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開學第一課》相當于把教育從課堂轉換到了課下,這種模式的教育意義其實比課堂上來得更快,《開學第一課》是一個有內涵的節目,每年呈現出來的主題都不盡相同,讓不少觀看過的學生感觸極深,反思甚多。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
每一年的這個日子,開學第一課,總要如約播放,回首過去,節目有十年歷史,自我入初中時便開始觀看這個節目了。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說到這兒,凡是中國人就無不會想到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此乃中華瑰寶。但五千年五千年華夏文明孕育的并不是如此,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漢字站在了中華文化的最頂端。
節目請來了漢字研究學家王寧先生,向我們展示了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妙趣橫生。尤為“正直”二字,讓我們無不感受到古人的構思之巧妙,意蘊之深刻。“目不斜視,奔向目標”便是正直。癡迷于漢字的還有美國友人——漢字叔叔,他研究古漢字的演變歷程,已經有數十年之久,然而他身患惡疾,確鍥而不舍,他散盡家財建立漢字研究網站,他對漢字的熱愛執著,追求不僅值得我們贊頌,而且也是令我們汗顏的。
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這是人類社會的擔憂,圍棋世界冠軍柯潔,也在人工智能面前遺憾落敗,但是他沒有因此放棄,他雖然承認了失敗,卻沒有感到自卑,因為他認為,人工智能終究只是機器,沒有任何情感,他根本無法享受下棋樂趣,贏琪對阿爾法來說只是勝率表上跳動的數字。
接下來世界鋼琴演奏大師郎朗同8歲的鋼琴少年和人工智能機器人——特奧共同演奏了一曲。同樣,機器人能夠準確無誤的彈著每一個音,但是它改變不了機器人的本質——模仿。世界藝術的巔峰也是由智慧的人類創造,而人工智能只會模仿,他們可以完美的再現巔峰之作,卻不會創造。以我所見,人工智能終有一天會超越人類卻永遠不能代替人類,因為人類締造科技。
感謝《開學第一課》讓我見證了許多從未見過的東西,也讓我不由得感嘆中華民族的文明,智慧是有多么深奧。
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
今天是開學的日子,我在晚上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觀看完節目之后,我被深深的感動了,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上午李老師也給我們上了一節課,我對這兩節課深有感觸。
《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圍繞著抗疫這個話題來展開,節目中分別有鐘南山、張文宏和許多抗疫醫生這些英雄們來作了講話,突出強調了年輕人在這次抗疫中的巨大貢獻。這些事例感染了我,我被他們勇于擔當的精神感動了,我不禁想起了在十七年前的非典時,也是他們這些抗疫英雄挺身而出,為人民的生命而付出、犧牲,這是多么偉大的責任啊!我又想到了鐘南山院士,他是人民的英雄,雖然已經84歲高齡,但他在新冠疫情爆發后,依然像抗擊非典時一樣奔赴疫情第一線——武漢。鐘南山院士的家國情懷打動了我,我決心也要做一個像鐘南山院士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人。而如何成為這樣的人呢?我又想起了上午李老師給我們講的開學第一課。
李老師對我們講的開學第一課分為五個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勵志分享”對我的感觸,李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一篇文章,“華為以201萬年薪錄取天才少年”。老師讀完這篇文章之后說:“如果你想像這個天才一樣成功的話,就必須付出成為天才需要付出的辛苦和勞累。”是啊,誰能不努力就獲得成功呢?每個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超乎常人的汗水的付出,如果你想取得成功的鮮花,就必須用汗水澆灌。我的夢想亦是如此,想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超越常人,就要有堅強的意志與日復一日的堅持努力。只有這樣,成功的花朵才會向我們綻放。
經過了李老師的分享與從《開學第一課》中獲得的思考,我明白了只有努力干好現在應該干的事情,才能選擇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現在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所以,讓我們刻苦學習,爭取長大之后為祖國建設增加自己的力量!
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
己亥年末,庚子年春,荊楚大地疫,染者數萬計,華夏十四億子孫待至家中,共同援鄂,三月后大捷!
——題記
今日我觀看了由央視頻道所舉行的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看到今年的主題“少年強,中國強”,我不禁想到了疫情期間逆行援鄂的90后和00后少年們。果不其然,在今年的節目中,我不但看見了援鄂少年們,還看見了鐘南山院士和張定宇院士,以及陳薇院士等抗疫英雄們。
醫德高尚的鐘南山,堅貞不屈的張定宇,堅守二十六年的謝軍,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的事跡不讓我感動,而最讓我深受觸動的是一位不屈的人,是他的不屈而造就了人們的不屈。
他從武漢某些小區深夜齊唱國歌說起,在黑暗之中是武漢人民點亮了一盞盞燈光,在燈光的明照下唱起了國歌,留下了不屈的淚水。人們感謝白衣天使們,白衣天使也因人民的舉動而流下感動的淚水。從他的講述中,我以一位醫師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去理解武漢這個城市作文 ,去了解金銀潭院所發生的一切。沒錯,我所觸動的這個不去的人就是張定宇。
身患漸凍癥卻從不屈服,他就像一顆小草,雖根部馬上被冰霜所凍,可他仍以自己身為醫者的心態,去樂觀的享受生活,享受從醫,努力實現救助患者,他的原因只有一句話:“因為我熱愛這個生活。”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教給我最多的就恰恰是這個不屈的生命。生命有期,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看待你這個浪漫的一生,如何讓他有價值的去度過,對于張院長來說,他的這一生就是有價值的,最起碼面對疫情的他并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不屈。?
一個個小草的背后都是一個個人,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這一棵小草就算語上冰霜,染上重疾,我們也一定能迎來最美好的明天,因為他們是一個個不屈的生命,也是一個個不屈的人!
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4
作為一名高中生,再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之后,我深受觸動,作為學生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不去奮斗,我們有什么理由喊苦喊累!我此刻非常迫切的想長大,我非常希望我可以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在這個學期,我一定要好好加油,努力學習!
中學時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形成人生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段。明確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是每一個中學生必須認清和學會的問題。知識像海洋那樣遼闊,像海洋那樣浩瀚。一個人無論天資多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頑強,學習條件多么優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識學到手。有的同學總想學到一切,要薔薇也要雪。他們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邊又開放著朵朵鮮花,可是,知識大海的守門老人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呀!
知識時常需要更新,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又可能遺忘,但獲取知識的方法卻不會被丟失。相傳有一個人,巧遇一仙翁,仙翁點石成金送給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點石成金的指頭。這個人為什么要指頭呢?因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總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點石成金的指頭,那就可以隨心所欲了。古人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也就是這個道理。毛澤東同志說過:"學習是學習,學習的學習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徑。學法是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和運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付出的艱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堅持不懈,日久天長,學習才可能成為自覺的行為,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所以,學習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徑,它只是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的程序以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各項具體措施。
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必將更加刻苦!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約兩個小時的時間,我感覺很震撼! 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主持人有撒貝寧、何炅。主題是“創造向未來’,這是一個充滿科技感、未來感的主題。這一次的節目共分為四堂課,每一堂課都有兩位主講老師,有表演嘉賓,還有小游戲、小實驗。很豐富、很有趣的課堂,我收獲滿滿。
第一堂課的主題是“夢想”,讓我最感動的是攝影師解海龍相機記錄的故事。看到一張張照片里的小朋友們:吃不飽、穿不暖,上學條件非常艱苦,甚至大冬天要脫衣服游泳過河去上學,也要讀書。他們期待知識改變命運,現在條件優越的我們,還有什么資格不好好讀書、努力拼搏,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呢?
第二堂課的主題是“奮斗”,這節課我感覺超牛掰的是世界珠心算冠軍:王桐晶。現場同學挑選六位數閃現,要她計算,居然一秒算出正確答案,把同學們一個個震驚得呆若木雞。聽說她12年刻苦訓練的練習卷,可以鋪滿100間教室,原來特異功能也是練出來的!
第三堂課的主題是“探索”,國產第一架大飛機C919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講述”中國制造“的故事,讓我第一次了解了飛機的知識。C919飛機制造過程中,困難重重,時間漫長,吳光輝沒有放棄,堅持不懈。這讓我想到學習中我們不要碰到一點點難題就退縮,勇敢探索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堂課的主題是“未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無殼孵化小雞實驗。看了這個實驗我就忍不住自己立馬去拿雞蛋試一下,當然肯定不會成功,但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里,我要去創造更多新奇的東西。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自由則國自由.”結尾的“少年說”讓我非常興奮。我們就是要去改變未來的那批少年,我們要好好學習,發憤圖強,建設更美好的祖國!
開學第一課個人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