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教育片后,你是否有所體會,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一篇觀后感表達情感。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后感篇1
要想讓孩子長大以后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在期間爸爸媽媽的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不了兩類教育,一個是爸爸媽媽的教育,一個是學校里面老師的教育。接下來的時間里面,我們具體來講一下怎么樣加強和改進兒童的家庭教育。
做爸爸媽媽的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用怎樣的方法教育孩子,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影響的。實踐證明,作為爸爸媽媽只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注意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收到爸爸媽媽所期望的效果。要是在教育的過程中,爸爸媽媽采用的方法出現了錯誤,那么就會有礙于兒童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
在教育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那就是爸爸媽媽過分溺愛孩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們任性、自私。假如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打罵孩子,但孩子自己調節不好的話,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產生自卑感,心靈和感情麻木不仁。要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教育孩子識字數數,那么就有一定的可能性會造成孩子對學習感到壓力和厭倦,無法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一言以蔽之,家庭教育方法和作風,影響著孩子的素質。因此,要是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做教育,同時還必須要了解兒童,掌握兒童的年齡特點,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屏棄那些違反規律的教育方法。每個爸爸媽媽都要懂得怎樣教育子女。現在非常多的家庭都是獨身子女了,不但造成了家庭結構的變化,同時也給家庭教育帶來了新課題,因此,爸爸媽媽真的要好好重視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學的研究。
高爾基有這樣一段名言:“愛護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然而,會教育子女,這就是一件偉大的國家事業了,它需要才能和廣泛的知識。”因此,孩子的成長,其實不僅僅是依靠著孩子,在很多情況下還是取決于爸爸媽媽的教子藝術和廣泛的知識興趣。要是爸爸媽媽投入的精力多,給孩子的知識灌輸的多的話,那么對于孩子以后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著名科學家愛迪生,童年時代只上過三個月的學,是他母親教給他文化科學知識,支持他的科學實驗,培養他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鉆研精神,同時愛迪生自己又有著強大的意念,所以,他成為了一個大發明家。高爾基在童年時期,他的外祖母給高爾基講了那么多動人的故事,這對高爾基后來成為作家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所以在這里,寫下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各位爸爸媽媽明白,提高認識,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和改進對兒童的教育,這樣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指引正確的方向。當好兒童第一任教師,使家庭變成兒童的樂園,知識的寶庫,為二十一世紀培養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要知道,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后感篇2
不知道怎么回事,寶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早上起床后都會鬧情緒不背書包上幼兒園,每次硬送他去的時候也總會哭鬧一會兒,但是現在寶寶進步很大,起床后不再鬧情緒了,每天都能高興地背著書包上幼兒園了,入園后也不再哭鬧,都能開心的與小朋友一起玩,此外我們發現寶寶在進餐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不需要大人喂,大都時候都是自己吃飯,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兒園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十分關鍵的,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小b班的兩位老師和阿姨對我家寶寶的細心照顧和耐心教導,沒有她們的精心呵護和教育,寶寶不會有這么大的進步,同時也要感謝所有幫助和關心過泓鑫寶寶的每一位老師們!
作為父母,第一責任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拿破侖·希爾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左右成敗,習慣改變人生。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允許孩子的身上有壞習慣存在。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寶寶良好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去教育,比如教寶寶講衛生,進門就洗手,睡前刷牙、洗腳,勤剪指甲,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教寶寶做事情要專心;教寶寶要誠實不說謊;教寶寶孝敬長輩等等。成功從培養習慣開始,為了自己的孩子成功,建議家長們多留意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吧!現在寶寶升上小班了,原來的阿姨和angela 、fiona兩位老師也都跟班了,我很慶幸,我的寶寶能夠由她們繼續帶著,因為我發現她們兩位老師也很重視寶寶們良好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在這方面的教育甚至做得比家長還要好,還要細。有一天,寶寶回家脫下鞋子后就輕輕的把鞋子放好,嘴里還說:“不能用扔的,”我就問他:“誰告訴你的,”他說:“老師說的。”還有一次,我叫他幫我拿東西,他竟然對我說:“媽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當時驚訝極了,這句話是從兒子的嘴里說出來的。看,老師教的多好啊!寶寶真幸福!
我相信,泓鑫寶寶在父母和康橋雙語幼兒園老師的細心呵護和耐心教導下,一定會健康、自信、快樂地茁壯成長。
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后感篇3
8月26日晚上,我作為程真的家長實驗學校幼兒園中一班的家長會,班主任張燕老師向家長們介紹了這一學期以來幼兒園及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一項項活動的精彩回放,使家長們再次了解了幼兒園課程的規范,活動的豐富多彩,以及幼兒在“第二個家”的快樂生活。同時,針對幼兒的特點和部分家長的作法,張老師真切的談了一些建議和要求,從中我們體會到了老師們對孩子們的細心、用心和無微不至的關心。,張老師真誠的向家長承諾,老師們愿意盡心盡力的做好工作,為每個孩子服務,懇切的表明自己要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好這些孩子。
通過這次家長會,我真的受益非淺,現就自己的感受談兩點體會: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地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他們接觸的環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境,而幼兒園的環境與家庭環境及教育畢竟不同,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梁作用,只有家長和老師充分的溝通,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不能錯過開家長會和老師們交流的機會,再忙也抽出時間來參加家長會,再者,最好不要讓爺爺、奶奶代替父母參加,眾所周知,“隔輩親",老人舍不得批評孩子,他們的一些觀點教育方式也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另外,我們作為家長應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師,讓老師擺脫束縛和不必要的后顧之憂,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來。
二、培養良好習慣,受益終生。
在平時的教育中,張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著重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和閱讀習慣。張老師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教育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幼兒園時期的學習成果及行為習慣,都影響孩子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在學校的習慣有老師教導,孩子再過一年打扮幼兒園生活就要上小學了,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經常訓練孩子的良好的習慣,如:要求孩子定時睡覺,起床,上大班后晚上要布置作業,要求作業要又快又好,把書包整理的整理的整整齊齊等,總之,我們要關注孩子的能力,讓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充滿力量。
我想凡事盡力了,就一定有收獲,中一班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在老師們的細心教導下,在這個藏龍臥虎的實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一定會茁壯成長,一只只雛鷹定會展翅翱翔。
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后感篇4
日本幼兒園注重體育活動和戶外游戲,因而兒童對體育的興趣濃厚,能力得到增強,而我們則較忽視。日本幼兒園體育教育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為幼兒提供充分自主、形式多樣的戶外活動性游戲,為幼兒運動能力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他們的做法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一、給幼兒提供進行多種形式戶外體育活動的機會和條件日本的保教機構極為重視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戶外活動性游戲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以培養其活動興趣與能力。幼兒在保育園、幼稚園的生活,通常是自戶外游戲開始的,一天的大部分時間為自由活動、游戲時間,戶外體育活動施加非常的寬裕。同時,不管幼兒園場地有多大,但利用得較充分設置了多種玩具、器械或運動設施,例如,跳馬、秋千、搖船、拔梯、弓形爬梯、單杠、爬高的繩或桿、推車、腳踏車等。幼兒可以在場地上跑動,可以選擇場地上各種材料進行活動。各班幼兒可自由來這里活動,伸展身體,充分游戲。
二、幼兒自主選擇戶外體育活動,教師積極參與戶外活動玩什么、怎么玩,并不是由教師硬性安排的,而是孩子們自主選擇的。教師也與班上孩子們一起玩,以自己飽滿的情緒感染著幼兒,激發其活動興趣。活動中,教師就像是幼兒的伙伴或大朋友,這種師生關系有助于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學會自己作主、自創玩法,從而減少對教師的依賴行為。
三、對幼兒運動能力發展的認識及對安全問題的考日本幼兒園的幼兒,無論男孩或女孩,運動能力都極強,令人贊嘆。不象國內的幼兒園,安全問題考慮得過多會對幼兒體育活動給予很多的限制。他們的觀點很明確:幼兒需要活動,需要這樣的開放性游戲,教育應考慮其需要,注意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在活動和游戲中培養其能力,以活動促發展;幼兒運動能力增強了,動作協調了,自然就會不出或少出事故;幼兒在活動中受點小傷、磕碰是難免的,這對于他們來說是成長的必要經歷,也是一種學習。
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后感篇5
我不敢說真能寫這個題目,只是說一下來到日本以后在田田身上的體會。
在日本最大的感覺是,孩子是整個社會的,社會所有的資源都為你做好了教育的準備,你很安心。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你不必四處擇校,唯恐給落下。好像這邊整體的理念是“一個都不能少”。
雖然也有叫做“塾”的補習班,但是整個社會教育的氛圍是寬松的,尤其在我所在的城市。這可以說是日本文化傳統最為悠久的城市了,全城限高,到處是庭園和寺廟,佛教離生活是如此近,近到在家里就可以聽到晨鐘暮鼓。街道也是安靜的,人也是安靜的,和這些寺廟有很多的關系吧。
田田的幼稚園旁邊就是一個寺廟,這在京都非常普遍。日本的教育理念當中,儒家和佛教還是非常重視的。京都差不多所有幼稚園的全年活動都差不多,看這些安排時,完全看不出他們教什么知識傳輸。大半寫著:培養孩子感激的心,培養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培養孩子交好朋友等等。總之,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心的培養”,其中最重要的是體會他人的體貼心。所有一切活動都圍繞這個內容。
說起田田在日本上幼兒園啊,真是可以寫一本書出來。我第一次這么深入地接觸到了日本根上的教育。
和中國先前的幼兒園相比,強調的重點非常不同。開家長會的時候,不會有一個家長討論孩子學會認字了、算數了這些內容。大家說的是:這個孩子,學會整天笑了;這個孩子,學會使用敬語了;這個孩子慢慢自己能上校車了;這個孩子,今年特別像大哥哥了。總之,先前我關注的那些點,沒有一次被提到。
另外幼兒園的形式也不同,幼兒園里雖然也是按班分(大半用花的名字),但是大部分時候,全園孩子一起玩耍,所有的老師、孩子、家長都是認識的。孩子在這樣的集體中,體會從小長大的感覺。學會和很多很多人交往。一個班,有時10個孩子,有時居然有30多個,每個班老師只有一個。但是就是這一個老師啊,可真叫我嘆為觀止,看到田田他們大型的發表會,舞臺、編劇等等;大型作品展;運動會等多少活動,都是這一個老師啊。居然每天還是笑瞇瞇地也不見忙成什么樣。
雖說沒有特別強調學習什么,但是田田在美術和音樂方面的興趣培養卻讓我吃驚,這是所有日本幼兒園都融入日常保育當中的。更為難得的是,組織多少大型活動,所有的道具都是老師帶著孩子們用廢物利用的方法做,從不用昂貴的新品。像下面田田的照片,正是她參加完發表會后拍的,頭上戴的正是用牛奶盒做的頭飾。在這種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孩子愛惜物品的心、不攀比的心、包括音樂和美術的感覺培養起來。
進入年長組,開始學習茶道。上周老師和我談話時說,孩子們用一年練習茶道,培養體會對方的心。她細細給我講了一招一式中的含義,令我感動。這種心的教育和manner的教育好像已經是一種社會的教育理念。我帶田田去上鋼琴課時,鋼琴老師首先教的就是禮儀。田田上完課,幾本教材收拾好遞給我,老師立刻就問:就這么遞給媽媽就完了嗎?田田立刻自己把教材放到手袋中。
走到哪里都要深深地給人鞠躬,都要為他人著想,不給別人添麻煩。我想這些教育應該會給田田一生都帶來影響。我對老師說這番話時,老師流下淚來。每次參加孩子們最后的發表會,家長、老師總是淚水漣漣。我知道日本的高年級教育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很多,但是以上這些方面卻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