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觀看《315晚會》個人有感六篇
時間在不停地流動,轉眼之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每逢這個時候,中央電視臺都會舉行一個盛大的晚會——3.15晚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年觀看《315晚會》個人有感六篇范文,歡迎參閱。
《315晚會》個人有感一
今年的3·15晚會于今晚(3.15)20點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廳拉開大幕,央視財經頻道為全國觀眾進行現場直播。晚會主持為撒貝寧、歐陽夏丹、陳偉鴻、謝穎穎。此次晚會中的主要看點則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今年的3·15晚會主題確定為“共筑消費新生態”。
2、繼續關注傳統消費領域和新興消費領域兩個方面,設置虛擬觀眾席,與場外觀眾和網友進行實時互動交流。
3、有來自主辦部委的“權威發布”,以及表彰那些為消費維權做出卓越貢獻的普通人。
看完315晚會,很是震驚,很是恐懼,很是無奈。以前從來都沒有考慮過的問題,現在居然被人用以牟利危害我們的生活了,忽然有種生活中處處是陷阱,讓人無法依賴的感覺。
吃了魚肝油、奶粉健康堪憂,用了智能手機話費無故增加,老人代步車沒有安全保障。當吃穿住行都存在安全隱患時,整個社會的誠信何在?但是,宣傳食品安全知識的孫煥平,誠信經營的安樹堂,喚起良知的劉鵬飛,因為他們的存在,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在315的路上,我們并不孤單,讓消費更有尊嚴!
《315晚會》個人有感二
對于購買商品,每位消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但再雪亮的眼睛也有眼花的時候,這也給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使社會上誕生了一大堆的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商品,例如:假藥、假奶粉等等,這些假冒偽劣商品不但威脅著我們的消費者,同時也威脅著我們的社會文明。
有多少病人服用了假藥,不僅沒有擺脫疾病纏身的痛苦,反而病情越來越重;又有多少嬰兒吃了假奶粉之后,而導致變成了大頭嬰兒。我想這些人都是無辜的,那些賺著黑心錢的不法分子看到消費者受罪,難道很高興,心情很舒暢嗎?
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市場!
最后我想用一首打油詩來作文本篇文章的結尾:
道高一尺魔高丈,
坑蒙拐騙太猖狂。
聰明才智走偏鋒,
旁門左道遍四方。
《315晚會》個人有三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為了與國際接軌,3月15日也定義成了我國的消費者權益日。日常消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掌握的信息過少,往往容易掉入各種誤區與陷井,為了維護消費者權利、曝光不法黑心廠商、彰顯媒體的責任與公信力,315打假晚會自1991年在我國應運而生。30年的積累和沉淀,3月15日儼然已成為一個特殊的日子,在這一天里商家小心翼翼,民眾滿心期待。
那么,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認為,“315”不僅是消費者的盛大節日,更是消費者權益的“提醒日”。我們廣大消費者也需要主動維權、積極維權,捍衛自己神圣的權利。憲法與法律賦予了公民權利,公民就有責任維護好、行使好,“永不放棄”就是責任擔當。公民的維權,是捍衛公民權利的尊嚴,是捍衛市場秩序的尊嚴,同時,還能夠“倒逼”市場監管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具體到“網絡誠信,消費無憂”的主題上來說,就是要從自身提高意識、注意風險。在使用、存儲、分享個人信息時,及時鑒別和防范各種可能的危險源,防止個人信息被竊取。一旦個人信息遭泄露,網民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唯有如此,才能使互聯網真正成為讓公民放心的安全之網,才能讓每位消費者都能放心消費,才能讓公眾都享有“穩穩的幸福”。
總之,消費者權益還需要宣傳與普及,不能只在315這天強調消費者權益,要讓消費者認識到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性。消費者權益不能單單只靠政府部門的力量,還需依靠群眾,曝光更多通過欺詐虛假宣傳從中獲利的企業,呼吁更多人關注、提倡、重視消費者權益,讓消費者們能會用、懂用、善用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向不良商家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說不。
《315晚會》個人有感四
轉眼又到3月15日,這一天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這一天,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就是守在電視前觀看央視每年的315晚會,這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一場盛會。
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已過去數日,在這個被廣大消費者視為“打假”盛宴的特別日子里,央視315晚會披露了一系列的不合格商品和一些失信企業,從家具家電、日用百貨到酒店餐飲,再到醫療用品,可謂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的各行各業,真是讓人憂心忡忡。每個人都是消費者,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于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誠信建設也不能只靠“315”。與其“315”當天大肆曝光不法企業和商家,倒不如平日里讓這些商家成為“過街老鼠”。如果每一天都成為了“315”,平時不法商家就無處藏匿,消費者就不用等到“315”時再狂歡,合法權益也不愁得不到保障。
要做到這一點,關鍵還是得從制度建設入手:首先監管務必要嚴,把嚴管的口袋扎緊了,企業和商家就無漏洞可鉆。其次要暢通舉報渠道,當消費者的權益受了損,要讓他們知道去找誰,而且找了就得有人管。再次要建立不誠信檔案,商家一旦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就要廣而告之讓其“臭名遠揚”,這遠比罰款更讓商家“肉痛”。
我認為這些制假人員之所以鋌而走險,都是因為這產業下的高額利潤,促使他們不顧綱紀,不顧法律的制裁。要想徹底根治,首先需要國家出臺更嚴格的監管制度,其次加強法律法規的約束,最重要的還是需要鼓勵消費者,在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到損害時,要及時舉報,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315晚會》個人有感五
在以往的年份里,315晚會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看315晚會的過程,會不自覺經歷好奇、震驚、憤怒、暢快四種情緒體驗,看到黑心廠家包括一些知名企業被處罰、取締,除了感覺解氣、過癮外,也激發出了自身滿滿的正能量。
近幾年,“315”已經成了全國人民維護權益的狂歡日,政府、媒體、商家及普通消費者都會將目光集中到全民參與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題上來,各種維權消息集中曝光,央視“315晚會”更是端上一盤快意恩仇的打假大餐。這一天,各地“315”打假宣傳熱火朝天,“12315”舉報熱線電話忙不停,各級執法人員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隨時準備打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315”之所以會成為全國人民的關注焦點,歸根結底是因為平時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大家才會把打擊售假、維護權益的希望寄托在“315”。這一天,各大媒體會明察暗訪做專題、政府部門會全力普法宣傳、商家也會格外熱情體貼,在這樣的環境下,消費者是真正做了一回上帝,即使真的遇到侵權事件,維權部門也會熱情接待,及時解決。
當“315”不再是一年一度的狂歡,當每一天都像“315”一樣打假,當保護消費者權益成為所有商家時時敬畏的準則,不僅消費者會充滿獲得感,我們的經濟發展也會更健康。
《315晚會》個人有感六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這是一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子。今天就是3月15日了,晚上8點30分,中央電視臺1套節目播放了“3.15”晚會。
看完整臺晚會,我感到有一絲的恐懼。現在社會上騙子真多,人們造假冒偽劣產品的技術也很高,所以人們很容易上當受騙。有些大學生看到報紙上寫著只要交9萬元就能讓他們上南非有名的大學,就信以為真,結果來到了南非,不但沒有大學上,反而讓他們去擺地攤、打工,落得的下場真是非常可憐的。
還有一個叫朱遜的小男孩,2歲時得了輕微咳嗽,到醫院去打針,因為護士的不負責任,打了過量的慶大霉素,造成了藥物性耳聾,現在他已經10歲了,可他還是聽不到聲音,這可是一輩子的痛苦。還有的人因為喝了假酒,吃了假藥送了命。
我們對那些騙子早就深惡痛絕,對那些不負責任的人非常氣憤,真想把這些丑惡的現象一起消滅掉。我希望天天都是“3.15”,不再讓那些壞人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