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的過程是一種對電影深層內容的分析和解讀,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思考電影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1
“起來,起來,快起來,你可別忘了,今日要和應樂天一齊去博物館參觀。”媽媽象只大鬧鐘大聲喊道。我朦朦朧朧的睜開眼睛,打了個哈欠,從床上坐了起來。“快點,快點,時間不等人,不要像只小蝸牛。”媽媽催促道。我立刻從床上跳了下來,飛奔到衛生間洗漱,很快就洗瀨好了。我跑到媽媽面前,幽默的對媽媽說:“報告媽媽,張慧燕洗漱完畢,特來報告。”
我和媽媽乘公交車,首先來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和應樂天一家會合。會合后,我們領取了“第二課堂學習競賽場館實踐活動通關卡”和“工藝美術博物館的闖關卡”后,我們直奔三樓參觀并答題。
我們首先來到第三展區—————巧奪天工的織繡工藝,王文瑛的雙面異色異物異景《雷鋒今昔》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們來到了第四展廳—————經天緯地的編織工藝,趙錫祥的特重工萬縷絲全雕鑲邊床罩給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它是由一個挑繡能手花費4年半時間,用1500萬針精心繡織820朵形態各異的花朵而成的,榮獲2000年首屆西湖博覽會工藝美術金獎。參觀完展廳我們開始答題,耶!我們兩個都得了一百分。
我們接下來去參觀了運河博物館,杭州運河博物館看起來很神秘的樣貌,里面藏著許許多多我們不明白的秘密。里面共分五個展廳,全方位地反映京杭大運河開鑿、變遷的歷史和重要作用,沿運河主要城市的歷史風貌,以及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參觀完運河博物館讓我了解到,在中國古代,運河邊的經濟異常繁榮昌盛,運河是經過好幾個朝代的人才修筑完成。工程浩大,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最終,我們又去參觀了我們最為熟悉的西溪濕地博物館。大門入口種著各種各樣的荷花。進入一樓大廳,到處都是介紹濕地的相關知識的液晶屏和簡介牌。里邊還有兩只可愛而又很逼真的大恐龍,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爭著坐上去照相。在通往二樓的通道兩則,有全世界存在的各種各樣的鳥類圖片和簡介。二樓有許多介紹濕地的通關游戲,讓我們了解了很多有關濕地的知識。
經過對三個博物館的參觀,以及三個場館的通關答題學習,我收獲了許多以前我不了解的知識。我下次還要去更多的博物館,了解更豐富的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2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學生去博物館里參觀,我們大家都很興奮。
當我們排隊走到學校門口的時候,發現停著三輛大紅車。原來,三輛大紅車就是我們去參觀博物館路上要坐的車。老師說,在車上我們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享受一段開心的路上時光。
時間真快,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博物館門口有幾個負責講解的阿姨來迎接我們,之后我們被一個阿姨帶進了博物館。
首先,我們先進入了西廳,我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動物化石,各種各樣,這個世界真是新奇呀!還有一些用泥捏成的小人,過家家、跳皮筋等等,就想小孩們在做游戲,栩栩如生!接下來我們去了東廳,讓我最記憶猶新的就是一座大船模型,十分逼真,講解員阿姨說真正的大船,還要比模型大上許多。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馬上就到了回學校的時間了,大家都很戀戀不舍,我和好朋友約好,等到放假的時候,一定要再來一趟博物館,了解更多奇妙的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3
你去過天文館嗎?你知道有幾種隕石嗎?你知道籃球在哪個星球最重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周五我們一起去了天文館。我看到了鐵隕石,老師說它里面含鐵91%,含鎳7%。鐵隕石身上有好多坑坑洼洼的地方,形狀不規則。老師帶我們看了流星的足跡,還看了有好多星星組成的星團。有一種星星著長長的尾巴,名字叫做彗星,也稱掃把星。
我們看完了a館該去b館了,b館都是體驗的。我看了望遠鏡,在哪個星球上的籃球比地球上的重呢?答案是木星。最后我們照了一張合影,就回學校了。我好期待下一次的活動啊!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4
放暑假了,我和同學熊心凌、麥蔚旻、馮潞一起去參觀廣東博物館。
那天,陽光明媚、艷陽高照,看著沿途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大家都很興奮、開心!
進入了博物館,大家就開始討論去什么館?我微笑著說:“作為廣州的小學生,也應該好好了解廣東的歷史文化,不如我們就去歷史館吧!”“好呀,這主意不錯!”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
到了歷史館,我們都興高采烈地沖進館內。發現了許多精致的物品,比如奇形怪狀的酒壇、與眾不同的三腳盤、美麗精致的陶瓷屋……大家都很驚奇。我心想:古代人真是好厲害,竟然能做出這么多精致的物品!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一個和乾隆皇帝有關的典故。
大家來到一個仿真的陳列室前,里面的所有物品都是雕刻出來的,由于我在書中讀過這個故事,于是講給大家聽:據說乾隆皇帝喜歡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蘇州,當地的官怕皇帝出事,便派人去尋找,沒想到在酒樓找到了,但現在跟皇帝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一跪人家就知道他是皇帝,萬一出現刺殺情況怎么辦?過了一會兒,他們才對乾隆皇帝表示禮意。乾隆皇帝覺得不回禮不合適,于是便把食指和中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幾下,表示謝謝。扣子禮由此而來。我心想:中國的歷史真是博大精深啊!
廣東的歷史真是源遠流長!身為廣州土生土長的我,為此感到驕傲、自豪!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5
海南省博物館展出了以“國家寶藏”命名的國寶精華。帶著幾乎可以說是“企盼”和“虔誠”的心情,我們走進了設立在一樓兩個展廳的“國家寶藏”展廳。
這個展覽所陳列的文物,從被稱作“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堪稱中華文化極至的甲骨文、“青銅時代”最為顯赫的四羊方尊,還有金縷玉衣、編鐘、編磬、人面魚紋彩陶盆……這個展覽被稱作“國家寶藏”,確然名副其實!
我幾乎是忘我地投入了對這些文物的速寫記錄當中,渾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大約出現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杰作《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一件無論是在考古發現還是在藝術表現上都堪稱“人類文化奇跡”的史前藝術作品。作品的紋飾是用黑色描繪的,作為用來盛殮兒童尸身的容器,上面的人面應當是殮葬的主人;豐富的魚飾紋,應當是祈福和富足的象征。
從作品的器物上看,這種通過就地取材、低溫燒制的粗陶制品,時至今日還可以在我省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陵水、瓊中、三亞的黎村仍有制陶傳人。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產生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制陶藝術,相比較于海南的民間傳承藝人,居然也是以女性為主。
《四羊方尊》(是公元前1600年到前1046年之間的大型青銅盛酒禮器,總重接近70斤。
我國素有“水之精為玉、士之精為羊”的說法,羊是德政和善良的象征;民間常把“三羊開泰”比作為福祉和政通人和。這件用四個羊頭組合而成的重要禮器,不但是中國青銅鑄造史上、堪和《司馬戊大方鼎》相比肩的偉大作品,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上,《四羊方尊》無疑更勝一籌。這個展覽的青銅器較多,其中對書法愛好者特別有意義的幾件國寶文物,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虢季子白盤》高:39.5cm、口長:137.2cm、重達4百多斤,是與散氏盤、毛公鼎并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的巨構。“盤”是盥器,有8行111個字,記錄了虢季子的戰功。
《讓瞂其來》是一件全甲刻有“卜辭”文字的龜甲作品,這對有愛好古文字的讀者來說,實在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河南出土的《“作冊般”銅黿》,“黿”就是大龜。就記載在龜背的“金文”來看,這是件古代勇士連發四箭射殺巨黿的紀念性作品;難得的是在我國國寶檔案中,這也是僅見的一件以黿為造型的青銅藝術品,堪稱奇跡。
一路匆匆走過、畫過……眼見還有大量的國寶藝術品還來不及記錄,深感遺憾……
我多么希望這樣的國寶展覽也會如我在國外的巴黎、羅馬,國內的北京、上海看到的類似展覽那樣——一票難求、莊嚴靜穆!
這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國寶展覽、是真正的‘國家寶藏’展覽。如果一件金縷玉衣還不足以說明展覽的價值,這些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精華。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6
今日午時,學校組織同學們去參觀博物館。忘了是誰說的,想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請去它的博物館。而這次參觀博物館,也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
午時一點鐘的時候,車子從學校出發,經過幾十分鐘的車程,最終抵達目的地。一下車,我們就看到了氣勢宏偉的博物院,呈現的是立方體的結構,簡單大方,干凈利索。磚瓦的顏色是暗色調,建筑的外表花樣獨特,很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像青銅大鼎上刻著的銘文。建筑物周圍的景色也很雅致:有水,有橋,有瀑布,還有一塊大石。漫步四周,好似到了仙境。而穿過石拱橋,便到了博物館門前。進入館內,首先便看見一幅巨大的浮雕,精致宏偉,而我們在浮雕下留影后,便開始參觀。
首先參觀了安徽禮貌史的陳列。安徽人類歷史可上溯至250多萬年前的人字洞遺址,亞歐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存,各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里面珍藏很多寶貴文物,如新石器時代的玉鷹,西漢的環形玉龍佩,以及戰國時期的鑄客大鼎等,個個價值不菲,做工精良。
然后參觀了古代工藝珍品,富麗華貴的金銀器,典雅潤澤的玉石器,巧奪天工的漆器,工藝獨特的鐵畫,造型別致的竹木牙角器,無不凝聚著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與才智。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北宋的金邊瑪瑙碗,碗邊依稀泛著金光,碗身還帶著些斑跡,卻絲毫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除了金邊瑪瑙碗,還有木雕李拐像,刻畫的也是栩栩如生,渾然天成,令我不禁對雕刻者燃起了敬佩之心。
除了工藝珍品,禮貌史的陳列,我們還參觀了安徽的文房四寶的陳列。
安徽是文房四寶的故鄉,自古以“四寶”齊全著稱于世,千百年來,安徽生產的選址,徽墨,宣筆,歙硯因制作精良,風格獨特而聞名遐邇。宣紙潔白如玉,細薄光滑,經久不脆,有“紙壽千年”的美譽。而徽墨以松煙,油煙為主要燃料,經過多種復雜工藝制成,具有“落墨如漆,萬載存真”的特點。宣筆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毛純耐用,剛柔得中,構成了“尖,齊,圓,健”的獨特風格。而歙硯更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歙石堅潤,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也是這一特點,讓它著稱于世。
走出博物院,看著那一塊塊青磚,它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安徽的歷史,訴說著安徽的自豪。而經過這次參觀,也更讓我了解了安徽,了解了這個生我養我的土地。
我愛這片土地!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7
今天我們參觀了天文館,我看到了很多好玩的東西,比如說折射光眼鏡,太陽系里的星球。
天文館分為兩個館是a館和b館,我們先去參觀了a館,下面我來說說在a館里發生的事情。
a館主要講的是地球。除了地球之外,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天象的圖畫,比如說極光、日食、月食等很多天象。我們還看到了火星和地球的東西,a館就參觀完了。
我們吃了點東西就去參觀b館了。在b館里,我們看到了望遠鏡的原理,體驗了一些小游戲,還進了玉石展區,看到了很多隕石,還有每個星球的重量。
天文館太好玩兒了!今天的參觀,讓我想到上帝的創造何等奇妙!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8
元旦期間,我和媽媽參觀了洛陽博物館新館。
博物館從外面看象一個巨大的烽火臺,進去后里面寬敞明亮。
博物館共有四個展區。看了《秦漢羅馬文明展》,使我更多的了解了外國的珍貴文物;看了中國《古都文明展》,使我了解到了中國歷史的輝煌;看了《大遺址保護成果展》,使我了解到世界各國對大遺址保護的重視;看了《洛陽珍寶展》使我感到很自豪。
這次展覽的主題是:和而不同。在世界大家庭里,我們雖然相貌不同,語言不同,文明不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對于藝術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看了四個展覽,我感到了祖國特別強大,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人勤勞智慧,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斷鉆研,堅持不懈,才能創造出這么輝煌的歷史。同樣,作為文明古都的家鄉人,我也有一份責任感,文物是不能再生的,如果我們沒有把這些文物保護好,對于我們的后人,就是一種犯罪。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可能他們就只能從長輩那里聽文物的傳說了,比如曹魏時期的玉杯,對我們和后人來說,這種玉杯會越做越好,但那是三國時期的人做的,來之不易呀!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學習,讓科技水平更進一步,保護更多的文物,不能讓他們受到損害,這樣,我們才不會給我們的子孫留下遺憾。
參觀了這些展覽,不僅讓我開了眼界,也懂得了一個道理:人這一生,如果不為祖國做一些貢獻,是沒有意義的。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篇9
周星期二上午,我們學校五年級全體師生去參觀雷州博物館。雷州市博物館在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
走進占地面積680平方米,建筑面積11600平方米的博物館,沿著“歷史沿革”,“覽盡民俗風情”觀賞“石狗奇觀”,疑視“歷代陶瓷”,品位“古代今書畫”及“紀念雷州改革開放6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等,一個個專題展示讓人目不暇接。同學們贊不絕口,古代雷州改革是民族聚居地,自古以來的民族文化互相融和發展,形成特色的雷州文化。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樓的古代石狗展廳。這些石狗千姿百態,有的咧嘴含笑,有的憨態叮掏,有的面目猙獰,有的鼻大耳肥。這些石狗或坐、或蹲、或伏。石狗體形、重量各異,大的超過2米,小的僅有10厘米,最重的有1噸左右,而一般的石狗跟家庭飼養的狗一樣大小。據雷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最大的石狗是雷州城北門的大石狗,連座約高2.5米,年代較早的石狗是南北朝時期古合州后改雷州治舊址附近的”石狗坡”的石狗,距今約有1400多年。有人估算,僅雷州市境內現存的石狗就約有25萬只。
過了2、3個小時,我和同學們就把博物館參觀完了。博物館里陳列的物品可真多呀,其中有的是捐贈的,有的是什么地方出土的,還有的是借展的等,看得我目不瑕接,眼花繚亂。
中華民族是這么偉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