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5篇案例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一】
然而,這恰恰也是這部電視劇的獨特魅力所在。導演說:“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改革力度使然。”大時代、大制作、大力度,必然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該劇很好地體現了我們敢于曝光問題、敢于正視問題,充分證明了黨在改革斗爭中的堅定決心和高度自信,大氣磅礴,正氣凜然,讓人振奮。
通過精彩的情節讓正義震撼人心。看該劇,人們感悟到的是正義的力量,陽光的精神,正氣的浩然。《將改革進行到底》講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論、體制機制和實踐成果,展示了各領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關鍵突破,展示了各地方各部門推進改革落地、見效的積極作為,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堅克難的歷程,展示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創新、奮斗,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他們是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正氣,勇于擔當勇于奉獻的使者。他們身上的正義精神傳承昨天,啟迪今天,當然會震撼觀眾。
通過精湛的表演功力讓正義震撼人心。一句為激情燃燒的歲月驕傲,擊中全民淚點,“劇中所有的藝術家,要的真心好!在這里,演員的表演功力發揮到了極致,表演功力與正義精神融合、升華,塑造出了觀眾心中的那個好形象,演員演到了觀眾的心坎上。
通過精彩的語言讓正義震撼人心。“坦率地說我們一些干部,其素質已經遠低于一般國民的素質了”,這是義正詞嚴之言;“共產黨人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人民幣服務的”,這是正氣浩然的語言;“你大把大把撈黑錢的時候,怎么沒想到自己是農民的兒子,現在出事了,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中國農民那么倒霉,有你這么個壞兒子”,這是一針見血的批評語言。仔細研究該劇,你會發現那些老百姓心中想口中說的語言在演員那里,信口拈來,通過語言提升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過觀看《將改革進行到底》使我更加堅定對中國共產執政的信心,我們內心深處都有對正義的呼喚,都在崇尚正義,期盼正氣。事實上,改革從來都不僅僅是中紀委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講,《將改革進行到底》就是這樣一部收拾人心、凝聚共識、推進改革的上乘之作。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二】
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持續熱播。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不是哈姆雷特似的兩難選擇,而是可以雙贏的。對我國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進行了全面部署和改革,助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住綠水青山。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沒有良好環境的支撐,我國的經濟又怎能持續健康發展,環境問題也將積重難返。新形勢下,如何守住青山綠水,保護生態環境深深叩問當下。
對環境問題要有“知微知彰”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對待壞境問題,必須深刻認識其根源、形成和發展過程,了解環境問題對生活、生產、經濟發展的深刻影響。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樹立環境危機意識,不能單純地去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要敢于擯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敢于沖破經濟利益問題的束縛,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戰爭。
對環境問題要有“刮骨療毒”的氣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推進,創造一個個世界奇跡。但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這種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得來的發展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持續的。所以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改革進入深水期的時期,必須擁有“刮骨療毒”的氣魄,敢于破除沉疴痼疾,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觸碰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以一種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持之以恒的毅力,大力整治環境問題,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對環境問題要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環境問題持續發酵,亟待解決的今天,責任擔當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地區經濟社會能否健康持續發展,關鍵在于該地區黨委和政府對環境治理是否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隨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治理環境問題的責任扛在肩上,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遠矚,砥礪奮進,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相信“生態文明建設”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掀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滾滾浪潮。
江山如畫,旖旎多姿。這是我們的祖國,更是是我們的家園。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大力推進,多嬌江山、碧水藍天將映入我們的眼簾,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將秉持“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發展理念,做好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共建美麗家園。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三】
近期,中宣部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連續播出10集電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迎接黨的十九大。在新的時代語境中,我們就應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筆者認為能夠從“五個勇于”入手,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用信念和行動去不斷解決問題,突破阻礙,開拓進取,讓新時期的革命勝利果實普惠大眾民生,讓黨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勇于學習,深入推進思想鑄魂。“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深入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關鍵在于推動學習的深度拓展,目的就是要用黨的先進的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隊伍,讓大家更加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持續高度一致,始終牢記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實黨的群眾路線,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我們要牢牢把握機會,加大學習力度,認真學習黨的政治理論知識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重要精神,在新的時代使命面前,用好思想理論武器,開拓向前,繼續前行,永不止步。
勇于擔當,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職責。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歷史使命和職責擔當。1949年主席為新華社撰寫的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時,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歷史使命是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當前的時代使命是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質的飛躍的革命,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我們要切實擔當起自己在新時代的使命和職責,用真情真心實意去實干,堅持學做結合,在做好做實上狠下功夫,砥礪前行,奮發圖強。
勇于革命,鑄牢黨的先鋒堡壘。“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的優勢”。作為一個具有96年歷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潛力。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全所未有的提升,一些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開始淡化,為民服務意識變得淡薄,艱苦奮斗的作風也丟到一邊。我們要繼承發揚好黨的自我革命這個優良傳統,敢于承認并改正錯誤的勇氣,一次次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癥、解決自身的問題。我們要持之以恒用好學習教育這一有力武器,努力做到懸崖勒馬。對于執迷不悟者,堅決依法依規嚴懲,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斗力。
勇于戰斗,努力攻克艱難險阻。新形勢下的中國,機遇與挑戰并存。新時期有新的任務,伴隨著新任務必然出現新的問題和困難。在全面貫徹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困難和挑戰在所難免,我們務必勇敢去應對。我們要繼承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不畏困難,勇于戰斗,在戰斗中將信念扎根于現實的土壤,在戰斗中兌現自己對時代、對黨、對人民應有的職責和擔當,堅持做到知行合一,苦干實干,奮發有為。
勇于勝利,讓勝利果實普惠人民大眾。所有的一切努力,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勝利。舊中國我們拿出“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氣勢努力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的是勝利,此刻我們“持續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為的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也是為了勝利。我們要勇于開拓進取,不畏艱險,堅定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勝信心,堅定全面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勝信心,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咬定目標不放松,“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我們要把勇于革命,勇于戰斗,勇于勝利的革命情懷發揚光大,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爭取“革命”事業更大的勝利,讓全國人民和我們一同抵達“光輝的彼岸”。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四】
11月13日,“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系列論壇第三場播出,中央組織部部務委員張建春帶我們回顧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取得的成就。其中關于“堅持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改革開放事業成敗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的精彩講解,讓人深深體會到黨和國家為大力培養選拔“好干部”,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中所下的大力氣,我們大學生選調村官便是被“下力氣”的一員。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曾講“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為第一位,有德才能做到“忠”,忠于黨忠于人民,是為“好干部”的基本。“好干部”的標準有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二十字,總結而來就是德才兼備。在選調村官的選拔考試中,報考條件中第一條就是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品德優良,這是從“根”上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
實踐磨煉,“嚴愛”結合,優化干部成長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如我們大學生村官選調到基層一線鍛煉,就是讓我們切實體驗“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緊迫急促,同樣也給我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詩和遠方,相信我們能夠經受考驗、砥礪成長。
梯次配備,有序更替,提供充足后備力量。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黨的干部中的人才力量同樣重要。“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士必起于卒伍”,我們這些初出茅廬大學生村官們,邁出溫暖的校園到基層一線,我們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成長,培養鍛煉能力,不斷打磨自己,提升政治素養,強化業務能力,時刻做好準備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貢獻力量。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五】
人民軍隊站到了歷史的拐點上,正在經歷一場脫胎換骨式的重塑改造,我們有幸成為其中一份子,既有推動軍隊變革的歷史責任,同時要經受大浪淘沙式的篩選。
大船啟航,檢驗的是忠誠
以變革求強盛是強國強軍的歷史規律。商鞅變法開啟大秦王朝興盛序幕,胡服騎射助推弱小趙國躋身七雄之列,明治維新撐起東瀛日本霸權妄夢,全民國防堅實以色列不懼環敵底氣。作為軍人,最悲哀的是面對強敵踐踏疆土無力驅逐,最痛苦的是祖國和人民需要時打不了勝仗。現在改革強軍航船正向深水區進發,是踏浪前行,還是臨陣退縮,是最能檢驗黨員干部是否忠誠的“試金石”。只說在嘴上的忠誠不是真忠誠,只寫在紙上的看齊不算真看齊。必須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把個人的命運與黨的事業緊緊捆在一起,以忠誠為“楫”,主動當好這艘大船的“劃槳者”。忠誠,就是要做到一個聲音,心無雜念,耳無雜音;忠誠,就是要持守一個信念,堅信這支軍隊經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必將站上世界強國軍隊的潮頭;忠誠,就要形成一個自覺,自覺向黨和軍隊的事業看齊追隨,自覺承受起改革之痛和使命之重。
大道無痕,挺起的是實干
改革是求索者的事業、實干家的舞臺。歷史上空談誤國的教訓令人警醒,滿腹經綸的趙括紙上談兵慘敗長平,言過其實的馬謖揮淚別街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限于教條的王明,差點斷送中國革命的前途。當前,省軍區系統改革大方向已定,戰略定位進一步聚焦,職能作用進一步凸顯,發展目標進一步清晰。改革給我們留下的,不是評頭論足的話題,而是俯身實干的舞臺。實干,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時不我待、舍我其誰的緊迫感責任感,圍繞既定的目標任務,不等不靠向前奮力推進;實干,就是要心無旁騖干事業,做到有位置努力干好,換位置盡快適應,沒位置堅決服從;實干,就是要善趕早集搶先機,著眼國防動員主責主業,超前謀劃、主動探索,使我們的思維理念、工作節奏、行為習慣盡快步入“改革軌道”。
大潮競涌,亟需的是從容
面對改革大潮,葉公好龍者有之,守株待兔者有之,掩耳盜鈴者有之,刻舟求劍者有之,吹毛求疵者有之,各種聲音紛紛登臺、相互激蕩,原因不外乎“怕”字作怪、“私”字作祟、“慣”字作梗。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既然決定不了改革的進程,唯一的途徑就是主動改變自己,從容面對改革。從容,就是要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死守自己的小九九、小算盤,站在全局看局部、站在未來看今天,不信幾年或十幾年之后,無論你是否還在軍隊,我們再回頭看看這支軍隊的變化,就會感到自己現在的付出和犧牲都是值得的;從容,就是要跑好改革“最先一公里”,把自己置于改革的拓荒者、開路人角色,主動掃除思想上的障礙、行動上的梗阻、利益上的羈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推進,一個方案一個方案落實;從容,就是要甘當改革“小小鋪路石”,改革偉業需要無數人默默接力奉獻,像撐船一樣在船行風浪間齊心協力,像打鐵一樣忍受火爐炙烤反復敲打,像做豆腐一樣三更睡五更起不辭辛勞,甘做陽光大道上那顆不起眼的小石頭。
大考當前,體現的是擔當
改革是一場回避不了的大考,主考官是黨和人民,答卷的方式是我們各級執行改革決策的實際行動,最終的評判者將是歷史和戰場。勇氣和擔當是革命軍人的代名詞。作為軍人,要切實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真正擔當起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就是要正確對待得失,我們每個人穿上軍裝的那一天,就要想到脫下軍裝的那一天。改革進程中,總得有人發揚風格,總得有人作出犧牲。我們都要相信組織,會給每個人作出合理的安排;擔當,就是要敢于直面矛盾,改革每個步驟和環節的推進,都是場闖關奪隘的攻堅戰。在這場戰斗中,有的要轉隸、有的要縮編、有的要歸建,各種矛盾交織疊加,需要我們主動挺起肩膀,切實樹起新一代國動人的擔當氣魄;擔當,就是要領導示范帶頭,身體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導。要堅持臺上教育別人與自我踐行遵守一致起來,堅持入伍入黨的初心與走上領導崗位的思慮一致起來,堅持向組織表態和內心的真實想法一致起來,以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高尚品德向習近平主席和中央軍委交出滿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