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有感5篇
前些天,我看了《感動中國》,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觀看感動中國有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觀看感動中國有感1
為他人所付出,他人所奉獻,不求恩惠,不求回抱。在“感恩”十大人物評選頒獎典禮中,有許許多多人都曾有的經歷,在眾多英雄之中最感動和敬佩的人是已光榮犧牲的華益慰爺爺。
華益慰爺爺是一位深愛熱愛的老醫生,他一生曾救過無數人的生命,給無數個人帶來健康和幸福!
記得有一次,有貧困家庭因過多的錢財,,在手術中用高科技的手段去治療,而選用了人工治療法,主治醫生是華益慰爺爺,手術中,華益慰爺爺不讓傷痕以后受到傷害,就彎著腰仔仔細細地一針一線去縫傷口,足足花了9個小時。手術了,可是年邁的華益慰爺爺的腰卻受到嚴重損傷,但他卻依然工作!
還有一次,患了胃癌晚期的華益慰爺爺要給一位患病者做手術,手術后的華益慰爺爺卻病倒了!慘痛的消息讓許多人傷心難過。
華益慰爺爺對的工作一絲不茍,更對的病人盡心盡責,無微不至!可是,華益慰爺爺對的健康卻是置之不顧。
躺在病床上的華益慰爺爺收到了許多人的信,也有許許多多的人看望他,把眼淚在病房外擦干了,在進來面帶微笑地去問候他用溫暖的雙手去撫摸華益慰爺爺冷冰冰的雙手。華益慰爺爺每次去病房巡視時,都會面帶微笑,把聽診器手心捂熱了,再放到病人身上多么的醫生!
體弱多病的華益慰爺爺經不住病魔的折磨終于靜靜地,悄悄離開了人世死之前,華益慰爺爺還說:“不留遺體、不留骨灰,這是我,一生中最后的愿望!”
華益慰爺爺的感動了許多人,人稱贊他:不拿一分錢,不出錯,著極限境界,神圣信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華益慰爺爺是名副其實的“華佗在世”!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像華益慰爺爺一樣的人物。
呂同德爺爺是一位深受同學和老師愛戴的特級老師,,他60多歲了,但仍然整天在校園里忙忙碌碌,做這作那。對待自身的工作一絲不茍,對學生更是細心教育。
記得有一次,五(3)班的廣播操做得非常好,學校決定把班定為廣播操展示班。呂老師得知消息后,立即趕,班了一次動員會。動員大會上,呂老師的一言一行激發出每個同學的動力,大家都期盼著那勝利的時刻,當呂老師的話音剛剛落下,掌聲如雷鳴般響了起來,而且持續了很久很久。呂老師要走了,都依依不舍,想到他是從百忙中抽出來動員,激勵,都由衷的感謝和佩服呂老師,全班同學不負呂老師的眾望,在廣播操展示中“一炮打紅”,最優秀的班級。這凝聚著呂老師一份付出。
呂老師和華益慰爺爺都有著舍己為人的精神,都深受別人的愛戴。我也要向呂老師和華益慰爺爺學習,踏實的工作,在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多幫助比弱小的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伸出你熱情的手,世界將會變的美好!
觀看感動中國有感2
“感動中國”這個節目,我想在我們每個人耳邊,都有聽過,可看過的不知道有多少。在我第一次看這個節目過后,我很后悔,愧對自己為什么早早不看呢?在看后,給了我很多對自己的看法,和一些精神鼓舞的力量!
在“感動中國”評選人物頒獎盛大節目中,有一些鮮味人知驚天動地的事跡和人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我想她<她>們每個人所說的每句話,都是所發事跡的真切感言,值得我們尋究和學習。他<她>們用智慧,勇氣,愛心,拼搏,那種不怕屈服,堅忍不拔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
生命對于我們來說,來的太容易,但是太脆弱,去的不容易,因為他很堅強,他能與死神做最后一搏。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意義在于這一次,看我們怎么去把握。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和入黨積極分子,更要學會怎么用生命去奉獻,怎么用知識去獲取。要知道什么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我們要以集體利益為主,時刻做好犧牲自己的準備。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更要聽從黨的指揮,一切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雖然有些事不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也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人的這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壞事。我們要向那些人學習,做一名雷鋒的傳人,做一名真正有文化道德素質的中國人。
在“感動中國”這一節目中,我深刻了解了一點,“態度”這一詞。態度決定一切,態度包含了對事物的認識,對事物分辨是非的舉措,恒心,勇氣,和理性的思考等。這對于我們大學來說,是要認真學會去做,學會去改變,學會去對待的一件事,或許我們的一生就因為態度的改變而改變著。
在看到“感動中國”時,我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了解放前和解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精神物質文化水平,國家的昌盛,和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的重大改變。這都是老一輩的科學家,革命家,知識分子,用自己的智慧,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新中國。
我那小時候的理想是想當一名科學家,因為我對任何事物充滿了好奇,對事物喜歡不斷的去巡查到底。我一生最佩服的是英雄,因為我也想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名英雄,英雄很偉大,很了不起,總是那么的令人刮目相看。我也很喜歡有知識聰明的人,因為在受教育的成長過程中,我想我的成績變得很優秀,我也想考清華北大。我想,現在雖然這些理想多么的令人回味,令人羨慕,令人想馬上去做到,但不管做哪種,我想都是愛國的。因為我們必須愛國,祖國需要我們,我們也不能沒有祖國!
觀看感動中國有感3
真情大愛樸實的心,我們的生活仿佛與感動中國離得不太一樣。……也許感動中國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但在面對苦難之時,我們需要的不正是一份豐腴而真實的感動嗎?如果連我么的主流媒體也在抱怨著現實,只呈現黑暗,與我們同仇敵愾,那又有誰來點亮我們的生活呢?我們可以看著“我今年二十七八歲”的視頻郁悶當下的慘淡,我們可以看著《老男孩》的電影追憶過去的美好,但我們無法逃避的就是每一個真實的存在著的今天。當感動中國催下了我們真心的淚,當感動中國喚起了我們心中的愛,我們可以說,我還相信真善美,我還相信愛,我還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地平線還有光明,還會有一雙與我一同哭泣的眼睛,握在一起的手,如此我便會滿懷力量滿腔溫暖走下去。
我想或許真的需要傷害一部分人去驚醒大部分人的良知,可是為什么是這些英雄,事情本身已夠殘酷,卻還要反復提及,每每落淚,頻頻悲痛。我不喜歡這些真人真事的節目,可是這確實是大勢所趨,中國人的精神已經在不可遏制的衰退,只能通過這些來警示心靈,喚醒良知,書籍電影音樂話劇等的作用已越來越弱。
每次看感動中國總會掉淚。但它帶給我的,應該不僅僅是感動吧。他們中有科學家也有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可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懂得付出,他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記得一個草原醫生說:幫助他人,讓我有了一種被需要感。我們都應被需要,誰都不想是多余的,誰都在想在別人看來是有價值的。他們的那種偉大,也許是我用一輩子的修煉也打不到的吧。他們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人生目標也許不是安逸和舒適,但一定是心中的真正的幸福,是體現了自己價值的快感。
觀看感動中國有感4
“高潔卓不群;陽春布德澤;雄心志四海;春草鹿呦呦;弦歌感人腸;大國多良才;桃李滿天下;天下英雄氣;盛德表一鄉……”一次次的事跡,一次次地流淚,一陣陣的掌聲,一次又一次地洗禮了我們的內心。他們的堅持與信念,用他們不凡的事跡傳遞著愛和深刻的道理。一把窄條凳,一輛自行車,他弓腰扛背,沐浴在祥風---他就是87歲的磨刀老人吳錦泉。自從他1959年入黨后,便開始幫助他人。他為了給困難的人一些幫助,自己什么都舍不得買,吃得是自己種的蔬菜,一年到頭都買不了幾次肉;還有一條跟了他39年的褲子,平常也舍不得穿。
他每天騎著自行車帶著磨刀工具走街串巷掙錢。每磨好一把刀就要揮動幾百次手臂,每天揮動手臂幾萬次對于一個耄耋老人是多么大的挑戰啊!到底是因為什么讓他這么發現后,迅速把自己的裝備給了遇害者,遇害者終于浮出了水面,但卻時時沒有見到官東的身影,他在水下的情形無人知曉,他用他的信念和毅力,最終浮上了水面……他們不凡的事跡讓“感動”這個詞變得清晰,感動中國就像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在中華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我們像道德楷模們學習。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用自己堅定信念忠誠奉獻和滿腔的熱情為我們書寫出中華民族美德的壯麗畫卷,讓我們靈魂接受了美德的洗禮,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著感動的淚水,相信大家都會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做出這些不凡的壯舉呢?我想應該是愛吧!對祖國、生活、正義、父母、子女、工作、戰友同事的愛……這些飽含真情的愛像無數盞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亮麗!
觀看感動中國有感5
月色入戶,江南小巷,嚯嚯的磨刀聲悠長嘹遠,鋒利的刀片映照出溫柔的月色。磨刀石仿佛餓得前胸貼后背的饑民,中間深深的凹成了一個口。
汗珠滴落,吆喝漸小,些許佝僂的老人直起腰板,他和善的面容鍍滿了月光,在黑暗之中,熠熠生輝。這一刻的時間過得極慢,他輕輕地笑了,幾枚硬幣互相碰撞的當咣聲,在靜謐的夜里激起無限漣漪。
大約世界越走越快,盡畢生之力追名逐利的人也愈來愈多。世間越浮華,人心越空虛,很多人窮盡一生,也未能在彌留之際得到一絲真正的快樂。
然而他拍拍我,心滿意足地說道:“真好!”
是啊,作為他的錢袋,跟在他身邊這么多年了,我當然知道他說的“真好”
真好,那些可憐的孩子很快就能得到我的幫助了!
每一枚硬幣,都承載著他的日夜辛勞。他往長凳上一坐就是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舊的自行車行遍了每一個巷陌,沙啞的吆喝傳遍了古老的街頭。尚存著他體溫的硬幣堆成一摞摞,年歲無情將他的頭發一縷縷吹白。
四川汶川大地震,他義無反顧拿出自己積蓄的一千元捐贈。他說他是大海的一滴水,淌不起波浪。眼看著他辛苦勞作的所得頃刻烏有,我只能在心里罵他傻。可當我看見他略帶滄桑的臉上的滿意笑容時,我終于明白了快樂的意義。
一年一年,他兢兢業業,磨刀為生,每月雖不超過300元的收入,他卻活得異常幸福。于是我陪著他,看著他從2008年至2015年,積少成多,竟總共捐贈了四萬多元!
我懂得他了,懂得他生活貧苦卻內心富足,以微小之事去實現心中所想;懂得他不辭辛勞,去幫助那些從未謀面的不幸者;懂得他那時常更換的磨刀石,原來它磨去的不只是銹斑和鈍角,還有那浮華世間里人心的麻木和人情的冷漠!
終于,我那可親可敬的磨刀老人,他的吆喝不再囿于江南小巷,那略微沙啞的聲音,如和煦的春風、如熱烈的夏雷、如高爽的清秋、如寒冬的呼號,唱遍了大江南北,喚醒了世間的溫情、擊碎了橫亙的冷漠、促生了凡人的情愛、凍結了千里的罪惡!他那并不高大的身軀,卻仿佛一座嵚崟大山,鐫刻了中華的秀美
于是人們看見他了,我那默默付出的磨刀老人,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風櫛雨。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見你的夢,吆喝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
錦繡中華,上下千年,文化昭昭,風尚禮雅。他平凡,但他是不一樣的我們;他偉大,卻也是中華的一份子。他如暖泉,流過冰封萬里的現實,喚醒了一個又一個的良知!所以我說,我的主人吳錦泉錦繡中華暖泉流!
世界在變,社會在變,然苦難和不幸總還是會有;人心在變,禮雅在變,然奉獻與感動也還是會有。正如《感動中國》所說,讓感動和愛,如基因一般代代延續下去!中國俊秀山川,綿延千年,善與正義生生不息,愛與感動永不泯滅。
我的磨刀老人教會我,只要是人間,便總有人愿意奉獻出愛和感動,即便是人情淡漠的今天,只要有愛,便能有溫暖。一個人真正值得用一生去追逐的東西,不是名,不是利,更不是虛無的財富,而是奉獻。而奉獻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你幫助了多少人,還在于你的奉獻,帶動了多少人,讓多少人懂得了愛的真諦!
世界未曾給予光亮,而像他那般的人,甘愿奉獻出熹微光芒,匯聚成陽,去照亮人心,照亮世界。
我想,這大概便是愛與感動吧!