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看完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我更加感受到,在危難中,總是有這樣善良的人來溫暖我們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國一線戰士們奮力前行,一方受難,八方支援,讓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與陽光,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心得體會關于2020,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心得體會1
2020年寒假,在我們歡慶春節之際,有一種病毒悄悄襲來,并迅速崛起,傳播。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的傳染力很強,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時候。此時恰逢我們春運高峰期,探親返鄉和旅游人群浩蕩。病毒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萬例確診感染病患,死亡人數超過二百例。一時間,我們都手足無措了。
這時,一個特殊的群體站了出來了。他們就是抗擊病毒的醫生們。大批大批的人,都躲在家里,小心翼翼地躲避病毒。而他們卻毅然決然地踏著堅定的步伐,逆流而上,走向病毒爆發的心臟區域---武漢。他們是一群拿著注射器與手術刀的戰士,舍生忘我,就想盡己所能,抵御病毒,挽救患者。而他們當中,最首當其沖的,竟然是已至耄耋之年的呼吸道專家---鐘南山院士!他今年已經是84歲高齡,這個年齡絕大部分的老人都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可他卻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第一時間逆行奔赴到武漢,科學專業地給出指導建議。很快,全國都行動起來了,各地大力馳援武漢,同時做好本地隔離防護。面對疫情,我們團結有信心打勝仗。因為我們背后相信鐘爺爺,正如17年前面臨“非典”疫情時,他就一直在非典的最前沿工作。大家都怕和不敢接近的患者,是鐘爺爺一句話“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給了大家太多的信心。17年后,他老人家又一次沖在了前線!這一次,他再三地告誡大家遠離武漢,遠離湖北,他自己和其他醫生卻毅然前往,直擊一線戰場。
隨著一例例康復的好消息傳出,我更加相信,真正的春天很快就會來臨,那時,病毒隱匿、大地復蘇,而我們醫者偉大的“逆行”精神將永存!
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心得體會2
“武漢封城了!”一條爆炸性新聞瞬間在全中國炸裂!可怕的新型冠壯病毒迅速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染了下來,人數已達上萬!武漢告急了我們!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的工作是最沉重最困難的。一身厚厚的隔離服穿在身上,就是他們的鎧甲。從穿上到脫下,往往就是七八個小時;透亮的是護目鏡下那一雙澄澈的眼睛,眼神中流露出非常堅毅與信心。一天下來,摘下護目鏡和口罩,原來潔白的皮膚上被勒出紅紅的印子,兩側臉頰和鼻子的皮膚都磨破了。脫下隔離服護士的衣服濕透了,一擰便可以擰出水來。
年輕而幽默的護士名為陳米米,大家都稱她小陳護士。小陳護士滿臉稚嫩,笑起來一雙眼睛彎彎的,可愛極了是不是?她不停的在一個個病房之間穿梭,像一位機器人護士,哪兒有需要她就出現在哪。這不,她又拿著輸液過來了呢!幽默地對病床上的大爺說道:“大爺,您要的三袋飲料來了!”
“醫護人員的使命是救治每一條鮮活而又美麗的生命,與死神爭搶每個患者,幫他們再一次獲得新生。”同時我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與神速,在這只有十天里的時間建造了一幢可以容納一萬多床鋪的火山醫院。可見眾人齊心其利斷金。所以我們的心不可以被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給攪亂掉,攪散了。
說他們偉大,他們也不會?認,他們會說:都是本職工作。于是,他們成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勇敢的沖鋒者,最堅強的后盾,最美逆行者!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心得體會3
我不曾一次看到過那些在疫情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他們大多是黨員,也有一些自愿參加的志愿者,他們全部都是好樣的。
常常能看到那些醫護人員工作在抗疫一線,那厚厚的防護服、隔離服,是完全不透氣的,常常能看到他們的衣服都已被汗浸濕,已經濕透,汗滴濕了他們的衣服,也滴痛了我們的心。那些防護服,只要脫下就代表著廢了,醫護人員們常常在工作前都不能喝水,在診療時也不能吃飯,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他們身上的那件防護服,那份使命,他們毫無怨言,總是默默地完成著任務。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他們也是好樣的。
還常常能見到,那些穿著志愿服的志愿者和黨員,站在各個小區門口、各個街道中央、各個樓道中間、各個城市中心,常常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那是多么累啊,可他們不下崗,堅持不下崗。我還在新聞里見到過:七十一歲的老黨員堅持參加巡查、不小心摔壞腿的老黨員怎么都不肯下崗,他們都堅守在抗疫防疫一線,甚至不能回家,過年不能見到家人,不能吃團圓飯、年夜飯,可想而知,他們要背負著多少啊。
我們看到后,都會不禁淚目。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冒著被感染,冒著死亡的風險踏上一線的,可看起來,他們毫無畏懼,甚至能看出他們的表情都已是麻木,麻木當中透著溫柔的樣子。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孩子,有兒子,有女兒,他們都知道爸媽正在從事的是什么職業,是有生命危險的世界十大高危職業之一,但他們不怕,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都不會怕,他們也都是好樣的,他們承擔著孤獨甚至是喪父喪母,可他們好像繼承了他們爸媽的無畏、無懼,每次都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兩點:
1。毫無畏懼
2。擔憂他們的父母,我覺得,他們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跟他們的父母一樣,全部都是好樣的。
這些最美逆行者,都在我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給了我們無比的溫暖,他們的汗水,是為了抗疫,他們的承擔,是為了抗疫,他們的兒女,也終將成為最美逆行者。讓我們再次喊出:
“你們都是好樣的!”
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心得體會4
誰能想到,2020年的開年,我們會以“戰疫”,這個詞開場。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整個中國都動員了起來。我們看到了人間悲歡離合,也感受到戰役勇士們身上迸發出的力量。
疫情爆發,許多人都離開了武漢,但戰疫勇士卻逆風而行,來到一線抗擊疫情。瞞著待產妻子,請戰奔赴武漢的醫生王海明,與兒子的第一次見面,只能通過手機視頻連線;主動寫下請戰書,領頭執行120名醫護人員從福州前往武漢增援航班任務的湖北籍空姐;主動加入醫護專車志愿者車隊,每天接送醫護工作者下班的武漢姑娘陳靈毓,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放棄留在家人身邊的機會,犧牲自己的時光靜好,勇敢地走上戰場。這份勇氣,擔當與責任感,讓我們肅然起敬:中華兒女,好樣的!
在這場戰“疫”中,出現了許多勇士,他們勇敢地走上戰場,堅守崗位,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人生的價值以及心懷家國,無畏生死的精神。瞞著家人馳援武漢的軍隊,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隊員彭渝,堅守崗位,回家后只在樓道草草吃完飯又回歸崗位的作文https://Www.ZuoWEn8.Com/民警王勇,以及從全國各地趕往武漢支援的志愿者們,個個都是好樣的!他們將個體生命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們的生命從平凡中閃耀出了偉大。他們平凡,但不平庸。
當疫情警報響起,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成為勇士,逆風前行,為國家戰斗。面對家的呼喚,即使近在咫尺,他們也望而卻步……
他們是普通人,亦是抗疫戰士,因為有他們這段時間的奉獻和付出,讓人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們攜手同心,沒有過不去的關;他們眾志成城,更沒有邁不過去的坎。他們不畏生死,為國而戰,不愧為有血氣,有擔當的華夏兒女!等到戰“疫”勝利,我們一起去迎接我們勇敢,無畏,有擔當的英雄們凱旋歸來。
每個平凡的日子,都有那么一些人為了更好的明天,帶著勇氣、斗志與擔當,義無反顧的選擇逆風前行,為國而戰。這些抗“疫”勇士們用自己的行動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盡自己所能幫國家渡過難關。謹以此,表達我對抗“疫”勇士們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你們逆風而來,配得上所有美好。
燈塔大課堂第十一課心得體會5
2020年的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這場疫情的戰斗力之強傳播之快持續之久超乎我們的想象,全國上下人人備戰,在這緊張的抗疫時期,涌現出了大批的英雄,有我們的主心骨–84歲高齡仍然奔赴武漢的鐘南山爺爺,有為事實發聲的李文亮叔叔,有立下請戰書“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醫護人員……他們的事跡一樁樁一件件,像夜空中的繁星,給了我們戰斗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
今天,我想要說的這個人,他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個病人,他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爺爺。張院長是一名漸凍癥患者,了解漸凍癥的人,都知道這種病的嚴重性。然而,張院長在診療一線的身影,恐怕很難讓人將他與這種病聯系起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身患重病的他,選擇的不是告退養病,而是沖鋒陷陣。疫情發生以來,他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率先采集病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送檢,為確定病源贏得了時間。他連續奮戰,帶領600多名醫護人員,堅守在急難險重的救治崗位,每天休息不到3小時。夜以繼日,舍身忘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其實,他已經“跑”不起來了。在一個記錄片的片段里,我看到因為漸凍癥,張定宇爺爺走路有些蹣跚,動作已經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自如。但令人敬佩的是,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張定宇的作風始終“雷厲風行”。他說自己“性子急”,或許正是因為,他知道,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只有“跑”得更快,才能救治更多病人!
張定宇爺爺的精神使我們敬佩和感動!但令我們感動的何止他一個,疫情發生以來,成千上萬的醫護工作者奔赴最前線。有的主動請戰,到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去;有的主動頂上去,堅守在戰場;有的被感染了,治愈后再次選擇“披掛上陣”。他們無懼風險,只因為責任在肩、初心如磐。奔赴前線時與家人隔窗告別的身影、隔離區內互相豎起大拇指的合影、病區椅子上坐著睡著的姿勢、脫下的防護服上清晰可見的汗漬……這段時間,許多醫護人員的影像讓人感動流淚。抗擊疫情,所有人都在奔跑,醫護人員用自己的堅守、努力、勇敢、無畏,詮釋著對生命的敬意,守護著健康的堤壩。他們無愧于“白衣天使”這個稱號!
正因為有這許許多多的抗疫英雄,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打贏這場戰爭!向英雄們致敬!我們等你們勝利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