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后感優秀范文5篇
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范事跡詮釋黨的崇高理想,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后感1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楊春,一位長年奮戰在掃黑除惡一線的基層人民警察,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一名平凡的人民警察,緣何獲得“時代楷模”的殊榮,為時代和世人所銘記?因為他身上折射出的那份“無我”初心,值得全國上下共同學習和堅守。
擇一業、終一生。28年的從警生涯,楊春一直奮戰在打擊犯罪最前沿、沖鋒在掃黑除惡第一線,關鍵時刻頂得住、遇到危險帶頭上,先后參與、組織、指揮偵破各類刑事案件3150余起(其中大要案40多起),為寧德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提供了堅強保障,傾盡畢生精力踐行人民警察的“無我”初心。
新時代需要這樣的典型。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楊春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好典型,是用生命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機關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的好典型,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好榜樣。當前,我市迎來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機遇期,全市上下要把學習楊春先進事跡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重要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教育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擔當、有效作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像楊春那樣忠誠擔當、獻身使命,保持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政治本色,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永恒追求,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像楊春那樣恪盡職守、勇挑重擔,在重大考驗和艱巨任務面前,不談條件、不講困難,甘于奉獻,扎實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以優異的業績讓黨委政府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像楊春那樣嫉惡如仇、敢于斗爭,始終推崇嚴打犯罪不手軟、不獲全勝不收兵的戰斗精神,自覺對標中央要求、貫徹上級部署,自我加壓、主動作為,砥礪成為一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戰士。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像楊春那樣心系群眾、服務基層,把群眾期盼作為最大追求,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扎根本職、忘我工作,用真情和實績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像楊春那樣淡泊名利、廉潔奉公,始終堅持公道無私的價值追求、自警自律的行為要求,堅持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立身不忘做人之本,恪守廉潔從政各項紀律要求,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永葆職業操守和清風正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都應該向楊春學習,努力做合格黨員、當時代先鋒、創優秀業績、為人民造福,立足本職崗位,踐行為民宗旨,主動擔當作為,為全市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深入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后感2
忠誠履職、勇于擔當、淡泊名利、一心為民——連日來,“時代楷模”楊春的先進事跡在福建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廣大黨員干部表示,楊春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要接過“忠誠衛士、掃黑英雄”楊春的旗幟,堅守平凡崗位、爭創一流業績,在苦干實干中砥礪前行。
楊春生前是福建省寧德市局蕉城分局副局長,他28年如一日奮戰在維護穩定、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屢破大案要案,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作出突出貢獻。今年1月23日凌晨,長年超負荷工作的楊春突發心梗,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9歲。
楊春是一名海軍退役士兵,他的先進事跡在退役軍人群體中口口相傳。福州市馬尾區局交警大隊民警林志川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楊春同志對人民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群眾的深切熱愛,令我深受教育。”他說,“我要以楊春為榜樣,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扎根基層、保一方平安,是楊春同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是派出所民警學習的榜樣。”福州市局鰲峰派出所副所長陳雨說,“我們將努力實現精準服務和有效治理,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福建省政和縣局禁毒大隊負責人宋毓敏說:“我們要學習楊春同志不怕疲勞、不畏艱難、沖鋒在前的精神,學習他辦案用心、細心、盡心,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抓住涉毒人員管控這個‘牛鼻子’,打防并舉、綜合施策,不斷將禁毒人民戰爭推向深入。”
“楊春同志犧牲在掃黑除惡一線,我們要以‘掃黑英雄’為榜樣,學習他敢于亮劍、嫉惡如仇的精神,推進石獅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發展,以重點村、行業、領域為突破口,加大監管和整治力度,從源頭上鏟除黑惡勢力的滋生土壤。”福建省石獅市委政法委書記張鸰翔說。
漳州市局巡特警支隊政委吳榮輝說:“楊春同志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隊友,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對群眾、對民警開展和風細雨、細致耐心的工作,他無愧于英模、時代楷模的光榮稱號。我要時刻以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寧德市人民偵查監督處處長鐘明曾與楊春并肩戰斗。他說:“我被楊春堅定的理想信念、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攻堅克難的奮進精神深深感動,他是政法干警學習的榜樣。學習楊春同志,就是要將他的崇高精神深植于心,努力提供更優更實更好的‘檢察產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楊春同志銘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恪盡職守、愛拼敢贏的精神品質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生動教材。”福建省霞浦縣委組織部長陳向漢表示,“我們要在選人用人中重實干、重擔當,有組織、有計劃安排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艱苦地方、吃勁崗位經受磨煉,突出正向激勵,激發干伍活力。”
寧德市局黨委副書記、政治部主任阮細章說:“楊春同志是我們身邊涌現出的時代楷模,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干警的價值追求。作為楊春的同事、戰友,我們將接過英雄的旗幟,傳承英雄的精神,繼續干好楊春未竟的事業,在掃黑除惡、打擊犯罪、服務人民等各條戰線苦干實干、爭創一流,不負英雄遺志、不負時代所托。”
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后感3
在全黨上下集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社會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之際,中央宣傳部30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楊春同志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楊春生前是福建省寧德市局蕉城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轉業到機關28年,以鐵一般的理想信念奮戰在維護穩定、服務群眾第一線,忠誠履行人民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忠實守護一方安定和人民安寧;他疾惡如仇、驍勇善戰,關鍵時刻頂得住、遇到危險帶頭上,以鐵一般的責任擔當掃黑除惡、打擊犯罪,偵破刑事案件數千起,抓獲犯罪嫌疑人千余人;他勇于創新、奮發有為,愛崗敬業、精研業務,以鐵一般的過硬本領實現執法辦案零差錯,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他一身正氣、廉潔奉公,始終堅守崇高價值追求和良好職業操守,以鐵一般的紀律作風嚴格要求自己,打造過硬隊伍,贏得了群眾廣泛贊譽。2019年1月23日凌晨,因長年超負荷工作,楊春突發疾病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9歲。
近一段時間,楊春的先進事跡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后,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基層群眾普遍認為,楊春是在平安中國建設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先進模范,是新時代民警的杰出代表。廣大民警一致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機關和民警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以楊春為榜樣,堅決捍衛政治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寧,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職責使命,以優異的成績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時代楷模”發布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追授楊春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楊春先進事跡的短片。發布單位有關負責同志,楊春的親屬、同事、戰友,及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發布儀式。
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后感4
從警28年,他不忘初心,一直奮戰在基層一線,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身患重病,他堅持工作,3次推遲手術治療,掃黑除惡保百姓平安……因公殉職的全國系統一級英雄模范、福建省寧德市局蕉城分局原副局長楊春同志,近日被追授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和“時代楷模”。最近一段時間,他的先進事跡也在網上引發了強烈反響。
“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網友“@冥想”被楊春同志這位“拼命三郎”的工作態度所感動:“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之時豁得出去,用真心和耐心詮釋著人民警察的深刻含義,用青春和熱血讓錚錚警魂在基層工作中閃出耀眼的光芒。”
“金色盾牌必將因你而更加熠熠生輝!”退休前在基層從警30余年的網友“@弓長老張”,看到網上楊春同志的先進事跡后感同身受,“他疾惡如仇,對違法犯罪零容忍;他心細如發,在蛛絲馬跡中尋真相;他忠于職業,始終做時間的追逐者。也許有人認為信仰很抽象,但在楊春身上,我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如磐石般的堅定信仰。”
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90后大學生“@卡卡嘟”也深有感觸:“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英雄事跡讓人淚流滿面,從心底油然而生真摯的敬佩,凝聚起砥礪前行的力量。青年人應當學習他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立足本職、努力工作,沿著他的足跡繼續前行。”
“‘時代楷模’楊春:掃黑除惡 初心為民”“生命最后一刻,他仍奮斗在崗位上”“這一天,一座城,送別一個人。楊春,走好”……在抖音、微博等互聯網社交平臺上,這樣一段段正能量短視頻迅速傳播。青年網友“@云舒”說:“作為一名公職人員,關鍵時刻頂得住、遇到危險帶頭上,身患重病卻極少為自己考慮,體現了‘無我’之境的人民公仆本色,詮釋了新時代干警的價值追求。”
福建寧德當地的網友“@象牙蕭山”在貼吧上這樣寫道:“民心是桿秤,秤砣是老百姓。有困難就上、有榮譽就讓,蛇毒殺人案、洪口碎尸案、百萬入室盜竊案……破案神速的楊春就是我們的‘神探’。有些人值得一輩子銘記,他在當地人的心中就是這樣的人。”
來自基層的社區工作者“@sunshine”也這樣跟帖:“勤勉、忠誠、責任、擔當,榜樣如同一面鮮明的旗幟,激勵著廣大干部群眾更加堅定理想、扎根基層、默默奉獻。我們將不負英雄遺志、不負時代所托。”
“逝者已矣,精神永駐。學習榜樣不僅要看齊,更要通過實踐,讓自身成為堅定信念、忠誠擔當的生動詮釋。”網友“@一粒”向大家呼吁,“讓我們致敬時代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奮斗!”
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后感5
楊春從未離去,他還在!他忠誠擔當的精神還在,任勞任怨的作風還在,真誠深厚的情感還在。福建省寧德市局蕉城分局局長黃經祿說:“他一直在跟我們并肩戰斗,局里到處都是他的影子。”
一個人,影響了一批人。一座城,目送著一個人。
從吊唁廳到火化池僅有200米的距離。40名刑警組成的方隊,40聲響徹云霄的“春哥”,40個發自心底的敬禮,一切一切都不足以表達對英模的崇敬與惋惜。
27年前,他帶著火熱的心走進隊伍。27年來,他的初心從未改變,回望來路,每一個堅實的足印都鐫刻著對黨對人民的愛與忠誠。
立志從警
在勤學勤思中成長為警隊精英
楊春生長于一個教師家庭,父母曾經在山區支教。從小受父母的影響,他對山區生活的窮苦群眾很有感情,總是懷著感恩之心。
楊春從小就有一個警察夢。小時候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戲時,他必須要當警察,如果抽到“小偷”,他就會氣得臉紅。他因能歌善舞,藝術學校邀他加入,可他一口回絕,因為他最想當警察。
1990年,楊春從海軍退役后,原本可以順利地到中學當體育老師,可是他堅決不愿意,跑去局當了一名臨時工。家人苦口婆心勸他,他卻十分堅定地說:“一個人難得能干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我就想一輩子當警察。”
1992年,楊春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1994年,他成為一名刑警,面對非科班出身的現狀,他給自己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多聽,二是多看,三是多想。時任大隊長錢昌平說:“他善于學習和思考,凡事能夠舉一反三。”直到楊春成為大隊長時,他依然說:“我是當兵出身,文化水平并不高,更加需要細致和認真。”
楊凱是楊春的徒弟,他說:“師傅的破案秘訣就是細致。他說每當排除一名嫌疑人時都要十分慎重,要反復給自己提問,要禁得問。”2011年,在一片竹林里有一具女孩的尸體。經過調查,這名女孩在三天前還住在不遠處的自建房里。據她的父母講,女孩失蹤前在洗澡,聽到有人喊叫,并且有摩托車的聲音。周邊沒有攝像頭,民警走訪了幾天都沒有進展。楊春決定重訪受害人家。他敏銳地發現受害人的哥哥從一樓搬到了二樓,天氣很熱,他卻把自己關在房里,連電扇都沒有打開。這一反常跡象引起了楊春的注意。經過仔細查看,楊春找到一小截與被害人捆綁物完全相同的電線。案件很快告破,原來小女孩是隨母親改嫁來的,與哥哥并無血緣關系,是哥哥殺害了小女孩。
2018年1月,最高人民、最高人民、部、司法部出臺《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楊春立即和法制民警一起學習研究,然后組織全體掃黑除惡專業隊民警一起學。在學習中,由于對某些句子的理解不統一,他又專門跑到、請教探討。當時蕉城有一條涉嫌“非法放貸”犯罪的線索,但由于沒有經驗一直不敢啟動辦理。楊春聽說廈門和福州剛剛辦理完類似案件,就帶人登門學習。在嚼爛法律條文、學過案件實例之后,楊春帶領民警果斷出手,將一個非法放貸、催收、殘害他人長達9年之久的涉黑團伙一舉打掉,還群眾一片安寧。
善帶隊伍
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凝聚警隊力量
楊春是個要求嚴格、精益求精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心細如絲、溫潤如玉的人。他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將所民警的心聚在一起,力聚在一起。
言傳身教是楊春的“授課”方法。楊春常說:“你批評他十次,不如教他正確地做一次。”有一次,胡衛清跟楊春出去辦案,經過汽車站的時候,楊春突然把車窗搖下,說不遠處的彪形大漢正是入室盜竊案的在逃嫌疑人。大家還在質疑的時候,那人突然跑了起來,一米九的身高,100公斤的體重。楊春下車追趕,一邊跑一邊分工:“我抱腰,衛清抱腿,小年輕上銬。”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楊春以50米沖刺的速度追上去就把他攔腰抱住提了起來,胡衛清趕緊抱住那人的雙腿,另一名民警順利地給他上了手銬。胡衛清說:“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怎么制伏這么大塊頭的人。另外,真是太佩服他的眼力,這些人都被他牢牢地記住了!”
寬容鼓勵是楊春的獨特魅力。楊春雖然對民警要求嚴格,但他卻從未嚴厲地批評過誰。有一次,一名民警執行任務時出了差錯,以為會被批評。可楊春很溫和地說:“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經過這次挫折你一定會有更有經驗。”在一個人最泄氣的時候,一聲鼓勵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楊春做到了!
啟發信任是楊春的引導策略。每當民警遇到難題去找楊春,他都會說:“你找我是對的,但是你有沒有想好解決的方法?你可以提供多個方案給我,我來幫你決策哪一個最可行。”
楊春是個十分溫暖的人。2018年8月的一天,民警湯冰要去提審一名涉黑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臨出發時喝了一瓶藿香正氣水。楊春忙問怎么回事,得知湯冰中暑了,就說“換個人去吧”。過了兩三天,楊春又特意到掃黑除惡專業隊詢問湯冰的身體狀況。蔣昌明是一隊隊長,楊春對他說:“一定要把工作安排好,大家很辛苦,身體出了問題就要給他一點時間調整。”
泡面似乎是警隊里的加班必備品。然而,楊春看到后對大家說:“以后不要再讓我看到泡面,我年輕的時候就是加班吃泡面才把身體吃壞、肚子吃大的。”他略帶調侃的口氣里充滿了真誠的關愛。
楊春任刑偵大隊大隊長時,一名民警突然去世。他接到消息馬上趕到,親自為同事換上衣服。他說:“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兄弟,走的時候要讓他體面一點,風光一點。”在殯儀館,楊春下班就來守夜,連守了七天。“要記著我們的同事,要記著他們上有老,下有小。”
楊春是個有趣的人。為了增進民警與家人的和諧,增加理解互信,他還組織家庭晚會,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讓兒女對父母表達感恩、讓丈夫向妻子表達愛意。
警隊必須是一個有戰斗力的集體。在楊春的示范帶領下,蕉城分局刑偵大隊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10次,蕉城分局刑偵業務考評連續12年位列寧德市第一,支撐起蕉城分局“全國優秀局”這面金字招牌。然而,楊春從不爭功,他自己只有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
熱愛生活
用深沉的情感構筑家庭的溫馨
在工作中,楊春可謂是“拼命三郎”,但他從未拋掉對家庭的責任。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一個深情的丈夫,一個可愛的父親。
楊春排行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姐姐楊麗說:“我弟弟是個十分孝順的孩子,只要有時間,他總是吃完晚飯到父母家看一下,然后再到單位去加班。”楊春的父母均已是耄耋之年,均患有嚴重的疾病。楊春會摟著媽媽俏皮地問:“我這兩天沒來你有沒有想我啊?”他每次出差,都會記得給父母帶一些特色食品回來。有一次父親錯吃了母親的藥,楊春得知后,就給父母各備了一個不同顏色的藥盒,再貼上寫有“爸爸”“媽媽”的字條以便區分。
結婚24年,還能十指相扣,這是多么浪漫的一刻!1月20日,是大家庭的最后一次團圓聚餐,楊春的外甥女抓拍下他們夫妻十指相扣的畫面。
楊春從不把工作中的煩惱、牢騷帶回家,每當出現在妻子、女兒面前,就像帶著一縷陽光回來。不管回家多晚,楊春都要到女兒的房間看看,幫她掖一下被角。楊春的工作很忙,對妻子懷一顆感恩之心,他常常會對妻子說“謝謝”,或者表揚她做得好。
伉儷情深,如今他的妻子還未走出痛失愛人的哀傷,吃飯的時候會多擺一副餐具,換季的時候也會把楊春的衣服拿出來擺好。她拒絕接觸外界,但如果有人講起楊春工作時的場景,她就會十分享受地傾聽。
楊麗說:“那天接到電話,我的腿已經軟到沒有力氣,是用手攀著臺階爬上去的。我的弟弟是一個特別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人。他說過胸口悶,去年底他說太忙,年后再去醫院;過了年,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開始,他說好多線索都在自己的肚子里裝著,實在走不開;案件成功移送起訴后,他說中央督導組來了,上汽項目的拆遷工程需要他;工程結束了,他說第二起涉黑案件開始辦了,等到年底再看吧。”他一心撲在工作上,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楊春走了,他把自己忠誠擔當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格、迎難而上的力量留給了警隊;他把一支團結奮進、無堅不摧、戰功赫赫的隊伍留給了黨和人民。他用名字擦亮警徽,他的名字響徹天地;他用言行捍衛正義,他的言行四海傳揚。黨和人民不會忘記楊春的名字,并將給予他最崇高的榮譽!
姐姐楊麗講述弟弟楊春
故事一: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弟弟有顆感恩的心
楊春一家三口和父母合照
我父母親是50年代師范學校的畢業生,1958年畢業后就被分配到小學當老師。期間,兩個人就雙雙被下放到八都鎮際山村教書。
那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山區,70年代的時候,農村的交通不像現在,村村能夠通車。記得一開學,父母帶著我們兄妹四人要先坐班車到達八都鎮,再坐輪渡到對岸,到對岸之后就開始要爬山了,當時有行囊還有四個孩子,哥哥姐姐略大一點還能獨自登山走,那時候看著那個陡峭的山壁,父母親真的是很犯難。
當地村民們非常的熱情,他們一知道老師要來了,自發的在山底下等著,當時都是挑著擔子,一頭挑著弟弟,一頭挑著我,然后再挑著我父母的行囊,就是這樣把我們挑到山上去的,寒暑假回來也是這樣子把我們挑下來的。
所以父母親,特別是我父親對這份淳樸的情誼,對這種善良老百姓的情感非常的感恩、感念,打小就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說的最多的就是:“少鹽少米不能少良心,無衣無食不能無胸懷。”
故事二:弟弟走的這件事,沒敢告訴父母
楊春農歷生日那天,楊麗發的朋友圈。
我父親是有腦萎縮,他的腿因為動脈血管硬化變得行動不是很自如,獨自行動不是很方便。再加上腦萎縮伴有輕度的老年癡呆,所以對一些事情敏感度不是正常的思維,如果能正常思維,弟弟的事情也瞞不過。母親是有高血壓和心臟病,所以到目前為止,鑒于兩個老人的這種身體狀況,我們不敢把弟弟犧牲的情況告訴他們,只對他們說弟弟是因為工作原因被部抽調到境外辦案了,所以老人現在還是心心念念在期待著弟弟能夠早日完成任務回來。
老人家現在每天念叨最多的都是“弟弟春節能回來嗎?”“今年能回來過年嗎?”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每天都要問:“弟弟今天到哪個國家了?”特別說到南非一些國家的時候,她就說“弟弟能適應嗎?能適應國外的生活嗎?”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也是非常心痛,因為父母親每時每刻都在期待他完成任務能夠回來。所以我們每個時間節點都在往后移。
去年弟弟不是春節前走的嗎,我們就跟父母說臨時被抽走,母親就說“年夜飯能回來吃嗎?”我們說可能不行,到今年端午節,包括弟弟生日,這些時間節點都是老人對孩子最思念的時間,我們也不知道能瞞父母多久,多一天算一天吧。
故事三:弟弟最愛唱的歌,現在聽起來就像是預兆
我們家庭聚會的時候弟弟愛唱《是否》這首歌,許多刑警隊的年輕人也都聽他唱過。弟弟走了以后,我現在再聽這首歌感覺就像是預兆一樣……
是否這次我將真的離開你
是否這次我將不再哭
是否這次我將一去不回頭
走向那條漫漫永無止境的路
說到這兒,姐姐楊麗再次哽咽……現在,楊麗的微信頭像是弟弟楊春的名字,代表著她對弟弟濃濃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