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經典詠流傳》的出現,讓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詩詞真正沉淀在人們心中。詩詞,如淡雅清香的茶,讓人久久回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1
看完《經典詠流傳》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孫楊傳唱的經典詩詞《亭亭山上松》。 我不禁想到一句話:做人當如松!
東漢劉楨的《贈從弟》這首詩,我初一就背過了,如今聽著二十七歲的孫楊引吭高歌,才覺得品出了詩的滋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距離今天已經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之作。節目把這首詩選出來傳唱,尤其是讓孫楊來唱,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劃。因為,這首詩,似乎就是孫楊的寫照啊!
仍記得2016年8月14日,里約奧運會游泳比賽進入到最后一天。中國人都期待著中國名將孫楊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奪得冠軍后,孫楊突發感冒,導致身體狀態欠佳,在預賽中被淘汰。這樣,孫楊也失去了衛冕的機會,他以1金1銀的成績結束了里約奧的運會之旅。我想那時候的孫楊,已經夠難過了,可媒體不放過他,鋪天蓋地的評論向這個大小孩砸過來。 他如果沒有松柏一樣的毅力,如何挺得過來。作為中國男子游泳隊運動員、奧運冠軍、世界游泳健將。哪怕身上一直都有傷痛折磨,但他依舊堅持訓練,盡職盡責地履行他對祖國的承諾,不言放棄!
唱這首歌的孫楊,在經歷了人生的無數風雨后,看起來更成熟了,他以一個體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強不息,其實,這種松柏精神,應該是中國人一脈傳承的文化基因,因為做人當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們的歷史才得以傳承。所以我希望將中國文化傳承下去,讓古代先賢的情懷、智慧能在時代語境里觀照當下,并能扎根、發芽、開花、結果,賦予今人以積極的思考和無窮的正能量!
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2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經典詠流傳》第5期,節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傳唱《山居秋暝》,寫意國畫的舞臺背景與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演繹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關喆傳唱《望月懷遠》,利比亞撤僑故事打動了所有人,“祖國萬歲”成為共同心聲;第三段是黃綺珊傳唱《陋室銘》,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藝術的力量穿透熒屏,愛的力量橫貫人生。每一段都是經典,詠嘆聲一片。
唐代的劉禹錫寫下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統領全篇,以居處的“陋”寫出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首詩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滅,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黃綺珊在傳唱的《陋室銘》時,用她略顯沙啞又高亢純凈的嗓音演繹了《陋室銘》,尤其是音樂剛起就以高音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調,音樂烘托了詩人的高尚氣節,正是藝術穿透熒屏的力量。
嘉賓白茹云把詩當作與病魔作斗爭的利器,以一個普通農民女性愛詩、愛家、愛生命的情懷打動了鑒賞者,也打動了電視觀眾,文化和藝術都融進了對生命的熱愛和歌頌,正是愛滋潤生命、孕育人類的力量。
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3
每一首直擊心靈,并在心靈深處久久回蕩,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音樂創作人的別具匠心,讓經典重拾火爆,《經典詠流傳》,一場精神的盛宴。
本來一直關注中央電視臺,熱切地盼望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開播,結果卻等來了意外收獲《經典詠流傳》。"我把星星唱給你聽。"這是每一位歌手的出場白。實話說,我不懂音樂,也不會唱歌,但是我很會享受聽音樂的那種感覺。幾首下來,真正感受到了經典的魅力。這幾年看春晚上的歌曲,看得實在是虐心。為什么這些經典不上春晚,隨便一首,足以使靈魂得到震撼。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心浮躁,難得有人靜下心來去品讀這些經典。《經典詠流傳》讓經典回歸,值得贊賞。我想在這兒,以文字的形式再重溫經典。
江南
漢·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是漢樂府中一首描述江南采蓮美妙的場景,在《經典詠流傳》中又搭上這么一聯:
云畔遮遠山,山野路彎彎,歌飄山野間。歌飄山野東,歌飄山野西,歌飄山野南,歌飄山野北。
再次聽這首歌的時候,是高考監完考后有些疲憊又略帶如釋重負地坐在大巴車上。那稚嫩的童聲在耳邊縈繞不絕,自己也感覺隨著歌聲飄到江南水鄉。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湖面上,一群采蓮的男男女女,盡情地嬉鬧,盡情地歌唱。那情,那景。青山綠水,藍天白云;魚翔淺底,芙蓉撩水;美女少年,才子佳人。此時此刻,我才深刻地理解:"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首詞了。江南這個地方似乎已經被詩情畫意成了一位大眾"戀人"。
人人愛江南;戀江南;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黃綺珊演唱蘇軾的《定風波》前面"加了這么一段歌詞:
何時起飛何處落定
每一步都云淡風輕
一直尋找一雙眼睛
能看清歲月的身影
都說生命是一次旅行
總在穿越自己的心靈
夢有多遠愛有多深
原來只是一道風景
之前就在《百家講壇》欄目里面聽康震老師講蘇軾,后來又在圖書館借閱了有關書籍。然后就聽到了這首歌,感覺蘇軾在我面前真實再真實,然后鑲嵌到我的靈魂深處。第一次接觸蘇軾當然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了。把酒問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我感覺到了李白式的浪漫,落筆瀟灑,舒卷自如。而事實上,這其中也暗含了蘇軾的無奈,他想與弟弟蘇轍團聚而不能,只能千里共嬋娟了。盡管如此,他能瀟灑自然,積極向上地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他這種心態讓他很是可愛,可愛得有點奇葩。奇葩蘇軾如《定風波》的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他。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下那么大雨,他就無所謂,還一邊吟唱,一邊享受。誰怕?我就這樣,任性由我,淋濕了大不了還有太陽曬嗎。看看這心態。怪不得他總結自己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擱一般人,提都不想提,心塞。蘇軾的一生就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何時起飛,何處落定,每一步都云淡風輕。無所謂官大官小,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好;無所謂貧窮富有,幸福快樂一定要有。生命是一次旅行,總在穿越自己的心靈。黃綺珊這首歌,把蘇軾的處世哲學詮釋的入木三分。好歌,經典,永流傳。
人的一生中總有許多珍貴的'相遇,他鄉遇故知;才子遇佳人;美酒加咖啡。而我也遇到了你,一見鐘情,永久珍藏。《經典詠流傳》的每首歌,都出現在了我的緩存。隨時隨地,有網沒網,我都可以盡情地享受經典之美,音樂之美。愛上了,就是這么任性。
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4
現如今科技如此發達,電子產品鋪天蓋地的闖進我們的生活。閑暇時間總想逛逛淘寶,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戲,熬夜追劇。直到看了《經典詠流傳》才讓我對詩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提起詩詞,多數人都會想起小學時我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背誦的一首首古詩。可是,當時的我們也僅僅是將詩詞背下來而已,并沒有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今天,當我們以現代文明的形式,用現代歌曲來演繹詩詞的意境,才讓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時間譜寫《新學堂歌》,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在耳邊激蕩回旋,每一個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如精靈般敲打著孩子們純凈的心靈,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當現場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時,音樂響起的一瞬間,我的心靈也為之震顫,內心不由自主產生敬佩和感動。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從內心體會到快樂,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們為她鼓掌,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龔琳娜和其愛人老羅也讓我心生敬意。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憑著對編鐘的熱愛,去探索、去研究,即使這樣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成功,但是,他們因為熱愛為音樂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贊嘆!
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5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周日晚自習,周老師組織我們看了經典詠流傳這部片子。經典詠流傳將詩詞與歌詞、京劇等融合在一起,既好聽又朗朗上口,讓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歲少年和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李勝素,用京劇的強調唱出了《仆算子·詠梅》這首詞。他的聲音婉轉好聽,好似天籟之音。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洋,他的京劇唱得這么好。而他從小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語世界中,還能將漢語說得如此之好,實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感到熱血沸騰的就是七十四歲的陳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別看這位老爺爺滿頭白發,可他的聲音卻寶刀未老。媽媽聽了還覺得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呢。柯潔也進行了演唱《長相思·山一程》,他的聲音時而大氣豪邁,時而深情脈脈,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經典詠流傳》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我以后一定繼續觀看。了解更多文化知識。
熱播電視《經典詠流傳》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