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觀后感
當你看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是否收獲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發現不了的知識,將這些收獲記錄在觀后感里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學生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觀后感(精選篇1)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的欺詐。“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誠實守信的品質.
孔子也是一個例子:在20__多年前,孔子對自己的學生說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孔子一直遵守著他的這句話,所以他會成為舉世聞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子是孔子的一名弟子,大概是受孔子的教育.他從小也十分誠實守信。一次,曾子的妻子去集市上買東西,孩子哭著喊著要和她去。曾子的妻子就騙他說:“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就不鬧了,等妻子從集市回來時,發現曾子在殺豬,就連忙阻止他,曾子卻說:“你現在如果不殺豬,孩子長大了會對別人也不守信的”。然后就把豬給殺了,孩子長大后,果然十分誠實守信。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小事在感動著我。一次,我在朋友羅緩丹家里玩,不小心把語文書落在她家忘了拿回來。我就在電話說請她幫我拿來,可不,一會天空下起了大雨,我以為她不會來了,可我萬萬想不到,她和她媽媽冒著狂風暴雨把書送到我家里來了,書完好無損,可她們全身都被雨水淋濕了。她誠實守信的精神讓我感動。還有一次,我口袋里放了3第一百元的鈔票打算交學費的,一路上蹦跳,一點也不知道錢掉了。這時身后傳來一陣聲音:“小妹妹,停一下,你的錢掉了”。我一摸口袋一看真的不見了就接過來連聲說謝謝,這時我才發現她是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姐姐,她笑了一下說:“不用謝”。她笑得是多么燦爛,是啊!她這種拾金不昧的品質,不占為己有的誠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誠信,千年來就是人所具有的美德。誠信,源源不斷的財富。它還是立身、修德、處事之根,無論什么時候都不可以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你待人以誠,人也會投你實。不僅如此,誠信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常言道:“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千言萬語就匯成一句話:“中華之誠信,為人之美德”。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觀后感(精選篇2)
《周易大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梁們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最近,我們班全體同學共同閱讀并背誦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這些格言是從《論語》、《史記》、《后漢書》等著名書籍上摘選的,讀完后,使我受益匪淺。
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這句話是出自石成金的《傳家寶。俗諺牧民》,意思就是:人從小就要培養遠大的志向,心中如果沒有理想,即使活一百歲也是白活。可見理想、志向在人的一生當中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們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長大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不會一輩子碌碌無為。我們現在處于青少年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對青少年學生的人格修養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傳統是現代的根基,青少年、大學生,我們首先要掌握先進的文化知識和技能,加強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的學習,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觀后感(精選篇3)
星期六,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許衡的故事,許衡雖然嘴巴很干,別人都去采沒有主人的梨吃,可是他因為不知道梨的主人是誰,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他沒有去摘梨吃。他知道任何東西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是不能拿的。聽了許衡的故事,我明白每個人都要誠實,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晏殊復試》讀后感
這個小故事講了晏殊主動承認做過初試試題并要求重考的故事。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誠實是一種美德,是高尚品格的表現。
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培養不撒謊守誠信的好習慣,要使自己成長為具有優秀品德的好孩子。
《誠信故事讀后感》
通過閱讀了五個誠信小故事,讓我們懂得了誠信守信的重要性,誠實就是要不說謊,真誠待人,實事求是,勇于承擔責任。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諾,講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時時放在心上,盡力做到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有感》
媽媽和我一起讀了幾篇中華傳統美德的小故事。我對其中的《核桃誰剝》、《無主之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核桃誰剝》讓我懂得了說話不能騙人,要做個誠實的孩子。《無主之梨》讓我知道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隨便亂拿的道理。
以前,我也對爸爸媽媽撒過謊,說話不算數,還經常耍賴,常常會惹爸爸媽媽生氣。讀了這些故事之后,我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觀后感(精選篇4)
中華傳統美德具有悠久的歷史,愛國、明志、自強、誠信、改過、好學、敦親、務實等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每一個小學生都要學習。
從古至今,每個中國人都有愛國精神,岳飛精忠報國,主要講了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刻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體現了岳飛的愛國。我們不僅要愛國,更要明志,后漢書里說的,有志者事竟成,石成金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意思是:有志不在于年齡的高低,沒有志氣和志向的人,即使活到了一百歲,也等于白活了一百歲。所以,我們要求自己要有志氣和志向,這樣,長大了才能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20__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5.12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這次7.5級大地震的災難中,體現出了中國人民團結自強、眾志成城和不怨天,不尤人的民族精神。
在《老子》第三十三章里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中華傳統美德里最重要的就是誠信,《論語-子路》中說過:“言必信,行必果”。我們做為一個小學生在和同學、朋友們交往的時候,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要一諾千金,不能不講誠信,要學習《論語》里的學而第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中國為什么有悠久五千年的歷史,是因為中國人在慢慢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中華傳統美德里還有厚仁、貴和、敦親、好學、勤儉、務實、修身,這些都是傳統美德的精華,我們現在還小,以后還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至乎沒而后止。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觀后感(精選篇5)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一書,告訴了我許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會了我怎樣做人。特別是《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我深有感觸。
面對時間的奔流不息,古往今來,珍惜并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是大有人在。古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把“五更雞鳴”之時,當作“男兒讀書之時”;魯迅先生則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他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有個重要的秘決,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少時家道中落,父親重病臥床,他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避免影響學業,他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后來回憶此事,他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所以在他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
我的同學在學習中,利用課余時間通讀了四大名著。問他有何經驗,他說:“我是把玩耍、上廁所的時間都擠出來看書的。”
時間老人無時無刻不悄悄從人們身邊溜過,誰也沒有力量阻止他悄然逝去的步伐。就像一首詩所寫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愿意,時間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相反,那些終日無所事事、隨隨便便浪費時間的人,時間老人留給他的只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時間是最公正的,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愛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