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電視劇觀后感
個人覺得現實中的醫生跟這部電視劇塑造的醫生形象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不否認現實中也存在這樣負責的好醫生。如果現實中多點這樣的好醫生,那可真是全人類的福氣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急診科醫生》電視劇觀后感1
最近在看《急診科醫生》,萬萬沒想到親人就突然住院,我急忙從外地飛回來陪護,由此在急診室度過了12小時,也胡亂想了些事。
在急診室的12小時,一位年逾60歲的高血壓病人讓我印象深刻。
這位病人是由幾個穿著清潔工制服的工友送進來,就應也是一名清潔工人。護士給這位病人簡單檢查后要求住院觀察,請病人把家屬叫來。這位病人便掏出一個會大聲播報號碼的老人機給兒子打電話。電話里聽到他兒子模糊應承著立刻過來。過了一個小時,他兒子仍沒有來,幾個送他進來的工友默默在旁踱步,似乎也沒有錢去墊付住院費用。
接近中午,他兒子最后到了急救室,皮膚黝黑,穿著一件有些油膩的棗紅色毛衣,領著一個懷孕的女子,女子很胖,走路時候腿腳也不太利索,臉上掛著憨厚的笑容。
兒子簡單向護士詢問了病情,護士要求他去辦住院手續,他支支吾吾問護士能不能不住院,開藥回家吃。負責醫生走過來,語氣有些沖的斥責了兩句,大意是狀況很嚴重,盡量住院,家屬就應配合。
這幾乎是《急診科醫生》里一樣的場景。在工地上做工的兄弟二人去醫院看病,在醫生確診弟弟不是簡單的發燒之后,在弟弟已經明顯身體異樣開始拼命抽搐時,哥哥仍然上前拉弟弟起來,說“弟弟,我們不治了,起來,我們回家?!?/p>
有人說沒錢去借啊,砸鍋賣鐵也要看病啊。見死不救還是親人么?
真的是他們冷血么?我覺得不是。不是說旁觀者皆是晉惠帝,只是說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就像你去勸一個原生家庭破裂的人說,去戀愛結婚吧,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去勸一個抑郁癥的人說,開心點啊,哪有那么多想不開的事。
最近帝都在清理低端人口,要求棚租戶限期搬遷。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剛好在港澳旅游,我想起那幾日香港sogo百貨里的香氛,想起愛馬仕門口排隊的長龍,想起在名品店里穿梭的踩著細高跟的女人,永利皇宮面前激蕩的音樂噴泉和美高梅門口宏偉的金色獅子。
而手機里的照片呢,是坐在電瓶車后座哭泣的女人,被碎玻璃扎傷臉頰的孩子,無處可去的老人,堆滿垃圾和廢品的街道,角落里一個被踩臟的的洋娃娃。
我發了些照片在朋友圈,有個同學評論,雖然方式有些粗暴,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什么叫沒有辦法的辦法呢?我們該為這次幸存高高掛起么?該為這看起來穩定的生活開心么?趁著房價漲價前最后一批買的房,每月吭哧吭哧支付的高額貸款,用著進口的空氣凈化劑,偶爾去國外度假,冬天在小樽的雪景里用手指比個心。還不夠么?社會的進展是要有人犧牲的啊,已經爬到半山腰的人需要回頭看沼澤里溺死的人么?
但水也可能會漲高,淹沒半山腰喜逐顏開人的頭顱。
11月太冷了,生活也將我打的灰頭土臉。我跟小劉說,太辛苦了,條條大陸通羅馬,沒想到這么多人出生在羅馬,真是他媽的了。小劉說給我買了件衛衣,李誕出品,衣服上印著“三屆皆苦”。
對了李誕還說,人是能夠開心起來的,別太難過了,人間不值得。
人間的確不值得,生而為人,十分抱歉。
《急診科醫生》電視劇觀后感2
最近閑著無事觀看了急診科醫生這部劇,其實看到前十集的時候我就想棄劇了,但是還是咬著牙把這部劇看完了。看完之后的感想就是太脫離實際,編劇應該是想歌頌白衣天使是一份偉大的職業而用力過猛。有的時候為了歌頌而去歌頌就會顯得很假,現在觀眾已經不是__十年代那時候似的,你稍微一煽情就能換來一片掌聲和眼淚的了。一味的在片中搶救時采用很宏偉的配樂,或者在取材時總是選一些離生活很遠的題材無法引起共鳴的。
故事的框架是一個兩軍對壘的急診科空降了一個哈佛高材生,使得急診科變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勢力在一次次的救死扶傷中慢慢發展為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了。真特么有意思,在這種人人都削尖了腦袋想往上爬的機關單位里居然能因為一個外來的白蓮花變得團結友愛起來了,難道觀眾都是傻子嗎?這種情況最多就是保持表面的一團和氣。故事的次要線索是江曉琪的父母燒死的真相,但是這部分再開了個頭之后毫無進展,直到最后幾集才草草交代了一下。故事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歌頌白蓮花圣母婊如何幫助小偷、失足婦女、底層勞動者、救人英雄等等……這樣的人設真的是很不討人喜歡,雖然我們的社會是應該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但是造成底層人民看病難得關鍵問題不是醫生造成的。是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造成的,不是靠幾個白蓮花幾個圣母婊就能改變的,這樣的雷劇情醫護人員也會很氣憤的!
本來想給一星差評的,但是由于反派的表現還是給個二星吧。劇中的反派方志軍和梅律師的助理還是演的蠻真實的以及一開始時的江珊也是蠻真實的。
本劇跟前段時間播出的《外科風云》相比相差太多,雖然《外科風云》的風評一般,但是這部劇完全不及?!锻饪骑L云》的主線與輔線相當清晰而去同時并進,至少你是能看到有進展的。而這部劇完全是劇情拖沓,很多事情都最后都是草草了事。都說王珞丹和白百何的戲路差不多,但是我想說王珞丹前幾年跟林峰演的《大漢賢后衛子夫》也是這種白蓮花的角色,能不能有點突破~
最后最讓我受不了的槽點是落了塊紗布在別人肚子里和抄襲論文的那個,你的良心不會痛嗎!你這樣的人就應該去食堂給人盛飯!
《急診科醫生》電視劇觀后感3
我最近在家看了一部電視劇叫作《急診室醫生》,這個電視劇的主要劇情是以江主任、何主任和劉主任為首的義務人員怎樣救治急診病人的故事。
有一個片段跟我們現在的情況相似,分診臺她們接到了兩位不同尋常的病人,這兩位病人是從非洲回來的工程師,他們一下飛機就直奔醫院的急診科。護士給這兩位病人量了兩次體溫,這兩位病人其中一位比較嚴重,開始溫度是37。3度,不長時間后溫度升到38。5度。江主任離這兩位密切觀察者最近,最容易被病人感染。她讓這位病人做些檢查,從這些檢查數據來看,江主任發現:這就是新型冠狀病毒,也稱為超級細菌,死亡率比非典高許多。
江主任立刻讓所有醫護人員把病人送至隔離區,并且把醫院通道關閉,讓有關人員把每個地方進行消毒。江主任讓醫務處主任追蹤飛機C9__號上所有人員情況,并把情況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
江主任把病人隔離了,她和同事何主任處在與病毒的抗爭中,有關醫療部救援了這個醫院,讓他們取了患者的血樣,去進行驗證,他們得出結論:“這種病毒不會人傳人的?!?/p>
這種情況和武漢剛發生疫情的時候那么相似啊!就是因為說人不傳人,造成了全國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肆意泛濫。現在讓我們這些學生只能在家里學習,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現在我國的這個疫情能夠控制住了。為什么能夠控制住感染呢?因為中國有一位年紀已84歲的鐘南山院士,他連夜趕往武漢,并讓武漢趕緊封城。鐘南山是因為調查了數據變化而下的結論:這種病毒一定會人傳人。
一場戰役打響了,千千萬萬個江主任、何主任、劉主任逆行而上。我從電視中看到他們抗擊新冠疫情請愿書上留下的血紅色的手印,車站揮淚送別、迎難而上的精神和勇氣,帶著白衣天使的職責和使命,毅然踏上了援鄂的列車,剪去多年的秀發,換上厚厚的防護服,穿上成人紙尿褲,舍生忘死守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線。我們看到了逆行者最美背影,那堅定執著的眼神,毫無怨言奮戰在抗“疫”一線,熬夜成了習慣的工作,臉上勒出的痕跡是最美的,感動著我,卻讓家人心疼,是青春流淌著的熱血,是白衣印紅心,病房里留下他們匆忙的腳步,一線醫務人員為此付出巨大犧牲;接連聽到醫生護士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消息,用職業豐富了行動的底蘊,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一線,牽動人民的心,前赴后繼;這場戰“疫”中,醫務人員舍己為人,忘我工作,日夜奮戰,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他們把熱血和生命留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濕潤了我的眼。
觀看完這部電視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醫生和護士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人。精湛的醫術,強烈的責任心,高尚的職業道德,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永遠感動和激勵著我。
《急診科醫生》電視劇觀后感4
最近這部電視劇應該很火了吧,我不敢保證在社會上,但是絕對在醫院火了,到處可以看到聽到同行對這部電視的評價。電視里的每個醫務工作者都很優秀,很酷,待遇也很好。作為現實里真實的我們,兩者相比較,我們不管從哪方面比,似乎除了平庸,就剩土。不知道現實是怎么評價生活里的青年醫生的我門,可是,此刻,我們看著電視里我們的生活寫照,再想想現實里的我們,每天過的貌似平庸質至極,氣質形象絕對土到家。面色白而泛黃,身軀忙而無形,白大褂反復清洗消毒,不再潔白無暇,筆墨藥星,血點時常點綴其中。激情,無影可尋。
電視劇是一部戲,戲的根源來自生活,而我們就是生活里的他們。他們把工作做的勃勃生機,生活過的精彩紛呈,作為生活里的我們,我們更應該把工作做的有活力,過的更精彩才對,可是,此刻,我們,不是在量患者的尿液,就是在觀察臥床患者屁股的皮膚情況,協助翻身拍背,一遍又一遍給患者解釋藥物的吃法,作用。一會,電視打不開了,護士,護士,廁所馬桶堵了,護士,護士。護士,房子門鑰匙打不開啊,護士,我床單不小心,弄臟了,你給我換一下吧。要不,就是一頭爬在桌子上,記錄完這本,記錄那本,簽完這個,牽那個本,核對完這里,那里在核對,每天工作如山,細碎繁瑣,所謂最初的工作激情,早就無暇顧及。
由于工作本身繁瑣,量大,服務對象特殊,還有生命的神秘不確定性,疾病的變幻莫測性,患者的情緒不穩定性,家屬對醫學陌生性,社會經濟的壓力等等,讓當下醫患關系,猶如一根繃的不能再緊,隨時可能斷裂的皮筋,讓我們醫務工作者生活再水深火熱中。開會學習如家常便飯,加班加點習以為常,不被理解白口難辯,委屈滿滿無處可說,隨時還得義無反顧的奉獻。職業本身給我們帶來的,讓我們時常抱怨這個職業。但,心里,血管里,靈魂里,還是對它抱有最崇高的敬意,和熱愛。但是,今年以來的打醫殺醫事件,確實傷了我們的心,讓我們對這份職業失去了信心,敬意,熱愛全然淡化,有的是恐懼,后怕。最初的激情更無從談起。
打醫殺醫事件是偶爾的。時常的不理解,因為他們不是學醫的。常常的委屈,因為,搶救生命是不分等級貴賤的。時刻的學習,因為,生命是寶貴的。經常勞累,因為我們是生命的捍衛者。我們對這個職業,從選擇它的那一刻,從穿上白大褂那刻,從宣誓那刻,我們對這個職業的熱愛,敬仰,對隨時捍衛生命的責任銘記于心。這些,隨著工作歲月的延長,服務對象對我們越來越多的不理解,誤會,傷害,等等,讓我們把這分熱愛,敬仰,使命,慢慢淡化,有時甚至在沖動下,讓我們覺得,我們完全已經不在熱愛,敬仰它,完全忘記使命。
但是,當,生命在危機的時刻,在受病魔折磨的時候,那顆,已經跟熱愛生命,敬仰生命,捍衛生命融為一體的心,依舊怦然而動,熱血沸騰??吹角嗄赆t生們在搶救病人的時候,自己跟他們融為一體,看到他們那身白大褂瀟灑的漂移在病區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對這份職業的熱愛,敬仰,對生命的使命,我們早已真真切切跟自己的骨骼,血液,心,靈魂完全融合。所有抱怨,所有不愉快,所有的忘記,只是讓我們忘了對這份職業最初的激情。
日復一日的工作,我們把我們最多的時間給了這個職業。經過歲月的洗禮,經過職業的磨練,我們對日常的工作慢慢習慣,對這個職業的激情慢慢淡化,我們不再關注我們所存在的職業的高尚,我們所從事的職業的神圣,不在關注我們自己穿上白大褂一樣英姿颯爽,揮起雙手來一樣,技術超群,堅強有力,面對我們的服務對象,我們一樣感情豐富,超有愛心,對這份職業的熱愛,敬仰,對捍衛生命的使命不再高調唱出,不再夸張表現,有的只是默默的用行動來說明一切。久而久之,讓我們遺失了對這份職業的激情。
不管這部電視劇演員的演技怎樣,故事怎樣,有沒有出錯,但是,他們的演藝,讓我們每個醫務者尋回了當初選擇它那刻,穿上白大褂那刻,宣誓時我們對這個職業最初的激情。有了我們,才有了這部電視劇,我們跟他們一樣,找回我們對這個職業最初的激情吧。不管世界變的如何,不管這個職業的路程變的如何,不管我們服務的對象如何,我們最終負責的是生命,熱愛的是生命,敬仰的是生命。每個生命僅此一次,選擇已經作出,那就拿出我們融于靈魂,融于身體,融于心的熱愛和敬仰,尋回對這份職業最初的激情,手挽手,踏實有力,激昂奮進,行使使命。干出我們的優秀,走出我們英姿颯爽,活出我們精彩,筑起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生命捍衛碑。
《急診科醫生》電視劇觀后感5
最近剛看完了一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結局很好,整個劇情很平緩,我很喜歡。因為越是這樣,越接近現實生活,越能把電視劇的主題體現出來。
每一集中都會有無數的病人匆匆被送來醫院,每次這個時候,急診科的醫生就會迅速的行動。因為去急診看病的,生命都是僅剩最后一口氣的人,所以時間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切。
記得有個女醫生,一開始一直想著爭主任的位置,結果有一天她失散多年的女兒突然出現在她面前,并且患上了白血病,她一下子就想開了很多事,因為她此刻的心里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她的女兒趕快好起來。我想在于生命面前,其他的一切真的好廉價,可人偏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能覺悟。我記得里面的醫生們說:“咱們做醫生的,每天面對那么多病人,看了那么多在死亡邊緣掙扎的人,更應該體會生命的可貴。有時候想想,生命其實挺脆弱的,有時候吃一口饅頭都可能引起生命垂?!?/p>
我還記得里面的江大夫,第一集就救了一個小男孩,因為小男孩偷她的東西,才牽連到一起的。這個小男孩得了糖尿病,江大夫自己花錢并親自給他治療。小男孩在出院以后沒有地方可以去,江大夫便同意讓他跟自己住。
小男孩有一次賭氣問:你干嘛要救我?
江大夫說:因為你需要我的幫助。
小男孩說:世界上那么多人需要幫助,你忙的過來嗎?
江大夫說:世界上那么多需要幫助的人,可是只有你遇到了我。
這個小男孩最后不再做小偷了,而是去讀書了。當然江大夫已經把他當成親人了。這一個故事貫穿了整部電視劇,也是戳中我淚點的關鍵所在。
當然,有時候想想,當醫生的是真心不容易,我特別贊同江大夫的一句話,她說,論刀工技術,那些殺豬宰羊的屠夫不比醫生差到哪兒去,所以一個好醫生,不僅要有一流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拯救患者,如何在短時間內合理的安排每一份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