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
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小編帶來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篇1)
《懸崖之上》是張藝謀執導的最新一部諜戰片,不得不說,張藝謀真的太會選演員了,里面的每個角色,演的都是入木三分。片中人物刻畫到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形象,劇情緊湊,情節跌宕起伏。看完后電影后,內心也是感嘆不已。
電影中,有那么一句話是印象特別深刻,特別觸動人心的,就是張譯飾演的張憲臣與秦海璐飾演的王郁是一對特工夫妻,在面臨執行任務和尋找孩子之間,剛降落的時候,兩人說的一句話“活著的去找孩子”。在這簡單的一句話了,卻讓人感慨萬分。這句話中,可以了解到他們執行任務期間,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時刻準備好了犧牲的準備。同時這句話又給了相互激勵了彼此,努力的要活下去,因為任務中誰也不知道誰能活下來,只有活下來了,才能去找孩子。所以“活著的去找孩子”就成了兩個人最后的目標,要爭取活下來的信仰。
在電影的特輯中,主演們也都表達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看法,致敬先烈,緬懷英雄。張譯說他們是“每天都是活在懸崖之上的人,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都在面臨死亡”;于和偉說“為了信仰,他們可以犧牲自己”,英雄不朽,令人動容。電影中的他們,也把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刻畫的太好了,就如于和偉飾演的周乙。電影中的他清楚的知道諜工的宗旨就是:活下來才能完成任務,犧牲小眾才能謀利大眾。在劇中多次看到同伴倒在自己面前而裝得內心毫不在意,而在劇中卻兩次為了假扮妻子的女兒差點暴露了自己。這顯示出了,周乙內心的矛盾,一種看似近乎冷血的人性,藏著不為人知的暖流。這是長久在任務中,長期不斷麻痹自己而導致的心理。
通過《懸崖之上》這部電影,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那些特工人員的艱辛與覺悟。為了完成任務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犧牲小眾才能謀利大眾的精神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幸福安寧的生活,是背后多少不為人知的戰士用血與生命為我們爭取而來的。我們應該要為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感到幸福,努力為國家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也不能忘記,在和平年代也有很多戰士在為我們守航護駕,保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全。
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篇2)
精彩!突破!看的過程中不斷被片中人物吸引,還是應了那句話,“哪有什么歲月安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
昨天的《懸崖之上》點映是和一個姐姐在燈市口看的。這個姐姐是演員朱亞文的粉絲,所以在電影剛點映時候就買票去看了一遍,等到昨天這姐姐是陪我再看一遍。我就問她,這片子值得看兩遍?她想了兩秒鐘告訴我說,過幾天正式上映,她還要老公陪著一起看第三遍。果然,開場看了才十幾分鐘我就知道了她為什么要看兩遍了。
《懸崖之上》開場就是四個特工從空中墜落的一連串主觀視角的鏡頭,畫面沖擊力極大。等落地后,張譯飾演的張憲臣很快就將小分隊分開兩隊,并給觀眾拋出了一個終極命題:犧牲是肯定的,關鍵是犧牲得值不值得。很快,東北雪林里的忠奸人戲份上馬,沙溢飾演的老馮和張譯有了很棒的對手戲,兩個實力派演員飆演技還是緊張又刺激的。但在另一面,由于和偉、倪大紅和李乃文等敵方勢力也在進一步籌劃如何智取小分隊,故事把這條線索作為明線,觀眾等于一直在已知這一點的前提下眼睜睜看著他們接近兩個小分隊又讓隊員們陷入“懸崖之上”。影片在后面三分之二進入了持續性小高潮部分,兩三分鐘一次反轉,小反轉構成階段性大反轉,戲劇化密度比以往的諜戰片要精彩不少。很多戲份都是讓人屏住呼吸,盯著屏幕的一舉一動,生怕小分隊隊員被算計。
為了不影響觀影樂趣,就不劇透了。下面主要談談這部電影感人的地方。
片中有幾段耐人尋味又復雜的情感關系。
張憲臣和郁姐又是夫妻又是戰友,關鍵時刻戰友關系戰勝了夫妻情,夫婦二人都為了這次烏特拉行動作出了巨大犧牲。最后張憲臣在說,馬迭爾賓館前要飯的孩子里有我的孩子,去幫我找到時,讓人禁不住淚下。
楚良和小蘭的愛情和戰友情。兩位青年人,戀情在前半段占了上風,被分開的不舍,彼此相互關心,為了小蘭的安全,楚良不惜暴露身份向敵方說出小蘭在車上等等。但在后半段,兩個年輕特工逐漸為形式所逼,為名譽所逼,戰友情戰勝了愛情。小蘭變得逐漸果敢,隱忍,楚良也在最后舍小我保大局,還保住了戰友性命。周乙的感情關系就更復雜了,和倪大紅飾演的主任上司關系,和老金,還有李乃文飾演的同級官員的關系等等,又要讓他們覺得是自己人,又要在復雜環境中解救特工,還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這個人物可以和《無間道》中的梁朝偉角色媲美。很多戲份于和偉都表現得老辣又老道,沉甸甸變成了整個任務最核心的關鍵人物。
看了本片才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自于過去無數英雄的犧牲。他們舍棄小我,完成大我。他們忍受了非人的對待,在人體情感和肉體都遭到極限摧殘的同時,為了國家犧牲。非常讓人動容。也值得每一位觀眾都去看一看。經常有人說,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發展非常快速,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這個社會似乎沒有了一種單純的信仰。信仰是什么?那是烏特拉行動的主旨,黎明即將結束,曙光馬上到來。每個人為了心中的曙光堅持努力犧牲,最后堅信曙光一定會到來,就是信仰。
看《懸崖之上》,感受英雄們的感動,找回被忘卻的信仰。
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篇3)
周末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電影《懸崖之上》,媽媽說這是一部很有教養意義的影片,看過之后我們會有深刻的感想,另外這個導演也很出色,值得我們前去影院觀看。
這部《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導演,改編于原創故事,故事背景設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哈爾濱,當時從蘇聯學習回來的烏特拉小組前去營救一位證人,由于聯絡員被特務俘虜叛變,于是小組四人冒死營救。
故事發生在白雪皚皚的冬季,冰雪覆蓋,景色非常唯美,但是當時在那樣一種白色恐怖之下,美感瞬時被肅殺冷冽的緊張感帶入進去。烏特拉小組成員空降到一片雪地里,這里會有人和他們匯合,帶他們去哈爾濱完成任務,出于人身安全,他們分為兩組,張憲臣和王郁是夫妻,他們為了革命,將孩子托人寄養,沒想到養父母被日本人殺害,孩子被迫加入乞討隊伍在哈爾濱乞討為生,張憲臣和王郁分在兩組,他們需要存活住一個人可以去找尋他們的兒女;楚良和小蘭是一對情侶,他們也分別在兩組,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事實,但是也是唯一的辦法,互相都是對方的弱點,一旦被捕不堪設想。他們四人都是從蘇聯學有所成回國,他們的職業素養訓練有素,緊要關頭他們會犧牲自己保全大家,他們每人分發了一片毒藥片。
張憲臣和小蘭一路走來,遇到了和他們匯合的人馬,張憲臣和來和他們匯合的老馮聊天,這是一個心理戰術的聊天,沒想到識破了老馮是個特務,小蘭為人單純,楚良告訴她遇事都要留一手,老馮讓他們繳械,以免被特務發現,小蘭偷偷藏了一件,張憲臣告訴小蘭老馮是特務,這時老馮發現端倪,于是他們廝打起來,張憲臣干掉了老馮,他們要爭取時間和王郁,楚良會面,組織內有人叛變了,他們處在危險當中。另一組王郁和楚良也和接頭人聯系上了,他們也是特務派去接應的,他們需要坐火車回哈爾濱。
火車上張憲臣在廁所里留下暗號,有叛徒,王郁接到暗號,但是楚良不知道,特務盯得緊,王郁來不及和楚良說,這時小蘭也在火車上,卻被火車上的特務誤打誤撞認為她有問題,帶她去檢查,楚良告訴和他們接應的人說小蘭是他們同伴,王郁為了保護張憲臣他們決定下火車,做另一趟火車。王郁和楚良被安排到一座廢宅,等著他們執行任務的當天捕獲他們,王郁急中生智吃了她自己隨身帶的毒藥片的一角,造成食物中毒才和楚良說出特務在他們身邊。
張憲臣前去營救小蘭,他們一路也來到哈爾濱,為了找到王郁,他在街上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無法相認,這時他被特務盯住,無奈,最后被捕,在特務所嚴刑拷打逼供,打死都不說出,最后被槍決。特務所里有一個臥底周乙是他們的同伴,無奈也救不出他,張憲臣說即使他被就出去,他也是一個廢人,他不想連累別人,希望周乙可以找到他的孩子,幫助王郁。
周乙聯絡到王郁和楚良,亮出身份,這也是一個險招,身份暴露會招來殺身之禍,他的存在已經讓特務所科長懷疑,但是他們必須要自保和完成任務,他們身份暴露,必須要安全撤離,任務會有新人來完成。特務所長一方面讓周乙蹲點小蘭出入的地方,一方面又派手下盯著周乙,周乙利用過人的膽識和自己訓練有素的身體素質,周旋于科長和他的手下們,并且有條不紊的安排著一切任務順利進行,但是事情都是有偏差,都會有意外,需要臨場發揮,隨機應變,需要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當時看的我真是膽戰心驚,雖然是都學過,但是實踐只有一次啊,用生命在博自己,雖然是電影啊,雖然是故事,但是我們現在過的安逸,當時肯定是有這么一群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的啊,他們也是用命在搏斗,去實踐,所有的事情都是沒有演習,沒有預演,最后楚良被特務們追捕,不能將周乙暴露,他選擇了開槍打周乙,然后自己服毒自盡。即使這樣,特務科長也不是很信任周乙,還好周乙設計的一連串事情都有一個背鍋的特務,才逃過科長的眼線。
楚良為了就出王郁犧牲了自己,王郁必須要活著,因為張憲臣已經犧牲了,周乙找到了孩子,將他們安全的送到了王郁身邊。小蘭是和周乙接頭完成任務的唯一人,她過人的記憶力將任務熟記在腦中,然后查出了接頭暗號,順利的營救了證人。
周乙和小蘭暫時安全,周一繼續安插在特務所里,但是危險時刻存在,周乙將組織內的叛徒找到處置了他,因為他的叛變,害死了張憲臣和楚良,故事是這樣,現實里有多少叛徒不知害死了多少革命者,他們都有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就這樣因為叛徒,革命被阻擋了,故事完結了,心情還沉浸在里面,很心疼,也很欣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無法和他們訴說,感謝他們的付出。
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篇4)
在美好的五一黃金周里,我們迎來了一部由張藝謀執導的諜戰大片《懸崖之上》,而觀看了這部電影后,無論是從演員身上的細節,還是劇中的劇情都可以堪比精彩。
《懸崖之上》這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特工們在回國執行代號為烏特拉的秘密行動,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與敵人們展開了一場場殊死搏斗的劇情,而戲中的老干部演員撐起了整部戲中的亮點,不僅是演技上的高超,還能把戲中的人物角色在觀眾面前展示得栩栩如生,與戲中得人物仿佛融為一體,或許這種敬業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人值得學習的好榜樣吧,而在這部影片中更讓我細節上印象深刻的是多次鏡頭中出現了一本書,實際上這本書是他們與組織上聯絡的密碼本,更有可能的是他們這次營救計劃中的名單,也可以間接性因這份圍繞這份名單上也所開展的劇情,劇中較為精彩的是張譯在演一名特工時,為了隱藏好自己的身份,索性就男半女裝,穿上長裙,打扮得像一個貴婦一樣,更多呈現出一個角色是搞笑中又不失優雅,使得讓觀眾對這個特工得角色更加充滿了好奇,更能夠將這個角色表現得淋淋盡致。
但其實《懸崖之上》這部劇是以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哈爾濱為背景,講述共產黨特工執行秘密任務,在身陷絕境之中不畏犧牲,與敵人斗智斗勇,最終完成使命的故事。影片集結一眾演技派實力飆戲,而信仰的力量也在交鋒中逐漸展現,并感染著銀幕前的每一位觀眾。
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篇5)
經歷了6天的辛苦工作,我們終于等來了五一小長假,為了放松心身,觀看電影是不錯的選擇,于是我到電影院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講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四位共產黨特工小隊執行代號為“烏特拉”的秘密任務。因為行動中出現了叛徒,他們從跳傘降落的第一刻起, 就已置身于敵人的天羅地網當中,立于“懸崖之上”的特工小隊面臨著嚴峻考驗。
張藝謀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我國一名著名導演,對演員的把握、鏡頭調度、環境氛圍的營造都沒得說。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冬天,在鏡頭中,我們總是能看到滿天飄揚的雪花,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冷。《懸崖之上》是一部諜戰篇,電影的主色調是偏灰白色的,極好地營造出了諜戰篇該有的懸疑氛圍;《懸崖之上》還有很多打斗場景,打斗流血時又有了暖色與冷色的碰撞,給觀眾帶來極佳的視覺沖擊。
《懸崖之上》有很多個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有一段飆車戲,視覺沖擊效果滿分。兩輛車在建筑物間隙穿梭,車輛碰撞發出響聲的同時還伴耀眼火花。兩輛車就已經十分刺激了,緊接著還有第三輛車的加入,高速沖撞下,車輛立馬翻滾,場面既驚險又震撼。
既然是諜戰篇,當然得有懸疑情節啦!張憲臣知道有人叛變后留下了暗號,但暗號卻被別人改了,這樣一來情報是否能傳送出去呢?影片在這留下了懸念,引起觀眾的深思。最后在醫院那場戲的時候才將謎底解開。處長懷疑老周是臥底,兩人的眼神交流、話語間的各種試探,充滿了懸疑感,最值得表揚的就是影片緊湊不拖沓,每一個細節都值得觀眾品味與揣摩。
最后我還得夸夸演員們的演技,首先是張譯,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電擊的那一幕,盡管電擊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憑借著心中堅定的信念,他熬過去了,在這一片段中張譯將人物的隱忍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他已經被酷刑折磨得皮肉模糊,看著都讓人心疼,逃跑的時候,嚴刑過后虛弱卻又要在敵人路過的時候偽裝成正常人,這種切換自如的演技可真讓我驚嘆!
總體來說,《懸崖之上》值得大家觀看,《懸崖之上》雖然是張藝謀第一次導演的諜戰片,但電影呈現出來的效果完全不青澀,依舊是誠意滿滿的佳作,肯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篇6)
世上有千千萬萬種英雄,有一種英雄雖“無名”,卻令無數中國人難以忘記,他們就是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而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就是講述了這群“無名”英雄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就是《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是張藝謀導演的首部諜戰片,參演的主演陣容就有張譯、于和偉、朱亞文、秦海璐、劉浩存、倪大紅等實力派演員們。雖說是張藝謀第一次執導的諜戰片,但電影效果還是挺震撼人心,影片中的每位演員都很用心去演繹角色,哪怕只是一個小角色,他們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演繹和致敬著那些無名的先烈們。
《懸崖之上》以__年日軍占領東北全省那段時期為背景,一群無名英雄為獲取日軍反人類實驗的證據,被送往前蘇聯接受秘密訓練之后,他們回國成立地下特工任務小隊,執行代號為“烏特拉”的隱秘行動,影片中有段對話就解釋了“烏特拉”為何意,在俄語中是“黎明”的意思,所以這群無名英雄是在尋找著光明,也在等待著那個“黎明”的到來,哪怕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他們也在所不惜。最終這個隱秘行動因叛徒的出賣被暴露了,而執行這個行動的英雄們被推到了“懸崖之上”,他們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他們遭遇的折磨也是非人的。即使面對諸多磨難,英雄們仍然沒有向敵人透露半點情報,他們用精神的信仰戰勝了肉體上的疼痛。
我們沒有超級英雄,卻有著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他們大多數都選擇生活在“黑暗”里,是為了我們能夠生活在“黎明”里,是呀,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與犧牲,哪有我們的現世安穩。他們是我們最不能忘記的人呀,我們記得,他們就“活著”,永遠鮮活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我們這片古老善良的土地上,沒有一種肆無忌憚自我保護的本能,基本等于請求他殺,唯有反抗才能救國。感謝無名英雄,假如沒人在黑暗里奔走,哪有人會看見黎明,哪怕蟄伏在黑暗里的人永遠都看不見黎明。這些無名英雄都是黃昏的孩子,愛上了東方黎明的女兒,但只有凝望,不能傾訴,中間是黑夜巨大的尸床。那一位位倒下的無名英雄,是黎明咬破夜的唇,將那抹血跡留于天際。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陽光,卻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
電影《懸崖之上》的觀后感(篇7)
五一假期,最大的休閑活動就是觀影。事先并未做功課,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眾星云集,大飽眼福。老戲骨飆戲大呼過癮,情節設計合理,不再挑戰觀眾智商。想必相關的影評大家也看了不少,在此只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還是喜歡英文標題CliffWalkers多一些,譯者生動形象,在懸崖上行走的人,命懸一線,心驚膽顫。
片頭四個人降落在林海雪原,兩人一組,分頭行動。不同于小情侶的被分開依依不舍,張憲臣和王郁的告別只有一句話,“活著的,去找孩子。”
于是,在影片里,我的關注點最多的就是兩個孩子。他們的一對兒女寄養在別人家,收養孩子的人不幸被日本人殺害了,孩子下落不明。唯一的線索就是馬迭爾大飯店門口的一群小乞丐。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在外漂泊,生死未卜。同樣,孩子也是父母努力的目的和意義所在。在張憲臣被特務追殺,四處逃亡時,他偶遇了一個小乞丐,大力地抓住,問他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小演員的眼神很到位,茫然又期翼,兇狠卻又弱小,狠狠的甩開張憲臣,逃之夭夭。
在不幸被特務抓獲,嚴刑拷打時,張憲臣臨危不懼,堅如磐石,體現出了共產黨員大無畏的精神和氣節。酷刑并不能打倒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只有在面對戰友時,他的請求是,還有件小事,希望組織上能找到他的孩子們。
影片的最后,逃出生天的王郁,在郊外和她的一對兒女重逢,相顧無言,卻又盡在不言中。
烏特拉是俄語黎明的意思,影片真實還原了革命的殘酷和血腥,沒有絕處逢生,也沒有奇跡發生。一批批烈士的前赴后繼,為無數個孩子的幸福打下江山并誓死守護。感謝這些心向黎明,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為了心中的信仰,拋下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浴血奮戰。正因為有了向死而生的共產黨員們,我們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向所有的革命志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