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小編帶來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篇1】
今天我在學校與同學們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節目,我的心里非常感動,那些少年都與我們差不多大,他們都非常有孝心,他們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家里的家務事,比如:做飯、買菜、這都是自己做的,幾乎都不讓父母操心,還有的父母離異,與自己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的非常辛苦。
看了這部公益活動片,讓我想起了我自己,雖然說不上孝敬父母,但是自己什么時候給爸爸洗過一次腳呢?自己又什么時候幫媽媽做過家務事了?父母供我吃,供我穿,但我又為他們做了些什么呢,所以我應該從現在開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這讓我想起了王永彬的名言:“百善孝為先”。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篇2】
我給大家推薦《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這部中央電視。
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一個叫王胤鵬小男孩,他的爸爸得了白血病,然后他就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因為做了手術,所以他爸爸一直胃口不好,他就主動幫爸爸做飯,因為怕爸爸不吃就板著臉,很嚴厲地對爸爸說:“如果你不吃飯,那怎么對得起我呢?”
王胤鵬的爸爸要,從他那里骨髓移植才能有救,他以前經常被爸爸媽媽寵,就連被蚊子叮一下都要被爸爸媽媽呵護好久,而他第一次上手術臺卻沒有哭,查到了正因也一聲不吭,還說:“爸爸給了我一條命,我也要給他一條命。”看到這里,我想了一下,如果是我的話,我估計早就承受不住了,有哇哇大哭好久。
看完《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儀式》我知道了,親情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而且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也許我們現在很討厭的生活,就是別人一直向往,但達不到的生活。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篇3】
孝心是什么?我看完《最美孝心少年》后解開了這個謎團。孝心就是關愛父母,父母很勞累,要多關心他們的身體;孝心就是吃苦,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你誠心誠意的去做,就是孝心的體現。
看了《最美孝心少年》,我不禁想起了羊羔跪乳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羊羔小時候常常被媽媽照顧,長大后為報恩而跪著吃奶。還有烏鴉反哺的故事,講的是烏鴉小時候媽媽喂它吃蟲,長大后小烏鴉捕蟲喂媽媽。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都能深深體會到“孝”的含義。
我不禁有些自愧,看著電視上的那些跟我同齡的孩子,他們小小年紀,卻去林中砍樹、在街上賣報紙掙錢,為父母洗腳、穿衣,而我身在福中卻想不到這些,一有空閑只顧和小伙伴們玩耍。
孔子說:“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孝是中華美德,更是品德高尚的標志,所以讓我們一起孝敬父母吧。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篇4】
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的視頻,視頻中的10個主人公家庭貧困,他們有的父母有病在身,有的要幫父母賣燒烤,有的要幫父母干農活,還有的攢錢幫父母買東西,有的要幫送飛機票,有的因為要把錢留給弟弟妹妹讀書減輕家庭負擔,還有的因為家庭貧困而上不了學。但他們都很渴望上學。有的家庭情況好一點的,能上學的,都很熱愛學習,在上學的過程中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趕回家主動分擔家務。
他們雖然家庭貧困,但他們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努力、勤奮的學習。而且他們都熱愛學習,珍惜在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果能讓他們上學,他們就算干再苦再累的活,也愿意干。我也應該學習他們勤奮、刻苦、努力的精神,以后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父母用心血和汗水創造出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也要像視頻中的最美孝心少年一樣,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篇5】
今晚我全神貫注地觀看了《20__“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孝心少年”們面對困難勇敢不屈、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們美好的人生夢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動了我,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用拾撿的廢棄材料為高位截癱的爸爸制作電腦架,幫助他開網店創業的陽光大男孩鐘岳峰;自己曾面對死亡卻與患病的母親不離不棄,夢想20__年后成為一名廚師的堅強小姑娘王丹;用勤奮撫慰重病的母親,用堅強安慰失去親人的父親,用琴聲延續著中華民族上千年孝行天下傳統美德的提琴女孩……他們的事跡不僅僅讓我收獲到了感動,更有榜樣的昭示、愛心的傳遞和人生的正能量。
我們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我們絕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百善孝為先,讓我們行動起來,養成疼父母、尊長輩、愛身邊人的好習慣,以實際行動踐行孝道吧。
推薦: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篇6】
短片開始播放,白巖松的幾句話引我深思——“孝,老在上,小在下,”是的,在我們古老的中國歷史中,孝歷來是最受人們重視的。孝的這一奇妙結構就詮釋了孝的基本含義——以父母為先,自己為后。
片中“最美少年”的事跡感動了我:黃鳳,用鐵板車推著父親,走過了五百多公里的路,五百多公里啊!她都咬牙堅持下來了,多么堅強啊!趙文龍,一個懂事的小男孩,面對人生第一次選擇,他毅然決定要照顧患有尿毒癥的母親;還有徐泌燁,同我一樣正值花季的少女,本應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的她,卻幫母親的外擺攤賣香腸......
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孝,用真情回報了父母。他們是在寒風暴雨中孕育出的花苞,愛使他們在父母的心中綻放。
而我呢?從小在溫室中長大,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卻不曾說謝謝,更不必說為父母做些什么了。
我不想,不想做被父母捧在手掌心里的“小公主”,做一個索取者。我要我想像短片中的他們一樣,把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伴隨著優美動聽的《游子吟》在耳邊響起,我腦海中浮現出了那昔日一幅幅溫馨動人的畫面:
小時,父親總是把我舉到他的頭頂上;抑或是用強勁有力的臂膀做我的秋千;用長滿胡茬的臉蹭我的臉......
考試的前一天,夏夜靜謐,只有月亮經過樹梢來到大地的腳步聲。輕輕的,像一個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澀地讓這個世界只剩下她的呼吸聲和心跳聲。微風輕拂,路旁小樹的枝葉隨風輕揚,仿佛是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邁著微醉的步子。
母親叮囑著我考試要細心,我沉默著,不知為何,回想起那夜母親的叮嚀,是如此動聽,動聽到讓我心醉。
父愛,母愛的種子早已在我心中生根發芽,我也要報答父母,努力做一個“孝心少年”。如此厚愛,怎敢辜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現在的我,雖做不出那樣偉大的事,但是,有一點,我一定會努力做到,那就是努力學習,用成績來報答父母。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篇7】
11月8日晚,我和兒子如期守在電視機旁,等待著中央少兒頻道直播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晚8點整晚會毫無懸念如期而至。帶著無比激動和內心的顫動觀看了晚會,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沖擊和洗滌。雖然隔著屏幕,可那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早已定格在記憶的最深處,觸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我和現場的觀眾一樣擦干了一茬一茬還未曾來得及凝固的眼淚。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華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翻開《三字經》吟誦古人燦爛的篇章和飛揚的文字:“首孝悌,次見聞”,古人把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長放在學習知識的前面。《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同樣把孝放在首位,弟子規的精髓在于,孝是做人,聞為學業,做人是根,根深才能葉茂。可見古人把孝看得有多么重要,無疑孝蘊涵著神圣的感召力,他們是這樣說的,同樣也是這樣做的。“香九齡,能溫席”,每當我們再度提及它,依然能打動我們內心深處最為柔軟的那根肋骨,但僅僅有感動是不夠的,那更是鞭策和責任,是為人子女的一份承擔。我們不需要感動,我們需要付出;我們更不相信眼淚,我們只相信眼睛。我們只有踏著這個民族前輩走過的印記一路走下去。
孝心并不遙遠也不在大小,更不需要宏偉。那怕一句關心的問候,一聲稚嫩的我愛你,都能讓父母受寵若驚綻放最美的笑容。或許只需要一個擁抱,或者一杯熱茶,都能讓父母感動好久好久。陪父母聊聊天說說話,幫父母揉揉肩捶捶背,都值得父母回味炫耀很久很久。是呀,只要我們心存孝心,哪怕最簡短的話語或者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讓“中華美德”這顆耀眼的星辰熠熠生輝。
“找點空閑,抽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就讓這首歌再度唱響大江南北,鐫刻在你我心田;就讓我們帶著這首歌把“孝”文化扛在肩上,繼續發揚光大;讓我們唱著這首歌使“孝”文化在華夏沃土上蓬勃發展,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