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小兵張嘎觀后感
《小兵張嘎》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十三歲的男孩--張嘎。他離開了自己的故鄉與親人到了白洋淀當了小八路。他用自己的機智、勇敢跟可惡的日本法西斯斗爭。那么你知道《小兵張嘎》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觀小兵張嘎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觀小兵張嘎觀后感1
最近,我滿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小兵張嘎》這本書。
有一個生活在白淀的小男孩,他叫張嘎,綽號——嘎子。他只有唯一一個親人,那就是她的奶奶,他們倆相依為命,本來日子過得挺安寧的,可不幸的是奶奶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查連長鐘亮,犧牲在日軍大隊長龜田的刺刀之下,張嘎心里悲痛交加,他心中燃起了復仇的火焰,他發誓一定要為奶奶報仇雪恨。于是張嘎決定加入八路軍。
由于張嘎年紀尚小,所以上級沒有同意他上陣殺敵,而是先讓他當個小偵察員。張嘎的眼睛里總是透露出機智、勇敢,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會輕易放棄,他從不灰心喪氣。一次嘎子去偵察敵情,一不小心被敵人抓進了碉堡,囚禁在碉堡底層的牢房里。但嘎子并沒有就此絕望,他在牢房一直在想著出去的辦法。有一天,張嘎聽到外面炮火連天,他知道八路軍來營救他了。他悄悄拿起一根木棍,趁守門的鬼子不注意,一棒打下去,鬼子便昏了過去。張嘎趕緊把牢房的桌子上的一盞煤油燈扔到擱在一邊的稻草上去,一時,濃煙滾滾,本來微弱的小火苗頃刻間變成了足以能把碉堡燒毀的大火,這一次嘎子立了一個大功。我真羨慕嘎子,小小年紀就立了大功,但是我又想到嘎子雖然立了大功,但他的生活依然艱苦,每天得時時刻刻防備敵人,有時還會吃不飽,穿不暖,這點我可比他好多了。
我們很幸運地生長在了這個年代,新中國是以前那些先烈們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他們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創建新中國,我們在這么幸福的環境下生活,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觀小兵張嘎觀后感2
今天,班主任帶領我們看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這部影片主要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白洋淀的一個叫“鬼不靈”的村子里,有一個調皮可愛的少年—張嘎子,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有一次敵人來掃蕩,殺了為掩護八路軍的奶奶,抓走了小嘎子的朋友老鐘叔。小嘎子下決心要為他們報仇,于是從一個調皮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成熟合格的小八路軍戰士,引發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
看了這部影片,我為小嘎子的'機智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嘎子勇敢地面對,機智巧妙的與敵人周旋,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游擊隊交給他的任務。他正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個抗日小英雄的代表。在血雨腥風的環境下,他堅強勇敢、積極面對困難,他正是我們現代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我們生在紅旗下,在父母和老師的精心呵護下茁壯的成長,本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有些同學浪費光陰,荒廢學業。湖北某市有個小學生沉迷網游,難以自拔,學習一落千丈,家長為幫其戒除網癮,竟帶著孩子徒步沿路乞討到南京大學。這類少年與嘎子相比應該感到多么慚愧啊!有些同學遇到一點挫折就尋求父母與老師的幫助,不能像嘎子那樣積極的去面對。有一次,跳繩比賽上有一個同學把腳磨了一個大水泡,哭哭啼啼地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把他背回去。這樣的孩子就是溫室里的花朵,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怎么能承擔大任?
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不辜負老師,家長對我們的殷切的希望,爭做新時期的好少年。
觀小兵張嘎觀后感3
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小兵張嘎》。故事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 張嘎和他奶奶住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邊,有個叫“鬼不靈”的村子。八路軍的偵察員排長老鐘叔在他們家養傷,抽閑時給張嘎做了一個木頭手槍。一天,鬼子突然包圍了村子,把老鐘叔抓走了,奶奶為了保衛老鐘叔被鬼子殺害了。張嘎一心想要報仇,他帶著木頭手槍去找八路軍。在路上張嘎巧遇八路軍的偵察員羅金保,羅金保把張嘎帶著去見八路軍的錢隊長,讓張嘎加入了八路軍。在以后的戰斗中,張嘎機智、勇敢的跟鬼子做斗爭,出色的完成了一個個任務,殺死了殺害奶奶的鬼子,還救出了老鐘叔。
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嘎不怕困難的精神。他一次次遇到困難,總是能冷靜的思考。不像我,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害怕了,例如:一個字不會寫就大喊:“媽媽,這個字怎么寫呀?”一個題不會做,就大叫:“爸爸,這題怎么做呀!”…… 這跟張嘎相比,我一點都比不上他,這怎么行呢?
跟張嘎相比,我就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可張嘎呢?他跟我差不多大,可他吃不飽穿不好,還要當偵察兵,跟鬼子斗智斗勇,他不累嗎?
所以我們要張嘎學習,學習他不怕困難的精神,更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為強大我們的祖國而努力!
觀小兵張嘎觀后感4
他用自己的機智、勇敢跟可惡的日本法西斯斗爭。他這么小就去打仗,我很敬佩他。
張嘎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是一樣的,都充滿了樂與歡笑,張嘎的微笑是因為某一次的戰斗勝利了,而我們的微笑是因為快樂。特別是故事的第十八章,更體現了張嘎,的勇敢和機智。
看完了張嘎的故事,我再回頭想想自己,跟他的距離實在是太大了。我記的上一次,我不小心把一個盤子給打碎了,媽媽說了我一會兒,我又反過來說媽媽,一想,真是羞愧死了。
小兵張嘎的故事,即使不比做什么,但也很值的觀看。
看完電影,我興高彩列的跟媽媽回到家里,爸爸也正好回來了,爸爸回來后問了我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就刨根挖底地搞清楚了。經過這個問題后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什么事只要不懂就要刨根挖底的問個清楚。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是屬于我們的,我們要奮發向上,像嘎子哥一樣豪無保留的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觀小兵張嘎觀后感5
《小兵張嘎》這部經典老電影伴著我的父母長大,如今這部電影豐富著我的精神生活。使我百看不厭,并對里面主人翁嘎子的那股子嘎勁和劇中的經典臺詞模仿得形象逼真!因為太喜歡嘎子這種不畏堅辛,不怕犧牲,機智勇敢的這種小八路精神了!故事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子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員老鐘叔奶奶英勇犧牲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而老鐘叔為了掩護鄉親們被敵人逮捕。
帶著老鐘叔給他做的一把小木頭槍,嘎子歷經艱辛找八路軍。在城里第一次遇到羅金保叔叔時,見到老羅叔腰里別著把真槍,帶著黑眼鏡還騎著一輛單車。機智勇敢的嘎子以為老羅叔是個漢奸,用一桿木頭槍準備繳下老羅叔的真槍。被老羅叔反擒,嘎子不驚也不慌,沉著地稱:繳老羅叔的槍是為了換飯吃,老羅叔一眼就知道這小機靈鬼準是白洋淀的張嘎子。 家煙筒,
干出很多可笑的嘎事兒,在區隊長的教育下,在八路軍這個革命大溶爐里,嘎子成熟了,更加堅強了,為了保護老百姓,嘎子不幸被俘,關在鬼子炮樓的底層。
我不僅崇拜和敬仰嘎子的這種英勇品質,還喜歡他身上那股子嘎勁,愛他那股子不服輸的淘氣勁兒。
我們今天的生活遠離戰爭和硝煙,那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和鮮血換來的,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換來了我們中國人的尊嚴!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兒童除了學習更多的知識本領和技能以外,要愛自己,愛別人,愛集體,愛國家。
小兵張嘎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