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跡的觀后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事跡的經歷,事跡很是熟悉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下面小編帶來英雄事跡的觀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歡。
英雄事跡的觀后感篇1
含著脈脈深情,我讀完了《黃繼光》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閉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黃繼光那光輝的形象怎樣也揮散不去。憶往昔崢嶸歲月,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半個世紀前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耳邊又回響起嘹亮、威武、雄壯的紅色搖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家鄉,打敗美帝保衛和平,我們的先輩去朝鮮打仗,英勇戰斗是民族的脊梁,鴨綠江水在靜靜地流淌,嘹亮地軍歌在耳邊回蕩。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黃繼光就是無數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中國好兒女中的一員。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身中數彈的他像暴風雨中的巨人一樣頑強地站起來,沖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豪氣貫日月,英風動大地”。英勇的志愿軍戰士趁勢攻克了敵人的陣地,奪取了勝利。這真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多么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啊!
當我讀到“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指導員說:“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這句話時,我渾身發熱,黃繼光是多么主動呀。但是我連媽媽交給的的任務都不做,比如說媽媽常常對我說,長大了,能幫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就拿掃地來說吧,一天,媽媽叫我掃地,我隨便掃了一下,很不干凈,媽媽見了,批評我說:“戴健,你連這點家務都做不好,還能干什么?”媽媽就要我重新掃地,我找了一個借口,跟媽媽頂嘴。“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一切,我多么不對呀。
當我讀到“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句時,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淚水無聲地滑落下來。黃繼光,這個偉大的戰士,面臨著生命的危險,忍著傷痛,像巨人一樣冒著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黃繼光,一個普通志愿軍戰士,卻有一種不怕犧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著他呢?哦,是最光榮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促使他將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卻連一點小小的磨難都經受不起。遇到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那一次,我在改正考試發下來的試卷,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錯了好幾題,馬馬虎虎地應付修改,然后拿給爸爸看,爸爸
耐心地講解,我聽得不耐煩,生氣地說:“你沒完沒了,真煩。”爸爸嚴厲批評我,說:“遇到難題就繞道走,你這是逃避困難。和革命先烈相比,你還差得遠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雖然談不上戰爭時代浴血奮戰,但連起碼的學習困難都不敢去戰勝,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學們!當你讀了這篇文章,你不感到黃繼光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嗎?黃繼光不正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嗎?“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需馬革裹尸還。”黃繼光、邱少云、毛岸英等無數志愿軍烈士永遠長眠于朝鮮半島的三千里江山,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這正是英雄“山草離離兮掩我骨,滄海蕩蕩兮浸我尸”的豪邁絕唱!
“斬盡妖魔平天下,山河日月重安排。”正是這支由無數個黃繼光組成的、高舉毛澤東旗幟的人民子弟兵,他們鐵血軍魂所鑄就的鋼鐵長城,忠勇耿耿,精忠報國,縱橫無敵,誰與爭鋒,打敗了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帝野心狼,保衛了新中國搖籃,保衛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奠定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自古英雄出煉獄,拓馬長槍定乾坤!”我們的幸福這天,正是英雄們在昨日以生命熱血創造的明天,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這天的一切。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青年一代何惜百死報家國,要為祖國、家鄉的富強崛起而奮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灑淚祭雄杰,揚眉劍出鞘。青春儒鋼的我,愿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夜深了,我仍無困意。我在想:今后怎樣去生活,才無愧于我們的先輩呢?
英雄事跡的觀后感篇2
今天,我讀了《抗日英雄小故事》一書,增添了不少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痛恨。使我更了解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和我軍英勇抗戰的事跡。
有一位小英雄王二小,他面對敵人的金錢,不給敵人帶路;面對敵人的刺刀不害怕,機智勇敢地把敵人引進埋伏圈,在與敵人地周旋中,他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又被敵人的刺刀刺中,英勇犧牲時年僅13歲,他的鮮血染紅了南河灘。文藝戰士方冰和劫夫知道了王二小的事跡后,譜寫了著名的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至今仍廣為傳唱。
我讀了這個抗日的英雄的故事以后,我非常的感動,因為小英雄王二小,自己不要敵人的金錢,也不給他們帶路,把敵人引進大部隊的埋伏圈里,在敵人的子彈和刺刀打了以后,他才13歲就英勇的犧牲了,他死后,王二小的故事譜寫了著名的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英雄小故事》,將激勵我更加認真地讀書,更加珍惜這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為抗日戰爭勝利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他們將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永遠激勵這我前進!
英雄事跡的觀后感篇3
自古以來,孝就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古有孟郊“唯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有孟佩杰八歲挑大梁,感動中國。
八歲的她還沒有灶臺的高,就拿椅子來墊腳,她經常摔倒,劉大媽問她疼不疼,她十分堅強地說不疼。我們要學習她持之以恒的頑強。小時候,她還沒有灶臺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飯,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從沒喊過疼。晚上放學回來,匆匆趕回家做飯、做家務,服侍她媽媽睡覺。每次全部完都得到點以后,然后她才歇下來做自己的功課。十二年來,一直是這樣,從未間斷。孟佩杰姐姐的打動了我,十二年的,讓孟佩杰學到了堅強,同樣,讓我們也學到了這種不懈,對待每件事都要努力,不放棄每一件事。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就能成功。我們相信有一天會出現奇跡的。所以,面對困難,不,堅強面對;遇到挫折,不放棄,勇敢面對;遇到矛盾時,不回避,努力面對。
我們要學習她尊老助人的品格。一次同學過生日請吃飯,孟佩杰舍不得喝飲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裝起來,找了個借口提前離開,急匆匆地跑回家給養母喝。為配合醫院治療,孟佩杰每天要幫養母做個仰臥起坐、拉腿次、捏腿分鐘……每天,我們都能聽到要“尊老愛幼”,一個女孩,能如此的敬老愛老,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們也要學習孟佩杰這種尊老助人的良好品格,當小朋友受傷了,我們過去幫幫她,或許她會快樂,我們也會快樂;當我們的父母老了,他們畢竟是養你、愛你了一輩子的人,長大了,我們也要向孟佩杰姐姐一樣去尊老、愛老、孝敬他們。遇到困難時,想一想爸爸媽媽怎樣幫助你、愛你的;遇到挫折時,想一想你怎樣幫助受傷的小朋友;遇到不順心時,想一想被你幫助的人的快樂……讓自己變成一個快樂助人的人。
英雄事跡的觀后感篇4
有一個人,從小就成了孤兒,飽經艱苦磨難;有一個戰士,總是把別人的利益看得很重,并且總是戰斗在最艱苦的地方;有一個英雄,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個人、戰士、英雄,就是雷鋒。
雷鋒,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樸素、憨厚,為人老實。他樂于助人的事跡伴著風兒飄遍了神州,飄進了億萬華夏兒女的心中。今天,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閱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
雷鋒,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洞庭湖畔望城縣安東鄉一個叫簡家塘的小村子。那時,中國仍未解放,地痞流氓、市井無賴、大地主橫行霸道,欺壓百姓。雷鋒家是佃戶,受盡了地主的欺負。雷鋒的爸爸被日寇打死,雷鋒的哥哥也因過度勞累患上了肺結核,不治而亡;后來,雷鋒的媽媽也因故自殺了,雷鋒成了孤兒。他的六叔祖母收養了他,與他相依為命。可以說,小小的雷鋒已飽經世間的險惡。
后來,共產黨來了。小小的雷鋒加入了兒童團,向無惡不作的地主討回了血債。經過多年磨煉,他終于百煉成鋼,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作為共產黨員,他不知疲倦的工作,身上總有一股螺絲釘精神,黨把他插在哪就在哪起作用。后來他當上了汽車兵,用不懂就鉆研的釘子精神克服了一個個困難。他助人為樂,為高尚的事業奮不顧身。大壩搶修時,可以看到他洋溢活力奔跑的身影;公路塌方時,總能聽到他充滿激情的腳步聲。在一次運送任務時,雷鋒
不幸被一根大木樁擊中,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年僅二十二歲。讀完書后,我不禁陷入沉思:雷鋒那種懷仁心于天下,為了人民的事業艱苦奮斗、奮不顧身的精神,被人們稱為“雷鋒精神”。而中華民族千年的歷史不正是用“雷鋒精神”為根脊梁支撐起來的嗎?從古至今的仁人志士,不都是懷著一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心嗎?“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當代的青少年,不僅要學習“雷鋒精神”,也要學習他的“螺絲釘”精神和“釘子”精神。在學習上,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掌握好基礎知識,不可操之過急。遇到困難或不懂的難題時,更要像“釘子”一樣鉆懂、鉆透。
雷鋒常說:“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迎著困難前進,這也是我們革命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樂于吃苦的人。”讓我們銘記這名話: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為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世界強國而奮斗。
英雄事跡的觀后感篇5
自從我讀了王二小的故事,這一篇故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是流著淚把它看完的。
王二小是一名兒童團員,他一邊給地主放牛,一邊給八路軍站崗放哨。有一次,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迷了路,他們看見了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便把他叫來,叫王二小帶他們去臥虎溝。聰明的王二小為了鄉親們的安全,假裝給鬼子帶路,他心里想,你們別得意,等會有你們好受的。他走在前面,敵人跟在后面。他把敵人帶到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里。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時,敵人這才知道上當受騙了,就生氣的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八路軍迅速地跑下山狠狠地把敵人都消滅了。十三歲的王二小就這樣英勇地犧牲了,他用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鄉親們的安全。他的鮮血染紅了山上的花草樹木,映紅了天。
我知道還有許多這樣的英雄人物,有董存瑞炸碉堡;小兵張嘎;······他們都是保衛祖國、保衛人民不顧個人安危和敵人斗爭的革命英雄。讀了這些英雄的事跡以后。我覺得,我們在這和平的時代,條件有這么好,真幸福!
我們要好好學習,要學他們機智勇敢,不要在困難面前低頭。要學會用智慧戰勝困難,長大后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
英雄事跡的觀后感篇6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 滾來。現在站在荊州的九曲長江之濱,我只能想到三位長江大學學生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看不到長江的雄渾闊大。也許這一刻長江的雄壯已遠比不上三位英雄的偉大。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陳及時、何東旭、方拓。他們的精神將永駐人間,永遠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對于這件事情,我在網上做過相關的了解。據說當時是一群大學生手拉手進行救援的,其中還有不會游泳的女同學,后來因為這位女同學體力透支而中間斷開。我覺得對于不會游泳的人,就應該不要去參加救援行動,特別是對于女同學來說,這是很危險的,一不小心,別人的命救不了,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這是一種很不理智的做法。據說當時現場還有漁民、漁船,經過幾個同學的苦苦哀求之后,漁民仍是不肯伸出援手。對于這種人,應該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甚至我聽到:“長江哪天不死人,不死人我們靠什么賺錢?”,“活人不救,撈尸白天每人1萬2千元,晚上1萬8千元,一手給錢,一手撈人。”我很詫異:“這種話居然是人說出來的,簡直是狗。”也許他們是窮,可是也不應該發這種死人財啊!如果當時這些漁民救起了人,難道社會不會給予他們表揚,給予他們物質獎勵嗎?參與這次救援行動的還有三位冬泳的老人,社會對他們的褒獎卻不多,難道參與救援的人只有死了之后才能受到社會的關注嗎?當然那三位英雄是絕對值得表揚的,那群大學生也同樣值得贊揚。但這三位冬泳的老人呢?他們雖然很擅長游泳,可他們畢竟是老人啦!這種既能救助他人,有能保護自己的人,才應該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三名學生遇難后,打撈尸體的事情理應由海事局及消防隊的人來管。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些字詞:"消防隊的五六個人在淺水里走,海事局的影兒都沒見到,而這些新聞上卻說是消防局和海事局把這些少年英雄的遺體打撈上來的”我不清楚這些網上語句的可信度有多高,但我相信一件事情:“尸體應該不是海事局及消防隊的人打撈上來的”我實在寫不下去了,國家給這些部門的人員發工薪,難道就是讓他們來干飯的嗎?操!我很寒心,我很氣憤。我只能說:“是這些政府部門的辦事不利和漁民的唯利是圖的黑心成就了這些學生的英雄事跡。在像汶川大地震的大災大難面前,我們能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可在這些小災小難面前,我們的心為什么不能緊湊在一起呢?
嘆哉!悲乎!對于網上的這些幕后事跡,我越看越氣憤,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慘絕人寰!憐我世人,良心何在!
英雄事跡的觀后感篇7
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黃繼光那舍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占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呢?
黃繼光為了祖國的利益,人們的未來,用自己的生命為盾牌,擋住了敵人那狂風暴雨的子彈。讓戰友們取得了勝利,但他卻永遠地埋在了地下。戰后,戰友們絲毫沒有半點微笑,滿臉的淚水,因為這次的勝利是由黃繼光年輕的生命換來的。是他用自己的身軀做為交換而得來的。讀后我百思不得其解,黃繼光的未來是燦爛的,是充滿希望的,為什么他反而愿意以身軀為盾牌來擋住敵人的子彈呢?后來我明白了,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面對死亡,他視而不見,面對戰友,他奮不顧身。自古以來誰無死,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黃繼光他死得其所,死得光榮。
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圣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忍饑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