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后感
慶祝建黨100周年為主題的電視劇《光榮與夢想》整部劇以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革命生涯為主線,輔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秋收起義、長征、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后感1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上,有一支欣欣向榮、所向披靡的紅色隊伍。在戰爭時期,他們讓外敵聞風喪膽;在和平年代,他們讓百姓放心安心,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之初的50多名黨員,到2018年底的9059.4萬名黨員,在這近百年的奮斗歷程中,共產黨員用忠誠、干凈、擔當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2周年之際,讓我們共同在共產黨員的“獨家記憶”中憶初心、擔使命!
一身軍裝,赫赫戰功中是對國家最忠誠的承諾。“我滿腦子都是要消滅敵人,要完成任務,所以也就不怕死了。”一場退役軍人的信息采集,讓我們認識了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從穿上軍裝的那一天,張富清老人就對自己說,不能給這身軍裝丟臉,不能給國家抹黑!壺梯山戰役、永豐戰役中,張富清老人都作為組長沖鋒在前,炸碉堡、殲敵軍、繳槍支、破封鎖。“輕傷不下火線”,是中國軍人的倔強與驕傲,而60年來的深藏功名,是對祖國忠誠最無言的宣言!
“你退后,讓我來”,簡短而又有力的話語,讓我們牢牢記住了28歲的掃雷英雄杜國富。正值青春的年紀,卻能在危急關頭,用血肉身軀護住一方平安。明知道前方有危險,卻依然選擇直擊面對。手榴彈響起的那一刻,他倒下了,但在我們的心里,他用堅定信仰、鐵心報國的政治品格踐行處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他,站得比誰都高!
從張富清到杜富國,是中國軍人、是忠誠信仰、是勇敢無畏,將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無論是炮火紛飛還是和平穩定,當每一次危險來臨,他們都無條件地逆行而上,這個就是我們中國軍人,是我們最忠誠的衛士!
一本筆記,腳踏泥濘中是讓青春最絢麗的顏色。他是一名80后的年紀卻有卻60后般花白頭發的鄉鎮干部,他,是李忠凱。作為基層干部,“白加黑”“5+2”的生活已然成為家常便飯。他走遍灣碧鄉的每一寸土地,與群眾磨破嘴皮地宣傳移民搬遷政策,在接待高達數千次的村民走訪和矛盾處理后,終于順利推進。如今的灣碧鄉已經與之前大變了模樣,不僅居民住上了高樓,有了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幸福指數也在穩步提升!
被譽為“全國脫貧攻堅模范”的第一書記黃文秀,從名校畢業后主動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基層農村。在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筆記中,記錄著黃文秀與百坭村的故事。她深入群眾,一戶一戶摸清需求;團結干部,耐心細致做群眾工作。為了落后變新顏,她一心撲百坭村,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將貧困發生率降到了5%以下。她用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賦予了青春最絢麗的色彩!
從李忠凱到黃文秀,不同的區域卻有著同樣的擔當、同樣的角色。是什么讓他們精神飽滿面對工作、是什么讓他們忘記家庭忘記自己、又是什么讓他們不顧容顏變化而又斗志昂揚?是選擇國家選擇人民的無悔、是作為基層干部的職責,更是作為中國共產黨員的使命!
一心為黨,翻山越嶺中是與人民最溫情的定格。從紅軍五萬里長征路,到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從小米加步槍的簡易到工藝精湛的武器,偉大領袖毛主席就與黨、與人民產生了血脈相連的關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是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制勝的總結,只要與百姓心連心,我們的隊伍就會不斷壯大!
“一枝一葉總關情”,從梁家河到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也一直將人民掛在心上。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坦言“青年要生逢其時重任在肩”,鼓勵青年要有理想、有擔當、有抱負。面對望革命老區的人民,他翻山越嶺也要去看望,“飲水思源,黨和國家不會忘了你們”。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他便輾轉車途程去關愛貧困山區的孩子,“一定要讀書,將來做有用的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間歲月在流逝,而如浪淘沙般不變的是那顆閃閃發亮的紅心,是義無反顧的堅毅和勇氣,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和斗志,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
展望未來,入黨誓詞還在耳邊回響不息,“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后感2
一千萬是10的7次方,是電與磁的效應,是分子的燃燒,也是突破自我的綻放。2020年度高考人數達1071萬,當這一千萬成為分母,我們成為分子,未來做分數線,綻放自己就是一千萬分之一的奇跡。
千萬分之一是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的自強不息、獨樹一幟。2020年的高考正式落下帷幕,考生們也將逐夢起新航,1071萬考生都面臨著選擇,選擇報考的專業院校,思考未來的發展道路。每個人雖是這1071萬分之一,但也是百分百的自己,雖然蕓蕓眾生,卻也要獨樹一幟。梁啟超在《中國少年說》里講到:“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如今我國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廣大少年、青年生逢其時、肩負重任,將是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在此,希望千萬分之一的你不論選擇是什么,都不要忘記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千萬分之一是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的遠大志向、崇高目標。驪歌輕響,考生們無數個奮斗的日日夜夜,終于駛向這個芳菲如雨的七月,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畢業季,終將會被銘記。我們都曾走過“高考”這條獨木橋,也曾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也曾面對選擇不知所措。工作三年,再回首高考,帶給我的仍然是滿腔熱血,因為那個時期是處于人生的“灌漿期”,是價值觀養成、理想揚帆、事業起步的關鍵階段。當代青年,在這最美好的年華里,應當把握好人生的重要節點,選定奮斗目標,立好志、立大志、立長志,扮演好自己一千萬分之一的角色,志存高遠,將自己與祖國融為一體,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并付諸于行動,這樣一千萬分之一的你才值得擁有百分百美好的未來。
千萬分之一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天道酬勤、青春無悔。自1978年高考恢復以來,如今已走過42個年頭,從當初的高考參加人數570萬再到現在的1071萬,也一步步見證著祖國的成長。高考生每日奮筆疾書、挑燈夜讀只為離心儀的學校更進一步,祖國承載著中華兒女的光榮與夢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只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0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中提到:“希望全國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當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回信內容情真意切、意義深遠。在西部基層工作的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同學加入基層這個大家庭,奉獻自己的青春,將個人理想與黨和國家的事業融合在一起,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終生,實現屬于自己千萬分之一的精彩。
千萬分之一是自強不息、獨樹一幟,是遠大志向、崇高目標,是天道酬勤、青春無悔,在這最好的時期,我們應當將自己與祖國融為一體,綻放青春的燦爛之花。千萬個追夢的少年、青年們,前路漫漫,來日方長。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后感3
近日,新華社發布“沐浴真理之光、匯聚復興力量——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一文。馬克思主義起源于歐洲,卻在遙遠的東方生根發芽,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我們黨成立至今,以近百年的歷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理論建設的思想指導。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引中國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指路明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努力奮進、擁有強大理想信念的民族,而馬克思主義中闡述的社會理想是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這種理論與中國本土文化的內涵相差無幾,它之所以能被中國人所接受和認同,除了歷史發展的決定性條件之外,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同社會”的理想也為其作出了重要的鋪墊作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更好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順應了歷史的變遷,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思想指導武器。中國近年來的飛速發展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追求崇高理想的“科學依據”。張載滿懷壯志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顧炎武憂患于家國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與馬克思主義中闡述的擔當意識并無二致。馬克思曾言道,為人類工作,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人類,解放人類。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的憂患意識與使命感進行了融和,“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精神內涵。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以及防汛戰場中,共產黨人沖鋒在前、不畏生死:有在脫貧攻堅中舍小家、為大家,有在災情面前用生命去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共產黨人用自己實實在在的做法踐行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感,成為人民群眾的可以信任依賴的“勤務兵”。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忠于實干興國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是注重實干的民族,從來不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古賢荀子曾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真正有用的學問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馬克思建立的哲學叫做“實踐的唯物主義”,他特別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從人的實踐活動來認知世界、解釋世界。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實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沒有強大的實踐力量就不會出現中國如此飛速的發展成就。我黨向來重視理論與實踐向結合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讓實踐精神落實在每一處土地,是我們干事創業、力求復興的根本依據。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后感4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引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句古訓,道出了苦難無論是對于個體的成長,還是國家的進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苦是催人奮進的良藥,黨員干部要學會吃苦,從吃苦的過程中磨勵初心、雕琢品性、建功立業,把苦難當作人生的老師,引領自身去奮斗、去拼搏,以“苦”培育出甘甜的人生果實。
黨員干部要憶苦思甜,從“苦”中汲取精神力量。回顧中國共產黨建立近百年來的歷史,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挫折、風險和困難,但也從這些苦難中不斷成長,在革命年代形成了英勇向前、視死如歸的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在建設新中國初期形成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時期形成了敢闖敢試、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正是這些偉大的精神創造了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因此,黨員干部要牢記這段艱難跋涉的歷史,去繼承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過去成功的來之不易,防范思想懈怠的風險,在憶苦思甜中汲取前進動力,在憶苦思甜中保持初心不改。
黨員干部要“自討苦吃”,從“苦”中磨煉鋼鐵意志。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唯有經過苦難的洗禮,才能完成成長的蛻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一些黨員干部也開始圖安逸、求享受,不愿吃苦、不會吃苦,遇到問題或推脫搪塞,或應付了事,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和艱苦奮斗的意志。改變這一狀態,就需要黨員干部學會去“自討苦吃”,去急難險重的崗位上增長解決問題的經驗和能力,去條件艱苦的基層深入群眾、廣接地氣,堅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價值取向,遇到挑戰敢于迎難而上,遇到矛盾敢于較真碰硬,在“吃苦”的過程中磨煉擔當作為的品質意志,把自身鍛煉成一名人民信賴的好干部。
黨員干部要苦心孤詣,從“苦”中干出一番業績。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成功輝煌的背后都浸透了艱苦奮斗的汗水。吳仁寶帶領村民幾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奮斗、與時俱進,才成就了華西村“天下第一村”的美名;黃大發發揚愚公精神,在絕壁上開鑿數十載,終鑿出一條“天渠”,帶領草王壩村村民脫貧致富。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要想干出成績,就需要去苦心經營,勤走訪、多調研,結合實際謀劃布局,找準發展方向;要去艱苦奮斗,朝著既定的目標持續發力、精準發力,堅韌不拔地攻堅克難、實現規劃。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偉大的事業都是從苦中干出來的,唯有吃苦開拓,才能功成必定有我。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后感5
“星眸未放瞥秋毫,頻掣金鈴試雪毛”是古人對鷹的描寫,老鷹之所以能成為天空中強者的代名詞可不僅是看起來那么簡單。鷹從出生開始,就經歷了殘酷的考驗,它們依靠超乎常人的意志,經受無比的磨練和苦難之后,才鑄就了其超強的力量,才成就了其翱翔天空的身姿。作為一名黨員,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有雄鷹搏擊長空的氣概,勇于攻堅克難,奮力實現新作為、新成就,應該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只翱翔于藍天的“雄鷹”,當用百倍的勇氣搏擊長空,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黨員如“鷹”,以“鷹之勇毅”逆風前行。鷹到了該學會飛翔的年紀時,他們面對的絕不是簡單的展翅逆風而上,而是一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考驗。幼鷹被父母逼著從巢穴里墜落下去,培育它們飛向藍天的信仰,在死神面前強迫著他們激發飛翔的潛能,是粉身碎骨,還是振翅高飛,他必須做出選擇。戰爭年代,共產黨員們面臨的是“生與死”的考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槍林彈雨渾不怕,一腔熱血獻中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同志舍生忘死,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也不肯透露我軍一點線索,正是因為有如她這般無私奉獻的黨員,我軍才能在抗日戰爭中所向披靡,取得最后的勝利。黨員如“鷹”,在生死存亡之際做出抉擇,他們在乎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國家存亡。
黨員如“鷹”,以“鷹之魄力”敢于犧牲。故事中,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鋒利的爪子就會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抓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十分沉重,昨日雄風不再。它必須用它的喙撞擊巖石直至脫落,然后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再用新喙把指甲拔掉,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后,再用新指甲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經歷過無比痛苦漫長的過程后,老鷹獲得了重生。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的五十多人到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六萬多人,再到紅軍長征等,中間一度面臨絕境,然而共產黨員卻憑借“鐵”一般的意志站起來了,帶領中國走向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擺脫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新步伐,開啟了全新的發展篇章。在困難面前,共產黨人總是有“鷹”那般直面困難、披荊斬棘的魄力和勇氣,匯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讓中華民族像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黨員如“鷹”,以“鷹之韌勁”磨煉自我。老鷹的一生很長,它讓自己在磨煉和挑戰中成長,當它在藍天展現它的時,當它在電閃雷鳴中與風雨搏斗時,當它站在懸崖峭壁上俯視著一望無際的大好河山時,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它永葆自己的信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該像鷹一樣,在磨練中開創自我。楊善洲放棄進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造林,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于海俊為守護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默默堅守32年,卻在撲救上央格氣林場山火時不幸壯烈犧牲;張桂梅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將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累計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把一切都獻給了黨、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如果說老鷹是鳥中的英雄,那么他們就是我們的榜樣。
“利爪重生展新翅,萬里長空任馳騁,新喙遍嘗天地餐,高壽七十群鳥妒。”正因為鷹能忍大痛擊長喙、拔指甲、棄舊羽,才讓它的生命如此美麗。我們的廣大黨員干部,更要學習這種“老鷹精神”,敢于自我剖析,提高自身要求,經受住歷史的考驗,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同邁向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