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師事跡的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美教師事跡的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美教師事跡的觀后感1
張麗莉,這個勇敢的名字,深深地植進人們的心底,也將永遠的存在于佳木斯市每一位老師、同學的心中。
看了張麗莉老師的這三篇演講稿,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是年齡問題,而是要有一顆:“愛心”也只有愛心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作為的學生。張老師他用自己的一顆真心詮釋了“師愛”這兩個字的真諦,用自己誠摯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這愛中有耐心的傾聽,有不懈的希冀,有真心的鼓勵,有深厚的情意……這種能超越一切的愛,如同剪不斷的臍帶,緊緊地牽系著我們;化作甘霖,灑落在學生的心田,悄無聲息地滋養著每一棵生命的幼苗。
張麗莉老師值得我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學習,學習她的那種大無畏精神,學習她對學生的那份滾燙的愛。回顧自身,作為一名小學的體育教師已有些年頭,該怎樣做才能去詮釋“最美”這個詞呢?答案就是愛心,用我之心,愛我所愛。平時,我時常關心愛護我的學生和我的隊員,從不打罵責罰他們。當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我會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多攻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鼓勵其彌補不足。
我的學生都比較喜歡體育活動,尤其是籃球,于是我決定教他們一套籃球操。我在網上查看了一些籃球操的動作,教學中發現這些動作對于這些沒有任何基礎的山區里的孩子們來說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們慢慢由學不會到不想學。我想為什么不能自己去設計一套簡易適用的籃球操呢?這套操即不失美觀又能讓高、低年級的學生都能熟練掌握住。于是我立即行動,利用課余時間,采眾家之長,精心編排了一套操。我鼓勵孩子們要像老師一樣勇敢堅強,去面對問題,戰勝困難。利用課外活動堂集中進行訓練,把能力較差的學生與能力強的學生分到一組,實現兵教兵,兵練兵的目的,提高了練習效率。現在學生們不再像初學時那樣喊難喊累,學生們也在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中提升了自我,收獲了自信。在這個過程里,我也收獲了經驗,編制了愛。
一名有愛心的老師應該學會寬容,但同時知道寬容不是放縱,而是一種信任,一種激勵,一劑良藥。一名有愛心的老師應該為學生的一生著想,而不是只顧自己的眼前利益。在教師的愛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更懂得自省、自強,不斷進步,超越自我。
所以,我堅信:一個教師不是在于他教了多少,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心存愛心去教學,我們就會苦中有樂,更會樂于進取,不斷提高,也更會贏得學生的愛戴。
我還堅信:雖然別人說教師只是個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的職業,但同樣可以做成一個宏大的事業。這樣,若干年后,當我們那些遠行的學子回想起我們時,一定仍能重新感奮于當年啟蒙的恩澤與青春覺醒的力量。
最美教師事跡的觀后感2
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的感人事跡經報道后,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張麗莉老師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行為,值得我們全社會來學習榜樣。
學習她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張麗莉同志面對生死考驗,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助學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英雄的壯舉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是當代優秀青年的杰出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她的高尚情操,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去。
學習她愛崗敬業的崇高職業精神。張麗莉同志參加工作以來,用她的全部熱情和勤奮進取鋪設了無悔的從教之路。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她把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心上,一視同仁,寧可放棄休息時間也不愿放棄一個孩子。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為師者對職業的熱愛,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份情感、一份無私、一份熱愛。我們要學習他的'崇高思想,牢記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
學習她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張麗莉同志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寬裕,但她連續三年每月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資助貧困學生。由于學校維修,搬到第四中學,離家遠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來不及吃早飯,她就自己出錢買一些餅干放到班級。學生生病了,她買營養品去看望;夏天天熱,她在地上撒水為學生送來清涼;放學下大雨,她把自己的傘和衣服讓給學生;放學時學生等不到家長,她主動打車送孩子回家。正是這種愛心,這種責任感,熔鑄了師魂的真諦。我們要學習她高尚的師德,恪盡職守,甘為人梯,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習她勤奮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職業理想。張麗莉同志的座右銘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經常在網上進行教育教學交流互動,積極參加市、區、校的教學教研活動,還自己出資購買了大量的學習資料,專業水平得到了較快的提高。在年輕的班主任當中,她是最讓家長信服的好朋友、領導放心的好同志、學生喜歡的好教師。她用執著的熱情收獲了累累碩果,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她工作像“拼命三郎”,每天早來晚走,經常帶病工作。我們要學習她勤奮進取的精神,加強學習,爭創一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我決心以“最美教師”為榜樣,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踏踏實實的做事,兢兢業業的工作。
最美教師事跡的觀后感3
最近一段時間,張麗莉這個名字,在各類媒體上頻頻出現,每一次在電視前、在網絡上看到關于她的報道時,內心的激動無法抑制,深深被她的行為感動。她就是了解令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最美教師。
在網絡上我收集了解到:張麗莉1983年出生,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佳木斯第十九中學的語文教師。在今年5月8日下午放學期間,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張麗 不顧生命安危,挺身而出,為搶救兩名學生而被卷入車下遭到碾壓,以至雙腿高位截肢,今年她剛滿29歲。她的事跡感動無數網友,她被稱為最美女教師。
張麗莉在學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行動譜寫了感人的贊歌。她踐行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彰顯了人民教師的美好形象。
有人說教師的奉獻精神像蠟燭,燃燒自己卻照亮別人;有人說教師的高尚品格像春蠶,對教育事業奉獻的是一生的忠誠。這些贊譽對那些優秀教師來說,可謂受之無愧,實至名歸。
張麗莉老師很平凡,沒有豪言壯語,但英雄正是來自平凡,崇高的師德體現在平時點點滴滴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張麗莉老師的英雄壯舉,是商品時代對良知的一種呼喚;是利益沖撞時對道德的一種呼喚;是和平年代對英雄的呼喚。我們應該像張麗莉那樣在平凡的工作中,在細微處體現自身的價值和尊嚴。我們從張麗莉老師身上看到了人生價值的真諦。
學習了張麗莉老師的事跡后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我要學習張麗莉老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淡泊名利,在危急關頭和急難險重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勇挑重擔,要把張麗莉老師的精神化作為工作的動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自身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周圍的人,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實實的做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身特長,創造性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最美教師事跡的觀后感4
為鑄師魂,塑造老師們師德形象,今天上午,我校全體一線教師和部分行政工作人員共同學習了張麗莉老師舍已救同學的感人事跡。通過學習,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感到自己與張麗莉老師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張麗莉老師的事跡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同時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入了愛心和動力。
5月8日下晚自習時,佳木斯十九中學門口,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導致雙腿高位截癱……。
她在學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軀支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贊歌。她踐行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彰顯了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這位年輕女教師,用生命譜寫著最偉大的愛的贊歌。她是當之無愧的“最美教師”。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愛。它不是基于親緣關系,不是出自個人的需求,而是來源于教師對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具體體現為教師對學生所持有的一種親近感、期望感和為學生而獻身的熱忱。這是教師職業道德一書中的一段話,“最美教師”的行為為我們最完美的詮釋了這段話的意義。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事跡在感動中國的同時,也給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感動,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從事職業教育已有16年了,16年的職業教育生涯也深深的體會到那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含義。就拿照顧吉娃金子兄妹的事情來說,我感到自己做的遠遠不夠,我校將金子兄妹接到我校來讀書,不是圖的名聲,而是真心實意的幫助他們學到知識,脫離貧困的大山,所以僅僅每月給生活費是遠遠不夠的,要關心他們兄妹的學習、生活,要有父愛一般的心,才能照顧好他們,這點事情都做不好的話,還能做什么哪?所以說我感覺這兩個多月我沒有盡到一個監護人應盡的職責。和張麗莉老師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
今后,我決心以“最美教師”為榜樣,學習她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英雄氣概,學習她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崇高品格,學習她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實實的做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國家級示范校建設過程中,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和指導作用,為學院的發展再立新功。
最美教師事跡的觀后感5
2012年5月8日,黑龍江佳木斯涌現出失控客車向學生沖來之即,推學生離開危險,自身受到嚴重傷殘的女教師——張麗莉。
張麗莉因她的舉動,救護了學生,理應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共同贊譽。這固然是對她舍身救人,人性光芒的禮贊,但在禮贊的同時,我們有必要思悟,透過她的瞬間一推,窺視她的內心蘊藏的力量。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挖掘她的力量源泉,并共同享受這一力量源泉。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這座城市會凝聚多么大的發展動力啊。
敬業愛人是張麗莉的特質。從媒體的報道中,讓人感觸很深。一個英雄的前提必須她是愛崗敬業,這就像一塊基石,站在上面才能立得住,穩如泰山。或許是職業特性,張麗莉的敬業落腳點是在愛人上,她愛她的學生,就像她愛花朵一樣。有愛才有敬業。她的副校長說她,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學生身上。所以,在學生遇到危險的時候,張麗莉挺身而出就不難理解。我們不要總是說做不到英雄那樣的壯舉,英雄也是從小事做起,從份內的事做起,從愛人做起。
敢于擔當是張麗莉的所為 。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的思想意識往往復雜多變,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顧及自己的盤算。張麗莉不是這樣,她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教師擔子。她喜歡孩子,喜歡有自己的孩子,可是為了更多的孩子,為了這些天真爛漫的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只有為國家的未來,為學生的未來敢于擔當的人,才有這樣的境界。只是,這樣的擔子擔在張麗莉的肩上,顯得重一些。不過,對于那些暗自拈輕怕重,投機取巧的人來說,張麗莉不啻是一面鏡子。
不怕犧牲是張麗莉的精神。一個教師的天職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學生,像丹柯那樣。而一個女教師與生俱來的慈母情懷,又使得女教師有著旁人無法比擬的對學生呵護的細膩和勇敢。張麗莉關鍵時刻選擇不顧自己安危,選擇一切為了學生,不禁讓人肅然起敬。5.12汶川大地震來臨的時候,屋倒房塌,上課的女教師緊緊用自己纖弱的身體,掩護自己的學生。當救援隊扒開倒塌教室的時候,看到已經死去的女教師用自己的身軀擋在學生身上那一場景,讓人動容流淚。讀了張麗莉的事跡,感動人落淚就是她的臨危不懼,忘我犧牲。對比那些在利益面前斤斤計較的人來說,他們在張麗莉的面前是不是顯得太渺小一些。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總要犧牲一些局部利益,甚至個人利益,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有張麗莉的犧牲精神嗎?
張麗莉的事跡會觸動許多人的靈魂,也會啟發人們對社會正義和良知的思考。但是,這些還只是表層,更重要的是行動起來,從思想和行為都去爭做張麗莉式的人物。假如我們大家都愛崗敬業,敢于擔當,不怕犧牲,什么樣的困難能阻擋我們城市前進的步伐?這恐怕是張麗莉對我的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