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600字參考
影片自始至終,都散發著一種讓人振奮的感情,帶領我們回到那斷崢嶸歲月,體味建國的艱辛。在影片中,以張國立飾演的蔣__為代表的國民政府和以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為代表的共產黨,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1
細節處理很有問題。拍歷史類片子很容易看得出來是不是真的想拍好,真的想做好片就應該像《長安十二時辰》一樣做好細節的把控。敘述平均著力,每件事情都講一點又不講清楚,就像是講了十幾個小故事,似流水賬,且缺乏主線,散漫。插些亂七八糟的內容干啥呢?導演是監控攝像頭嗎?很多臺詞是原著中的原話,但導演盡挑了些十分紅專的話語。雖然確實都是作者原話,但這不能體現出一個記者應有的中立,而且很容易給觀眾一種灌輸的感覺,從而影片本身的教育意義也會打折扣。
片中很多小故事也確實是原著中所記述的,然而影片的交代沒有前后背景,真的很令人摸不著頭腦。且不懂取舍(忍不住重復)。 一部電影讓觀眾看出來是在拍電影那是真的失敗,服化道做的不夠細致,但是至少沒有大問題。轉場鏡頭過于生硬,PPT…… 全片演的最好的是居然是斯諾和——蔣介石……蔣介石嚴重黑化,但那些話他確實說過…… 電影比同名書籍低了不止一個檔次
好在最后結尾的創意還算不錯,不過也該交代一下后續同名書籍的巨大影響?
看在題材不錯,又是建國七十周年獻禮片的份兒上,多給半星打三星吧。
今年有幾個特別好的主旋律題材都被浪費了。按被毀的從輕到重的成都排序分別是《烈火英雄》《破冰行動》《紅星照耀中國》。(其實二三名半斤八兩,本片大致尊重了事實,而破冰里面的花式透露案情違抗命令愚蠢送人頭實在是傷不起……但是破冰的敘事要比本片不知道高多少)
結論:大家去看原著吧,別看這電影。估摸著是個小成本低制作靠單位包場賺錢的。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2
在看此電影前其實我是沒有仔細讀過原書的,但其實電影更多的是展現的他的西行經歷而不是書的內容。
我覺得故事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表現出了鮮明的對比,而對比的關鍵點就是對人民的態度。
故事中身居高位的國民政府的大小官員好像對人民漠不關心。陪斯諾視察北方鐵路的官員便是如此,畢業于哈佛大學也崇拜華盛頓,卻連詹天佑是誰都不知道;薩拉齊街上的餓殍遍地,房子里的官員卻摟著兩個妓女尋歡作樂。
而斯諾到了蘇區之后,他看到紅軍戰士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軍民一心,雖然生活簡陋但是他還是感覺到了中國的希望正在這西北的河山里。我覺得斯諾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
“蔣懸賞二十五萬大洋要他的人頭,他卻在大街上和群眾走在一起。”
這正是因為和人民大眾緊密相連!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3
受古田軍號影響,也看這部,前面火車包廂高等華人一幕好評,但后面就塌了。
斯諾去延安時,已經來中國八年,是個跑得很快的老記者,什么沒見過,他是中國革命的見證者、同路人,不是皈依者,本片把他塑造成一個祖龍的迷弟,狂熱的小布爾喬亞,膚淺的人道主義者,還弄了一身紅軍軍服穿,這調性完全不對,就是拍馬屁到馬腿,低級粉高級黑。
所有電影都是當代電影,在這個時點拍斯諾,應該隱含著和西方重新對話,呼喚當代斯諾踏上探尋之旅,但本片完全沒有這樣的野心。
實際上不止斯諾,和國府親身打過交道的美國人,幾乎無一例外都成了國府一生黑,讀劍橋民國史,能感受到字里行間“我是專業學者,我得控制住破口大罵的沖動”的殘念,史迪威把自己的日記變成對常公發泄歇斯底里仇恨的樹洞,“我恨不得把花生米一打穿…”
這種美國人的集體意識,和來中國的英國佬,多麻木不仁的帝國主義者和傭兵呈鮮明對比,顯示兩種文化存在某種共情的基礎。
如果不考慮預算和G點,本片應該拍成一部斯諾的個人傳記,從堪薩斯的童年拍起,當他拒絕繼承家族的小印刷廠,中國就浮現在他的未來。
應該把重點放在斯諾來華的前八年,如何漸漸地熟悉,學習語言,和高等華人周旋。
這幾年主要在北平,28年來華,正好是4.12的第二年,全國陷入死寂,北京喪失了首都地位。但之前五四和北伐的痕跡很難抹去,不時顯露,可以拍得很有韻味…李雪健的魯迅大大造型好評,是我想象的樣子,可惜戲份太少。
在這樣的昏暗中,某種蟄伏的事物,輪廓慢慢地凸顯,而不是看張報紙一激靈就射了。
當決定去,重點放在去的過程,離開半割據半殖民的中心城市,進入荒野,就是另一個世界,陜北的荒野,和之前綏遠,自然景觀或許大同小異,軍民的精神面貌卻有振作。
重點放在眾多的的小人物,而不是對大佬生硬的拔高,周公略帶匪氣還算創新,這個祖龍宛若酒色過度的鄉鎮干部,就太扯了。不好表現就不表現,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紅軍若干小兵身上,已經可見將帥的風骨。
就像網絡的愛情段子,最幸福的時光,經過千里跋涉,最后,斯諾來到祖龍的窯洞,放松地坐下,四處打量,斜陽照進來,這時背后傳來一句扶南口音:“來啦”,全片到此就可以結束。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4
影片試圖展現共產黨能夠勝利并取得斯諾欽佩的原因——熱愛人民,為人民考慮,始終與群眾在一起,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這些優點也都是我們在今天需要繼續保持和學習的。
從毛澤東到各級黨的干部,都對斯諾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積極配合他的采訪,為他創造各種條件,與他真誠交朋友,從而使斯諾成了向外宣傳共產黨的重要窗口,這也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一定要善待記者、善用記者,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和充滿自信。
本片的拍攝手法不錯,情節安排也緊張有序,場面大開大合,很有些大片的味道,只是對蔣介石的描寫有些偏臉譜化。近些年拍攝的主旋律電影中,很有一些精品,最可喜的是,很多主旋律電影特別壽方主導的電影開始走出說教、生硬、呆板的套路,開始學會運用電影拍攝制作的規律技巧,開始向商業大片學習,專業化水平在提高,這是很大的進步。
紅色經典電影觀后感5
我看電影前看了好多影評,所以心里大概有了解。看完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三部里最能打的。
前夜,看到我晨哥開心一下。演員演技在線這就不說了,我就不劇透了,不過真的街坊都來送金屬那段我爆哭,國歌響起的時候我旁邊的小朋友跟著一起唱的時候我真的有一種他真可愛的感覺。
相遇,我真的為張譯折服,前天看攀登者我就跪了一次了。他真的怎么可以這么棒。相比我覺得任勁不對,我原來一直覺得任的演技不錯,可是真的和張譯一起,張譯讓我挪不開眼,題外話,彭彭有點可愛。這個故事我覺得有點沒講好,不過我有濾鏡。哈哈
奪冠,徐崢真的是為數不多的演的也好導的也好。他的風格挺明顯的,孩子的演技也還好。弄堂那種一起看電視,大家那種民族自豪感我真的,我詞語匱乏。最后那段吧,安排吳京馬伊琍又見面了,我有種沒有也不無所謂的感覺。可能為了女排再次奪冠吧,也許我不懂。
回歸,故事很平。安文彬眼中含淚的時候我哭了,又一次國歌響起我旁邊的小朋友也又一次哼唱。幾位演員的正步我還是想吐槽一下,還有群演因為我看到他們彩排的時候離高亞麟最近的那個兵沒站住。
北京,你好。果然你大爺還是你大爺。葛大爺真的是整部劇笑點最多的人了,小孩說起汶川那兩個字我真的就鼻子一酸。我也不知道為啥覺得自從08以后時間過得特別快,可能是08年我們太難了。那一年好像格外的慢,百年大雪、汶川地震、08奧運。那一年牽動全國的心的事太多。
白晝流星,兩個弟弟出來的時候我笑了,雖然劇照預告看過無數遍但是這個樣子的他倆我還是想笑。前面他倆說話我一直以為是西藏呢?結果是內蒙。兩個弟弟演技還好,但是另兩位真的是大前輩,飛宇略顯稚嫩。這章節我真覺得故事沒講完,就像故事縮寫。有點莫名,雖然前面有扶貧的伏筆,據說宇航員那句站起來是彩蛋。兩兄弟在田壯壯替他們開脫的時候就有了變化。有人說這章節是七個里最不好的,我倒不覺得。
護航,整部電影最帥的就是宋佳。郭京飛和雷佳音真的搞笑。
這部電影,每一章節都好,我就是有濾鏡。我最喜歡的的是前夜和奪冠。北京你好是我最有感觸的,雖然回歸,神舟飛船和護航都是我出生以后的故事。但是08年我真的記憶猶新。生而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