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是熟悉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下面小編帶來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7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篇1
含著熱淚,我讀完了《黃繼光》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閉上眼睛,黃繼光那光輝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使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靜。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半個世紀前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耳邊又回響起嘹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在身負重傷、手里沒有一件武器的情況下,他頑強地站起來,沖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英勇的'志愿軍戰士趁勢攻克了敵人的陣地,奪取了勝利。多么勇敢的大無畏精神呀!。黃繼光,一個普通志愿軍戰士,卻有一種不怕犧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著他呢?是最光榮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促使他將生死置之度外。
當我讀到“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指導員說:“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這句話時,我很慚愧,黃繼光是多么主動呀。可是我連老師交給的的任務都不做,比如值日。我總是馬馬虎虎,隨便打掃一下。在平時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我也是能躲則躲,從沒想過要去戰勝它?,F在想起來,是多么不對呀!當我讀到“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句時,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黃繼光,這個偉大的戰士,面臨著生命的危險,忍著傷痛,像巨人一樣冒著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敵人的機槍終于啞火了,黃繼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戰士們沖向597.9高地,消滅了敵人,奪回了高地。
多么可貴的精神,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這是一個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為了讓敵人不越過三八線,中國人民義不容辭。黃繼光,黨的好兒女,你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贊歌,你血灑597.9高地,壯烈犧牲于異鄉,你的精神撼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的幸福今天,正是英雄們在昨天以生命熱血創造的明天,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一切。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好好學習是我們現在的責任。我們要以百倍的努力學得知識,把可愛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篇2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革命英雄的故事》書,書里記載了許多關于革命英雄的故事,其中關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深受感觸。
故事是這樣的的:1945年八月初的一天,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了沖鋒。突然,敵人一陣機槍橫著掃過,讓戰士們不敢抬起頭。原來,橋上修了一座十分巧妙的暗堡。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經批準后董存瑞就火速前進。突然,董存瑞撲倒了,原來他腿部中了子彈,他忍痛跳下河里。跳下河后他把炸藥放在橋墩上,可是一連好幾次都滑了下來,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到暗堡,怎么辦呢?眼看戰友們在機槍的掃射下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在這緊急時刻,董存瑞毅然用左手托起了炸藥包,緊緊貼住橋底,從容的拉開了導火索,高呼:“同志們,為了戰爭的勝利沖啊!”導火索冒著白煙急速的燒向炸藥包,董存瑞泰然自若,堅定的站在那里紋絲不動,隨著轟的一聲,敵人的暗堡被炸的粉身碎骨,董存瑞也犧牲了。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知道董存瑞的犧牲是光榮的,他是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著想,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一定要學習他的那種偉大精神,以集體利益為重,不自私自利,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以后,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會多為他人著想,多為集體著想。比如:在學校要認真值日,多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在家要多體諒父母,適當干些家務如倒垃圾等。我覺得紅色經典叢書很有教育意義,我會努力向革命英雄學習,做一個優秀的小學生。
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小兵張嘎》的紅色經典讀物。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戰時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張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張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淀邊的一個名叫“鬼不靈”的村子里。張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較偏僻,奶奶又很熱愛八路軍,常常幫助八路軍做事。他們經常掩護八路軍干部轉移,也常有八路軍的傷員躲在他們家里養傷,時間長了,張嘎也喜歡上了八路軍,常常和奶奶一起照顧八路軍。他渴望自己也能擁有一把,也想早日能當上八路軍戰士。
有一天,一位在他們家養傷的名叫鐘亮的八路軍做了一把木頭手,并且說要送給一位抗日小英雄。這下嘎子要當八路軍的決心就更強烈了。后來張奶奶被一個叫肥田的日本鬼子殺害了,鐘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他懷著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抱著為奶奶和鐘叔報仇的決心,通過種種考驗,加入了八路軍。張嘎參了軍后,用他的機智勇敢在一次又一次的戰斗中獲得了勝利!并通過“挑簾戰”繳了一只偽軍手。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戰斗是:區隊長安排張嘎去引敵人到埋伏區。張嘎化裝成村民,帶著雞蛋去哄騙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引入了埋伏區,自己還順利的脫了身。隨著“轟”的一聲雷響,敵人的部隊被炸,大個李拿著機掩護戰友們前進,在20分鐘內就把日本鬼子給打敗了。
《小兵張嘎》的故事告訴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 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這個故事還使我認識到我們應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從嘎子身上我還看到了勇敢機智和堅強,我要向嘎子那樣,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篇4
20世紀初期,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人們都過著衣不遮體,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民不聊生,祖國的土地也正一步步地被資本主義家吞噬,這時的中國急需一大批英勇的革命戰士把祖國從水深火熱當中解救出來?!陡锩⑿鄣墓适隆肪椭v述了一個個在這個時期誕生的救世英雄。
就像本書封面上寫的:信念不是鐵錘下繚亂紛飛的火花,而是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閃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島上徹夜不息的明燈,信念讓你為了擺脫饑寒交迫的日子,而發憤圖強……這些革命英雄的內心無不蘊含著一個堅定的信念:或是為民族的崛起而奮斗,或是為人民的解放而努力,抑或是為探索宇宙的奧妙而孜孜不倦,不管他們的信念是什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些信念已經深深的扎根在他們的心底里,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他們要付出畢生的心血為這個不滅的信念而不懈努力。在這其中既包括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身經
百戰敵膽寒的張云逸,劫法場搶出來的將軍劉志堅,出奇制勝的“旋風”司令韓先楚,地主階級逆子農民運動領袖彭湃,我黨的杰出女革命家向警予,平民的“勞工律師”的施洋,為革命斗爭到最后一刻的王盡美……這些英雄人物是我國千百萬先驅英杰的代表,為了心中的信念,他們不惜在敵人的獄中忍受各種酷刑而嚴守黨的機密,不惜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捍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千百萬疾苦大眾的幸福。他們寧死不屈,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通過閱讀這些英雄的人生經歷,讓我仿佛看到了這些革命英雄們不畏困難險阻,生命安全,努力地扭轉當時不堪入目的局面,實實在在地為百姓服務的場景,也感受到了我們現在那安逸,豐衣足食的生活的來之不易。在此,我向這些革命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篇5
20世紀初期,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人們都過著衣不遮體,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民不聊生,祖國的土地也正一步步地被資本主義家吞噬,這時的中國急需一大批英勇的革命戰士把祖國從水深火熱當中解救出來,《革命英雄的故事》就講述了一個個在這個時期誕生的救世英雄。
就像本書封面上寫的:信念不是鐵錘下繚亂紛飛的火花,而是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閃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島上徹夜不息的明燈,信念讓你為了擺脫饑寒交迫的日子,而發憤圖強……這些革命英雄的內心無不蘊含著一個堅定的信念:或是為民族的崛起而奮斗,或是為人民的解放而努力,抑或是為探索宇宙的奧妙而孜孜不倦,不管他們的信念是什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些信念已經深深的扎根在他們的心底里,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他們要付出畢生的心血為這個不滅的信念而不懈努力。百戰敵膽寒的張云逸,劫法場搶出來的將軍劉志堅,出奇制勝的“旋風”司令韓先楚,地主階級逆子農民運動領袖彭湃,我黨的杰出女革命家向警予,平民的”勞工律師”的施洋,為革命斗爭到最后一刻的王盡美……
這些英雄人物是我國千百萬先驅英杰的代表,為了心中的信念,他們不惜在敵人的獄中忍受各種酷刑而嚴守黨的機密,不惜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捍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千百萬疾苦大眾的幸福,他們寧死不屈,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閱讀這些英雄的人生經歷,讓我仿佛看到了這些革命英雄們不畏困難險阻,生命安全,努力地扭轉當時不堪入目的局面,實實在在地為百姓服務的場景,也感受到了我們現在那安逸,豐衣足食的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此,我向這些革命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篇6
偉大的人物劉胡蘭,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講過。劉胡蘭這光輝的名字早就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盼望早一天能讀到這樣一本關于劉胡蘭的書。
今天,我終于有幸地讀到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給我的震撼很大。
劉胡蘭,一個只有十五歲的文靜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對敵人的屠刀臉不改色心不跳,寧死不屈,大義凜然,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當她昂首走向敵人的屠刀時,是那么從容不迫,視死如歸。
十五歲,是一個花樣年華。十五歲,我們還在父母身邊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可是,劉胡蘭卻被敵人屠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我們偉大的領袖為她揮筆寫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對劉胡蘭的一種贊揚!
與劉胡蘭對照一下,我感覺自己十分地渺小。我平時碰到一點點困難,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叫苦叫累……我決心要向劉胡蘭姐姐學習,做一個勇于拼搏、不怕困難、英勇不屈的人,將來為祖國效力!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沒有了硝煙戰火,這樣的環境是由千千萬萬個像劉胡蘭姐姐一樣的英雄經過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此時此刻,我們要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啊!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們要從小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正確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斷磨練自己的知識,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使自己向一個正確的目標邁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作文
劉胡蘭的崇高理想,堅定意志,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關英雄事跡觀后感與體會篇7
《抗日英雄楊靖宇簡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1934年2月,楊靖宇組織了一個抗日聯合軍。面對日軍頻繁的“討伐”,楊靖宇采用游擊戰術,消滅大量日軍,牽制強敵不得入關。到了1940年初,楊靖宇部隊的給養已經斷絕,只剩下六十人,即使如此楊靖宇也誓與敵人血戰到底。打著打著,楊靖宇身邊只剩下六名戰士了,四名戰士沖了出去,另外兩名戰士被日軍殺死,只剩楊靖宇一人孤身奮戰。他跟著日軍討伐隊,邊打邊走,五天五夜粒米未進。最后在一個叫三道崴子的地方,他跟敵人戰斗到最后。后來日軍解剖他的尸體,發現他的腸子里有棉花,有樹皮,還有草根。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受到楊靖宇對日本人的憎恨和他視死如歸、堅強不屈的精神。是什么讓他五天五夜粒米未進?是他堅強不屈的精神。是什么讓他奮斗到最后一刻?是他對敵人的仇恨,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熱愛。雖然他死了,但他的名字、他那頑強不屈的精神卻牢牢地刻在我們的心里,乃至所有中國人的心里。
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少英雄為了祖國的勝利而犧牲?比如董存瑞,用身體頂起炸藥包;比如黃繼光,用身體堵槍口;比如狼牙山五戰士,奮戰到最后一刻,然后英勇地跳下懸崖……如果沒有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抗日戰爭勝利,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和平?雖然我們沒有像他們那樣戰斗,但我們卻能刻苦學習,日后成為國家的棟梁,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