大損失。
不可否認,戰爭對于科學的某個方面的發展,的確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原子彈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明出來,二戰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對戰爭持有肯定的態度。大量青壯年走向了戰場,從事生產活動的人越來越少;科學家們正忙于研究殺人武器,平時為生產服務的各種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廠在生產軍事用品,日用品日漸缺乏。戰爭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后面,眾多的不良因素日積月累,必然導致人民的不滿,就算法西斯政府還想繼續打下去,廣大受害群眾勢必會奮起反抗。
二戰過后,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戰爭結束的六十多年間,中國的崛起,歐洲的飛速發展與日本經濟的騰飛,都漸漸讓人們明白:只有擁有和平,才能持續的發展。
的確,在抹去戰爭的陰影后,人們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在和平環境中,我們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大家放下了高懸者得心,又重新到生產當中,軍隊開始大規模的裁軍,不僅為生產活動增加了新的勞動力,還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軍事開支;科學家重新開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課題,加快了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與應用;就連國與國之間也不再是敵對關系,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與“戰略伙伴”。于是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時期也會有一些阻礙發展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和平對于發展的決定性意義。可以這樣說:戰爭也許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而和平卻可以讓社會全面發展。
和平與發展,是兩個永恒不變的話題。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發展,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們就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觀后感2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戰區域面積為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一點一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五千五百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一點三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
戰爭把世界分為兩大陣線:參加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方面的有中、蘇、美、英、法等五十國,參加法西斯國家集團的有德、意、日等七國。在亞洲,中國戰場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務。在歐洲,蘇德戰場為主要戰場。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中國死傷人數達三千五百萬,占二次大戰參戰國死亡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數達兩千一百萬,僅南京大屠殺就死亡三十萬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蘇聯的損失。據俄羅斯公布的材料,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衛國戰爭期間,因戰爭死亡兩千七百萬人,其中蘇聯紅軍犧牲八百六十六點八四萬人;物質損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價格計算達六千七百九十億盧布。
美國和英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員,它們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重大代價。據戰史材料,美國共有四十多萬人在二戰中喪生,英國有二十七萬軍人在戰爭中死亡。
德國、日本和意大利是發動二次大戰的元兇,遭到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嚴厲懲罰。據統計,德國在戰爭中死亡和被俘人數為一千三百六十萬人。僅在蘇德戰場,德軍與其盟軍死亡人數為六百多萬。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損失一百五十萬人,有一百二十八萬人向中國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損失一百二十四點七萬人。意大利損失十六萬多人。
德、日、意發動的侵略戰爭也使這些國家國內的民眾深受其害。在德國本土上,有四百萬平民死于戰火,一千四百萬人無家可歸。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遭到美國原子彈轟炸,當時死傷二十余萬人,并且給當地居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創傷。
世界人民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于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其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反法西斯戰爭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觀后感3
二戰離我們比較久遠,那時的許多人和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我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錄。梟雄篇》后,心情很沉重、很悲痛。它全面敘述了二戰中梟雄是怎樣挑起戰爭的,直到他們得到最終審判。
這場戰爭似乎很荒唐,它的確是和---等人的頭腦、殘暴的個性和貪得無厭是分不開的。可它所引起的滅種,僅源于---對猶太人的偏見,他從小就認為猶太人是邪惡的,到死還是這種觀點。可就是這樣一種個人偏見,奪去了多少猶太人的生命。非常可悲的是,----到死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不僅如此,幾乎所有戰敗國的首領都是這樣,相信自己能名垂青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的錯誤思想這樣根深蒂固?我想這和他們生長的環境密不可分。---出生在德國與奧地利交界處,特殊的地理位置、貧寒的家境、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周圍事物以及周圍人對他的影響都是造就他—這一千古第一狂梟的原因。可見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和經歷對一個人的思想、心理有多大的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突然產生,而是從小慢慢養成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生。如果我們現在不接受教育,不使自己養成良好的性格與習慣,就會慢慢向不好的方向發展,最終這種性格與習慣會根深蒂固。如果我們受到壞人的影響,就會跟著誤入歧途。這并不是夸張,---在青年時,父親病故,生活貧困,缺衣少食。他的古怪思想就是在這段時期形成的,他練成了圓滑、扯謊、曲解、欺騙和奉承的能力;而后他又看到了一本的小冊子,這一切他走上了罪惡道路。
所以我們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養成好的習慣,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多與思想上進、品德高尚的人相處,受到積極的影響。以免誤入歧途,釀成人生及歷史的悲劇。 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觀后感4
今天,我們上了品德課。品德老師讓我們看了一篇小短文叫“第二次世界大戰”。我門看完后,品德老師對我們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始終不承認那些侵略中國的事情。
課上完之后我很氣憤,為什么別的國家侵略了其它的國家就會道歉,而侵略我們的日本人卻不對我們道歉。我們的課本上都有那些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可日本人到現在還不寫在課本上,天天裝無辜的樣子,好像什么事都沒發生。
我想如果我是那時候的人,我也會反抗的,絕不會讓別人任意的欺負。為什么那時候的人都要搶地盤,安生的過日子多好呀!
所以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快快樂樂的過日子。如果心中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如果大家都能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話,有可能就不會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科學家們說:“如果發生了第三次大戰,將會造成生態失衡,那么地球就會毀滅。”如果沒有戰爭,世界該多美好,鳥語花香、歌舞升平。
我不由自主的就想唱著一首歌:“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是美好的人間!”是啊!歌曲都這么的寫,讓世界充滿愛。“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我要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我們這一代要努力學習,不要像老祖先一樣老是受欺負,應該友愛,心胸寬廣一點。讓我們共同努力使世界沒有戰爭,充滿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觀后感5
我想如果有哪一次大戰離我們最近的話,那一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比一戰慘烈,不僅在上網人數上的巨大差距,還在于參戰國家和軍隊的數量上,以及二戰對世界格局的更加持久深遠的影響上。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世界,是否會永久的和平,或者說是在一個課間的時間內保持和平。答案是顯然的。兩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世界秩序通過和平協議的簽訂,也伴隨著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確定,得以重建世界秩序,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成為立歷史潮流,五大洲迎來了普遍意義上的一個黃金和平發展時期。不過,兩次世界大戰并沒有終止戰爭,反而讓局部戰爭、地區沖突此消彼長,世界和平是人類永遠的追求。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歷史,能夠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作為上世紀改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影響深遠的兩次世界大戰,看似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我們認真研究這兩段歷史,認識戰爭發生的本質以及主要矛盾體、參戰國之間的利益博弈,以及對人類未來和平發展的巨大意義是不能忽視的。我們研讀這兩次世界大戰史,就是為了銘記歷史。眾所周知,二戰有兩大主戰場,以歐洲為主的西方戰場,以亞洲尤其是中國為主的東方戰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黑暗的年代》一書里,英國歷史學家、語言學家、作家、兩次世界大戰研究專家諾曼·斯通濃墨重彩的介紹了二戰期間西方戰場的主要交戰國的攻守、戰役的轉折、諾曼底登陸等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事件,全景式的展現了那場戰役的慘烈和世界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如果說,二戰期間德國、意大利兩大世界強國對歐洲各國發起的戰爭影響范圍廣、對整個戰役起著重要影響的話,那么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日之戰卻是整個戰役被世人忽視最多、影響被種種低估的一個主戰場。當75年前納粹德國派出的威廉·凱特爾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就此結束。不過,作為東方主戰場的戰役卻并沒有因此而結束。作為侵略者的日本并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帝國夢”,反倒是4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去世讓依然做著帝國夢的日本朝野看到了翻盤的機會。應用的中國人們和亞洲其他各國人民正在與日本侵略者作著艱苦的斗爭。直到美國于1945年的8月,在日本本土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后,日本侵略者才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美夢終究難以實現,伴隨著日本侵略者簽署的無條件投降書,二戰才終于宣告結束。
我想說的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尤其是二戰中的中國所發揮的作用和貢獻是被遠遠低估的,這需要世界重新認識那段歷史,只一點是毋容置疑的。從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忘戰必憂。只有銘記戰爭的慘痛記憶,珍愛和平的來之不易,人類才能擁有和平的未來。具體來說,就是要不斷壯大世界正義和平的力量,促進人類共同繁榮發展,消除饑餓和疾病,改善世界環境,也許才能真正擁有持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