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摩爾莊園觀后感
《唐頓莊園》是一部反映了二十世紀初,英國倫敦郊區一個莊園里,在世界格局不斷動蕩的情況下,英國貴族和他們的仆人們所發生的一系列愛恨情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視劇摩爾莊園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視劇摩爾莊園觀后感1
《唐頓莊園》四季看完了。片頭音樂久久在腦中回響,應該寫點什么吧!
確實是好片子,值得看。看完二季后,心里已經打分 80 以上了。主要得分項:制作精細、演員到位、人物事件回旋線條算清晰。 20 世紀初的英國上流社會的傳統,不經意間展露,算是對英國貴族傳統生活的一次立體大展覽,有很多習俗的信息,待以后慢慢研究。劇本,劇本,是個大問題,呵呵,也算通過了, 78 分吧。對電視劇,你還能要求更多嗎?總體上講,二季最為完整,四季最為零散,而且有牽強之處,不似前幾季那么水到渠成。也許是因為大家看前三季,腦子里都是循著馬修和瑪麗的情感之線,所以整體算完整;四季馬修突然死翹,一下子會有種找不到主線的感覺。但細細回想,這部片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全角色主題,每個人,每個角色,都有延續性的敘事和交代,而且發展的角色眾多,主人家至少 7 、 8 人,仆人群也有至少 6 、 7 個,這點非常難得,在每季的 9 集中都有展現,不得不佩服編劇的水平高啊!減分項也有幾處,包括三小姐的完美,貌似過于簡單;四季中安娜莫名的失去智商,讓人無語;奧布萊恩小姐的突然離去,少了很多對立的線索,使得就剩托馬斯一個孤家寡人了,而且四季結束時,仆人團體好像要給大家一個歡樂大結局似的。對三女婿湯姆布蘭森在這個家庭中的糾結,粉白粉黑的,搞不清狀況,也許編劇自己也糾結呢吧!而且,四季結束時,已安娜為代表的主人階層在經歷現實沖擊和應對之后,似乎也要往回歸之路上去了。而貌似后續打破守舊的,將是一直倒霉催的二小姐。哈哈,但愿都是編劇為下一季做的鋪墊。
人物刻畫,是對此劇最為滿意的一點。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僅僅是一個"人".這一點,是劇中從始至終一直遵從。你不會特別喜歡誰,也不會特別討厭誰,因為每個人,都給你一個立體的呈現,矛盾的主題。比如,老伯爵夫人和馬修媽媽,這一對一直打口角仗的老太太,你的情緒會在每一次兩人見面時,不斷轉換。一會兒,覺得老婦人簡直是個老古董,一會兒,又覺得馬修媽媽咋那么沒完沒了呢?還有二小姐,嫉妒起來真夠可惡,可專情起來,也真夠可憐!還有那個一直迷迷糊糊的小廚娘黛西,一直讓人恨鐵不成鋼的趕腳,確也在迷糊糾結中不斷的成長,終于開始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還有男仆莫斯利,也是類似的留筆,類似的人物在劇中太多了,每一個小人物,也是不容忽視的整體敘述。這一點,確實是我看類似劇集的頭一遭,一般劇集,總是會把筆調集中在主要的 3 、 5 個人無上。這么多人物關系的構設,全然有序,不失變化,再一次佩服編劇的把控能力。感覺應該是一個編劇組,要不然,這么多人物同時寫,太凌亂了!
(高大上一點,說說我理解的該劇的核心價值觀!嘿嘿!)這部劇之所以吸引人且好看,更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它完全英國式的生活場景,英國式的家庭生活(貴族和平民),潛在的體現的是傳統英國式的價值觀。一部劇,有一個明確的價值指向,應該是它勝過劇本、演員、場景之外的最主要的看點。不同于以往很多的劇集出現的價值觀模糊或簡單大而化之的問題,唐頓在娓娓敘事中,傳達了諸多它想要表達的東西。家庭的價值、婚姻的價值、貴族的傳統精神、面對現實的堅持與改變、地主與農戶間的忠誠、主仆間的忠誠、仆人對工作的盡責、同樣還有主人對仆人的關照及責任,這許多不能完全劃為傳統價值,也不能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愛,更多我看到的是"責任"二字。也許,只有責任,才能讓我們成長;只有責任,才能讓我們面對困難和軟弱時,更加勇敢。而且劇中強烈表達出,是對這種價值觀的堅持。反觀我國電視劇,不是主旋律,就是婆媳戰,對人性對價值體現的模糊不清,是最大問題。
演員是一部劇的另一個靈魂所在。這部劇在演員上確實是選得不錯。尤其是馬修這個角色,我相信一定原本沒想這么突出的,結果,被個人魅力和角色魅力相切合的演員給演繹的恰到好處,連馬修本身的性格缺陷都讓人可以直接忽略掉,變成了萬人迷。其實,從這部劇本身來說,我更喜歡瑪麗這個角色,演員也演的相當到位,英倫貴族的冷氣質結合內心維護家族利益的強大動力,那個氣場確實是無人能忽略的。不過,我最喜歡的,是 Cola 伯爵夫人,三女兒去世時,演員演的無以比擬,一聲聲的呼喚,讓一個平素優雅嫻靜的貴婦,愛女彌留之際的痛心疾首和失去女兒后的悲憤,演得太感人了。老奶奶就不用說了,話語的轉換,語氣的高傲,搭配表情的隨時變化,太有的看了 ! 我覺得幾乎可以把所有老太太的橋段挑出來再看一遍過過癮。男仆托馬斯也一直是看點,不過到四季時,好像弱化了,全體人員往高大上去了。希望后續,能有更好的戲份。
其實,這部劇中,可以值得細細回味的地方不少。比如英國式幽默,在兩個男女管家身上體現得最多了,還有在小姐太太們的日常生活中,和客人朋友間的對話里也帶有很多幽默成分。我理解的英式幽默,很多帶有英國自己的文化和歷史線索,有時不是很好理解。英式幽默和英國人相對刻板的生活相對照來看,很有意思,總是讓人會心一下,不禁想低頭莞爾一笑,但又要忍住,不能失了風度,才是最好玩的吧!還有,傳統貴族生活的種種規矩細節,完全可以單開貼細說。莊園打獵,可是到了蘇格蘭高地,又只能叫"追蹤".還有,打獵出發前,仆人拿出類似香煙的東西,讓每個老爺吸上一下,不會是大麻吧?也不知道是什么講究。至于女士的各種更衣,先生的黑領結、白領結等等問題,就更是搞不明白了。講究真是不少啊!這也是刻意對外輸出的英倫文化的一部分吧!呵呵。
電視劇摩爾莊園觀后感2
看完《唐頓莊園》第四季已經有一兩個月了,突然想寫寫自己的感受!
故事始于1910年代約克郡的一個虛構莊園里。故事情節復雜,跌宕起伏,講幾點自己自己比較印象深刻的。
第一季有個女仆 Gwen 自己悄悄練習打字,夢想做秘書之類的工作。 Gwen 把自己的打字機藏起來,怕別人看見了會說她不切實際或者干脆阻止她。 但是 Anna 還是看見了, Gwen 當然害怕 Anna 說出去,可是 Anna 的做法是幫她保守秘密。后來三小姐 Sybil 知道了這件事情,就主動幫忙張羅起找工作的事情來,最后在 Sybil 的幫助下得到一份電話公司秘書的職業!
第一:作為一名女仆 Gwen 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和行動;第二: Anna 很"義氣"的幫她保守了秘密;第三:作為三小姐的 Sybil 支持 Gwen 的想法,并且熱心幫忙介紹工作。
If in China ,故事的版本是這樣的——
當丫鬟的人,就想好好服侍自己的主子,安分守己,對主子感恩戴德;她的同伴如果知道她有"非分之想"一定會報以無盡的冷嘲熱諷,不會真心為別人的選擇感到高興;身為主子的人,如果知道下人有這樣的想法會覺得其沒良心,不知感恩,更有甚者可能會認為下人背叛了自己。
故事本來就是以 Crawly 一家尋找男性繼承人展開的。 Matthew 順理成章的出現了,但是他和 Mary 的"包辦婚姻"進行的不太順利。
Matthew 以繼承人的身份來到唐頓,也許正式因為這樣, Mary 對他就帶著先入為主的排斥。 Mary 并不缺乏追求者, Matthew 對一個不接地氣,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興趣也不是很大,所以一開始會分道揚鑣。后來 Matthew 帶回來自己的女伴, Mary 經過激勵的內心掙扎,發現自己還是鐘情于 Matthew 的,只可惜 Matthew 已名草有主。不過,劇終究是劇, Matthew 的女伴因病而故。他們一開始雖然覺得不妥,但是在愛情面前誰又會在乎那么多無關緊要的因素呢。伯爵夫婦對于 Mary 的婚姻大事所采取的態度始終是只建議不決定。最后的結局是 Mary 和 Matthew 終成眷屬。
If in China ,故事的版本是這樣的——
大戶人家的女兒要選一個門當戶對的夫婿,盡管對方可能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家產萬貫,可這女兒就是不愿意,甚至有可能有自己心儀的對象。于是"寧死不屈",絕食、自殘、尋死覓活,不過都沒有用,到了良辰吉日,妝一畫,蓋頭一蓋,花轎一上,從此便要過上另外一種生活了。男方的情況也差不多,不過男方的反抗方式大概會是:一,母親大人愛兒心切,試圖說服爹爹,可爹爹心意已決,母子二人抱頭痛哭,因為為娘的也沒奈何,二,母親大人本身就比較堅決,為人子的可能會被拖到祠堂,跪在列祖列宗面前,以這樣的方式施加精神上的壓力,上演一幕幕中國式逼婚。到了現在雖 21 世紀已過十四載,——奶奶躺在病榻上,拉著孫女的手,問她"你結婚了嗎?".于是孫女"不再挑了",披上婚紗,帶著新郎,來到奶奶面前,好讓奶奶放心。
男管家 Carson 很小的時候就在唐頓工作,對伯爵一家忠心耿耿,本能的支持 Mary .雖然他的地位是仆人,但是在伯爵家工作的歲月里,他仍然能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即便有時候顯得固執、冷漠,也會和"主人"產生意見不合的沖突,卻不影響其在唐頓家的受人尊敬的地位。女管家 Mrs. Hughes 的行事風格也差不多,忠誠與唐頓及伯爵一家,平日里品行端正,工作不摻雜個人情感,公正。他們二人對伯爵一家絕對忠誠,把家里的男女仆人管理的井井有條,也得到他們的尊重。面對偶爾發生在仆人之間的異常事件,總能 Hold 的住,不感情用事,妄下斷論。
If in China, 故事的版本是這樣的——
就拿電視里最經常播放的清宮劇來說,皇帝身邊的大內總管,也是權高位重之人,他們對主子應該說從官方的角度看也是忠誠的。大內總管作為皇帝親近的人,在很多人眼里是相當有地位的,伴隨著來的權力和影響力,給了別人趨炎附勢和巴結的機會,于是他們也可以拉幫結派,明爭暗斗,徇私舞弊。原本是服務于主人,但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們之為己是為謀一己私利也,中飽私囊。如果處在某個特定的位置上,和權力中心如此接近而不貪不枉,有可能被視為癡傻。他們的處事原則是,攀附與寄生。
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世界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淘汰不能與時俱進之人事物。伯爵作為舊時代的代言人雖有古板固執,不過被時代逼迫著也不得不適當的`做些調整。特別是當 Matthew 死后,重振唐頓的重擔似乎壓在 Mary 身上。他當然得花時間悼念亡夫,可已死之人終不能復生,活著的人,生活必需繼續。她出門視察莊園,發現自家養的小豬嚴重缺水,于是毫不猶豫提起水桶打水補給,一直忙到筋疲力盡,全然不知。連和她一起打水的 __ 也覺得不可思議而對她刮目相看。人們認為 Mary 就是一大小姐,可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起初是愛情,后來是孩子,再后來是唐頓。不過她比較幸運,總能順應環境的變化而利于不敗之地。
If in China, 故事的版本可能是這樣的——
當時代變化,一個古老的家族的長輩因冥頑不化,固步自封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家族里的年輕人可能被時代的浪潮沖昏了頭腦,也可能在曾經的溫柔鄉里仍做著美夢,尚未清醒,躺在寢塌上吸著鴉片大麻,吞云吐霧,或自我麻痹,或最后在內憂外患中,含恨眼睜睜的看著祖輩留下的家業付之東流。
電視劇摩爾莊園觀后感3
《唐頓莊園》是一部反映了二十世紀初,英國倫敦郊區一個莊園里,在世界格局不斷動蕩的情況下,英國貴族和他們的仆人們所發生的一系列愛恨情仇。
第一二季我怎么看都有《亂世佳人》的風格,劇情,道具,場景,甚至拍攝方法。當然,電視劇還是很平和的,它沒有《亂世佳人》那樣的跌宕起伏,蕩氣回腸。同樣美貌絕倫的大小姐瑪麗,永遠沒出息又不甘心的千年老二伊迪絲,瑪麗像郝思佳一樣總是能輕易到手的戀人,不珍惜又輕易成為別人未婚夫的心上人,戰前悠閑平和的莊園生活,戰后支離破碎急需平復的狀態,一切一切都仿佛翻版的《亂世佳人》。好在地點不同,相同的電影也能翻拍多次,何況這又完全在另一時空地點。莊園的風光旖旎,才子佳人,還真是賞心悅目。相對于貴族階級的高貴優雅,我更喜歡生活在地下室里的仆人們,他們更世俗,生動,有趣。
第三四季瑪麗和馬修的愛情篇章,再加上貝茨夫婦莫名的牢獄之災。琪兒看這部劇總覺得沒什么故事情節。我想這也許才是真正的生活,平鋪直敘,娓娓道來,從各個細節觀察出人物的特點。因為生活本是這樣,并非千人一面,所謂人情練達,世事皆明。每個人的處事方式,.性格修養。這里的每個演員都演的非常到位。這里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有的人從一開始你就欣賞不已,有的人一開始很厭惡到漸漸喜歡。人性無論多么復雜,當以善良為底色,別人也可以原諒和理解。在這里,并不會看到中國電視劇中鮮明的階級立場,英國仆人與其說是對主人的忠誠,不如說是對自己職業的高度熱愛和盡職盡責,而并非是一種中國舊社會中仆人對主人的那種愚忠。
第五季本想看到像郝思佳一樣堅強潑辣能干的瑪麗,獨挑大梁,銳意改革,挽救日暮西山莊園的故事。但不是,又增加幾張新鮮的面孔,又一個美麗少女羅斯,叛逆家庭,做了一把二十世紀初的新女性。接二連三的不倫戀情,不顧人倫的婚外情,跨越種族的黑白戀。最后竟在雨中邂逅了門當戶對的新貴家庭的富二代,英俊的堪為片中之最的猶太帥哥。
隨著他們的戀情,再一次欣賞了美麗的英格蘭高地的草甸風光,像一幅幅莫奈筆下的油畫。
豪華莊嚴的古老城堡,真是視覺大宴。
這么長的劇情,我只是從我的視覺略帶概述。這部獲得艾美獎的電視劇,也許從服飾,人物,建筑,劇情,食物,宴會,多個角度都能細細的品味,各個場景都美倫美奐,既可以當二十世初的時裝大片,也可以當英國田園風景的風光片,也有英國的風俗生活教科片,更是了解老牌英國禮儀風范的示范片。
堪稱英國版的《紅樓夢》。當然,在女王還在英國占絕對地位的今天,它永遠不會有《紅樓夢》能有的那種悲憤交加的階級失落感,它有的還是令世人艷羨不已的優越和自豪。
里面有很多我喜歡的人物,其中老祖母我很想向她致敬,她并非像賈母那樣德高望重,她傲慢,優雅,刻薄,自私,卻又從自己的角度善解人意,替人著想。無論興奮,失落,嫉妒,寬容各種情緒表達的淋漓盡致,可恨又可愛,像一個在你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老奶奶,而不是一個塵封在歲月里了無生機的蠟像。一一在現實里,這樣的老人不要太多。她那滿臉的皺紋,寫滿了歲月的痕跡。聽說她因為這部劇獲得了艾美獎最佳女配獎,真是實至名歸。
女兒看這部劇,總覺得看不下去,因為習慣了懸疑獵奇刺激之類的大片,也許習慣不了它的平淡,盡管導演已經盡力加入各種引人入勝的元素了。我覺得也許是稍有閱歷的人才能看出它的深刻吧,往往一句臺詞就能瞬間打動人心,在看到貝茨在幫助一直有芥蒂的巴羅先生,別人問他,為何要幫,他說,他太理解眼看著時光流逝,而你任憑生命浪費,自己無所作為卻又無能為力的感覺了。——
這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會說的話,沒什么哲理。但人總是要思考,人在世上的意義。就連傻乎乎的黛西也省悟了,從剛開始執拗幼稚,不通世事,也變得善解人意,積極上進,從一個無知的小孤女,到擁有眾多親人。精通廚藝,努力學習的有用之才。
這部充滿了英倫風情的片子還沒有拍完。等第六季看完之后,再寫個完整的觀后感。
電視劇摩爾莊園觀后感4
周末兩天,把唐頓莊園追完了。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一直都是比較遲鈍的人,看劇更如此。都是到大家都看完了,沒有了每周等劇的焦躁,才慢慢看,一氣兒看完。說不出的舒心,這和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有異曲同工之妙。
貌似去年的時候就聽到這部劇的鼎鼎大名,不過我當時可沒什么時間可看。最近這幾天比較悠閑,于是找出來看了。一看就有點迷上,恩,很合我的胃口。美麗的英國鄉村景色,華麗漂亮的.貴族服飾,還有我喜歡的英英。其實說是要寫劇評,心里似乎也有很多要說得話,但是無奈文筆不行,寫不出啥大道理,只能隨便說說了。
從我最喜歡的老太太開始吧。幾乎所有的這部劇里搞笑的地方都是老太太帶來的。她的毒舌,每次一針見血地說到關鍵處,和馬修媽媽的斗智斗勇,都看得很歡樂。她有貴族的驕傲,也有貴族的自覺和寬容。看到她最后把最佳花卉的獎項頒給莫斯利老爹,那樣的小表情;看到她把克勞利夫人支去做慈善,為柯拉爭取回莊園的管理權;看到她告訴馬修,瑪麗還愛著他;看到她每次預言都成真……我對這個小老太太真的很佩服。最后,馬修死的時候,她說了一句“好運是不會長久的。”某種程度上,擊中了心中一處柔軟,感受到命運弄人的森然。
瑪麗剛出場的時候,我是不怎么喜歡她的。感覺她高傲又輕浮。平時毒舌欺負妹妹就算了,還與那個土耳其外交官不清不楚,傷害馬修的心。可是看到后來,我漸漸改觀了。她的高傲和倔強都是表面的保護自己。就想殼一樣。也許最了解她的也就是卡森和老太太了吧。我記得有幕劇卡森說瑪麗需要人保護,休斯太太說,我以為大小姐這樣的永遠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大概就是如此。是啊,從小的教養,讓她什么都表現出平靜和堅強,即便心中如何痛苦,就像看見馬修和那個金發未婚妻在一起,還要笑著說祝福一樣。她也很矛盾。就如同對父親說的那樣:我知道我不應該如此倔強,但我確實如此。一句話道盡心酸無奈,而又倔強如斯。其實我覺得她才是真正追求愛情的,雖然有人說她勢力。但是當馬修是繼承人時候,她厭惡他,并不因為她是繼承人而討好他,與他結婚。后來才慢慢愛上。圍繞在她周圍那么多蜂蝶,有那么多有錢或有勢的,但她也不因為如此而愛他們。也許這也是這個角色的矛盾所在。一方面,擔負著唐頓的未來,一方面,又要為自己而活。第三季后面,馬修死了,不知道下一季,我們的大小姐,以何種方式開始新的生活?我很期待。
茜伯爾是很多人眼中的天使。多么好的一個文藝女青年啊。她那么美麗,厭倦了貴族枯燥無味,一天要換三套衣服的繁瑣,努力去追尋心中所想。與自己愛得司機亡命天涯也不后悔。最后也許老天也喜歡她,早早地把她召回去了,為所有活著的人留下懷念和悲傷。也許在我二十五歲之前,我是很喜歡她的。喜歡她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喜歡她那一往無前,永不回頭的精神。可是現在,也許是我老了,我對她并沒有很大的喜歡。那個司機根本配不上她。那個司機那么自私,只是活在他那社會主義,愛爾蘭獨立的夢里。按現在的說法,整個一憤青。批判一切,卻并不能改變一切。我記得有個上校來唐頓莊園看望那些受傷的人們,他去送菜。我以為他要暗殺上校,結果打開一看,卻是糞汁···口口聲聲說可以付出生命,卻還是只是想嚇唬一下而已;還有把茜伯爾獨自留下,面對危險,自己卻狼狽逃走;把茜伯爾當成自己的財產,不尊重她的家人。每次一聽到他和茜伯爾說你應該怎樣的時候,我就想進去扇他耳光子。我們的天使卻被蒙蔽了,也許就這樣死去也好,那樣她就不會感受到以后貧賤無依的糟糕,思念家人的痛苦。我們的天使,她總活在天上的。
到現在,我寫得都是女人。是的,我更喜歡這劇里的女人,她們比男人更懂得改變,更能適應時代的變更。如伯爵,他是舊時貴族的代表,寬容但是守舊,發脾氣也是隱忍的,守著規矩。不愿意更改任何以前的生活方式,戰爭結束了也是如此。當然最后在馬修的堅持和家里不斷的變故,他慢慢也有些變化了。他當然是個好丈夫好父親,愛著自己的妻子女兒,適當的時候,也能夠保護她們。就像瑪麗后來被報業家威脅,他能夠擁抱自己的女兒,說永遠站到她一邊,即使名譽受損。他的兩次落淚,都是為了家人。為妻子流產哭泣,為茜伯爾之死哭泣。我看到的是體貼的丈夫和慈愛的父親。如卡森,更是舊時管家的代表,嚴守著規矩禮儀,一絲不能出錯。就連擺放餐具也要拿尺子衡量,銀器上絲毫的刮痕都逃不過他的眼鏡。他忠誠,為了伯爵一家畢生奉獻,更把瑪麗當做自己的孫女一樣疼愛,什么都為了莊園考慮。但另一方面,他又無情,只要觸犯到了莊園的利益,必是不留情面。
這些都是我喜歡這部劇的原因,每個人都那么真實,有優點也有缺點,有血有肉。瑪麗的輕浮與忠貞并存,黛西善良而又沒有主見,伊迪斯自卑但卻有才華,克勞利夫人大善卻又控制欲,托馬斯和奧布瑞恩人品不好但心中也有柔情,馬修有愛卻不夠有勇氣···只有安娜和貝茨,也許是里面徹徹底底我們能定位的好人,但是我并不覺得他們有多么出彩,在這部劇里可以,也可以在其他任何一部劇。所以我并不對他們很感冒。只有安娜一句話讓我很感觸,她說:“我再也不會像愛他一樣愛別人了。”瑪麗說,是啊,也許會找個人平平淡淡,相親相愛過一生,但是就是不會如從前那樣愛了。這句話,我也說過吧?
這部劇里,主角不是完美的帶著光環,配角也不是打醬油的。每個人的演技也很好,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滿滿都是戲。其實這部劇也沒什么主角,廚房中的人未必就比小姐太太的鏡頭少,它的主角不過就是莊園本身。它歷經風雨,看著在這里面,這周圍發生的一切一切。
本來還想把每個人都攤開了寫,但是實在很懶,所以就寫到這兒吧,期待第四季還能給我驚喜。
電視劇摩爾莊園觀后感5
曾經總是認為影視劇永遠只能表達生活的一個側面而已,直到看到《唐頓莊園》。不能說它具體達到了哪個高度,但它的確照顧到了很多細節,對最底層配角的描寫也毫不吝嗇。
平等,是它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一部劇總會主角配角的分的很清楚,一切的故事總會使圍繞著主角展開。好像這部劇的主角從人的身上轉到了物,也就是唐頓這座莊園才是真正的主角。每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住在這里,人與人之間的糾葛便展開了整個故事。
唐頓是格蘭瑟姆家族地位與權力的象征,就連仆人間都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不可逾越。故事開始于家族繼承,原本的繼承者乘泰坦尼克號遇難,羅伯特。格蘭瑟姆不得不尋找新的繼承人,馬修便因為和這個家族有一點關聯與唐頓產生聯系,主要是他和瑪麗的曲折愛情。唐頓其實是象征一個老態龍鐘的時代,可人們的思想已經開始產生顛覆,他們開始對傳統提出挑戰。唐頓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妥協,羅伯特為了保住它最后不得不接受馬修和湯姆的新想法,盡管冒險,卻是保住莊園的必經之路。
最欣賞的部分,是平等的給予每個人生活的舞臺。因為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主角,但在影視劇中做到這點實在是冒險,因為這樣往往會使得主次不分,輪廓不清晰,給人一頭霧水的感覺。而《唐頓》卻把這個問題處理的比較得當,給人的感覺是信息量很大但很有秩序。比如,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每個人物的身上自有他的可貴之處。
瑪麗,驕傲,有點任性。在三個姐妹中最受寵愛,因此性格上有點自負,認為地球就應當是圍著自己轉得,當面臨任何一丁點的冷落都覺得是不可饒恕的。隨著長大,越來越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尤其是和馬修的坎坷愛情之路,哪里有什么理所應當?在馬修愛上別人的時候即使傷心欲絕不還是認命了嗎?不過還好,他們的命運是能被設計的,誰不覺得他們最后應該是在一起的呢?一旦回歸現實恐怕命運就沒這么好說話了吧。不過話說回來,盡管我們沒有瑪麗那樣的運氣,含著金鑰匙出生,但對于女孩來說,驕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千萬不要覺得什么都是理所應當,要學會珍惜,否則會錯過什么誰也說不準是不是呢?
伊迪絲,比較受冷落因此嫉妒傾向相當明顯,和瑪麗上不來,也老是受瑪麗的排擠。其實她的內心相當的自卑。這些原因導致開始的伊迪絲就像一只到處叮腐肉的蒼蠅(比喻的……好吧,沒文化真可怕)一般尋找損人利己的機會。不過她真的是非常單純的。經歷了新郎悔婚當眾把她扔下,對于一個女孩來說這是多么大得打擊。對于這個情節,我想伊迪絲對這位年長自己這么多的伯爵的愛,其實是因為伯爵大概是第一個給予她肯定的人,于是她誤認為這就是自己一生該追求的愛情了。其實并不是,那并不是愛情,伯爵畢竟是頭腦清醒的,也很善良,他不愿意讓一個少女因為自己的暫時的蒙昧而把一生獻給自己,他看到了事情的后果并知道對誰都是不公平的。在我看來,伯爵悔婚是正確的,要不伊迪絲怎么找到自己呢?后來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越來越成熟……
老夫人,“姜還是老得辣”,我想沒有一句話可以比這句更加恰當了。智慧,經驗豐富,圓滑老練,開始的時候還以為她的定位是奸詐,處處搗亂的老婆婆,結果卻恰恰相反。雖然她是最老的,但對于接受新事物,新想法卻比她的兒子更加迅速。這個老婆婆雖然是有些固執,強勢,但是她的智慧卻讓她更加可愛。
西玻,一個心地善良,勇敢漂亮的女孩。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不懈爭取。長的漂亮,真的漂亮!新想法的代表,劇中每個變革性的時刻都少不了她。三姐妹中,性格最溫和。一旦認定,就一定堅持,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最后她死了,很可惜,但是這樣安排的用意我想應該是為了化解湯姆和唐頓家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