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
雖然冠之于“傳奇”,其實細看下來,更像一部正劇,劇中沒有近年日益泛濫的惡搞、穿越,且制作精良,陣容強大,延續了高希希版《三國》的精品路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1
雖然冠之于“傳奇”,其實細看下來,更像一部正劇,劇中沒有近年日益泛濫的惡搞、穿越,且制作精良,陣容強大,延續了高希希版《三國》的精品路線。應該是和導演高希希的第11次合作了,今次實力派男星于和偉出演秦始皇一角,呈現出一個疑慮于內,強悍于外,暴政天下的秦王,實在想不出還有誰比于和偉更勝任這個角色,可見當好演員遇到好導演,就能誕生無數的熒屏光彩,無論是《三國》的劉備,還是今次《楚漢傳奇》的秦始皇,導演安排演員肯定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于和偉無疑是高希希最得意且屢被重用的一根大蘿卜。
在《楚漢傳奇》中扮演劉邦的陳道明,之前也曾在張藝謀大作《英雄》中扮演秦王,此次雖未呈秦王對秦王的奇觀,卻依然有著秦王對漢王的際遇,只是于和偉所扮演的始皇帝嬴政,并未等到劉邦的揭竿而起,便撒手西去,因此兩人在劇中,并無正面交涉,但其中一次,作為小小亭長的劉邦,從窗口偷窺巡行的秦始皇大陣仗儀仗隊,感嘆說做男人就應該這樣的時候,兩人的命運已經在不知不覺的,起了關聯性的變化。
有消息說,于和偉對自己占的這個坑的“秦始皇”角色情有獨鐘,不僅僅為他研讀大量的相關史料,而且一遍遍在內心揣摩秦始皇的人生軌跡,性格走向,于和偉也曾表示:“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部英雄人物譜,秦始皇就是我心中最愛的那一個,我希望進入他的內心,讀懂他的憂慮和偉大。”據說,為了凸顯秦始皇每天批閱六十斤奏折的勤政史實,于和偉提議在東巡的馬車里擺滿書簡;對于莫衷一是的始皇之死,被后人詬病的“焚書坑儒”事件,閱讀了大量史料的于和偉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和表現,就劇情看,比既往影視作品中的粗暴蠻橫多了很多的起因,隨是先秦文化的劫難,但確實有理有據,算是為作古良久的秦始皇小小的翻了一案,具體細節,小高在此不多表,希望大家自行觀劇,便知大概。
千古一帝的歷史真相與演繹
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帝,掃滅六國,統一海內,廢分封,立郡縣,創立皇帝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南平百越,北擊匈奴,修建萬里長城……他確立的一系列制度,被歷代沿用兩千余年。自他開始,中國的朝代才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逐漸趨于完善。然而,他晚年驕奢淫逸,建皇陵,修阿房,煉仙丹,焚書坑儒,也一直為后人所詬病。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倍受爭議的人物。
但秦始皇距今遙遠,所謂歷史真相,不過是史書或民間口頭所流傳的記錄而已,事件倒有跡可循,性格卻難以揣摩,所以若干年來反映秦始皇的影視劇作品已然不少,但有關秦始皇的人物塑造,卻大多粗暴簡單,狂妄殘忍到極致,并沒有太多的從人物性格命運展開。從《楚漢傳奇》中可以看出,于和偉為這個角色下了很多功夫,從腔調到肢體語言,莫不講求形神統一,與氣質的通古貫今,方始這個傳說中的暴君變得可接近,可理解,可接受。
“于始皇”時代接踵“于皇叔”時代
既然是《楚漢傳奇》,那秦朝的戲份也僅僅是為楚漢之戰做歷史成因的交代,因此于和偉所扮演的秦始皇,是從晚年開始登場,所占篇幅在十集以內,而作為該劇三條平行的故事線,次第登場:其一是劉邦的起跡之路,其二是項羽的成長之路,而秦始皇的故事則主要在宮廷與巡行之間,濃縮了秦始皇晚年的孤獨與憂郁,暴戾與悲戚。當然,于和偉也戲稱,自己在《楚漢傳奇》中扮演秦始皇,猶如出演“折子戲”,可見都是短而精的亮相。
秦漢歷史風云變幻,于和偉所扮演的秦始皇,帶領著一干忠奸兩立的群臣將相,特別是趙高、李斯兩位寵臣愛侍,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宮廷政斗之戲,且該劇也對秦始皇的駕崩細節描繪到位,真實可信,而斷氣之后的秦始皇,還是躺在巡視車中,以尸體的狀態,經歷了頗多的陰謀陽謀,充當了一個不會動的重要道具,但也是從那一刻開始,這個巨無霸王朝的隕落,開始加劇。劇中,秦始皇打造了最初的輝煌,也斷送了最后的輝煌。劇外,于和偉無疑又為自己的角色扮演榜,添上了厚重的一筆,所以,于和偉的“皇叔”時代就讓它成為過去式吧,因為接下來的“始皇”時代已經悍然登場。
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2
漢朝有一段時期是楚漢交戰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兩位著名的人物,一位是漢高祖劉邦,另一位是他的仇人西楚霸王項羽。
漢高祖劉邦本是一位平民老百姓,名叫劉季,一點文化也沒有。但在一次起義中,在朋友的幫助下成為了“劉邦”。在朋友為他編的這個“劉邦斬白蛇起兵”的故事影響下召來了許多門客為他服務。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位反秦首領。在我心里,他是位英雄。最后,他兵敗無可奈何之下,自刎身亡。他是敗在他自己的性格下。
劉邦有“三不如”。第一個“不如”是蕭何,蕭何是負責漢朝當時后勤管理的,他的計劃總是那么的深謀遠慮,所有的糧草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第二個“不如”是為劉邦出主意的軍師——張良。他的眼睛真是明察秋毫呀!他出的辦法沒有一次是失敗的,真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第三個“不如”就是百戰百勝的大將軍——韓信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我很佩服他的計劃。他每次打仗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劉邦有這“三不如”輔佐他,可真是厲害,怪不得他贏了!
我認為我應該向劉邦學習,你聽了,一定會很吃驚吧!雖然劉邦只是一位沒有文化的平民百姓,但劉邦很有情商,他把他的這三個“不如”都利用上了,他多厲害啊!要知道他的這“三不如”都比劉邦強,都能獨自稱王的。
我希望我也能把比自己強的人利用上來,對付自己的對手。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勵!加油!
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3
至今為止留下記憶的三部劇是步步驚心、美人心計和楚漢傳奇。步步源于妹妹的極度推薦,喜歡她因為雖是穿越但是里面的歷史人物終局符合歷史,以及驚心的一愛一情觸人心弦。喜歡美人是因為里面的聰慧和不讓人糾結的劇情。但雖人物結局符合歷史,卻摻雜許多不合歷史的劇情。而楚漢傳奇不同,不但人物結局符合歷史,就是人物發展過程也符合歷史。可稱為一部史劇。
細細琢磨每一個的經歷,讓我熟知了秦末漢初的歷史。了解了那些名將賢士們的勇謀和智慧。也知道了許多名諺的出處。更加相信一件事,那就是人無完人,就是納諫招賢是何其重要;其次即使你是上天所眷顧之人,但是人生中若有違天道之大悖逆,終會有凄慘的結局。
項羽力能扛鼎,沖鋒陷陣,戰無不勝,但最后敗了。他就像一個不成熟的孩子,剛愎自用。若能聽取老謀深算,想為建國付出畢生一精一力的軍師范增之謀略,想必天下也非他項羽莫屬。但是箭殺五萬坑殺二十萬秦國降俘這一決策已偏離天道。即使他的一愛一將再?,范增再有謀,都已不可挽回上天對他的棄絕。終自刎于垓下。
劉邦,有謀略納忠言知人善任且用人不疑,這是他的優點。試想一個二十多歲的項羽一毛一頭小子怎能和一個四十多歲有著過多人生經歷的劉季相比。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他有一顆同理心。他怕死,他知道許多普通之人也像他一樣有一顆求活之心。項羽太過殘暴,殺害已降秦王火燒阿房宮,而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大獲民心,又有一個會撫一慰百姓的蕭何,怎能不勝,從心理戰術方面來講他已經勝了。再加上上天又賜他一韓信大將。但是每個人都有缺點,劉邦也不例外。貪圖富貴,吃喝享樂,脾氣暴躁,開國初,聽讒言,殺韓信。另外他劉季貪戀美色,先有曹氏再有娥姁,和呂氏前有盟約誓言,后又有戚夫人、薄姫等等。到哪里都不停止他的一溫一柔鄉。這讓我想起了大衛王,一個守義蒙神喜悅的王,卻因為一個女人讓自己后半生在刀劍當中度過,即使神不曾棄絕他。唉、可惜了一代君王比他的臣子們死的都早。表相箭傷惡化實則呢?
韓信,從一介布衣,到執戟郎中再到治粟都尉最后到大將軍。在百度百科里典故最多的一人(我所知道的)。每次劇情轉向他我都會特別開心。只是可惜了一代名將。陳述一下與他相關的典故。<胯一下之辱、一飯千金、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解一衣推食寧負漢皇?功高震主、百戰百勝、(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等太多了,以后再慢慢研究了?
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4
自從秦始皇離別人世,天下大亂,無能的一胡一亥聽從趙高的鬼主意,真是民不聊生,就在這個時代,上演了無數英雄豪杰的一精一彩故事。
趙高在秦朝末期斬殺了許多忠臣,最終囂張的竟然將秦二世也殺害了,到了子嬰執政,將作惡多端的一奸一臣一律殺掉,可是,大勢已去,子嬰有多大的本事也不可以將這事情扭轉過來。秦國已滅,楚漢爭霸,經歷了四年的奮勇廝殺,最終劉邦奪取天下,項羽還了天下個太平盛世。
這一段故事,引起了很多觀眾的討論聲,我也有許多話想說,首先我覺得項羽是一只鳳凰,劉邦是一只麻雀,“鳳凰”和“麻雀的斗爭不用說結果,眾人皆知,“鳳凰”肯定將脆弱的“麻雀”攻擊的招架不住,但是,項羽考慮事情的急躁、心胸狹窄都使劉邦逃過多次劫難,比如在鴻門宴上,那么好的時機,項羽卻被劉邦手下的人說的不知東南西北了,最終劉邦逃過了這一劫,從這件事情我可以看出劉邦會用人,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而項羽就恰恰相反,總認為自己的觀點永遠不會出差錯。但是他錯了,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群眾的力量和智慧,高于一個智勇雙全的人,而且項羽心胸狹窄,因為憎恨秦兵,也沒有太多的糧食,就殺了活活二十萬秦兵。這是天大的錯誤與糊涂,這個舉動使項羽在人心中沒有了地位,他失去了民心。但這并不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而不汲取別人的“能量”是他的致命弱點。
劉邦為何可以成功,首先是因為他的帳下有多種人才,治國有蕭何,打仗有韓信,謀慮有張良,一陰一謀有陳平,如今說起這四人,都是劉邦手下的好干部,他們都為大漢出了一份力,為漢朝的興盛做了基礎,先說說蕭何,有句話說得好,成是蕭何,敗是蕭何,韓信是蕭何推薦的,而韓信的死是蕭何殺的,他用仁慈換取了民眾的心,所以,他成為了漢軍走向未來一個重要的人物。再說韓信,從一個胯一下小人,變為大將軍,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與智慧讓我們無不贊嘆,但是他在處事方面還有些欠缺,這也是他死的重要原因。繼續說張良,這是一個韓國的貴族,深謀遠慮,無人可比。和他一交一往的陳平,那可是個鬼點子資料庫,但為了漢王,他用離間計使楚軍大亂,還想出辦法為漢王逃脫了項羽的攻擊。這幾人都值得我們后人學一習一和研究。
《楚漢傳奇》這個電視劇,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事與做人的道理,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項羽,善于用人的劉邦,他們創造的傳奇歷史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5
每天中午都看兩集《楚漢傳奇》,看得每當有感慨的時候,思維又總是陷入困惑之中。虞姬的父親被項羽親兵項狄殺死,虞姬要求項羽為其報殺父之仇,項狄被迫逃到趙國,項羽親自去趙國追殺項狄。項狄最后自一殺于虞姬面前,項羽為項狄親自砌墳,一把黃土一把黃土抹稀泥,虞姬說:“希望項狄在天之靈安息。”那一刻,真的覺得人一性一之虛偽,再美好的祝福,要之何用呢? 項羽兩次殺俘虜,第一次是為了提高軍威,說是聽到項家軍擂鼓著不降,則殺!第二次是為了楚軍生存大計,則殺了投降的20萬俘虜,還一把鼻涕一把淚說,為那些死去的楚國兄弟報仇了!項羽義正詞嚴地告訴章邯,將軍應該戰死在沙場,而不是退縮。
劉邦從痞子出生,天生會搞女人,當然還有點小一陰一謀,小技巧,又帶點仁一愛一之心。順利打入咸一陽一,當然第一件事情就是搞搞秦朝的那些遺留下來的宮女。
而那個后來以殘暴聞名于后世的呂后,卻在家里用稀泥砌灶臺,為了劉家老小,采野菜,甚至還殺了一個逃難討水喝,又起歹心的士兵。
秦朝被趙高玩一弄了,無回天之力。縱觀秦始皇、劉邦、項羽又怎么評價呢?
以史為鑒,我們又能從這些歷史中鑒定出什么來?
生存、一陰一謀、一陽一謀、私心、野心、民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6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有多大?國,則有多大。
希望有幸看到我這篇日志的前輩,多多給小魚指教,特別茫然的一些思緒。
楚漢傳奇電視觀后感6
項羽是戰國后期楚國人,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后。秦國攻伐六國時,項燕被秦國所害,項羽因此自幼就與秦國結仇,立志滅秦復楚,堅信“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自幼跟隨其叔父項梁一習一武,練得一身好武功,力能扛鼎,并刻苦學一習一兵法,司機圖秦,秦末陳勝、吳廣因不滿秦的暴政揭竿而起,項羽也起兵加入伐秦的洪流,其后成為伐秦最大的一支起義隊伍,將秦推翻,二十余歲就取得空前的成就,主持分封了十八路諸侯,楚漢戰爭被劉邦所滅,自刎時才三十一歲。項羽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一生,其結局是個悲劇,造成其悲劇人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能力與權力錯位。項羽論其能力只能是為將之才,但歷史卻將其推上為帥之位,其缺乏為帥之識人慧眼,缺乏為帥之分辨是非兼聽之耳,導致人才流失,好的計策不得使用,這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第二、一性一格決定命運。項羽系楚國舊貴族,一性一格剛愎自用,老子天下第一,聽不進異己思想,如韓信在營中時,屢次獻計均未采信。
第三、過分迷戀武力,勇一猛有余,而謀略不足。
與劉邦爭天下時一味使用武力解決一切問題,稱雄斗狠,排斥運用謀略,排斥使用謀略的將領和謀士,鴻門宴失去了誅殺劉邦的絕佳機會。
第四、對手太強大。項羽的對手為劉邦,其對手太過強大,網絡了各方面的人才,項羽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一團一隊,其多次取勝已屬不易。
第五、善攻取不善治理。項羽的鐵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不善治理,因此項羽只是過客,不懂得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真理。
第六、屠城的殘忍心態喪失民眾支持。
項羽作為一位軍人,擁有超常的攻城伐地本領,優點非常突出,但其缺點同樣也非常突出,優缺點都非常突出的一性一格決定了他的命運,最終英年早逝,項羽是一個天地大英雄,我們不應以成敗論英雄,其英雄事跡至今仍被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