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
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小編帶來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篇1)
TVB主持人陳貝兒在《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去年陳貝兒憑紀錄片《無窮之路》深受歡迎,在《無》中,她每到一個拍攝地,都盡可能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融入當地人生活。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于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謙稱:“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未來將再接再厲,積極說好中國故事。”
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篇2)
今天,我在電腦前靜靜地看完了《2012感動中國》。里面有許多令上千萬人感動的人物,觀看時,我的情緒也在不停的變化,時不時的落淚。《感動中國》一共介紹了十位令人感動的人,其中有堅守藏區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謝曉君夫婦;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吳孟超;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無比鋼琴師——劉偉。
劉偉十歲時就失去了雙臂,但這并沒有將他打垮——他在殘奧會上獲得了兩枚金牌。充滿希望的他似乎就快離夢想不遠了。可是,厄運并沒有就此結束——一場重病讓他不能在劇烈運動。希望又一次破滅,劉偉似乎快絕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偉又重新站起來,開始學習鋼琴,20歲就能達到專業七級的`水平!劉偉的事跡震驚了世界,他向世人證明:中國人永遠志不殘!
看到他能夠重新站起來,我很高興,同時又想到了自己。我雖然不殘疾,但我也不能做到這樣。想起我因為自己一點小小的食物就放棄,想起我因為一句話就失望,就覺得這真不應該。既然我的身體無殘缺,又有什么理由就可以這么輕易放棄呢?
當我感慨萬千時,耳邊響起了劉偉的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篇3)
高爾基說過,如果沒有母親,既不會有詩人,也不會有英雄。
昨晚的《感動中國》節目,里邊有一位上臺領獎的母親,她叫姚厚芝,在自己身患癌癥的情況下,想自己在人世間留存的時間是有限的,就決定了自己繡一幅《清明上河圖》,等有一天,孩子上大學了,如果沒有上學的錢就可以賣掉它換作學費。抱著這樣一個想法,她忍著病痛的折磨,穿針引線,縫制成了巨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只要有母親,就會人間充滿愛,正是那一個個偉大的母親,創造著人類的奇跡,感恩母愛,感恩世界。
我讀過一篇文章《母愛超越生命》,講的是一只用來做實驗的成年小白鼠,因為腋下有一硬塊被淘汰下來,研究人員單獨喂養它,想了解一下硬塊的性質。十幾天過去了,腫塊在長大,它的腹部也逐漸大了起來,以為是它的.腫瘤在轉移。
有一天發現它不吃不喝,焦躁不安,以為它壽數已盡,打算對它進行解剖,打開手術包,一幕驚呆了,小白鼠死死咬住腫塊,猛地一扯,皮膚裂開口子,鮮血直流,它疼得全身顫抖,稍后又一口口吞噬著那些將要奪去它生命的腫塊,一大半被它吞下,為它那種渴望生命的精神打動。
第二天一早,研究人員想看看它是否還活著,吃驚的是它的身下,竟然臥著十只粉紅色的鼠仔,它們正拼命地吸著乳汁。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才知道母鼠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命。
那天終于來到了,在鼠仔滿二十一天時,母鼠離開了人世,它安然的臥著一動不動,小鼠依偎著它,研究人員想到仔鼠的離乳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說小鼠從今天開始離開母乳,它們也可能獨立了。這個故事讓我們潸然淚下。
母愛的偉大可擋山河,可遮日月,感謝所有的母親,動物尚且能如此,人類的母親更是創造奇跡。
感嘆“人皆有母我獨無”,母親在我九歲時就去了天堂,不知道天堂里冷不冷,路有多遠,母親離開我三十六年了,我的記憶,她的愛充滿世界,愛我們的母親吧,她們用愛譜寫著人類的贊歌。
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篇4)
長期以來,我一直懷著景仰、感恩和敬畏的心態,關注著央視一年一度舉辦的“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活動和頒獎儀式;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網上投票,以及《感動中國》節目的高收視率,都已經清楚地表明這一評選活動已深深地感動了中國和中國的老百姓。每一年觀看頒獎典禮上一幕幕動人場景,我都怦然心動,往往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們正處于一個大變革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急驟轉型,文化走向多元,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毋庸諱言,也出現了價值觀念混亂、思想道德滑坡、社會誠信缺失等令人擔憂的不良現象。值此之際,《感動中國》猶如高擎起的精神火炬,灼灼耀眼,燭照九洲大地,給人們予溫暖、慰籍、鼓舞和前行的力量。因此,怎么贊譽央視的《感動中國》節目,都不為過。
《感動中國》節目共評選出來的一百多位年度人物(或群體),堪稱時代的楷摸,他們當中既有國家棟梁之材,又有社會底層普通百姓,從他們身上無不折射出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光輝,或鐵肩擔道義,或大愛灑人間;這些英模人物的故事,實錄了社會變遷時代前進的鏗鏘足音,又呈現出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正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社會公平正義所呼喚的人文品格與精神支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唯其完全來自民間、來自百姓、來自社會生話的.方方面面,不說教,不作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辛苦勞作、上下求索、默默奉獻、樸實無華,為國家、為社會添磚加瓦,為他人、為弱者遮風擋雨,為明天、為未來鋪織錦繡……所以,當他們站立在舞臺上時,才會顯得那么高大槐梧,那么光華四射。
國家正大力倡導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因為,一個大國的崛起,一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標幟是全方位的: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期待電視熒屏上涌現出更多的像《感動中國》這樣能夠感動觀眾、凈化風氣、升華境界的優秀電視欄目。
建議《感動中國》節目擴大評選范圍、加大宣傳力度,包括對入圍的候選人物也要廣為宣傳,對當選的人物要進行長期跟蹤宣傳報道,造成一種氣勢,弘揚一股正氣,蔚成社會風尚。
向歷屆當選《感動中國》的先進人物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感動中國》欄目的策劃、采編、主持人及評委們表達深深的謝意!
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篇5)
一個老為別人著想,又十分細心仔細、批閱文檔時一直一絲不茍,他對科學的喜愛,他便是----朱光亞。他二零一一年去世。他對之前填滿缺憾,對將來填滿憧憬。我們看了朱光亞的場景后,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繼續流著。
一個膽肝醫師,不懼手術的風險性,堅持的來方案策劃手術方案。當一個女孩情況危急時,許多醫生都不敢給她治療,但他還是不得不試一試。手術9小時后,女孩已經康復。他還經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放鞋子,以防病人晚上起床時找不到鞋子。他就是吳,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他規定的手術費很劃算。
劉偉對將來的`憧憬,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敗了他眼前所存有的艱難。他這類憧憬使他擁有自身的天上。最終用腳來彈出來了一首首幽美迷人的鋼琴曲子。
這三個角色幫我的印像十分刻骨銘心,她們就是我最景仰、最欽佩的感動人物。無論是傷殘人還是四肢完好無損的人,她們都是有一個歸屬于自身的天上。為他人所著想、為別人造就美好的未來:它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以便自身的信心、自身的鍥而不舍創出了一個只歸屬于自身的理想。
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篇6)
奉獻是抱著一顆心的堅持,是不帶半草的純潔,是你回來,讓我來的勇氣,也是這種無畏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基準。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傳達了新時代年輕人應有的歷史責任感和責任感。他不顧一切地保護了戰友的安全,不辜負軍裝的個人使命。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生來就知道如何做出貢獻,也沒有人注定要成為英雄。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在邊境掃雷作業中,面對復雜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在關鍵時刻,讓他的身體在戰友面前,一定在那一刻,他的冷靜來自個人信仰,攜帶士兵的使命,他的行為可見,觸摸,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只要跟上他,像他一樣堅持、奮斗、奉獻,我們中的許多人也可以成為基層社區的非凡人,努力工作,愿意做人,堅持最初的愿望,一致。
如果不是堅強的意志,強壯的身體,他可能無法忍受在醫院治療期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和強壯的身體,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地。面對生死關鍵時刻,很少有人敢像他一樣犧牲,但作為普通人在這個和諧健康的社會,我們可能不需要成為英雄,只要在日常社區工作中,堅持方便,提供真誠的服務精神,在工作中,面對工作困難,不害怕,不退縮,微笑經常掛在心里,需要我們的幫助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也許你我的一舉一動都不足以改變整個環境,但它有香味,溫暖他人,我們的形象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時代在變,感動不變,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遠不會變的,杜富國舍己為人的事跡不是嘴上說過的漂亮話,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干出的貼心事,應該將這種堅持、奮斗、奉獻潛移默化的帶到我們的工作崗位上,生活中,把這些精神發揚光大,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贏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
CCTV《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觀后感(篇7)
在這個簡單卻又美麗的舞臺上,走上的人的事跡各不相同。有的是為國家人民奉獻;有的是對貧窮的人幫助;有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所奉獻。
王茂華是一名教師,他不但火海救人彰顯其英雄本色,醫院救護時,在全身98%都燒傷時,疼痛可想而知,在一個多月的搶救時間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體和心理上的負荷難以預料,可王老師竟一聲未吭,不喊一聲,不叫一聲,只為了妻兒不要牽腸掛肚,撕心裂肺。這個真正的男子漢把一切都背起來了。王茂華是一個80后,事跡發生后,他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獎章等等榮譽,他的行為目的不在于此,否則他不會付出生命。可他的行為卻向世人證明了80后的豪情。在長者眼里,80后及以后的孩子們是垮掉的一代,可在多事民族的災難面前,80后們一個個一次次譜寫了一筆筆大寫的人字。他們有很多不足,但他們同樣有一顆熱愛祖國人民的赤子之心。王茂華是一名教師,普普通通的教師,教師是什么?是撒播愛的使者!他用他的壯舉完成了他的使命。
先說為人民奉獻的英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王偉”的軍人。在舟曲特大泥石流中,他不顧家人的安危,戰斗在第一線,負責轉運犯人和救援。當得到空閑時,見到自己的妻子打來的未接電話,打回去時卻只有冷漠的嘟嘟聲,得知自己的妻子遇難和才落下傷心的淚水。這種為國家奉獻,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隨時聽從上級的指示,勇于奮戰在第一線的人民解放軍,是永遠值得人們尊敬的。
雷鋒生活工作過的鞍鋼集團礦業公司一名普通的公路管理員郭明義,30年如一日熱心公益事業,幫助身邊弱勢困難群體化解矛盾,給300余個瀕臨絕望和無助的困難家庭帶來新的希望。他用大愛營造一個溫暖祥和的環境。他是180多名特困中小學生的資助者;他無償獻血累計相當于自身總血量的10倍;他從身邊小事做起好事多得數不清。“最美”洗腳妹劉麗,月入只有2000多元,可是六年來,她資助了逾百名貧困學生,以她微薄的收入,幫助這些孩子實現了讀書夢……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