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1000字范文精選
現如今,越來越多人喜歡看紅色經典電影,那么看完之后的觀后感如何?那么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看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1
《董存瑞》觀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董存瑞》。它主要講的是:16歲的董存瑞不想當見習八路了,想要參軍。王政委和連長都說他年齡小了點,不可以參軍,董存瑞一點也不死心,就跟他們蘑菇。后來,王政委在一次戰斗中犧牲了。連長最后沒辦法了,終于答應讓他參軍了。
當八路軍準備攻打隆化,解放熱河。國民黨軍隊又造了許多碉堡,來做掩護。想打這場仗,爆破隊長很重要。到底給誰呢?領導們思考了半天,決定給董存瑞。由火力隊來掩護爆破隊,讓爆破隊去炸碉堡。其他的碉堡都被炸了,就剩下最后一個了,這是一座小橋,也是最難炸的一個。眼看上去了幾批人都沒有成功,董存瑞說:“我來”。他左閃右躲來到橋底下,怎么也沒找到能放炸藥包的地方,炸藥架又用完了。怎么辦呢?眼看著同志們一批一批的倒下,總攻時間就要到了。這時候董存瑞用自已的身體做支架,舉起了炸藥包喊道:“為了新中國,前進!”
難炸的碉堡終于炸掉了,戰役最后勝利了,而董存瑞卻永遠地離開我們!
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我被董存瑞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了新中國而放棄自已生命的高貴品質深深地打動了。同時我也非常生氣。我弄不懂蔣介石為什么要打內戰,難道你不是中國人嗎?難道有了國民黨就不能有共產黨嗎?難道國共兩黨不能和平相處嗎?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因為這是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長大了以后,也要回報祖國!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2
《劉胡蘭》觀后感
我看了《劉胡蘭》這本電影后,被劉胡蘭深深感動了。劉胡蘭10歲就參加了兒童團,13歲參加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培訓班,15歲被破格吸收為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光是這些,就讓我贊嘆不已。
1947年1月12日上午,敵軍包圍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趕到觀音廟前,還抓了幾個人在廟里拷打。劉胡蘭預感情況不妙,摘下奶奶留給她的戒指,又從衣兜里掏出一塊手帕(一位八路軍烈士的遺物)和一盒清涼油(她的入黨介紹人送給她的紀念品),把這三件小東西交給繼母胡文秀。這點東西雖然不值幾個錢,但卻是劉胡蘭的心愛之物。接著敵人的屠殺開始了,有六個不向敵人低頭的鄉親,被兇殘的敵人用鍘刀鍘下了頭。這時候,大胡子獰笑著劉胡蘭,劉胡蘭二話沒說,從容地向鍘刀走去。年僅15歲的劉胡蘭,就這樣為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1947年3月,毛主席得知劉胡蘭犧牲的消息,當即揮筆寫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大字,對劉胡蘭短暫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評價。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中國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負不屈,視死如歸,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崇高的革命精神。
多么偉大的劉胡蘭啊!那一次,我正好在揀菜,好多好多的菜要我揀。我邊看邊揀,快要累死了。正好電影放完了,我就想了:劉胡蘭連死都不怕,我才干這么一點點活,不就是揀揀菜嘛,有什么不行的?我一想到這個偉大的革命小英雄,想到她十五歲就犧牲了,從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苦啦!去年暑假,我還去奶奶家幫她種田播種翻土呢!劉胡蘭真是我們大家的榜樣!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3
《閃閃的紅星》觀后感
看完《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仿佛身臨其境。這里面的人物,我都十分敬佩,因為他們有著英勇的精神。
潘冬子的爸爸是紅軍戰士,在打仗時,冬子爸受了重傷,需要動手術。但是冬子爸為了給其他傷員省下一支醫學專用藥,竟然不用打醫學專用藥動手術。手術中,他疼得渾身是汗,但是他咬緊牙關沒呻吟一下。啊!冬子爸的意志多么堅強!冬子的媽媽為了保護老百姓轉移,自己和胡漢三斗話。最后,冬子媽被該死的胡漢三活活的燒死了。看到這邊,我熱淚盈眶,恨不得沖上去把胡漢三給打死!!
潘冬子從小就生活在革命家庭里,所以像他的父母那樣,有志氣,有膽量。他燒死了胡漢三,為媽媽和老百姓們報仇雪恨。我看著看著,猛地跳起來說:“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呱呱叫!”
看完這部影片,我深有感觸:在我上體育課時,老師讓我們跑400米,我跑到250米的時候就不想跑了。當我正想放棄的時候,看見比我瘦小得多的同學都在堅持跑,頓時,我的臉上火辣辣的,好不是滋味!于是,我追上了那個同學,一口氣跑到了終點。電影中,冬子爸就是一個榜樣。讓我明白了做事都要有恒心、要勇敢。
這部影片永遠是我的導路線,是我戰斗的號角,時刻提醒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4
讀紅色經典巨著《長征》有感
自幼就與紅色經典名著有著不解的情結,利用再次拜讀了由我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樹增歷時六年、嘔心瀝血精心打造的紅色經典巨著《長征》,書中以50多萬字的篇幅,描述了兩萬五千里長征中艱難卓絕的各個細節。
一滴一滴的淚,像蒙蒙細雨一樣,灑落大地,眼前閃過的畫面讓我永無難忘,那是一場奇跡的話劇,那是一篇難以忘懷的歷史紀錄,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記憶!當我合上《長征》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縈饒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原來它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被譽為二十世紀“最令人神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軍事奇跡,是人類戰爭史上一部大氣磅礴的英雄史詩,在歷時兩年時間里,各路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戰勝無數的艱難險阻,縱橫十余省,長驅二萬五千里,終于勝利到達陜北。雄關漫道、險象環生,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條是終年積雪履蓋的,渡過24條河流,經過14個省份,占領過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敵人派來追擊的中央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穿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放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但他們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帶充饑,他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同心同德、眾志成誠征服了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是的,縱使裝備極其簡陋,給養嚴重匱乏,環境殿堂艱苦,數十倍敵軍前堵后追,但中國……人卻沒有屈服和害怕;沒有埋怨和嘆息;沒有懦弱和退縮。他們把個人命運與黨的命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一起,義無反顧肩負起拯救中華民族于危難這中的歷史重任,他們用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抒寫了一首蕩氣回腸、感動世界、震驚歷史的英雄史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歷史雖已過去,但在國際形式日益緊張、天下尚未太平的現狀下,我們依舊更需要虔誠的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勛,繼承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先輩長征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道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寧說過:慶祝偉大革命的紀念日,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上。
“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就應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在學校我們應把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孜孜不倦的學好每一科知識,用科技來強國,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強林之列。
畢竟,任何輝煌的業績都需用努力去創造,我們應從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吃皮帶”、“嚼草根”的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挑戰命運的精神中學習他們那種艱苦奮斗精神,無怨無悔的氣概,為理想而奮斗的勇氣。而知識就像滿目琳瑯的大寶庫,探尋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只有經過磨練的人,才會不停地與困難做斗爭,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如徐霞客歷經千辛萬苦終完成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就像司馬遷飽受屈辱終著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像梵高孤獨貧窮一生卻為后人留下價值連城的作品;就像貝多芬雙耳失聰卻撫著琴鍵譜出優美的驚世曲調。
身處太平盛事,想想那些為了后來者的幸福義無反顧拋頭顱、灑熱血的長征英雄們,我們還有任何理由和資格去埋怨周圍的一切嗎?
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此刻重新聆聽《長征》的故事,感受長征先驅們創造的輝煌,體驗他們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感動之余無不對他們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和崇敬,同時也對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圣和光榮。
當我真正靜下心來,雙手虔誠的捧著《長征》這部卷帙浩繁的經典名著時,才恍然體悟到那段血風腥雨史告訴我們,其實生命是一條美麗曲折的幽徑,路旁有妍花的麗蝶,也有荊棘叢生,要想人生美麗輝煌,就應該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一路虔誠地走過,一路播撒希望的種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彎,布滿了荊棘,但成功者總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堅強忍韌的毅力開辟通向輝煌的康莊大道。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5
蘇聯開國領袖列寧同志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建黨偉業》這部流行又經典的紅色電影緬懷過去,其中蘊含“飲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敘述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的故事,這短短的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里或許只不過是一瞬,然而卻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許許多多著名事件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并將中國引向了最為光明的方向。面對眾多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再到中共一大,向觀眾展現了一幅雄偉壯闊的歷史長卷,演繹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電影。其中色厲內荏的袁世凱、慷慨悲歌的孫中山、風華正茂的毛澤東是各自段落最富標簽性質的代表人物——袁世凱手握富國強民的歷史機遇,卻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悲劇下場;孫中山堅持“三民主義”的政治信仰,卻遭遇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處境;毛澤東背負“體育救國”的最初理想,卻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和錘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袁、孫、毛三者的抉擇與境遇,既在中國歷史的天秤上,也在電影觀眾的心目中。以時間的先后順序為脈絡,以事件和人物為著眼點,影片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影片給了我們無數的感動,讓我激情萬丈,為之沸騰。最讓我感到血脈憤張、激動莫名的片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終于把滿腔愛國熱情迸發出來,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姿態走上街頭,高呼著“愛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游行,繼而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在視覺上沖擊著我,更在心靈上感動著我,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