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最新人間正道電視劇觀后感范文
該劇講述了楊家兄妹三人分別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他們因政治信仰不同,而從手足情深,變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間正道電視劇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最新人間正道電視劇觀后感范文1
作為一名黃埔后代,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血液有黃埔的顏色,因為祖父在成都中央軍校學習時,黃埔精神就已融入了他的血脈。8年前的春天,跟同學到漢中圣水寺游玩,一些破舊的土房子使我久不能忘,斯人已去,空余懷想。后來知道那兒曾是黃埔軍校一分校的舊址,那些老房子里曾經培養了千百抗日志士。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再去圣水寺,我還要到成都北校場去、到廣州黃埔島去,因為黃埔精神對一個黃埔后代的感召是巨大的,我要到生長出這種精神的土地去朝圣。
正是懷著朝圣地心情,我看完了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電視劇中所表現的愛國心、師生情是對黃埔精神的最好詮釋。瞿恩、楊立青、楊立仁、范希亮……這些黃埔人,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因為他們是萬千黃埔人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精英群體的縮影,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寫就了中華民族走向獨立、自由的歷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大同社會是我們民族幾千年的夢想。無論是三民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是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在此基礎上上構建起來的黃埔精神,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色彩,因為這種獨特的文化作用,黃埔軍校創造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簡陋的教學設施、簡短的學制,學員卻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黃埔軍校成為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以及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四大著名軍校。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和平的民族,漢字“武”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戰爭觀,中華民族不好戰,但是也不懼怕戰爭。在那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我們不得不選擇用戰爭來結束戰亂。孫中山先生認識到,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裝,黃埔軍校應運而生。“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中山先生號召著優秀的中華兒女云集黃埔,不必說周恩來、葉劍英,也不必說徐向前、林彪,看看《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主人公吧!這些人物雖是虛構的,但他們每個人都是真實感人的,他們有血肉、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氣,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萬千黃埔人身影、眼神、思緒、微笑……黃埔島上曾有一群如此可愛的人、武昌兩湖書院曾有一群如此可愛的人、成都北校場曾有一群如此可愛的人,我相信海峽對岸的臺灣鳳山軍校也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愛著華夏民族、九州大地,他們都愿意為了中華的偉大復興流血犧牲。
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這些可愛的人因為信仰的不同,在歷史的路口選擇的不同的道路,他們都堅信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我們看到他們分道揚鑣、同室操戈,歷史的道路就是這樣的曲折,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說,這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走過去的,共產黨員有這樣的精神、國民黨員也有這樣的精神,他們終于第二次攜手,以中華民族的英勇無畏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這是一段無法忘卻的歷史,多少黃埔兒女血灑疆場、多少黃埔兒女堅強不屈,記住他們的名字吧——左權、趙一曼、戴安瀾,當然還有薛岳、張靈甫、關麟征、杜聿明……《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楊立青、楊立仁、范希亮就是英雄們的縮影,為民族付出的先輩,我們不應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
七年級最新人間正道電視劇觀后感范文2
很少對抗戰題材產生興趣,那些浮夸的抗戰神劇比中國古代神話還傳奇,又是自行車追火車,又是自行車飛起空中穿越,又是各種槍百打不中,我懶得把自己的時間都花費在這樣無厘頭的鬧劇上。然而驚喜總是出其不意的來到你面前,這部《人間正道是滄桑》刷新我對抗戰劇的認識,真的是在電視區中,就多看了它一眼,在也沒能忘掉那人、那景,那畫面不斷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激起我追劇的欲望。
首先得說這個名字起的就相當有水平,不像現在好多劇,名字長的看到都不懂是什么意思,一看到這個名字就吸引住我,為什么說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正道是怎么樣?又有怎么樣的滄桑那?一個個疑問引領著我走進這部正劇。劇情講述楊家三兄妹在堅守自己信仰道路上的愛恨情愁,著重以楊立青的成長為主線,演繹了姐弟情深、兄弟無情、愛情無由、信仰分歧等故事橋段。我聲稱這部劇有毒,看了之后我想更多的了解這部劇的歷史及相關任務,特意去度娘了一下,結果很是遺憾,這部劇很多是杜撰或者說是集多數人的事跡與一身,歷史上沒有那么一個人物形象,真的是很傷感,總覺得心里有一種情思無處安防。
除了名字吸引我,另一處就是楊立青這一角色是孫紅雷飾演的,我總覺得他的演技精湛到位,再加上他與生俱來的三分痞相,把楊立青演活了,我的情緒隨著他飾演人物的遭遇起起伏伏。他由一個無憂無慮爹疼姐愛的楊家三少因與哥哥的愛恨糾葛導致家破。他聽從姐姐的教導,置身來到廣州,遇見姐姐許身的董建昌并得到他的大力扶持。說到這里,不得不說其實我挺羨慕他姐姐楊麗華的,一生中有董建昌這樣的人在明知她心中還有他人的時候還死心塌地的用他的方式愛著她護著她。董建昌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既能奔赴前線與軍作戰交際圈也混得風生水起,唯獨不喜的就是他的堅守為黨國效忠。為得女人心他對待楊麗華心中的柏拉圖愛情的主人公肖恩更第謹慎小心。對此我也有不解,瞿恩不是愛楊麗華嗎?怎么在林娥出現時就就把自己獻身林娥了那?這是不是證明柏拉圖的愛情不靠譜。暫且不提,接著說楊立青,來到廣州初到大共產黨肖恩家,就遇到他人生摯愛,美貌與智慧并存的瞿霞。那個年代的愛情真的是純粹唯美的,感覺是那么的干凈卻那么的扣人心扉。也許是上天太嫉妒他們的愛情,才讓瞿霞被楊立青的親哥哥楊立仁捉住入獄,8年的牢獄生活磨去瞿霞的自信與驕傲,也毀掉了她美貌的外皮,最終不管是因為身心也好,考慮不能生育的孝道也好,總之這段美滿的姻緣就此分道揚鑣。看到這里我是憤恨的,為什么那?不是愛嗎?怎么忍心那么傷害心愛的人,不是不愛嗎?為什么要娶不愛的人那?不能理解。好想生活在楊立青身邊,與他分享他的工作生活,這就是愛嗎?沒辦法心中崇尚大英雄,無法自拔。
那么接下來我要說的是不是有點不正能量了,就是我對共產黨的看法,那是的黨是年輕的,也許就是因為他的年輕,瞿恩才會死,怎么能讓一個為革命事業致腿殘的人打游擊戰那,黨是用哪里思考的?黨內平時所為的好友又去了哪里?怎么一聽說瞿恩被俘,就都跟人家劃清界限了那?不是第一時間應該想著營救嗎?為什么?年輕的黨是被黨內一些輿論帶偏了嗎?這里我是怒恨黨的,無能!
看完正劇,我知道正道來之不易,我了解他們經歷不能身同感受的慘痛。我更學會信任支持自己的信仰,學會感恩熱愛自己的生命。我的生命中也是一條正道,我要用自己的實力演繹我的精彩人生
七年級最新人間正道電視劇觀后感范文3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們黃埔精神的核心是愛國愛民,愛國主義是一種偉大的情懷。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是愛國的,所以我們相信,海峽兩岸既然都是中國人,黃皮膚、黑眼睛、方塊字、詩經、史記早已將我們連在一起,所以歷史上國共兩黨曾經兩度握手、共克時艱,相信有一天,國共兩黨會第三次握手,因為一種精神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有一個聲音總在呼喚,那就是“到黃埔去!”
我多次被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所感動,“鋼刀是鋼刀,同學是同學!”這是范希亮在畢業聚會上的箴言,黃埔軍校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尊師重教的優良作風。瞿恩是一名好老師,他充滿理想、充滿智慧、充滿大愛;劇中還有一位不知名的教官,近乎苛刻地要求學員。黃埔軍校有許多這樣的老師,他們嚴格執教,以身作則,在他們的帶領下,黃埔學子怎能不成為有用之才。而黃埔學子的同學之情,在觀看這部電視劇之前,我早已感受到。在我的家鄉陜西寧強,曾經有人就讀于黃埔軍校,我的祖父是其中一位,祖父在世時,常有一些老人來到家中,他們都是爺爺的黃埔校友。他們雖然不是同一級,或許還是不同分校的,但是他們都以同學相稱,他們在一起的那種親切讓人感動。所以,我見到這些老人,都覺得跟爺爺一樣親切,現在他們大都離開人世,我依然時常想念他們,祝福他們。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青、范希亮雖然在不同的陣營,但是他們感情讓我們深深感動。親愛精誠,同學始終是同學,黃埔校友習慣以同學相稱,無論是那一屆畢業、無論是大陸臺灣,黃埔學子始終都是同學,同學情常在。黃埔后代之間也有一種天然的紐帶,只要得知彼此都是黃埔后代,就會一下子親近起來,我遇到的每一個黃埔后代莫不如此,我們共同談起先輩的榮光,共同嘆息、共同微笑。因為有黃埔同學的情意在,所以黃埔后代的情意在。黃埔同學雖然有一天會全部離開人世,但是黃埔后代的血脈里始終流淌著黃埔的顏色,黃埔精神必將永存。
毛澤東在詩中寫過“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間正道是什么,人間正道就是中山先生所說的“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因為我們是黃埔后代,所以我們必須記住自己作為一個中華民族子孫的責任,我們有責任發揚黃埔精神、致力振興中華!
七年級最新人間正道電視劇觀后感范文4
《人間正道是滄桑》講的是從國民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很長時間的一段歷史,故事圍繞楊家三個子女展開。楊家長子楊立仁沉穩多謀,女兒楊立華獨立且有主見,小兒楊立青生性頑劣卻勇敢正直。楊廷鶴作為一家之長,堅持中國傳統的“家國”思想,不求子女大富大貴,但求其成長為對國家有用之人。
我很喜歡看《人間正道是滄桑》。首先,因為它不同于一般的`影視劇,它通過一些兩黨的高層,講述了許多廣為人知的歷史事實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視角比較獨特,劇情很是緊張,也很有人情味,硝煙戰場里的愛情片啊。而且整部劇在對待國共兩黨歷史問題上比較客觀,也表現出了國民黨民正面的一面。其次,從《人間正道是滄桑》可以看出,張黎導演是一個擅長拍長時間跨度歷史劇、并且能夠準確而獨到地把握其中每一個時間段的事件、形勢與人物精神風貌的導演,他用拍電影的鏡頭語言和手法,把電視劇拍出了史詩感、拍出了情懷。再有,演員方面,尤其像男一的扮演者孫紅雷所說“男二絕對吸引人眼球”,確實,演員的選擇真的挺不錯的,尤其是黃志忠飾演的立仁,雖然只能算是男二號,但是演技很出色,他的氣質是那種詭計中帶著堅毅、冷峻。
《人間正道是滄桑》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活,那段歷史也值得你詳盡了解,它不說教卻讓你感觸頗深!
七年級最新人間正道電視劇觀后感范文5
五十集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前幾天就看完了,雖然感想多多,但并沒有想寫點兒什么。可是最近在中國的大地上發生的一件事情連同我前面被和諧的文章迫使我不得不寫此觀后感。
《人》劇中心以瞿楊兩家人為線索,以親情、友情、愛情來演繹建國前國共兩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教育國人:共產黨是正確的!政權是血換來的,幾經磨難,來之不易!
對于官方播此類劇的意圖,早已是見怪不怪,只不過我嗜好歷史,就看下去了。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現在社會的確是進步了,文明點兒啦!
你看在劇中,國共兩黨的黨員,在所謂的“三民主義、共產主義”的旗幟下,為了自己的“主義”,全然不顧親情、友情、愛情,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進行殺戮,有街頭的、有豪宅的、有豪輪的、有山野的、有戰場的等等,真是血流成河!換來的是什么呢?五十余年的歷史已經做了回答,受益者只能是少數人吧!
不過歷史發展到今天,的確起了變化,對于執政者的批評與反抗,執政者不像過去的國共兩黨,動則就是槍斃或者就是暗殺,在肉體上消滅你(失去了多少棟梁之才呀,真是可惜!)!而是采取法律的手段(不論是公開審還是秘密審)進行判決,且都沒有死刑。最重的是王--博士被判無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聯想到北京的劉曉坡教授、南京的郭泉教授,因發表文章被囚禁半年多,前天劉曉坡終于結束了沒有“名分”的“待遇”,被宣布正式逮捕;郭泉就要開庭,走法律程序。對于當前在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兩位出頭鳥,執政者終于端起了槍,只不過文明些了,雖然開了槍,但沒見血花四濺,不是達姆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