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
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對影片的看法和感受,從而促進人們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好的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1
前段時間,我再次到了北京太爺家,爸爸對我說,趁這次來北京,帶我去參觀一下北京博物館,讓我的眼界更開闊,知識面更豐富些。一想到博物館里成千上萬、各種類型的戰機、艦船、導彈、火箭、槍、劍、彈藥等軍事物品,我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歡呼著答應了。
出了地鐵出站口,向北望去,就看到一顆金色的五角星高高的聳立在一幢巍峨、莊嚴、古樸的大樓頂端,下面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十一個鎏金的大字。爸爸告訴我說,這就是我們要去的軍事博物館了。
過了安檢,我們進了博物館的大廳。我看到了一架架飛機錯落有致的擺放到各個展位上,有“殲五”“殲六”“殲七”“殲八”……還有各種偵察機。我指著一架最大的飛機問爸爸:“這是什么飛機?”爸爸居然連介紹都沒看,張口就告訴我這是“轟六”,我連忙跑過去看簡介,果然是“轟六”耶!我心里暗暗地佩服爸爸的知識真淵博。我接著又問爸爸:“轟六是中國最先進的轟炸機嗎?”爸爸說:“不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轟炸機是轟六K。”我忙又問道:“殲八是中國最先進的殲擊機嗎?爸爸回答說:“也不是,現在中國現役的殲擊機有殲十、殲十一、殲十五、殲十六、殲二十。殲二十是隱身戰斗楊,是中國最先進的戰斗機。”我的好奇心又來了,繼續問道:“隱身是我們就看不到它嗎?”爸爸微笑著給我解釋道:“所謂隱身并不是我們肉眼看不見它,而是在雷達上很難發現它,因為在空中戰斗靠雷達鎖定好對方,然后發射對空導彈將其擊落。”聽了爸爸的解釋,我才明白隱身戰機的特點。
隨后,我們又來到了地下一層,剛下了電梯,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只見一排排各種各樣的坦克擺放在兩側,各種口徑的大炮布置在硝煙彌漫的背景前方,好像訴說當年縱橫戰場時的風采。其中一輛坦克吸引了我,上面寫著“功臣號”,原來這輛坦克是日本制造的,在侵華戰爭中被八路軍繳獲,在八路軍手里打跑了生產它的日本侵略者,也打垮了國民黨,并且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車身涂上“功臣號”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和人民的檢閱,這輛坦克為我們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從現在開始更加的努力學習,今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此時此刻,耳畔雙響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那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2
今天上午,我和媽媽又來到了扇博物館,和以往不同的是我是以小學生的身份重新又參觀了一遍博物館。
我先是在門口體驗了手工剪紙,然后進入博物館內參觀了各式各樣的扇子,大大小小,有團扇、折扇、儀仗扇、長柄扇等。每次去都要體驗兩個游戲,一個是用扇子揮去壁畫上覆蓋的灰塵,還有一個是用手柄搖控漫游扇街。之后我還碰到了張佳愿,真是非常地開心。
之后,我還去了手工藝活態展示館,在里面親手做了一面鏡子,真是太棒了。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妹妹舅舅舅媽一起到博物館。我妹妹爸爸買了門票進去。我看到了很多叔叔阿姨帶著小朋由來觀看。
我先看到了古代的人,有的在打石頭,有的在做陶瓷,他們在幸勤地勞動。然后我去看恐龍,有張頸龍,三角龍每過二十分鐘下一個蛋,還有很多恐龍等等。看到了奧特曼,見得跟電視里一樣勇敢。
到了二樓上,我看見一只螳螂趴在一只蟬上,一只黃雀在后面看,我知道了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我又看見動畫片里的卡通人物。今天真讓我大開眼界!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4
今天我們參觀了天文館,我看到了很多好玩的東西,比如說折射光眼鏡,太陽系里的星球。
天文館分為兩個館是a館和b館,我們先去參觀了a館,下面我來說說在a館里發生的事情。
a館主要講的是地球。除了地球之外,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天象的圖畫,比如說極光、日食、月食等很多天象。我們還看到了火星和地球的東西,a館就參觀完了。
我們吃了點東西就去參觀b館了。在b館里,我們看到了望遠鏡的原理,體驗了一些小游戲,還進了玉石展區,看到了很多隕石,還有每個星球的重量。
天文館太好玩兒了!今天的參觀,讓我想到上帝的創造何等奇妙!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5
結束了中山紀念堂的參觀,時間尚早,我們爺孫倆步行來到西漢南越王墓參觀。
還是06年我參觀過南越王墓。它位于市區北部象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園僅一路之隔。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發掘的嶺南規模最大的唯一的漢代石室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它集中反映了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嶺南地區地理、政治、軍事、社會、經濟、和文化概況,是最著名、最有價值的一處古跡,被列為我國二十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它保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來廣州我覺得應當帶著小孫子到那里參觀,了解南越歷史,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南越王墓占地面積不大,整個博物館擠在周圍的高樓大廈間。大門臨街,需要走上十幾級臺階。館內設三個展區:臨街的三層綜合陳列樓、古墓原址、主體陳列樓。
我們爺倆來到那里,購買了參觀券,在館前留影后,拾階而上,就進入館內參觀。也許臨近閉館還有一個多小時,參觀的人不多。綜合陳列部分已經沒有什么活動,沒有參觀。我們繼續爬樓梯,大概上三層樓,到達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參觀了墓坑。
南越王墓這是嶺南地區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積一百多平方米。墓室的占地面積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崗建的,主要是用石料。墓坑不算大,可隨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仆人十多人以及幾千件隨葬品。
走出墓坑,我們來到主體陳列室,那里由五部分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寶、墓中殉人、御庫藏珍、鐘鳴鼎食。展出的文物薈萃有青銅、鐵器、陶瓷、玉枕、龍袍雕刻等文物飾品,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這些文物集歷史、知識、藝術于一體,透視了古時的歷史淵源,可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生活景象。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和精神,是勞動人民在在物質、精神、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展示。幾千年的禮貌成果真是豐富多彩,輝煌燦爛。深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參觀后感到在這狹小的墓坑里,竟有如此豐富的文物,從日常生活用品、印章、飾品到兵器應有盡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么奢華無恥。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觸目驚心,除了他的妻室,還有很多仆人,甚至小孩,可見古代封建帝制統治的殘酷。
我們走出主體陳列室,又來到一古炮臺,參觀了那里陳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啟程回到。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6
昨天,我們去了科技博物館,今天我們要去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里有恐龍化石、恐龍的骨頭、大象的骨頭恐龍蛋化石等等。在自然博物館我又懂得了許多知識,比如人怎樣進化、馬的進化、大象的進化等等。
我最感興趣人類的由來。人類是由猿人進化來的,猿人最大的特點是學會了用火了。猿人的進化是直立人,直立人學會了制造簡單的工具。直立人的進化是智人,智人的腦容量比直立人大五百立方厘米,還能制造出更復雜的工具了。智人還發明出了劍、箭、弓。智人學會了編織衣服,也開始騎馬了。人的由來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參觀完人類的由來后,我們就去吃午飯了,吃完午飯我們就參觀植物了,看完植物我們就回賓館了。
下次我還要來參觀。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7
天下午,我和東方的同學們來到了沁陽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進了大門,我們看到了高大雄偉的三圣塔,老師說三圣塔由三部分組成,有塔身、塔座。和塔尖。
然后我們沿著彎彎的小路,看到了一些石頭上畫著一些古代的歷史資料,我最喜歡的就是關于女皇武則天的歷史了。
后來繞過了三圣塔,我們來到了碧綠的湖水面前,湖水是綠色的,猶如一塊碧玉,河水里住著五彩繽紛的小魚,它們一會兒吃大家給它們的食物,一會兒比賽游泳,一會兒做游戲,真有趣啊!
走過了小橋,我們一起來到了廣闊的長廊,長廊里有著很多古老的藝術品,有石棺床,隕石和王鐸的書法。
走進大廳,陳列著李商隱的詩歌作品。而且我還發現,原來他也是沁陽人啊!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8
周星期二上午,我們學校五年級全體師生去參觀雷州博物館。雷州市博物館在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
走進占地面積680平方米,建筑面積11600平方米的博物館,沿著“歷史沿革”,“覽盡民俗風情”觀賞“石狗奇觀”,疑視“歷代陶瓷”,品位“古代今書畫”及“紀念雷州改革開放6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等,一個個專題展示讓人目不暇接。同學們贊不絕口,古代雷州改革是民族聚居地,自古以來的民族文化互相融和發展,形成特色的雷州文化。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樓的古代石狗展廳。這些石狗千姿百態,有的咧嘴含笑,有的憨態叮掏,有的面目猙獰,有的鼻大耳肥。這些石狗或坐、或蹲、或伏。石狗體形、重量各異,大的超過2米,小的僅有10厘米,最重的有1噸左右,而一般的石狗跟家庭飼養的狗一樣大小。據雷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最大的石狗是雷州城北門的大石狗,連座約高2.5米,年代較早的石狗是南北朝時期古合州后改雷州治舊址附近的”石狗坡”的石狗,距今約有1400多年。有人估算,僅雷州市境內現存的石狗就約有25萬只。
過了2、3個小時,我和同學們就把博物館參觀完了。博物館里陳列的物品可真多呀,其中有的是捐贈的,有的是什么地方出土的,還有的是借展的等,看得我目不瑕接,眼花繚亂。
中華民族是這么偉大的啊!
萬能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篇9
今天是我們兩周一度的小組活動,我們要去海堤博物館。
那邊離海邊很近,所以很清爽要是夏天去,那就很爽了。
我們到了那邊,首先我們看到了一座奇形怪狀的房子,后來才知道那個奇形怪狀的房子就是博物館,那里面有很多的微章和書,還有很多以前他們用過的工具,我們還在博物館里看了一部有趣的電視劇。
那邊有一個火車頭,那火車頭做得栩栩如生,要是能坐上去,我一定會坐上去,博物館門口還有好幾個石像。
去完了海堤博物館,我才知道我們走的那些大橋原來不是技巧做的,而是用我們人努力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